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面加热防糊底食品烹调电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433010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斜面加热防糊底食品烹调电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一种斜面加热防糊底食品烹调电器涉及一种炉具和加热的容器,尤其食品加热用的电器炉具和容器,包括有炉子(1)、食物容器(2)、发热元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热元件(3)倾斜置于炉子(1)内部的侧面,发热元件(3)与水平线的倾斜角A的角度大于20度小于80度,所述的食物容器(2)外侧与发热元件(3)接触部分设有与发热元件(3)内部大小形状相匹配的斜面(21)。本发明不但能够提高热效率、降低能耗,并且避免糊底,提高食物烹调质量。
【专利说明】—种斜面加热防糊底食品烹调电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炉具和加热的容器,尤其是食品加热用的电器炉具和容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场上的食品烹调电器(如电饭锅、电炖锅、养生宝等)在食物容器的加热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容器的底部接触发热元件,通过发热元件直接将热传递到食物容器的底部,使容器底部发热,从而加热食物(如电饭锅、电磁炉等),这类大部分烹调电器的食物容器都制作成平底,或微凸、微凹底,在盛装食物时,由于受重力的作用,食物沉淀到容器的底部,并与食物容器的底部接触,由于食物容器的底部发热集中,加热时容易发生糊底,破坏烹调食物的口感,糊底严重时,或造成热积聚,引起电器故障、造成烹调失败。
[0003]另一种是容器不接触发热元件,发热元件通过空气的热辐射,使食物容器发热,从而加热食物(如电炖锅、蒸炖锅等)。由于食物容器不接触发热元件,而是依靠空气的热辐射进行传热,这样会造成加热速度缓慢,热效率低,浪费能源。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提供一种斜面加热防糊底食品烹调电器,该烹调电器不但能够提高热效率、降低能耗,并且避免糊底,提高食物烹调质量。
[0005]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斜面加热防糊底食品烹调电器,包括有炉子1、食物容器2、发热元件3,所述的发热元件3倾斜置于炉子I内部的侧面,发热元件3与水平线的倾斜角A的角度大于20度小于80度,所述的食物容器2外侧与发热元件3接触部分设有与发热元件3内部大小形状相匹配的斜面21。
[0006]所述发热元件3通过食物容器2的斜面21承托着整个食物容器2的重量,在食物容器2重量压力下,使发热元件3与食物容器2的斜面21部分实现紧密无缝的接触,提高热效率、降低能耗。
[0007]所述的炉子I顶部设有凹台11,所述的发热元件3置于凹台11内部,凹台11的底部设有支架12,支架12顶部设有绝缘耐热斜面13,发热元件3安装于绝缘耐热斜面13上,使发热元件3与炉子凹台11的内侧和底部保持一定的距离。
[0008]所述炉子I外侧设有控制面板5,所述控制面板5连接发热元件3。
[0009]所述的发热元件3形状呈倒立的圆锥状,所以食物容器2底部高度小于支架2的高度,使食物容器2的底部悬挂在发热元件3底部中,并确保食物容器2的底部与炉子凹台11的底部保持一定的距离。
[0010]所述的食物容器2内的食物或液体在加热时,处于食物容器斜面21食物或液体受重力的作用滑落到容器的底部,又受热胀冷缩的原理所至沉积在底部已加热过的食物或液体密度小于上方的食物或液体密度,所以沉积在底部已加热过的食物或液体向上浮,上方的食物或液体沿着食物容器2内壁向下沉,经过食物容器斜面21被再次加温,形成循环不断流动加热,保证食物或液体受热均匀,提高食物烹调质量,由于食物容器2的底部不发热,确保沉积在食物容器2底部停留的食物或液体不会烤焦或糊底。
[0011]所述的食物容器2可以是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或其组合的新型材料;所述的发热元件3可以为电热板加热、电磁感应加热或相关的加热材料;所述的食物容器I与发热元件3之间可以分离开也可以固定在一起。
[0012]所述的食物容器2设有水位监控设备,当水位低于发热元件3时,发热元件3自动断电,防止烧干的事故。
[0013]发热元件3形状可以为倒立的棱锥状或倒立的椭圆锥状。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发明的剖面图。
[0015]图2是本发明分折后的示意图。
[0016]图1-2中符号说明:炉子1、凹台11、支架12、绝缘耐热斜面13、食物容器材2、斜面21、发热元件3、控制面板5、倾斜角A。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如图1-2所示,一种斜面加热防糊底食品烹调电器;
包括有炉子1、食物容器2、发热元件3,所述的发热元件3倾斜置于炉子I内部的侧面,发热元件3与水平线的倾斜角A的角度为30度,所述的食物容器2外侧与发热元件3接触部分设有与发热元件3内部大小形状相匹配的斜面21。
[0018]所述发热元件3通过食物容器2的斜面21承托着整个食物容器2重力,在食物容器2重量压力下,使发热元件3与食物容器2的斜面21部分实现紧密无缝的接触,提高热效率、降低能耗。
