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9848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茶壶,所述茶壶包括壶体、壶嘴和壶盖,所述壶嘴连接在所述壶体上,所述壶体中设置有:第一壶腔,所述第一壶腔位于所述第二壶腔上方;第二壶腔,所述第二壶腔与所述壶嘴联通,所述第一壶腔和所述第二壶腔之间设置有虹吸管道,藉由该虹吸管道,使得所述第一壶腔内的液体能够通过所述虹吸管道流入所述第二壶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茶壶,通过虹吸现象实现了茶汤和茶叶的分离,也能让茶汤在另一个壶腔内更均匀的混合,来达到公道杯的功能。
【专利说明】一种茶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日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壶。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传统茶具大多是从材质、外观和表面工艺处理等方面进行开发。针对茶具的内部构造的创新与开发还相对较少。
[0003]人们在饮茶的过程中,通常希望从茶壶中倒到茶杯中的茶水中不包含茶叶,并且茶水的浓度是均衡的,现有的茶壶往往通过茶壶的壶嘴设置小孔达到过茶叶的目的,但是这种方式对于体积较小的茶叶效果较差。
[0004]此外,就现有的传统茶壶来看,可以采用滤壶,单纯的通过滤网将茶叶和茶汤分离来实现公道杯的作用。这样看似达到了公道杯的作用,实际上并没有解决茶汤浓淡不均的问题,仅仅实现了最基本的沏茶、分茶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茶壶,能够解决茶叶与茶汤分离的问题,并且能够实现茶汤浓淡均匀。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茶壶,所述茶壶包括所述茶壶包括壶体、壶嘴和壶盖,所述壶嘴连接在所述壶体上,所述壶体中设置有第一壶腔,所述第一壶腔位于所述第二壶腔上方;第二壶腔,所述第二壶腔与所述壶嘴联通,所述第一壶腔和所述第二壶腔之间设置有虹吸管道,藉由该虹吸管道,使得所述第一壶腔内的液体能够通过所述虹吸管道流入所述第二壶腔。
[0007]基于第一方面,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虹吸管道由与所述第二壶腔一体成型的η形盖帽和所述第一壶腔的侧壁构成,所述η形盖帽包括盖顶和侧边,所述η形盖帽的下方开口,所述侧边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二壶腔的侧壁为一体,所述第一壶腔的侧壁上方通过所述η形盖帽的下方开口,插入到所述η形盖帽中,第一壶腔的侧壁的顶部与所述η形盖帽的盖顶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一壶腔的侧壁将所述η形盖帽的空腔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联通所述第一壶腔,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二壶腔联通。
[0008]基于第一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虹吸管道由η形盖帽和一中空管组成,所述η形盖帽包括盖顶和侧边,所述中空管插入所述η形盖帽的空腔,所述中空管的顶部与所述盖顶之间留有间隙,所述中空管的底部联通所述第二壶腔,所述η形盖帽的空腔中的中空管的外部与所述第一壶腔联通。
[0009]基于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壶腔内设置有一引流槽,所述引流槽一段连接在所述η形盖帽与所述第一壶腔的联通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壶腔的中部上方,以将从所述虹吸管道流入所述第二壶腔的液体引导到所述第二壶腔中部。
[0010]基于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壶腔和所述第二壶腔为上下可拆分。
[0011]基于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壶腔位于所述第二壶腔斜上方。
[0012]基于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壶腔位于所述第二壶腔正上方,且与所述第二壶腔之间留有空隙。
[0013]基于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壶腔位于所述第二壶腔内部。
[00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茶壶,茶壶的内部主要有两个壶腔来实现茶壶和公道杯的功能,两个壶腔由一个虹吸管道联通。使用茶壶沏茶时,当壶内水位在管内壁以下可以用作正常泡茶,茶沏好后需要饮茶时就往壶内再加入少许开水,壶内水位超过虹吸管的内壁高度后就会形成压强差,出现虹吸现象。壶内沏好的茶水会通过虹吸管吸到另一个腔体中,直至壶内上半部分的水全部流入另一个壶腔中。这样就通过虹吸现象实现了茶汤和茶叶的分离,也能让茶汤在另一个壶腔内更均匀的混合,来达到公道杯的功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茶壶的原理图之一;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茶壶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图;
