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全自动电热即饮饮水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饮水机,特别是一种自动实现即饮功能的饮水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热饮水机主要有单热饮水机和温热饮水机等。然而,如单热饮水机提供的热水非常滚烫,一方面饮用非常不方便,即冷却较长时间才能饮用,另一方面则是使用较不安全,时常发生饮用者在灌倒热水时被烫伤的事故;而如现有的温热饮水机主要是用开水与冷水的混合,降低开水的温度,即所谓的“阴阳水”,但是该种温热饮水机得到的热水不一定能够达到卫生标准,冷水中含有的微生物、病菌、寄生虫等有害物质会掺入供人饮用的温水中,长期饮用这些没经过加热消毒的源水对人体会产生危害。因此,如何研发一款能够快速冷却热开水、供人直接饮用温开水的饮水机,成为了本行业亟待解决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电热即饮饮水机。本实用新型可以将热开水快速冷却,实现热开水的即热即饮,即能有效达到卫生标准,还能避免被热开水烫伤的情况;同时本实用新型具有非常理想的节能效果,符合国家提倡的环保低碳、节能减排理念。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电热即饮饮水机,包括一壳体,壳体的前部设有一排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包括热水箱和温水箱两部分,所述的热水箱内设置有烧水单元,热水箱的箱壁开设有一冷水进管,冷水进管连接有一冷水交换管,冷水交换管的另一端连接有一冷水出管,冷水出管连接至热水箱;所述的热水箱内还设有一热水进管,热水进管连接有一热水交换管,热水交换管套设在冷水交换管内,热水交换管另一端连接至温水箱,所述水龙头的进口与温水箱相连。上述的全自动电热即饮饮水机中,所述的冷水出管连接至热水箱,是先通入温水箱再连接至热水箱,且冷水出管在温水箱内的部分呈弯曲状。前述的全自动电热即饮饮水机中,所述的冷水进管设有一浮球自动进水装置。前述的全自动电热即饮饮水机中,所述的热水进管上设置有一电磁阀,电磁阀对应连接有一温度传感器。前述的全自动电热即饮饮水机中,所述的热水箱的上部设置有一溢流管。前述的全自动电热即饮饮水机中,所述的壳体的侧旁设置有一热水龙头,热水龙头的进口与热水箱相连。前述的全自动电热即饮饮水机中,所述的热水龙头的外侧设有一防热罩。前述的全自动电热即饮饮水机中,所述的水龙头的下方设有一排水道,排水道上连接有一溢流管;所述的热水龙头下方也设置有一排水台,排水台也与溢流管连接,且溢流管管身设置有多个排水孔。前述的全自动电热即饮饮水机中,所述的排水道上方设有一外盖。[0013]前述的全自动电热即饮饮水机中,所述的壳体采用双层不锈钢板制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I、本实用新型包括热水箱、温水箱以及冷、热交换管,热水箱中先将水烧开,热开水在热交换管中与冷交换管中的冷水进行热交换,热开水被冷却,再通入温水箱中供人饮用;同时冷交换管中的冷水由于热交换被加热,加热后的冷水通入热水箱中加热的话,减少了加热至100摄氏度的能源消耗,具有理想的节能效果。2、冷水出管的部分管道连接至温水箱,且在温水箱内呈弯曲状,可与温水箱中的温水进行热交换,一方面可再降低温水的温度,另一方也提高了冷水出管中冷水的温度,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即热即饮的效果更为理想,也提高了节能的效果。3、优选地,冷水进管中设有一浮球自动进水装置,当热水箱内的水位降低
O. 3-0. 5cm时,浮球触动冷水进水开关,冷水通入与热水进行热交换,采用浮球可以实现自动加水,无需人为控制。4、进一步地,在热水进管上设置有一电磁阀,电磁阀与一温度传感器联动,当热水箱中的热水被加热到100摄氏度时,温度传感器触动电磁阀打开。此外,在热水箱的上部还设置有一排水管,排水管可以起到溢流排水的作用,避免了内部机构失灵使热水箱中储水不断增加的情况。5、进一步地,在壳体的侧旁设置有一热水龙头,热水龙头的进口与热水箱相连,热水龙头出的是开水,可以满足使用人泡茶选装需求。作为进一步地优选,在热水龙头的外侧设有一防热罩,可以防止使用者被热水烫伤。6、在水龙头下方设有一排水道,在热水龙头下方设有一排水台,排水道和排水台均连接有一溢流管,通过溢流管排出淌出的热水。而且在溢流管上开设有多个排水孔,当溢流管下部堵塞时,还可以通过排水孔顺利排出。7、本实用新型的壳体采用双层不锈钢制作,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溢流管的结构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壳体,2-水龙头,3-热水箱,4-温水箱,5-冷水进管,6-冷水交换管,7-冷水出管,8-热水进管,9-热水交换管,10-浮球自动进水装置,11-电磁阀,12-温度传感器,13-排水管,14-热水龙头,15-防热罩,16-排水道,17-溢流管,18-排水台,19-排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实施例一种全自动电热即饮饮水机,如附图I和附图2所不,包括一壳体I,壳体I的前部设有一排水龙头2,所述壳体I内部包括热水箱3和温水箱4两部分,所述的热水箱3内设置有烧水单元5,热水箱3的箱壁开设有一冷水进管5,冷水进管5连接有一冷水交换管6,冷水交换管6的另一端连接有一冷水出管7,冷水出管7连接至热水箱3 ;所述的热水箱3内还设有一热水进管8,热水进管8连接有一热水交换管9,热水交换管9套设在冷水交换管6内,热水交换管9另一端连接至温水箱4,所述水龙头2的进口与温水箱4相连。