[0019]所述的炉子I顶部设有凹台11,所述的发热元件3置于凹台11内部,凹台11的底部设有支架12,支架12顶部设有绝缘耐热斜面13,发热元件3安装于绝缘耐热斜面13上,使发热元件3与炉子凹台11的内侧和底部保持一定的距离。
[0020]所述炉子I外侧设有控制面板5,所述控制面板5连接发热元件3。
[0021]所述的发热元件3形状呈倒立的圆锥状,所以食物容器2底部高度小于支架2的高度,使食物容器2的底部悬挂在发热元件3底部中,并确保食物容器2的底部与炉子凹台11的底部保持一定的距离。
[0022]所述的食物容器2内的食物或液体在加热时,处于食物容器斜面21食物或液体受重力的作用滑落到容器的底部,又受热胀冷缩的原理所至沉积在底部已加热过的食物或液体密度小于上方的食物或液体密度,所以沉积在底部已加热过的食物或液体向上浮,上方的食物或液体沿着食物容器2内壁向下沉,经过食物容器斜面21被再次加温,形成循环不断流动加热,保证食物或液体受热均匀,提高食物烹调质量,由于食物容器2的底部不发热,确保沉积在食物容器2底部停留的食物或液体不会烤焦或糊底。
[0023]所述的食物容器2为非金属材料玻璃材料;所述的发热元件3为电磁感应加热;所述的食物容器I与发热元件3之间可以分离开,方便操作。
[0024]所述的食物容器2设有水位监控设备,当水位低于发热元件3时,发热元件3自动断电,防止烧干的事故。
[0025]发热元件3形状可以为倒立的棱锥状或倒立的椭圆锥状。
[0026]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
1.一种斜面加热防糊底食品烹调电器包括有炉子(I)、食物容器(2)、发热元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热元件(3)倾斜置于炉子(I)内部的侧面,发热元件(3)与水平线的倾斜角A的角度大于20度小于80度,所述的食物容器(2)外侧与发热元件(3)接触部分设有与发热元件(3)内部大小形状相匹配的斜面(2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面加热防糊底食品烹调电器,其特征在所述发热元件(3)通过食物容器斜面(21)部分承托着整个食物容器(2)重量,在食物容器(2)重量压力下,使发热元件(3)与食物容器(2)的斜面(21)部分实现紧密无缝的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面加热防糊底食品烹调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子(I)顶部设有凹台(11),所述的发热元件(3)置于凹台(11)内部,凹台(11)的底部设有支架(12),支架(12)顶部设有绝缘耐热斜面(13),发热元件(3)安装于绝缘耐热斜面(13)上,使发热元件(3 )与炉子凹台(11)的内侧和底部保持一定的距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面加热防糊底食品烹调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子(I)外侧设有控制面板(5 ),所述控制面板(5 )连接发热元件(3 )。
5.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斜面加热防糊底食品烹调电器,其特征在所述的发热元件(3)形状呈倒立的圆锥状,所以食物容器(2)底部高度小于支架(2)的高度,使食物容器(2)的底部悬挂在发热元件(3)底部中,并确保食物容器(2)的底部与炉子凹台(11)的底部保持一定的距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面加热防糊底食品烹调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食物容器(2)内的食物或液体在加热时,处于食物容器斜面(21)食物或液体受重力的作用滑落到容器的底部,又受热胀冷缩的原理所至沉积在底部已加热过的食物或液体密度小于上方的食物或液体密度,所以沉积在底部已加热过的食物或液体向上浮,上方的食物或液体沿着食物容器(2)内壁向下沉,经过食物容器斜面(21)被加热,形成循环不断流动加热,保证食物或液体受热均匀,由于食物容器(2)的底部不发热,确保沉积在食物容器(2)底部停留的食物或液体不会烤焦或糊底。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斜面加热防糊底食品烹调电器,其特征在所述的食物容器(2)可以是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或其组合的新型材料;所述的发热元件(3)可以为电热板加热、电磁感应加热或相关的加热材料;所述的食物容器(I)与发热元件(3)之间可以分离开也可以固定在一起。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面加热防糊底食品烹调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食物容器(2)设有水位监控设备,当水位低于发热元件(3)时,发热元件(3)自动断电,防止烧干的事故。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斜面加热防糊底食品烹调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元件(3)形状可以为倒立的棱锥状或倒立的椭圆锥状。
【文档编号】A47J36/34GK104510324SQ201310453509
【公开日】2015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9日
【发明者】李灿荣 申请人:李灿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