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牙床清洁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24303发布日期:2022-06-25 06:12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牙床清洁刷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医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牙床清洁刷。


背景技术:

2.医护人员经常要对错昏迷病人口腔进行清洁护理,主要的方法是用棉棒进行清洁,有时候需要不同的漱口液改善口腔环境,医护人员会用镊子夹棉球对病人牙周进行清洁,由于昏迷病人通常是嘴巴紧闭,牙床内侧面很难清洁,一般医护人员也只是对牙床外侧面进行清洁,如果病人长期昏迷那么牙床内侧面还是必须要定时清洁,保证口腔内环境卫生,但通常也只是用镊子夹棉球进行清洁,清洁范围受限,清洁麻烦且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牙床清洁刷。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牙床清洁刷,包括刷柄、垂直设于刷柄前端的具有弹性的刷头以及设于所述刷头上的用于直接接触牙床并对牙床进行清洁的清洁部件,所述刷头包括用于连接所述刷柄前端的连接部以及连接于连接部上的刷芯条,所述清洁部件设于所述刷芯条上,所述刷柄和刷头沿所述刷芯条的长度方向的投影呈倒置的l形或t形,所述刷芯条上端和/或下端超出所述刷柄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形成主刷部,所述主刷部的后侧面为主刷面,所述刷头两端到所述刷柄的距离相等。
6.本技术通过在刷柄的前端横设一个刷头,且刷头与连接后呈t字形,再通过超出刷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的正对着牙床内侧的刷芯条部分,利用弹性的刷芯条与其上的清洁部件配合从而对牙床内侧进行清洁。当刷头伸入口腔内后,将刷柄向外拉使得刷芯条抵在牙床内侧,且由于刷头具有弹性,从而使得刷头抵在牙床内侧后随着压力自然弯曲与牙床内侧紧密贴合,然后再左右移动刷柄对病人牙床内侧进行方便和全面地快速清洁,清洁方便、清洁效果好。刷头可以是相对于刷柄的下方设清洁部件,从而体积小易伸入一次清洁上牙床或下牙床。刷头也可以是相对于刷柄的上方和下方都设清洁部件,从而能一次性对上、下牙床同时进行清洁。
7.作为优选,所述清洁部件为套设或包覆于所述刷芯条上的清洁棉或布设于所述主刷面的刷毛。
8.作为优选,所述清洁棉为海绵套或缠绕于所述刷芯条上的棉花团。
9.根据需求可以选用不同的清洁部件,清洁棉可醮取一些漱口液后对牙床内侧进行更好的清洁。
10.作为优选,当所述清洁棉为海绵套时,所述海绵套与所述主刷面之间还填充有吸液棉,沿所述刷头的长度方向看过去所述刷头由上至下逐渐向刷柄一侧倾斜。
11.上述结构方式设计使得主刷面饱满,与内牙床贴合后贴合度更高,更易清洁。
12.作为优选,所述刷头为簿板形且具有弹性的刷头,所述刷柄垂直于所述刷头的板
面。
13.刷头选用具有韧性的塑料板,压到牙床内侧时通过自身的形变与牙床内侧贴合。
14.作为优选,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刷柄前设有可穿过所述通孔的穿接部,所述穿接部穿出所述通孔的部分上设有扩大的钩头。
15.作为优选,所述连接部前侧设有可容置所述钩头的沉槽,所述穿接部上设有防偏转槽,所述通孔内设有与所述防偏转槽配合的凸棱。
16.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刷头和刷柄连接方便同时刷柄相对于刷头不会偏转,确保使用者捏住刷柄时方向可控,保证刷牙的效率和效果。
17.作为优选,所述穿接部为圆柱状结构,且所述穿接部与所述刷柄前端之间设有限位阶,所述限位阶抵于所述连接部的后侧面。
18.作为优选,所述主刷面上沿所述刷芯条的长度方向设有若干条弹性压条。
19.作为优选,所述弹性压条为三根硅胶条,且位于中间的性压条高出所述主刷面的高度高于位于上方和下方的两根弹性压条高度。
20.弹性压条可进一步将清洁部件压向牙床,且比较柔和,牙床清洁效果好。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2.(1)、本技术通过在刷柄的前端横设一个刷头,且刷头与连接后呈t字形,再通过超出刷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的正对着牙床内侧的刷芯条部分,利用弹性的刷芯条与其上的清洁部件配合从而对牙床内侧进行清洁。当刷头伸入口腔内后,将刷柄向外拉使得刷芯条抵在牙床内侧,且由于刷头具有弹性,从而使得刷头抵在牙床内侧后随着压力自然弯曲与牙床内侧紧密贴合,然后再左右移动刷柄对病人牙床内侧进行方便和全面地快速清洁,清洁方便、清洁效果好。刷头可以是相对于刷柄的下方设清洁部件,从而体积小易伸入一次清洁上牙床或下牙床。刷头也可以是相对于刷柄的上方和下方都设清洁部件,从而能一次性对上、下牙床同时进行清洁。
