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蒸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5904阅读:5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改进的蒸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蒸箱。
以往的蒸箱,系于内箱底部设一煮水箱,该煮水箱底面设一加热炉具,而煮水箱与炉具接触面形成一凹面,可增加燃烧接触面,其中煮水箱的凹面设置较传统平面的煮水箱拥有较佳的受热及吸热效果,但旧式蒸箱中之煮水箱的凹陷深度有限;如深度加深,燃料燃烧之火焰势必将深入煮水箱的凹陷中,然火焰的过度深入必会使燃烧的空气循环效能减低,产生烧料燃烧不完全;再者,如能使被煮沸水的受热面积加大,并使水内热传导加快[即被煮沸水中与受热面积接触量之比例能够提高],如此方能提高热传导循环的效能。此外旧式蒸箱之蒸气与废气的排放并没有经过详细的规划,所以蒸气排放不顺之外,废气也因泄放不佳而影响食物风味。
除此之外,另外一种蒸箱可摆放多盘蒸盘,每当蒸煮或取出时,必须将蒸盘一个接一个取出或是置入,因此在取置时耗费许多时间,而且燃烧时会有烫伤人等危险情况产生,实不符合经济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快速达到蒸煮食物、改进的蒸箱。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该产品主要由蒸箱本体、箱门、把手开关、可调轮组与支撑脚、蒸气控制阀、废气控制阀、仪表控制板、水箱、煮水器和台车[蒸车与推车]所组成;其中,蒸箱本体内部之上方具有一上顶板与一下顶板,上下顶板皆呈倒V形设置,上顶板与蒸箱本体顶板之间具有一上空层,且上、下两顶板之间亦具有一下空层,在上顶板之中央具有一孔,该孔连接有一排气管,排气管与蒸气控制阀连接;另在蒸箱本体顶面具有一孔,以供连接废气控制阀,在蒸箱本体四周内壁设有数支排气管,排气管之顶端开口与上空层相通,而底端则连接一连管,该连管并与煮水器之加热槽相连接;在蒸箱本体之前下方具有一排水槽,而箱门下方具有一斜向设置的斜导架;把手开关之把手垂向凸设有二凸杆,而开关盖内凸出有一凸块;蒸箱本体之废气控制阀为一弯管下方具有两侧板,两侧板之间可设一拖板,该拖板可插入于弯管内使用之;煮水器之内可置放锥形增压板,且锥形增压板之四周边为内凹向下沿伸之边框,该边框可贴附于加热槽壁内,而使锥形增压板之四周边能贴于锥形槽之底部表面,又锥形增压板表面具有蒸气孔,而中央具有一拉环;煮水器之加热槽有内、外两壁之分,该内壁可形成一形内箱,内箱之四周底部与加热槽外壁相连,进而使内外两壁形成一夹层以置放水源,内箱之内部还设有数只加热管,且内箱与加热管外壁之间具有排气孔,内、外两排气孔之间以一引管连接,该引管在外侧与前述之连管连接,此外,在锥槽之上固设一增压箱,增压箱之四周可延伸出2~4支蒸气管,蒸气管具有复数小孔,又增压箱具有增压盖,且箱与盖之间以活动扣来固定;在水箱与蒸箱本体之间以一减压管相通,且水箱与加热槽之间以一进水管连接,进水管垂向接设一分歧管,该分歧管顶端与锥槽相通,又加热槽以一排水管延伸出于蒸箱本体之外,排水管外连接一控制阀与连管;在蒸车与推车后横杆中央皆具有一形片,上下两形片之间能以一栓插设,而使两连结合在一起。