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刷刷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8747阅读:579来源:国知局
牙刷刷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牙刷刷头,更加详细而言,涉及一种能够有效去除牙颈以及牙间的牙斑,并且能够容易擦拭牙刷难以触及的臼齿后侧的牙刷刷头。



背景技术:

通常,牙斑(plaque)是指附着在牙齿表面而产生的粘稠的透明膜,也称作牙垢。牙斑由口腔中的大量细菌(bacteria)与唾液内的特定成分彼此凝结而形成,还产生于牙齿、镶牙物、矫正装置、假牙及其周边。

牙斑中的细菌产生毒素和游离氧,不仅伤害牙龈,还损害牙齿及其周边组织。当牙齿和牙龈受损而引发炎症时,红肿出血,并产生口臭。尤其是,牙齿与牙龈之间的间隙变大而产生的牙周袋中堆积牙斑时,连支撑牙齿的骨骼都被受损,严重时会造成牙齿的丧失。

因此,需要平时通过刷牙来去除牙斑,而为了有效去除牙斑,刷毛要达到牙面(牙齿的表面)、牙颈(牙齿与牙龈之间)、牙间(牙齿与牙齿之间)等所有区域。

但是,普通的刷毛一律由圆筒形结构的牙刷毛束构成,或者牙刷毛束具有均匀的排列图案,因此虽然牙面清洁力优秀,但是牙颈清洁力以及牙间渗透力低,使得无法有效去除牙斑。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植入三角形牙刷毛束以及菱形牙刷毛束的牙刷的刷毛植入结构(韩国授权实用新型第20-0306545号(2003.02.25.)),但是这种现有的刷毛植入结构只对特定的刷牙方法有效,不适合广泛使用。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采用多种方法刷牙时都能够有效去除牙颈以及牙间牙斑的合适的刷毛形状和排列。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0001)韩国授权实用新型第20-0306545号(2003.02.25)



技术实现要素: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现有技术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去除牙颈以及牙间的牙斑,并且容易擦拭牙刷难以触及的臼齿后侧的牙刷刷头。

技术方案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涉及的牙刷刷头包括以多种图案排列在植毛面上的牙刷毛束。牙刷毛束包括:第一毛束,位于所述植毛面的前端部,排列成梯形图案;第二毛束,位于所述植毛面的后端部,排列成与所述第一毛束对应的倒梯形图案;第三毛束,位于所述植毛面的中央部,排列成*形图案;第四毛束,排列成围绕所述第三毛束的周围。

有益效果

具有如上结构的本发明涉及的牙刷刷头在植毛面的中央部具备*形图案的第三毛束,第四毛束排列成围绕第三毛束的周围,从而能够有效去除牙颈以及牙间的牙斑。

另外,本发明在植毛面的前端部具备梯形图案的第一毛束,从而能够容易擦拭牙刷难以触及的臼齿后侧,并且在植毛面的后端部具备倒梯形图案的第二毛束,从而能够有效清洁门牙和尖牙的后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牙刷刷头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牙刷刷头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牙刷刷头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1:牙刷 100:手柄

200:刷头 210:植毛面

220:植毛孔 300:刷毛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下面,在本发明涉及的实施例的说明中,对各附图的构成要素标注附图标记时,对于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构成要素尽可能地标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

如图1所示,牙刷1包括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手柄100和一体成型在手柄100前端的刷头200。手柄100是使用者所把持的部分,刷头200是植入刷毛300的部分。

手柄100和刷头200可以由聚丙烯、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环己二甲酯、饱和聚酯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酸纤维素、聚氨酯、聚酰胺、ABS(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等合成树脂制造。另外,手柄100还可以部分或整体上采用合成橡胶等柔软树脂,以便提高把持性并且防滑。

刷毛300由植入刷头200的植毛面210的多个毛束310~350构成。毛束310~350是长丝束,捆扎多个长丝束后折弯成U字形状,在其中夹入固定片(未图示)后植入于形成在植毛面210的植毛孔220中。这样的毛束310~350通常使用捆扎成圆形的长丝,但是并非限定于此,还可以捆扎为三角形、四边形等多边形或椭圆形、长圆形等形状。另外,本实施例例示了利用固定片固定毛束310~350的例子,但是当然可以通过热熔接方式进行固定。

刷毛300的材料可以采用聚酰胺(6-12尼龙、6-10尼龙)、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烯烃(聚丙烯)、合成橡胶(烯烃类、苯乙烯类)等合成树脂。

