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刷毛形状随牙齿改变的双层牙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36552阅读:4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刷毛形状随牙齿改变的双层牙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牙刷,具体涉及一种刷毛端的形状可随牙齿表面形状变化的双层牙刷。属于洗漱用品制造技术。



背景技术:

牙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洗漱用品,是人们口腔保健的重要工具,关系人们生活和生理的健康。为此人们想尽各种方法来增加牙刷的功能,以提高牙刷的刷牙效果,设计出各式各样的牙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牙刷的功效,解决很多刷牙过程中口腔卫生和口腔健康的问题。但仍有相当多的缺陷,例如单一的刷毛不能适应牙齿表面的凹凸,牙齿的凹部位置刷毛不能到达,而形成盲区。又如双层刷板的设置,虽实现了牙齿凹凸部位全方位的清洁的目的,但由于其浮动刷板与刷头基板的连接方式的不合理,造成浮板与基板之间的分离,又因为连接浮板的弹性块形状设置的不合理,造成浮板的浮动效果不好等。所以人们希望在现有双层浮置刷板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设计,从而提升双层浮板牙刷的实际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刷毛形状随牙齿改变的双层牙刷,它通过连接柱的棘齿形设计,实现了刷头基板与浮动板的稳定的活动连接;通过弹性板的曲线形状的设计,实现了浮板的灵活振动。从而达到提升现有双层刷板牙刷的使用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刷毛形状随牙齿改变的双层牙刷,它包含有:手柄、刷头基板、弹性板、连接柱、基板刷毛、浮动板、连接柱孔、基板刷毛穿越孔、浮动板刷毛,弹性板设计成曲线,连接柱设计成棘齿形,基板刷毛集中设置在刷头基板的中部,基板刷毛和浮动板刷毛的末端构成一个平面。连接柱可以设计成哑铃形。基板刷毛分块设置在刷头基板上。所述基板刷毛和浮动板刷毛的末端构成一个弧面,弧面为凸面或凹面。连接柱的棘齿端从顶部由两瓣或多瓣构成。

本设计中,将弹性板设计成曲线增加了弹性板的弹性,弹性板上设有的连接柱末端设计成棘齿状,实现了连接柱与浮动板之间的稳定的活动连接,永不分离脱落。基板刷毛在基板上集中设置可与浮动板刷毛之间有机的配合,从而在牙齿表面随牙齿表面的起伏而起伏,即在刷牙时与牙齿贴合,整个刷毛的末端形状与牙齿外表形状啮合,从而实现了随齿改变形状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新颖,实用性强,与牙齿贴合度高,能够全方位处理牙齿表面的污物。

附图说明

附图1为刷头基板主视图;

附图2为附图1的左视局部剖视图;

附图3为刷头浮板的主视图;

附图4为附图3的左视局部剖视图;

附图5为刷头基板与刷头浮板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附图5中I部分结构移出放大图。

附图中,1为手柄、2为刷头基板、3为弹性板、301和301’为连接柱、4为基板刷毛、5为浮动板、501和502为连接柱孔、503为基板刷毛穿越孔、6为浮动板刷毛。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解释说明:

如附图1、2、3、4、5、6所示:手柄1与刷头基板2为一整体,刷头基板2上设有两个弹性板3,可以将其中一个设计成曲线状,也可以两个都设计成曲线状,以增强弹性板3的弹性;每个弹性板3上设有连接柱301和301’,连接柱301和301’的末端设计成棘齿状,即末端通过过盈配合穿过浮动板5上设有的连接柱孔501和502后便无法从连接柱孔501的502退回,从而实现自锁。刷头基板2上还设有基板刷毛4,基板刷毛4可设置成集中在一起的聚集式设置,如附图2、3所示,基板刷毛4穿过基板刷毛穿越孔503。如附图3、4所示,浮动板5上设有连接柱孔501和502、基板刷毛穿越孔503、浮动板刷毛6。浮动板刷毛6与穿过基板刷毛穿越孔503的基板刷毛4构成牙刷毛,且构成刷毛的浮动板刷毛6与基板刷毛4的末端相平构成一平面。当刷毛刷牙时,牙齿与刷毛紧贴,在手柄1的压力作用下,浮动刷毛6被挤压而前后运动,但始终挤压在牙齿上,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随牙齿变形的牙刷了;基板刷毛4在刷头基板2的压力下,始终对牙齿形成力量较大的磨擦,这样就能实现对牙齿全方位有效的清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