一种防烫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4981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烫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杯子,尤其涉及一种防烫杯。
背景技术
目前的普通杯子由于其杯体厚度都不大,杯内加上热水、热咖啡后杯内的热量会 迅速传递至外壁,导致外壁温度较高而烫手,且外壁是平滑面,其散热效果很有限,杯体外 壁温度和杯内热液体温度相差不大,而杯内热液体温度降温缓慢,因此杯体外壁在较长的 时间内斗会保持一个较高的问题,一直处于烫手状态,使用不甚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烫杯,其外表面温度远 低于杯内温度,杯体不再烫手,而且还有较好的防滑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烫杯,包括杯体,杯体外壁围绕杯体设有褶皱 区,褶皱区内间隔布满褶皱,所述褶皱凸出杯体外壁至少5mm,褶皱上还设有降温孔。 作为优选,所述褶皱区位于杯口边沿lcm以下至杯底区域。 作为优选,上述各方案中所述褶皱呈纵向条状间隔排列,围绕杯体外壁排成一圈; 所述降温孔为数个贯穿褶皱左右侧面的通孔;所述降温孔为开于褶皱底端沿褶皱长度方向 延伸至顶端的盲?L。或者,所述褶皱为纵向排列的环绕杯体的褶皱圈,上下相邻褶皱圈之间 距离小于lcm ;所述降温孔为数个贯穿褶皱圈上下侧面的通孔。 更进一步地,所述褶皱与杯体一体成型;所述褶皱和杯体由塑料或纸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杯体外壁围绕杯体设有褶皱区,褶皱区内间隔布满褶 皱,褶皱使杯体外表面面积极大增加,随着外表面面积的增加对应散热面积也增加,散热速 度迅速提高,而且褶皱上设置的降温孔进一步提高的散热效果,最终使杯内热量传递至外 表面时大部分已散失掉了,外表面温度相对杯内大幅度降低,不再烫手;另外,褶皱也使杯 体有了更好的防滑效果, 一举两得。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防烫杯,包括杯体l,杯体l外 壁围绕杯体1设有褶皱区,褶皱区内间隔布满褶皱2,所述褶皱2凸出杯体1外壁至少5mm, 褶皱2上还设有降温孔。作为优选,如本实施例所示,所述褶皱区位于杯口边沿lcm以下至 杯底区域。所述褶皱2呈纵向条状间隔排列,围绕杯体1外壁排成一圈;所述降温孔为数个 贯穿褶皱2左右侧面的通孔3,或者,所述降温孔还可以为开于褶皱2底端沿褶皱2长度方向延伸至顶端的盲孔。所述褶皱2与杯体1 一体成型;所述褶皱2和杯体1由塑料或纸制 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一种防烫杯,包括杯体l,杯体1 外壁围绕杯体1设有褶皱区,褶皱区内间隔布满褶皱2,所述褶皱2凸出杯体1外壁至少 5mm,褶皱2上还设有降温孔。作为优选,如本实施例所示,所述褶皱区位于杯口边沿lcm以 下至杯底区域。所述褶皱2为纵向排列的环绕杯体1的褶皱圈,上下相邻褶皱圈之间距离小 于lcm ;所述降温孔为数个贯穿褶皱圈上下侧面的通孔3。所述褶皱2与杯体1 一体成型; 所述褶皱2和杯体1由塑料或纸制成。
权利要求一种防烫杯,包括杯体,其特征在于杯体外壁围绕杯体设有褶皱区,褶皱区内间隔布满褶皱,所述褶皱凸出杯体外壁至少5mm,褶皱上还设有降温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烫杯,其特征在于所述褶皱区位于杯口边沿lcm以 下至杯底区域。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烫杯,其特征在于所述褶皱呈纵向条状间隔排 列,围绕杯体外壁排成一圈。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烫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孔为数个贯穿褶皱左右 侧面的通孔。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烫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孔为开于褶皱底端沿褶皱长度方向延伸至顶端的盲孔。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烫杯,其特征在于所述褶皱为纵向排列的环绕杯体的褶皱圈,上下相邻褶皱圈之间距离小于lcm。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烫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孔为数个贯穿褶皱圈上下侧面的通孔。
8. 根据权利要求4、5或7中任一权利要求中所述的一种防烫杯,其特征在于所述褶 皱与杯体一体成型。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防烫杯,其特征在于所述褶皱和杯体由塑料或纸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烫杯,涉及一种杯子,包括杯体,杯体外壁围绕杯体设有褶皱区,褶皱区内间隔布满褶皱,所述褶皱凸出杯体外壁至少5mm,褶皱上还设有降温孔。本实用新型其外表面温度远低于杯内温度,杯体不再烫手,而且还有较好的防滑效果。
文档编号A47G19/22GK201510032SQ200920173328
公开日2010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17日
发明者申勇 申请人:申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