[0018]图3是图2所示的实施例的工作状态参考图;
[0019]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茶壶的一种实施例的工作状态参考图;
[0020]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茶壶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图;
[0021]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茶壶的一种实施例工作状态参考图;
[0022]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茶壶的一种实施例工作状态参考图;
[0023]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茶壶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图;
[0024]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茶壶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图;
[0025]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茶壶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图。
[0026]【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8]如图1A至图1G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茶壶,茶壶的内部主要有两个壶腔来实现茶壶和公道杯的功能,两个壶腔由一个虹吸管道联通。使用茶壶沏茶时,当壶内水位在管内壁以下可以用作正常泡茶,茶沏好后需要饮茶时就往壶内再加入少许开水,或者微微倾斜壶体,让现有液面没过虹吸管道中间的搁挡,使得壶内水位超过虹吸管的内壁高度后就会形成压强差,出现虹吸现象。壶内沏好的茶水会通过虹吸管吸到另一个腔体中,直至壶内上半部分的水全部流入另一个壶腔中。这样就通过虹吸现象实现了茶汤和茶叶的分离,也能让茶汤在另一个壶腔内更均匀的混合,来达到公道杯的功能。
[002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茶壶,所述茶壶包括所述茶壶包括壶体、壶嘴和壶盖,当然,也可以设置壶柄,所述壶柄和所述壶嘴连接在所述壶体上,所述壶体中设置有第一壶腔,所述第一壶腔位于所述第二壶腔上方;第二壶腔与所述壶嘴联通,所述第一壶腔和所述第二壶腔之间设置有虹吸管道,藉由该虹吸管道,使得所述第一壶腔内的液体能够通过所述虹吸管道流入所述第二壶腔。
[0030]如图2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茶壶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图,所述茶壶包括所述茶壶包括壶体20、壶柄(图2未示)、壶嘴(图2未示)和壶盖30,所述壶柄和所述壶嘴连接在所述壶体20上,所述壶体20中设置有第一壶腔21,所述第一壶腔21位于所述第二壶腔22上方;第二壶腔22,所述第二壶腔22与所述壶嘴联通,所述第一壶腔21和所述第二壶腔22之间设置有虹吸管道23,藉由该虹吸管道23,使得所述第一壶腔21内的液体能够通过所述虹吸管道23流入所述第二壶腔22。
[00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虹吸管道23由与所述第二壶腔22 —体成型的η形盖帽231和所述第一壶腔21的侧壁构成,所述η形盖帽231包括盖顶和侧边,所述η形盖帽231的下方开口,其侧边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二壶腔21的侧壁为一体,所述第一壶腔21的侧壁211上方通过所述η形盖帽的下方开口,插入到所述η形盖帽中,第一壶腔21的侧壁211的顶部与所述η形盖帽231的盖顶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一壶腔21的侧壁211将所述η形盖帽231的空腔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联通所述第一壶腔,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二壶腔联通。
[0032]图3是图2所示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当第二壶腔22中没有水时,将茶叶与水置于第一壶腔21内,由于虹吸原理,茶汤将从第一壶腔21透过所述虹吸管道,流入到第二壶腔22中,实现茶汤和茶叶的分离。
[0033]相应的,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一种改进,如图4所示,还可以在所述第二壶腔22内设置有一引流槽221,所述引流槽221 —端连接在所述η形盖帽231与所述第二壶腔22的联通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壶腔22的中部上方,以将从所述虹吸管道23流入所述第二壶腔22的液体引导到所述第二壶腔22中部。其原理可参考图4,不多赘述。