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内部透析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内部透析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蒸水器与水箱之立体构造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蒸水器之剖视图,亦是图4之X-X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蒸水器之剖视图,亦是图4之Y-Y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之手把开关之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蒸箱与台车之立体构造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蒸箱与台车之侧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蒸箱与台车之组合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之煮水箱另一实施图(一)。
图12为图11之W-W剖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之煮水箱另一实施图(二)。
图14为图13之Z-Z剖视图。
首先请参阅图1所示,图中揭示出蒸箱本体(1),其侧前上方具有一仪表控制板(10)与温度表(11),其在食物蒸煮过程中,可预约时间及温度设定,并在到达时间、温度时发出警告。另蒸箱本体(1)顶部中央具有一蒸气控制阀(12)与一废气控制阀(13),其中,蒸气控制阀(12)之上连接一弯管(26),该变经管可连接引管(19)而将蒸气排出于室外;又废气控制阀(13)是由一弯形管体与拖板(39)及二侧板(40)组成,该拖板可切入于弯形管体之内部,进以控制其排气量大小,又拖板是沿着左右两侧板(40)可行水平移动,另弯形管体可接一蛇腹管(20),而将废气排出于室外。
前述蒸箱本体(1)之正面为一箱门(2),箱门表面具有一玻璃强化之视窗(21),该箱门可由二个铰链(22)枢设于蒸箱本体(1)上,且可藉由二个固定在蒸箱本体(1)上的手动把手开关(3)配合箱门上之二楔形块(23)而达到封闭或开启箱门之作用。该把手开关(3)之构造如图7所示,其系由一具有螺杆端(28)之把手(31)与二调整螺帽(32)、一扩张弹簧(33)及开关盖(34)所组成,开关盖(34)藉螺丝(27)固定于蒸箱本体(1)壁面,其内穿设着把手(31),而末端螺杆端(28)则螺设二调整螺帽,两调整螺帽中之最后一个具有锁固及调整进退之作用。此外,把手之适当部位具有二垂设之凸杆(29),且开关盖(34)之内具有一凸块(30),当把手顺时针或塑时针方向旋转时,会受凸块(30)阻挡其中一凸杆(29),而使把手仅能旋转90度,不致360度旋转。
请再回顾图1所示,在前述箱门(2)之下缘处具有一长条形排水槽(24)[另可由图10清楚看出排水槽],该排水槽可搜集箱门(2)内面由蒸气所凝结成之水滴,并将搜集后的水由一端之排水管(90)排出于室外。在箱门(2)下方之蒸箱本体具有一入气框(14),入气框可供蒸箱底部燃烧炉具进气之用,又该蒸箱本体之四角隅具有可调式轮组(15)与支撑脚(16)。
请参阅图2所示,该蒸箱本体(1)除正面为箱门(2)之外,其壁面系由内、外两层壁面(35、36)及隔热层(37)所组成;其中,隔热层(37)也是一保温壁,采用太空梭所使用的隔热耐高、低温材料(DIR)即超耐聚酯树脂为一种最先进的耐高温材料,其可耐高温500~1000℃,耐低温达零下150~190℃之泡棉材质。在蒸箱本体(1)之顶端具有一个上顶板(4)与一下顶板(5),其中,上顶板中央具有一排气管(41),该排气管与前述之蒸气控制阀(12)连接,又两顶板是呈倒V型设置,唯上顶板之周边是与内壁(35)焊固,而下顶板则是藉由数个支撑片(44)撑托着,又支撑片之一端则焊固在内壁(35)上,由于下顶板(5)之周边与内壁(35)之间保留有一隙缝(d),因此蒸气上升后可由隙缝(d)处入于上顶板(4)与下顶板(5)之间的空层内,然后再透过排气管(41),而由蒸气控制阀(12)适量排出。
