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用双节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0892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两用双节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节壶,特别是涉及一种结合茶壶与茶海效用的两用双节壶。



图1所示,一般的泡茶方式是先用热水将茶壶11温热一下,然后将茶叶置入茶壶11内,一般品茗者在茶叶冲泡后,会将茶水由茶壶11倒入茶海12内,使茶叶留在茶壶11内,再将茶海12内的茶水,逐一倒入各个茶杯中,以供饮用,这种方式使用上存有以下的缺点一、因为该茶海12是开放式的容器,所以,当茶水由该茶壶11倒入茶海12内时,如果没有即时饮用,则该茶海12内的茶水温度会逐渐下降,影响茶水的香醇度。
二、茶叶冲泡时间控制茶水香醇度,若能在每一次的冲泡后,将茶叶与茶水滤除、分离,可保持茶水味道的甘醇,故持壶者必须使用相当的时间,才能将茶水完全由该茶壶11内倒入茶海12,造成使用者在使用上的不便。
三、冲茶的器具,占去桌面太多空间,使桌面的摆置显得零乱。
另外,如图2、3所示的两种台湾专利申请案号第82209809号的茶壶的改良结构及申请案号第82213625号的自排茶水式品茗组具,主要是将一壶体60(活动壶体8)叠置在一个壶座90(固定壶座6)顶面,利用该壶座90(固定壶座6)顶面周缘的环状凹槽91(定位杯体7),与该壶体60(活动壶体8)底面紧密结合,藉由旋动的动作,使该壶体60(活动壶体8)底面的滤槽64(导流孔82)与该壶座90(定位杯体7)的出水孔93(注水孔73)对应,以导引茶水直接由出水孔93释出(进入固定壶座6内),但是,却有以下的缺点一、因利用该壶体60(活动壶体8)的环状凸轨62(活动壶体8的壁缘),压贴密合在该壶座90(固定壶座6)的环状凹槽91(定位杯体7内缘)上,以达到茶水不渗漏的目的,但是,因茶壶是陶制品,陶制品在生胚形成后,必须经过高温烧制的过程,而高温烧制的陶制品会产生约百分的十五的收缩,所以要制造两个可以相互紧密贴合的平面并不容易,且如图2、3所示的两两环状面,也就是环状凸轨62(活动壶体8的壁缘)与环状凹槽91(定位杯体7的内缘)之间具有空隙,一但有空气进入,会使该壶体60(活动壶体8)内的茶水因毛细作用而缓缓渗流出,而如果能达到密合的状态,则该环状凸轨62(活动壶体8的壁缘)与环状凹槽91(定位杯体7的内缘)的密合不能有左、右晃动的情形,但是,如果没有左右晃动的余隙,会造成该壶体60(活动壶体8)难以旋动,且该环状凸轨62(活动壶体8的壁缘)与环状凹槽91(定位杯体7的内缘)之间余水所形成的水膜,也会因气闭现象而有相互吸附的情形,使壶体60(活动壶体8)旋动时带动该壶座90(固定壶座6)一起连动,造成使用上的不便与困扰,因此,无法达到使茶水不渗漏的目的。
二、因茶水常有悬浮状的茶叶碎屑,所以,即使滤网能滤除茶叶,却无法有效地阻挡碎屑,因此,一但碎屑进入该壶体60(活动壶体8)的环状凸轨62(活动壶体8的壁缘)与该壶座60(固定壶座6)的环状凹槽91(定位杯体7内缘)间,不仅使壶体60(活动壶体8)不易旋动,且容易因嵌卡在两者之间的碎屑而产生间隙,使茶水流出。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兼具茶壶与茶海的功用,具有保温功能且无茶水渗漏的两用双节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两用双节壶,包含一个上壶与一个下座,该上壶与下座相互叠置,该上壶壶体内部底面靠近环周处间隔设有多数个出水口,该下座顶面设有可与该出水口对合的进水口,该下座顶缘设有与该进水口相通的环水道,及与该环水道相接邻的壶嘴,其特征在于该上壶底面靠近周缘处环设一个接合凸缘,且每一出水口上置设一个滤网,在该多数个出水口之间往该上壶内部隆凸形成一个圆弧部;该下座截面积大于该上壶壶体截面积,顶面中央处贯设一个具颈壁的穿孔,且相对於该上壶底面接合凸缘处凹设一个与该接合凸缘嵌接的环槽,该进水口设在该环槽与穿孔之间的环面区相对於该出水口处,在该进水口之间分别凹设一个入水孔,该进水孔沿内壁钻设有一个导流道且在该穿孔的颈壁处形成一个泄水孔,该环水道设在该下座座体内部且由该下座座体后方顺着座体环周往前倾斜,该环水道是沿该壶嘴内部的弧线,且接邻在该壶嘴靠近中段的侧壁间,该环水道将该壶嘴内部区隔成为上、下壶道,该上壶道与该环水道导通,该下壶道与该下座座体内部的保温室导通;该下座的穿孔内封置一个滤片。