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5610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锅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锅具。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压力锅等锅具的锅盖和锅体是分离式的,烹饪完成后,锅盖的放置给用户造成困扰,一方面是厨房台面空间可能不足,另一方面锅盖上的水会积存在台面上。为解决上述问题,有的分离式电压力锅在打开锅盖后可以将锅盖插挂定位于锅体上,现有的此类电压力锅的锅盖只能定位在锅体的右边,不便于惯用左手的用户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惯用左手的用户可根据自己使用习惯将锅盖定位在锅体上的锅具。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锅具,包括:锅体,所述锅体的外壁上设有位于所述锅体左侧的第一定位部;锅盖,所述锅盖可拆卸地配合在所述锅体上,且所述锅盖的外壁上设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在所述锅盖打开时与所述第一定位部配合以将所述锅盖定位在所述锅体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锅具,通过在锅体的左侧位置设置第一定位部,且在锅盖上设有与第一定位部配合的第二定位部,从而惯用左手的用户可将锅盖定位在锅体的邻近用户的左手的位置上,可避免惯用左手的用户被锅内蒸汽烫伤,提高了锅具使用时的人性化程度。
·[0006]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锅具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所述锅体的外壁上还设有第三定位部,所述第三定位部与所述第一定位部沿所述锅体的径向相对,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三定位部中的其中一个配合。从而使得用户可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将锅盖定位在锅体上,可避免被锅内蒸汽烫伤,提高了锅具使用时的人性化程度。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锅盖的外壁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三定位部中的另一个配合的第四定位部,所述第四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沿所述锅盖的径向相对。从而可进一步便于用户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将锅盖定位在锅体上。进一步地,所述锅体的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三定位部分别设在所述第一把手和所述第二把手上。从而不仅便于用户移动锅体,且使得锅体结构简单。具体地,所述第一定位部形成为贯穿所述第一把手的插孔,所述第三定位部形成为贯穿所述第二把手的插孔。从而锅体结构简单。 具体地,所述第二定位部和所述第四定位部中的每一个均形成为大体“L”形且包括:水平板,所述水平板的第一端设在所述锅盖的外壁上;竖直板,所述竖直板的上端与所述水平板的第二端相连。从而第二定位部和第四定位部结构简单,提高开盖后锅盖放置在锅体上的可靠性。进一步地,所述竖直板垂直于所述水平板。从而便于第二定位部和第四定位部的加工成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锅盖还包括装饰件,所述第二定位部和所述第四定位部与所述装饰件一体成型。从而不仅可提高锅盖的外观美观性,且可便于第二定位部和第四定位部的制造装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锅具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第二定位部和所述第四定位部分别通过所述紧固件固定在所述锅盖上。可选地,所述第二定位部和所述第四定位部分别为塑料件。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锅具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锅具的俯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锅具的左视图;图4是图1所示 的锅具中的锅盖定位在锅体上时的示意图。附图标记:锅具100、锅体1、第一定位部10、第三定位部11、第一把手12、第二把手13、锅盖2、第二定位部20、第二定位部的水平板201、第二定位部的竖直板202、第四定位部21、第四定位部的水平板211、第四定位部的竖直板21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
“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锅具100,该锅具100可为电压力锅或电饭煲等,其中该锅具100的锅体I和锅盖2为分离式。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锅具100,如图1-图4所示,包括:锅体I和锅盖2,其中,锅体I的外壁上设有位于锅体I左侧的第一定位部10。锅盖2可拆卸地配合在锅体I上,且锅盖2的外壁上设有第二定位部20,第二定位部20在锅盖2打开时与第一定位部10配合以将锅盖2定位在锅体I上。由于第一定位部10设在锅体I的左侧,从而惯用左手的用户在打开锅盖2上,可将第一定位部10与第二定位部20配合以将锅盖2定位在锅体I的邻近用户的左手的位置上。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锅具100,通过在锅体I的左侧位置设置第一定位部10,且在锅盖2上设有与第一定位部10配合的第二定位部20,从而惯用左手的用户可将锅盖2定位在锅体I的邻近用户的左手的位置上,可避免惯用左手的用户被锅内蒸汽烫伤,提高了锅具100使用时的人性化程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锅体I的外壁上还设有第三定位部11,第三定位部11与第一定位部10沿锅体I的径向相对,第二定位部20与第一定位部10和第三定位部11中的其中一个配合。从而,由于第一定位部10和第三定位部11沿锅体I的径向相对,即此时第一定位部10位于锅体I的左侧,第三定位部11位于锅体I的右侧,当惯用右手的用户打开锅盖2时,可将第二定位部20与邻近用户右手位置的第三定位部11配合,以将锅盖2定位在该邻近用户右手的位置上。当惯用左手的用户打开锅盖2时,可将第二定位部20与邻近用户左手位置的第一定位部10配合,以将锅盖2定位在该邻近用户左手的位置上。其中,值得理解的是,开盖后当锅盖2配合在锅体I上时,锅盖2上的第二定位部20也可以与第一定位部10和第三定位部11中的一个配合。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锅具100,由于在锅体I的外壁上设有沿锅体I的径向相对的第一定位部10和第三定位部11,锅盖2上的第二定位部20可与第一定位部10或第三定位部11配合,惯用右手的用户在打开锅盖2时可将锅盖2定位在锅体I上的邻近用户右手的位置,惯用左手的用户在打开锅盖2时将锅盖2定位在锅体I上的邻近用户左手的位置,从而用户可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将锅盖2定位在锅体I上,可避免被锅内蒸汽烫伤,提高了锅具100使用时的人性化程度。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6所示,锅盖2的外壁上还设有与第一定位部10和第三定位部11中的另一个配合的第四定位部21,第四定位部21和第二定位部20沿锅盖2的径向相对。从而通过设有第四定位部21,可进一步便于用户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将锅盖2定位在锅体I上。