其次,下顶板(5)之四周边具有摺边(45)[可同时参阅图3所示],且于角隅处预留有间隙(46),下顶板之主要功用是使上升的水蒸气在上、下顶板(4、5)之间空层内所凝结的水,在收集之后由间隙(46)处排出,然后沿着蒸箱内壁下落于一煮水器(6)上,由于煮水器之上是一角锥状的锥槽(47),所以能将落水加以收集。
此外,图2揭示出在蒸箱内、外两壁(35、36)之间安置有数支排气管(42),排气管中焊固在内壁(35)表面,顶端开口位于上顶板(4)以上的空层内而底端则是连接一连管(43),该连管另端并与煮水器(6)之加热槽(48)连接。排气管(42)的主要功能是将加热槽(48)内产生的废气经连管(43)后,再由排气管导入于上顶板(4)之上空层内,然后再由废气控制阀(13)适量排出。在前述煮水器(6)的锥槽(47)上置放有一增压箱(7),增压箱上覆盖着一蒸压盖(57),盖体可藉活动扣(58)予以扣固在增压箱上;前述蒸压箱(7)与蒸压盖(57)可为方形、圆形或其它各种造型;此外,增压箱之两侧或四边可延伸出蒸气管(67),蒸气管具有复数小孔(68),由于小孔是在蒸气管的侧端,所以高压蒸气由蒸气管(67)喷出后,会在蒸箱内形成一股高压回旋上升的作用。此外,在蒸箱(1)之底板(17)[图2所示]上具有一方框(38),该方框是供瓦斯炉具(69)置放之用[图3有揭露],该炉具并位于煮水器(6)下方。在图3中所揭露之煮水器(6)的加热槽(48)除前侧外,另周边三侧皆具有排气孔(49),于排气孔内具有距离很短的引管(50)。此外,在箱体外侧壁处具有一水箱(8),该水箱具有一水位计(88),且水箱上并以一盖(70)藉螺丝加以掩盖,该水箱以一减压管(71)与蒸箱内部贯通,另以一进水管(72)与加热槽(48)连接,该进水管有一分歧管(91),分歧管并与锥形槽(47)穿通,水箱(8)具有调节水量与减压的用途,当蒸箱内部蒸气压力很大时,顶端的蒸气控制阀(12)并不可全开,否则蒸气将尽失,此时可藉助减压管(71)降低蒸箱内部分压力,增加水箱(8)内的压力[即蒸箱内压力大于水箱内压力],进以使水箱槽内的水由进水管(72)直接导入于煮水器(6)内,由于压力适当泄放,所以能使水箱自动供水给煮水器(6),而无需藉由泵体设备的辅助。不过,水箱必须是密闭的,否则会造成压力失衡,也因此蒸箱前侧之排水槽(24)[图1有示],就不能以连管连接至水箱,否则会造成逆流现象,而排水槽(24)的水就必须以另一连管[图中未示]排出于室外或以一收集筒盛装。
图4所示,图中揭示煮水器(6)与水箱(8)之间是以一进水管(72)连接,该进水管的分歧管(91)与锥形槽(47)穿通,分歧管是用来减压之用,而水箱(8)另以一减压管(71)与蒸箱内部贯通,又内部设有一进水阀(73)与一浮球(74),当水箱内缺水时,浮球会自动开启进水阀(73)以让水源流入。此外,煮水器(6)另设有一排水管(51),该排水管还设有一阀(52),阀体连接一连管(54),当煮水器(6)的水源太脏时,可藉由排水管(51)加以排出,并由连管(54)排出于室外或是收集筒内[图中未示]。再者,图式中揭露出煮水器(6)之加热槽(48)具有内、外两壁之分,由内壁而形成一形内箱(55),而外壁则即系加热槽本体(48),内、外两壁之底端是连接的[图5有揭露],且两壁之间有数个排气孔(49),内、外排气孔并以引管(50)连接。
请再参阅图5所示,图中揭示煮水器(6)之加热槽(48)因有内壁的形成,所以由内壁而成型为一内箱(55),该内箱壁与加热槽壁之间具有一适当间隙(W1),又该内箱(55)之高度与锥槽(47)之最低处相差有一适当间距(H1)。当煮水器(6)注满水源时,水的高度位于锥槽(47)最低处,如此一来,即可将整个内箱(55)覆盖住。除此之外,在内箱之内设有数根加热管(56),加热管可供水源导入于内,且能以单排、双排或三排叠设实施。当煮水器(6)下方以瓦斯炉具燃烧时,水源将直接加热于加热管(56)与内箱(55)之五个壁面(左、右、前、后、顶面),由于内箱与国热槽之间夹层小且内箱顶面水层也不高,所以能在短暂时间内立即形成沸水而产生水蒸气来蒸煮食品,当煮水器(6)内水源不足时,水箱(8)将会立刻补水,而瓦斯燃烧后所产生的废气即由连管(43)排出后入于排气管(42)内,然后再由上方排出,所以废气不会影响及食品的风味。
