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浮油汤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034阅读:5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除浮油汤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舀汤水的瓢、勺类厨具的结构改进。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饮食上讲究高营养、低脂肪,对于汤类食品上的那层油花往往难以接受,要想法将其除掉再吃用。由此出现了一些可对油水分离的厨具,已有的一种油水分离器是制成茶壶状,使用时将汤液盛入壶中,然后通过壶嘴倒出来,这样可以达到油水分离的目的,但每次要倒入壶,再倒出,实在很不方便,特别是容器的清洁很成问题,时间一长会滋生大量细菌,而壶嘴的油迹及气味也会令人反胃。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器具的弊端,提出一种使用方便,清洗容易,能得到满意的浮油分离效果的瓢、勺状除浮油汤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设计的除浮油汤勺仍包括有通常的勺柄和勺瓢,其特点是在勺瓢中设置一片把瓢腔分隔成一大一小两个分腔(A腔和B腔)的分液隔板,并于较小的分腔(B腔)的外缘设一导流嘴,两分腔在底部具有连通细缝或连通小孔,使两分腔成为一连通器,这连通细缝是由分液隔板的下部与瓢腔底面留出的细缝构成的,也可将分液隔板下部在与瓢底面的连接处附近钻出若干小孔而构成连通小孔。
使用此除浮油汤勺,与日常汤勺往碗里盛汤的操作无大差异1.用除浮油汤勺往汤锅里直接舀盛满一勺汤,此时汤水、油及汤料都盛在勺里。
2.轻轻朝B腔方向倾斜,使B腔的汤液顺导流嘴往锅里或其他容器倒,这时B腔上的浮油即流掉。
3.把汤勺移向盛汤的碗,继续倾斜汤勺,这时A腔中下部的汤水源源通过连通细缝或连通小孔补充入B腔,再由导流嘴流入碗中,而A腔上的浮油仍留在A腔上面,不能进入汤碗中,待A腔上的浮油降到接近连通细缝或连通小孔,则停止倾倒。这样完成一次操作,大约可去掉勺中80%的油花,如果多次操作,可以提高去油的比例。
通过对所设置的分液隔板有关参数,包括分液隔板至勺瓢端面中心距离J、分液隔板底部的连通细缝间距F,分液隔板与勺柄轴线夹角θ,分液隔板与勺瓢端面夹角ψ的优选,可以使除浮油汤勺,既使用方便,而且油水分离效果更明显。
在勺瓢是半径为R的半球形或小半球形时,下列参数的选取是最佳的J=0.5~0.7RF=2~6%Rθ=0°~25°ψ=70°~110°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1.仅在通常的汤勺结构中增设一片分液隔板和一个导流嘴,结构很简单,造价低;2.使用操作类似于正常盛汤倒汤操作,除油过程一目了然,道理明显,一看就懂,使用方便;3.由于主要盛汤的A腔大于倒汤的B腔,而A腔的浮油是可避免倒出的。因而除油效果明显,一次操作可去掉浮油约80%以上;4.本汤勺可以直接清洁,可确保卫生。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的图面说明


图1为除浮油汤勺(分液隔板下部有连通细缝)的立体结构(局部剖切)示意图;图2为
图1的正面俯视图;图3为
图1的C-C′剖视图;图4为分液隔板的形状图5是分液隔板下部具有连通小孔的除浮油汤勺的立体示意图(局部剖切);图6是一种两分腔底部具有连通小孔的除浮油汤勺的分液隔板的形状图。
实施例一本除浮油汤勺的结构形状如
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包括勺瓢1、勺柄2、勺瓢1是半径为50mm的半球形,在勺瓢1的瓢腔中具有一片其底部切去一部分的半园形分液隔板3,把瓢腔分隔成大分腔A和小分腔B,小分腔B的外缘中部设有导流嘴4,分液隔板3底部被切去的部分在瓢腔的底部形成一条连通细缝5,使分腔A和分腔B在底部构成连通。本除浮油汤勺的分液隔板所设计的有关参数如下J=30mm,F=2mm,Q=5°,ψ=90°。
实施例二本除浮油汤勺如图5所示,其外形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其分液隔板的底部钻有若干小孔(如图5所示),形成A、B两分腔底部的连通小孔6。小孔所在的部位与实施例一中的连通细缝的部位相当。
权利要求1.一种包括勺柄和勺瓢的用于去除汤水浮油的汤勺,其特征在于勺瓢(1)中具有一片把瓢腔分隔成一大一小两个分腔的分液隔板(3),其中较小的分腔的外缘设有导流嘴(4),两分腔在底部具有连通细缝(5)或连通小孔(6)。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汤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勺瓢(1)是半径为R的半球形或小半球形,其分液隔板(3)采用下述设计参数为佳a.分液隔板与勺柄轴线夹角θ为0°~25°,b.分液隔板与勺瓢端面夹角ψ为70°~110°,C.分液隔板底部的连通细缝间距F为2~6%R,d.分液隔板弦心距J为0.5~0.7R。
专利摘要一种除浮油汤勺,属于舀盛汤水的厨具,该汤勺在其勺瓢的瓢腔中设置一个分液隔板,把瓢腔分隔成一大一小的两分腔,两分腔的底部通过连通细缝或连通小孔构成连通器,在小分腔的外缘还设有一个导流嘴。用此汤勺舀汤,只要先把小分腔的浮油倒出,以后从导流嘴流出的即是大分腔下部的汤水,大分腔上部的浮油可仍留在大分腔中(在浮油降到连通细缝或连通小孔之前),从而把浮油分离除去,本汤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清洗,除油效果好。
文档编号A47J43/28GK2179736SQ9420015
公开日1994年10月19日 申请日期1994年1月12日 优先权日1994年1月12日
发明者梁汉杰 申请人:梁汉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