优选地,如图1-图4所示,第二定位部20和第四定位部21分别设在锅盖2的左右两侧。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锅体I的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把手12和第二把手13,第一定位部10和第三定位部11分别设在第一把手12和第二把手13上。从而不仅便于用户移动锅体1,且使得锅体I结构简单。如图2所示,第一把手12和第二把手13分别形成为从锅体I的相应的侧壁上向外延伸的凸块。具体地,第一定位部10形成为贯穿第一把手12的插孔,第三定位部11形成为贯穿第二把手13的插孔。从而使得锅体I结构简单。在图2的示例中,第一定位部10形成为竖向贯穿第一把手12的插孔,第三定位部11形成为竖向贯穿第二把手13的插孔。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定位部20和第四定位部21中的每一个均形成为大体“L”形且包括:水平板201和211、竖直板202和212,其中,水平板201和211的第一端设在锅盖2的外壁上。竖直板202和212的上端与水平板201和211的第二端相连。换言之,第二定位部20包括水平板201和竖直板202,水平板201的右端设在锅盖2的外壁上,竖直板202的上端与水平板201的左端相连。第四定位部21包括水平板211和竖直板212,水平板211的左端设在锅盖2的外壁上,竖直板212的上端与水平板211的右端相连。优选地,竖直板202和212垂直于水平板201和211,换言之,竖直板202垂直于水平板201,竖直板212垂直于水平板211。可选地,水平板201和211和竖直板202和212为一体成型件,换言之,竖直板202与水平板201为一体成型件,竖直板212与水平板211为一体成型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开盖后当锅盖2配合在锅体I上时,第二定位部20的竖直板202和第四定位部21的竖直板212位于第一定位部10和第三定位部11的正上方,当打开锅盖2以将锅盖2定位在锅体I上时,可将锅盖2竖立放置以使得第二定位部20或第四定位部21的水平板201或211伸入到相应的第一定位部10或第三定位部11内,此时第二定位部20或第四定位部21的竖直板202或212处于水平状态且竖直板202或212的上表面与相应的第一把手12或第二把手13的下表面接触,以将锅盖2稳固地定位在锅体I上。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锅盖2还包括装饰件(图未示出),第二定位部20和第四定位部21与装饰 件一体成型。从而不仅可提高锅盖2的外观美观性,且便于第二定位部20和第四定位部21的装配。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锅具100还包括紧固件(图未示出),第二定位部20和第四定位部21分别通过紧固件固定在锅盖2上。此时,第二定位部20和第四定位部21可为单独的塑料件或五金零件。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锅具100中的锅盖2打开后的定位过程。其中,第一定位部10位于锅体I的左侧,第三定位部11位于锅体I的右侧,第二定位部20位于锅盖2的左侧,第四定位部21位于锅盖2的右侧。当惯用右手的用户打开锅盖2时,可将锅盖2竖直放置以使得第四定位部21与锅体I上的第三定位部11配合,此时第四定位部21中的水平板211处于竖直状态以伸入到第三定位部11内,第四定位部21中的竖直板212处于水平状态且处于水平状态的竖直板212的上表面与第二把手13的下表面接触以将第四定位部21定位在锅体I的右侧,即将锅盖2定位在锅体I的右侧。当惯有左手的用户打开锅盖2时,可将锅盖2竖直放置以使得第二定位部20与锅体I上的第一定位部10配合,此时第二定位部20中的水平板201处于竖直状态以伸入到第一定位部10内,第二定位部20中的竖直板202处于水平状态且处于水平状态的竖直板202的上表面与第一把手12的下表面接触以将第二定位部20定位在锅体I的左侧,即将锅盖2定位在锅体I的左侧。[004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锅具100,用户可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插放锅盖2,避免用户被锅内的蒸汽烫伤,提高了锅具100使用的人性化程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 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权利要求1.一种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所述锅体的外壁上设有位于所述锅体左侧的第一定位部; 锅盖,所述锅盖可拆卸地配合在所述锅体上,且所述锅盖的外壁上设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在所述锅盖打开时与所述第一定位部配合以将所述锅盖定位在所述锅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的外壁上还设有第三定位部,所述第三定位部与所述第一定位部沿所述锅体的径向相对,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三定位部中的其中一个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的外壁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三定位部中的另一个配合的第四定位部,所述第四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沿所述锅盖的径向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的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三定位部分别设在所述第一把手和所述第二把手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形成为贯穿所述第一把手的插孔,所述第三定位部形成为贯穿所述第二把手的插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部和所述第四定位部中的每一个均形成为大体“L”形且包括 水平板,所述水平板的第一端设在所述锅盖的外壁上; 竖直板,所述竖直板的上端与所述水平板的第二端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板垂直于所述水平板。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还包括装饰件,所述第二定位部和所述第四定位部与所述装饰件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第二定位部和所述第四定位部分别通过所述紧固件固定在所述锅盖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部和所述第四定位部分别为塑料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锅具,包括锅体和锅盖,锅体的外壁上设有位于所述锅体左侧的第一定位部。锅盖可拆卸地配合在锅体上,且锅盖的外壁上设有第二定位部,第二定位部在锅盖打开时与第一定位部配合以将锅盖定位在锅体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锅具,惯用左手的用户可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将锅盖定位在锅体上,可避免被锅内蒸汽烫伤,提高了锅具使用时的人性化程度。
文档编号A47J27/08GK203088708SQ20122074960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31日
发明者刘红 申请人: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