使该上壶于冲泡茶叶时,可以藉由下座的保温室保持一温热状态,饮用时,只须旋动上壶,使底面的出水口与下座顶面对应的进水口或导斜道对合,就可以导引茶水经由环水道直接由壶嘴释出,或是经由滤片下落至保温室内,再由壶嘴倾倒出,所以本实用新型除了具有茶壶与茶海的功用,还具有保温功能,同时可防止茶水渗漏。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两用双节壶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是以往茶壶的立体图。
图2是台湾专利申请号第82209809号的茶壶立体分解剖视图。
图3是台湾专利申请号第82213625号的茶壶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上壶出水口与下座对合的第一动作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上壶出水口与下座对合的第二动作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上壶出水口与下座对合的第三动作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另一使用示意图。
如图4、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两用双节壶,包含一个上壶30、一个下座40及一个滤片50。
该上壶30是内部中空的壶体,其顶面盖设有一个可掀开的壶盖31,且在环周设有一组相对应的壶耳32,在底面靠近周缘的位置处环设有一个接合凸缘33,该上壶30壶体内部底面靠近环周的位置处间隔设有三个圆形的出水口34,并在每个出水口34顶面设一个O型的滤网35,在该三出水口34之间且往该上壶30内部隆凸形成一个圆弧部36,该圆弧部36及接合凸缘33之间形成一个水平的环接面37。
该下座40是一个截面积大于该上壶30壶体截面积的座体,在该下座40座体环周处设有一个往下开口的壶嘴41,以及一个对应该壶嘴41的壶把42,在顶面中央处贯设有一个具有挡止缘431及颈壁432的穿孔43,而相对于该上壶30底面的接合凸缘33处凹设一个与该接合凸缘33嵌接的环槽44,在该环槽44与穿孔43之间为一呈水平的环面区45,在相对于该出水口34处设有三个呈椭圆形的进水口46,在各进水口46之间分别凹设一个入水孔471,并使该入水孔471沿内壁钻设的导流道47在该穿孔43的颈壁432形成一个泄水孔472,在该下座40座体内部设有一个由座体后方顺着座体环周往前倾斜的环水道48,该环水道48是沿着该壶嘴41内部的弧线,接邻在该壶嘴41靠近中段的侧壁间,使该壶嘴41内部被分隔成为上、下壶道411、412,该上壶道411与该环水道48导通,而该下壶道412与该下座40座体内部的保温室49导通。
该滤片50设置在该下座40的穿孔43内,并且以其周缘跨置在该穿孔43的挡止缘431上。
组装时,先将该滤片50置入该下座40的穿孔43内,如图6、7所示,利用该滤片50的环缘跨置在该穿孔43末环段的挡止缘431上后,封罩住该穿孔43,然后,再将该上壶30叠置在该下座40顶面,使该上壶30以接合凸缘33与该下座40的环槽44嵌接,并以该环接面37与环面区45密贴,达到如图9所示的定位关系。
使用时,如图6、7并配合
图10所示,当该上壶30叠置在下座40顶面后,该出水口34受到该下座40的环面区45挡止,使该上壶30形成密封状态,所以该上壶30在以热水预热过后,就能置入茶叶进行冲泡,然后,转动该上壶30,使该上壶30的壶耳32与该下座40的壶嘴41形成120度,该出水口34会与该入水孔471对应而导通,将该上壶30内的第一泡茶水经由该滤网35、出水口34的导引,流经入水孔471、导流道47及泄水孔472,最后经该滤片50滤除残渣而下落至该下座40的保温室49内,因热传导作用,所以可以持续对该上壶30保温、控温。接着,再转动该上壶30,使该上壶30的壶耳32与下座40的壶嘴41形成小于120度的角度,而该上壶30的出水口34又受该下座40的环面区45挡止,使该上壶30形成密封状态,等待第二次冲泡完成后,该保温室49的热水的热气是透过该穿孔43向上蒸发至该上壶30壶体底面而传导至整个该上壶30。可保持壶体的温度,使茶叶散发出香气,饮用时,如