参阅图6所示,图中揭露出煮水器(6)之内箱(55)上方置有一增压箱(7),增压箱(7)内部为密闭,所以水蒸气形成高压蒸气后,会由两侧之蒸气管(67)小孔排出,进而在蒸箱本体产生回旋上升之蒸气,如此一来将使水蒸气不会垂直地蒸煮食品,反而使水蒸气均匀分散且没有死角的来蒸煮食物,使食物能完全蒸熟(热),不致于半生半熟。又增压箱的另一优点是当食品不小心落在煮水器(6)之上时,不会直接落入加热槽的水中,只会掉落在增压箱(7)表面上,所以增压箱有如一安全板体。其次,锥槽(61)内也会囤积一些蒸气所凝结的水,当水囤积至适当高度时,即由分歧管(91)流下[图4有表示],而入于进水管(72)内,进而达到排水与减压的作用。
请再参阅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了使食品能快速进入于蒸箱内,特设计新式的台车,藉由台车能使食品快速入于蒸箱内,而不需长时间将箱门开启以行置物的工作,此将使作业更有效率化与现代化。台车(9)的构造大致分为推车(75)与蒸车(76)两部分,推车(75)的构造如旧式之推车,除了具转轮(85)之外,只需在两侧框(82)之内侧适当处多加两根平行轨道(77),而蒸车(76)之底部则加装了滚轮(78),进而使蒸车能在轨道(77)上移动。蒸车(76)具有多层支架(79),支架上可置放蒸盘(80),蒸盘内可摆置食品。另在蒸车之后底杆(81)与推车(75)之后横杆(87)上可设有一形片(83),以供一栓(84)之穿设,如此可在推车(75)移动时,蒸车(76)才不致与推车脱节,故能达到平稳移动效果。
当蒸车(76)欲入于蒸箱前,必须先使推车(75)之轨道(77)的前端对准蒸箱内所设之轨道(18)[图9亦有示],轨道(77)的前端是延伸出于推车之外,且最前端处为一V形凸出杆(86);又轨道(18)是设在于蒸箱之两侧底端,前端为V形凹入杆(89),当凸出杆(86)与凹入杆(89)对正后,蒸车(76)之滚轮(78)即可直接滚至轨道(18)上,如此一来,蒸车就可顺利进入于蒸箱之内,如图10所示。唯在进入之前,必须先将前述之栓体卸下,以使蒸车(76)与推车(75)脱节。
请再参阅图10所示,图中揭示箱门(2)之内侧面近下端具有一斜导架(25),其能使箱门上的水滴沿着斜导架往下流入于排水槽(24)内,进以使箱门的底边不会积留水。
另请再参阅图11所示,在煮水器(6)之加热槽(48)的上方可置放一锥形增压板(59),该锥形增压板之表面具有数排蒸气孔(60),蒸气孔可供水蒸气向外排出。又,该锥形增压板之周边具有内凹并沿垂向沿伸之边框(61),边框可顺着加热槽(48)之壁面可紧紧贴附[如图12所示],而锥形顶板之边缘则可贴于锥形槽(47)之底部表面上,进而使锥形增压板(59)稳固地置在加热槽(48)上,此实施方式之锥形增压板可将煮水器(6)内的水整个密封,而蒸气孔可具减压作用,藉此方式亦能使煮水器在1.5~2分钟内快速达到沸腾效果。此外,锥形增压板之上还有一拉环(62)以供拉起之用。
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之煮水器(6)也可为圆形构造,如图13所示,煮水器之内可置放圆形增压板(63),该圆形增压板之表面上同样具有许多蒸气孔(64),而且底边圆周具有一环凸缘(65),藉由凸缘而使圆形顶板能平稳地置在加热槽之上。此外,圆形增压板之上还具有一拉环(66),以供拉起之用。