所述的冷水出管5连接至热水箱3,是先通入温水箱4再连接至热水箱3,且冷水出管7在温水箱4内的部分呈弯曲状。所述的冷水进管5设有一浮球自动进水装置10。所述的热水进管8上设置有一电磁阀11,电磁阀11对应连接有一温度传感器12。所述的热水箱3的上部设置有一排水管13。所述的壳体I的侧旁设置有一热水龙头14,热水龙头14的进口与热水箱3相连。所述的热水龙头14的外侧设有一防热罩15。如附图3,所述的水龙头2的下方设有一排水道16,排水道16上连接有一溢流管17 ;所述的热水龙头14下方也设置有一排水台18,排水台18也与溢流管17连接,且溢流管17管身设置有多个排水孔19。所述的壳体I采用双层不锈钢板制作。工作原理当热水箱内水加热至100摄氏度时,温度传感器触动电磁阀开启,热水进管进热水,热水顺着热交换管通入温水箱;当热水箱内热水下降O. 3-0. 5cm时,浮球自动进水装置打开通入冷水,冷水顺着冷水进管、冷水交换管和冷水出管通入热水箱中补给冷 水。液体流通过程中,热交换管中的热水和冷交换管中的冷水进行热交换,降低了通入温水箱中待饮热水的温度,同时提高了通入热水箱中待加热冷水的温度;并且由于冷水出管呈弯曲状设置在温水箱底,冷水在冷水出管中流通过程中也可与温水箱中的热水进行热交换,进一步降低温水箱中待饮热水和提高通入热水箱中待加热冷水,并最终实现即热即饮,同时也能降低热水箱中将冷水烧开的功耗,低碳节能。
权利要求1.全自动电热即饮饮水机,包括一壳体(I),壳体(I)的前部设有一排水龙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内部包括热水箱(3)和温水箱(4)两部分,所述的热水箱(3)内设置有烧水单元(5),热水箱(3)的箱壁开设有一冷水进管(5),冷水进管(5)连接有一冷水交换管(6),冷水交换管(6)的另一端连接有一冷水出管(7),冷水出管(7)连接至热水箱(3);所述的热水箱(3 )内还设有一热水进管(8 ),热水进管(8 )连接有一热水交换管(9 ),热水交换管(9)套设在冷水交换管(6)内,热水交换管(9)另一端连接至温水箱(4),所述水龙头(2)的进口与温水箱(4)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全自动电热即饮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水出管(5)连接至热水箱(3 ),是先通入温水箱(4 )再连接至热水箱(3 ),且冷水出管(7 )在温水箱(4 )内的部分呈弯曲状。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全自动电热即饮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水进管(5 )设有一浮球自动进水装置(10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动电热即饮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水进管(8)上设置有一电磁阀(11),电磁阀(11)对应连接有一温度传感器(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动电热即饮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水箱(3)的上部设置有一排水管(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自动电热即饮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I)的侧旁设置有一热水龙头(14),热水龙头(14)的进口与热水箱(3)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自动电热即饮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水龙头(14)的外侧设有一防热罩(1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自动电热即饮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龙头(2)的下方设有一排水道(16),排水道(16)上连接有一溢流管(17);所述的热水龙头(14)下方也设置有一排水台(18),排水台(18)也与溢流管(17)连接,且溢流管(17)管身设置有多个排水孔(19)。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自动电热即饮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I)采用双层不锈钢板制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自动电热即饮饮水机。它包括一壳体(1),壳体(1)的前部设有水龙头(2),壳体的热水箱(3)内设置有烧水单元(5),热水箱(3)的箱壁开设有一冷水进管(5),冷水进管(5)连接有一冷水交换管(6),冷水交换管(6)的另一端连接有一冷水出管(7),冷水出管(7)连接至热水箱(3);所述的热水箱(3)内还设有一热水进管(8),热水进管(8)连接有一热水交换管(9),热水交换管(9)套设在冷水交换管(6)内,热水交换管(9)另一端连接至温水箱(4),所述水龙头(2)的进口与温水箱(4)相连。本实用新型可以将热开水快速冷却,实现热开水的即热即饮。
文档编号A47J31/00GK202698856SQ20122040243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4日
发明者吴海健 申请人:吴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