图10所示并配合图8,只需再转动该上壶30,使该上壶30的壶耳32与该下座40的壶嘴41形成一直线,此时,该出水口34会与该进水口46对应导通,使茶水迅速地从该出水口34经由进水口46流至环水道48内,顺着倾斜的该环水道48从壶嘴41的上壶道411流入茶海60内。

图11所示,为了控制茶叶的冲泡时间,本实用新型也具有壶海的功用,只需在每一次冲泡后,转动该上壶30,使该上壶30的壶耳32与该下座40的壶嘴41形成120度角,该出水口34会与该入水孔471对应导通,将该上壶30内的茶水经由滤网35、出水口34及导流道47的导引,由该泄水孔472及滤片50下落至该下座40的保温室49内,这样,除了可以继续进行下一次的冲泡,并藉存留在该保温室49内的茶水及壶体内冲泡的茶水作为相互保温、控温的作用之外,品茗者也可在饮用时,将该下座40及上壶30倾斜一角度,使该下座40内部预留的茶水,经由该壶嘴41的下壶道412倒至茶杯内,以供饮用。
本实用新型实的优点及功效如后所述一、本实用新型利用该上壶30与下座40的组成,在冲泡过程中,可通过底面的三个出水口34与该下座40的环面区45密贴,形成一个密闭性极佳的封闭空间,不但茶水不会渗漏,也使得茶香可藏于壶体内不会流失,同时,当该下座40的保温室49存有热水或茶水时,上壶30仍然可进行下一次的冲泡,使该保温室49内具有高温的热水或茶水,该上壶30内具有冲泡后的茶水,两者相互感温,即使该上壶30内没有茶水,该保温室49内的热水或茶水也能对该上壶30内的茶叶进行保温的工作,防止茶叶冷却,使茶水更加的香醇,且能边饮边冲茶,如果有茶叶碎屑在该上壶30旋动时残留在该下座40的环面区45上时,当再次转动该上壶30时,茶叶碎屑会被该上壶30底面凸出的出水口34壁缘拨扫,使茶叶碎屑随该出水口34移动,下落至该下座40的滤片50上,或是进入该进水口46或入水口471中而被排离,所以,该上壶30与下座40不会产生垫离作用,且茶水不会外渗。
二、该下座40可兼具壶海的使用功能,具有两用的效果,且保温性更加良好,没有时间的限制,本实用新型外观上与一般茶壶类似,但能省去茶海的设置,节省茶具的空间,使在小空间泡茶更加容易,所以,本实用新型不只使用、操作容易,且能依照饮茶人数的多寡,变换使用方式,当人少时以该下座40的保温室49当茶海使用,人多时,将该保温室49当成温壶使用,使该上壶30可连续冲泡,让茶水直接流到在外承接的茶海,增加使用上的方便性及实用性。
权利要求1.一种两用双节壶,包含一个上壶与一个下座,该上壶与下座相互叠置,该上壶壶体内部底面靠近环周处间隔设有多数个出水口,该下座顶面设有可与该出水口对合的进水口,该下座顶缘设有与该进水口相通的环水道,及与该环水道相接邻的壶嘴,其特征在于该上壶底面靠近周缘处环设一个接合凸缘,且每一出水口上置设一个滤网,在该多数个出水口之间往该上壶内部隆凸形成一个圆弧部;该下座截面积大于该上壶壶体截面积,顶面中央处贯设一个具颈壁的穿孔,且相对於该上壶底面接合凸缘处凹设一个与该接合凸缘嵌接的环槽,该进水口设在该环槽与穿孔之间的环面区相对於该出水口处,在该进水口之间分别凹设一个入水孔,该进水孔沿内壁钻设有一个导流道且在该穿孔的颈壁处形成一个泄水孔,该环水道设在该下座座体内部且由该下座座体后方顺着座体环周往前倾斜,该环水道是沿该壶嘴内部的弧线,且接邻在该壶嘴靠近中段的侧壁间,该环水道将该壶嘴内部区隔成为上、下壶道,该上壶道与该环水道导通,该下壶道与该下座座体内部的保温室导通;该下座的穿孔内封置一个滤片。
专利摘要一种两用双节壶,有相互叠置的上壶与下座,上壶底面设多个上置滤网的出水口,并环设有接合凸缘,出水口之间向上壶内部隆凸形成圆弧部。下座顶面设与出水口对合的进水口及与上壶接合凸缘对应的环槽及封置有滤片的穿孔,各进水口之间设有与穿孔连通的导流道。下座顶缘设与进水口相通的环水道及与之相邻的壶嘴,环水道将壶嘴内部隔成与其导通的上壶道及与下座内部导通的下壶道。本实用新型具有茶壶与茶海的功用,具保温功能,且可防止茶水渗漏。
文档编号A47G19/00GK2281132SQ9624059
公开日1998年5月13日 申请日期1996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1996年10月8日
发明者罗宗荣, 林士娟 申请人:罗宗荣, 林士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