藉由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能使煮水容器内的内箱在加热时,能有五个壁面与数支加热管一同接受热源,所以加热时间较习式为短(只需1.5~2分钟),而且食品台车欲入于蒸箱内也能精确并快速推入,进而施以蒸煮之作业。又,本实用新型之水源完全施以自动化,不需藉外力之协助,即能藉压力平衡之原理自支补填水源,而在废气排出方面,能藉由排气管而顺利地自蒸箱顶部排出,故不致影响食品风味。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蒸箱,它主要由蒸箱本体、箱门、把手开关、可调轮组与支撑脚、蒸气控制阀、废气控制阀、仪表控制板、水箱、煮水器和台车[蒸车与推车]所组成,其特征为蒸箱本体内部之上方具有一上顶板与一下顶板,上下两顶板皆呈倒V形设置,上顶板与蒸箱本体顶板之间具有一上空层,且上、下两顶板之间亦具有一下空层,在上顶板之中央具有一孔,该孔连接有一排气管,排气管与蒸气控制阀连接;另在蒸箱本体顶面具有一孔,以供连接废气控制阀,在蒸箱本体四周内壁设有数支排气管,排气管之顶端开口与上空层相通,而底端则连接一连管,该连管并与煮水器之加热槽相连接;在蒸箱本体之前下方具有一排水槽,而箱门下方具有一斜向设置的斜导架;把手开关之把手垂向凸设有二凸杆,而开关盖内凸出有一凸块;蒸箱本体之废气控制阀为一弯管下方具有两侧板,两侧板之间可设一拖板,该拖板可插入于弯管内使用之;煮水器之内可置放锥形增压板,且锥形增压板之四周边为内凹且向下沿伸之边框,该边框呆贴附于加热槽壁内,而使锥形增压板之四周边能贴于锥形槽之底部表面,又锥形增压板表面具有蒸气孔,而中央具有一拉环;煮水器之加热槽有内、外两壁之分,该内壁可形成一形内箱,内箱之四周底部与加热槽外壁相连,进而使内外两壁形成一夹层以置放水源,内箱之内部还设有数只加热管,且内箱与加热管外壁之间具有排气孔,内、外两排气孔之间以一引管连接,该引管在外侧与前述之连管连接,此外,在锥槽之上固设一增压箱,增压箱之四周可延伸出2~4支蒸气管,蒸气管具有复数小孔;又增压箱具有增压盖,且箱与盖之间以活动扣来固定;在水箱与蒸箱本体之间以一减压管相通,且水箱与加热槽之间以一进水管连接,进水管垂向接设一分歧管,该分歧管顶端与锥槽相通,又加热槽以一排水管延伸出于蒸箱本体之外,排水管外连接一控制阀与连管;在蒸车与推车后横杆中央皆具有一形片,上下两形片之间能以一栓插设,而使两车结合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蒸箱,其特征为在蒸箱内部下方两侧各具有一轨道,前端具有一凹入杆,而推车之左右两轨道前端是水平延伸出于推车外,且最前端处为一V形凸出杆,该凸出杆可插入于蒸箱下方之凹入杆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蒸箱,其特征为蒸箱本体内部之上方之下顶板之周边以支撑片固定,而支撑片另端又固定于蒸箱内壁面,使得下顶板与蒸箱内壁之间保留有一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蒸箱,其特征为煮水器之内箱顶部高度较锥槽底部高度为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蒸箱,其特征为煮水器可改变成为一圆形结构之煮水器,且内部可置放圆形增压板,圆形增压板表面上具有许多蒸气孔,且底边圆周具有一环凸缘,此外,圆形增压板之上还具有一拉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蒸箱。它主要特征为蒸箱全体内部之上方具有一上顶板与一下顶板,上下两顶板皆呈倒V形,蒸箱本体顶面有一孔,以供连接废气控制阀,把手开关之把手垂向凸设有二凸杆,而开关盖内凸出有一凸块;煮水器之内可置放锥形增压板,其加热槽内有内、外两壁之分,内壁可形成一冂形内箱;在蒸车与推车后横杆中央皆具有一冂形片,上下两冂形片之间能以一栓插设。本产品能快速蒸煮食物并节约能源。
文档编号A47J27/04GK2223599SQ9520074
公开日1996年4月3日 申请日期1995年1月3日 优先权日1995年1月3日
发明者张荣宽 申请人:张荣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