构成刷毛300的长丝的截面可以呈圆形或包括三角形在内的多边形,其端部可以制成半球形状或者锥形形状。

参照图1至图3,观察植入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涉及的牙刷刷头上的刷毛300。

刷毛300包括:第一毛束310,用于清洁牙刷难以触及的臼齿的后侧;第二毛束320,用于清洁门牙和尖牙的后侧;第三毛束330,用于清洁牙面;第四毛束340,用于有效去除牙颈以及牙间的牙斑。

本实施例的第一至第四毛束310~340由多个单位毛束(一个毛束块)构成,单位毛束排列成规定的图案,从而具备前述的功能。即,第一毛束310排列成使单位毛束形成梯形图案,第二毛束320排列成使单位毛束形成倒梯形图案。此外,第三毛束330排列成使单位毛束形成*形图案,第四毛束340排列成围绕第三毛束330的周围。此时,第一至第四毛束310~340的单位毛束呈相同形状,即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长圆形状。

第一毛束310位于植毛面210的前端部,以便能够去除附着在臼齿后侧的牙斑。另外,构成第一毛束310的三个单位毛束312~316排列成梯形图案,以便能够围绕椭圆形的臼齿。即,第一毛束310由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第1-1毛束312和分别位于第1-1毛束312的左右并沿着斜线方向延伸的第1-3毛束314、316构成。此时,一对第1-2毛束314、316以第1-1毛束312为基准对称。

第一毛束310大致呈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形状,这是为了在清洁臼齿的过程中,防止第一毛束310倒向前方。换言之,为了清洁臼齿后侧而倾斜牙刷1时,第一毛束310受压而容易变形,而当制造成上述形状时,能够防止这种情况发生。

第二毛束320位于植毛面210的后端,以便能够去除附着在门牙和尖牙后侧的牙斑。另外,构成第二毛束320的三个单位毛束322~326排列成与第一毛束310对应的倒梯形图案。即,第二毛束320由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第2-1毛束322和分别位于第2-1毛束322的左右并沿着斜线方向延伸的第2-2毛束324、326构成。

在刷牙时,前述图案的第二毛束320能够与门牙以及尖牙大面积接触,同时,能够有效去除堆积在门牙后侧凹陷部分的牙斑。

第三毛束330位于植毛面210的中央部,并具有*形图案,以便能够去除附着在牙面上的牙斑。第三毛束330由沿着植毛面210的前后方向延伸的第3-1毛束332和分别位于第3-1毛束332的左右并沿着斜线方向延伸的第3-2毛束334构成。此时,第3-1毛束332和第3-2毛束334以沿着植毛面210的左右方向延伸的假想线为基准对称配置,从而形成*形图案。

前述图案的第三毛束330的第3-1毛束332和第3-2毛束334以一点为中心配置成放射状,当刷牙时,不管刷头200沿着前后、左右、上下方向中的哪个方向活动,与牙面的接触效率都优秀,能够有效清洁牙面。

第四毛束340用于去除堆积在牙颈以及牙间的牙斑,排列成围绕第三毛束330的周围。更加详细而言,由位于第3-1毛束332与第3-2毛束334之间的第4-1毛束342和位于第一毛束310与第三毛束330之间的矩形图案的第4-2毛束344构成。

第4-1毛束342总共由三组构成。即,由位于第三毛束330的前侧并沿着斜线方向延伸的单位毛束、位于第三毛束330的两侧并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单位毛束、位于第三毛束330的后侧并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单位毛束构成。

在第4-2毛束344由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并平行配置的一对单位毛束和沿着斜线方向延伸的一对单位毛束构成。

前述图案的第四毛束340中,由于沿着前后、左右以及斜线方向配置构成第4-1毛束342和第4-2毛束344的多个单位毛束,因此在刷牙时,能够防止牙颈部磨损,并且能够有效去除堆积在牙间的牙斑。

另一方面,刷毛300的毛束310~340可以形成为不同的长度。作为一例,第一毛束至第三毛束310~330的长度可以大于第四毛束340的长度。更加详细而言,第一毛束至第三毛束310~330可以比第四毛束340长0.5至3.0mm。

如此,第一毛束以及第二毛束310、320较长时,能够容易清洁牙刷难以触及的臼齿后侧、门牙和尖牙后侧。另外,当第三毛束330较长时,其比周围的毛束(第四毛束340)更加突出,因此能够有效地接触到牙面。

相反,当第四毛束340较短时,在刷牙时减小毛束340引起的刺激,从而能够防止牙颈部磨损。另外,上下活动着刷头200刷牙时,毛束340能够清洁牙齿的各个角落,从而能够防止牙斑堆积在牙间。

以上通过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仅是通过例示的方式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超出本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化。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通过权利要求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而不是特定实施例,并且与其等同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思想也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