[0034]如图5所示,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虹吸管道23由η形盖帽231和一中空管232组成,所述η形盖帽231包括盖顶和侧边,所述中空管232插入所述η形盖帽231的空腔,所述中空管232的顶部与所述盖顶之间留有间隙,所述中空管232的底部联通所述第二壶腔22,所述η形盖帽231的空腔中中空管232的外部与所述第一壶腔21联通。其工作状态,可参考图6,不多赘述。
[0035]如图7所示,基于上述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壶腔21和所述第二壶腔22还可以是为上下可拆分的结构,其原理与前述实施例类似,不多赘述。
[0036]如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茶壶的第一壶腔21可以嵌入在第二壶腔22内,采用的是内嵌结构,其原理与前述的实施例类似,不多赘述。
[0037]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壶腔21位于所述第二壶腔22斜上方,形成错位的结构,第一壶腔21在上方与第二壶腔22错位,中间由虹吸管道23相接。这样的形态使得第一壶腔可成为一个手持的部位。水从第一壶腔21倒入,经过虹吸管道23,将茶质排离,干净的茶汤流进第二壶腔22内。
[0038]在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壶腔21位于第二壶腔22正上方,且与所述第二壶腔22之间留有空隙。第一壶腔21与第二壶腔22由虹吸管道23相接,形成悬浮式的设计。使得使用者使用方便。水从第一壶腔21导入,通过虹吸现象,将茶质留在第一壶腔21中,茶汤则流向第二壶腔22。
[003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茶壶,茶壶的内部主要有两个壶腔来实现茶壶和公道杯的功能,两个壶腔由一个虹吸管道联通。使用茶壶沏茶时,当壶内水位在管内壁以下可以用作正常泡茶,茶沏好后需要饮茶时就往壶内再加入少许开水,壶内水位超过虹吸管的内壁高度后就会形成压强差,出现虹吸现象。
[0040]或者,通过微微倾斜壶体,让现有液面没过虹吸管道中间的搁挡,也同样会开始虹吸过程;两种方式都能使得壶内沏好的茶水会通过虹吸管吸到另一个腔体中,直至壶内上半部分的水全部流入另一个壶腔中。这样就通过虹吸现象实现了茶汤和茶叶的分离,也能让茶汤在另一个壶腔内更均匀的混合,来达到公道杯的功能。
[0041]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茶壶,所述茶壶包括壶体、壶嘴和壶盖,所述壶嘴连接在所述壶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壶体中设置有: 第一壶腔,所述第一壶腔位于所述第二壶腔上方; 第二壶腔,所述第二壶腔与所述壶嘴联通,所述第一壶腔和所述第二壶腔之间设置有虹吸管道,藉由该虹吸管道,使得所述第一壶腔内的液体能够通过所述虹吸管道流入所述第二壶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管道由与所述第二壶腔一体成型的η形盖帽和所述第一壶腔的侧壁构成,所述η形盖帽包括盖顶和侧边,所述η形盖帽的下方开口,所述侧边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二壶腔的侧壁为一体,所述第一壶腔的侧壁上方通过所述η形盖帽的下方开口,插入到所述η形盖帽中,第一壶腔的侧壁的顶部与所述η形盖帽的盖顶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一壶腔的侧壁将所述η形盖帽的空腔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联通所述第一壶腔,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二壶腔联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管道由η形盖帽和一中空管组成,所述η形盖帽包括盖顶和侧边,所述中空管插入所述η形盖帽的空腔,所述中空管的顶部与所述盖顶之间留有间隙,所述中空管的底部联通所述第二壶腔,所述η形盖帽的空腔中所示中空管的外部与所述第一壶腔联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壶腔内设置有一引流槽,所述引流槽一段连接在所述η形盖帽与所述第二壶腔的联通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壶腔的中部上方,以将从所述虹吸管道流入所述第二壶腔的液体引导到所述第二壶腔中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壶腔和所述第二壶腔为上下可拆分。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壶腔位于所述第二壶腔斜上方。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壶腔位于所述第二壶腔正上方,且与所述第二壶腔之间留有空隙。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壶腔位于所述第二壶腔内部。
【文档编号】A47G19/14GK203483208SQ201320494217
【公开日】2014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4日
【发明者】贾伟, 郭珩, 刘彤 申请人:贾伟, 郭珩, 刘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