23.(2)、本技术主要用于清洁牙床内侧面,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牙床清洁方便,清洁效果好。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刷芯条的只有下端超出刷柄的下表面的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刷芯条的上、下端超出刷柄的上、下表面可以同时对上、下牙床同时进行清洁的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27.图4是本技术使用时俯视结构示意图;
28.图5是刷头由上至下向刷柄倾斜的结构示意图;
29.图6是主刷部与连接部上端齐平的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30.图7是连接部设于主刷部上部的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31.图8是本技术局部结构示意图;
32.图9是棉花团缠绕在刷芯条上的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33.图10是海绵套套设在刷芯条上的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34.图11是海绵套配合吸液棉的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35.图12是具有弹性压条的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8.实施例一:
39.一种牙床清洁刷,包括硬质的刷柄1、垂直设于刷柄前端的具有弹性的刷头2以及设于所述刷头上的用于直接接触牙床并对牙床6进行清洁的清洁部件7,所述刷头包括用于连接所述刷柄前端的连接部21以及连接于连接部上的刷芯条22,所述清洁部件设于所述刷芯条上,所述刷柄和刷头沿所述刷芯条的长度方向的投影呈倒置的l形或t形,所述刷芯条上端和/或下端超出所述刷柄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形成主刷部23,所述主刷部的后侧面为主刷面,所述刷头两端到所述刷柄的距离相等。
40.实施例二:
41.与上述实施例不同处在于所述清洁部件为套设或包覆于所述刷芯条上的清洁棉3或布设于所述主刷面的刷毛4。
42.实施例三:
43.与上述实施例不同处在于所述清洁棉为海绵套32或缠绕于所述刷芯条上的棉花团31。
44.根据需求可以选用不同的清洁部件,清洁棉可醮取一些漱口液后对牙床内侧进行更好的清洁。
45.实施例四:
46.与上述实施例不同处在于当所述清洁棉为海绵套时,所述海绵套与所述主刷面之间还填充有吸液棉5,沿所述刷头的长度方向看过去所述刷头由上至下逐渐向刷柄一侧倾斜。刷头从侧面看过去倾斜设置再配合刷头自身的弹性,更利于在使用时与牙床贴合。
47.上述结构方式设计使得主刷面饱满,与内牙床贴合后贴合度更高,更易清洁。
48.实施例五:
49.与上述实施例不同处在于所述刷头为簿板形且具有弹性的刷头,所述刷柄垂直于所述刷头的板面。
50.刷头选用具有韧性的塑料板,压到牙床内侧时通过自身的形变与牙床内侧贴合。
51.实施例六:
52.与上述实施例不同处在于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通孔211,所述刷柄前设有可穿过所述通孔的穿接部11,所述穿接部穿出所述通孔的部分上设有扩大的钩头12。钩头可由穿拉部前端穿出部分打铆形成。刷柄和刷头还可以是一体连接的形式,刷柄圆厚不易变形,而刷头设置成簿板形具有一定韧性可在受压力后弹性弯曲形变。
53.实施例七:
54.与上述实施例不同处在于所述连接部前侧设有可容置所述钩头的沉槽212,所述穿接部上设有防偏转槽121,所述通孔内设有与所述防偏转槽配合的凸棱213。
55.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刷头和刷柄连接方便同时刷柄相对于刷头不会偏转,确保使用者捏住刷柄时方向可控,保证刷牙的效率和效果。
56.实施例八:
57.与上述实施例不同处在于所述穿接部为圆柱状结构,且所述穿接部与所述刷柄前端之间设有限位阶13,所述限位阶抵于所述连接部的后侧面。
58.实施例九:
59.与上述实施例不同处在于所述主刷面上沿所述刷芯条的长度方向设有若干条弹性压条。
60.实施例十:
61.与上述实施例不同处在于所述弹性压条为三根硅胶条,且位于中间的性压条高出所述主刷面的高度高于位于上方和下方的两根弹性压条高度。
62.弹性压条可进一步将清洁部件压向牙床,且比较柔和,牙床清洁效果好。
63.本技术通过在刷柄的前端横设一个刷头,且刷头与连接后呈t字形,再通过超出刷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的正对着牙床内侧的刷芯条部分,利用弹性的刷芯条与其上的清洁部件配合从而对牙床内侧进行清洁。当刷头伸入口腔内后,将刷柄向外拉使得刷芯条抵在牙床内侧,且由于刷头具有弹性,从而使得刷头抵在牙床内侧后随着压力自然弯曲与牙床内侧紧密贴合,然后再左右移动刷柄对病人牙床内侧进行方便和全面地快速清洁,清洁方便、清洁效果好。刷头可以是相对于刷柄的下方设清洁部件,从而体积小易伸入一次清洁上牙床或下牙床。刷头也可以是相对于刷柄的上方和下方都设清洁部件,从而能一次性对上、下牙床同时进行清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