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冲泡器(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7721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饮料冲泡器(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料器具,尤其是指一种带把的饮料器皿。
现有饮料冲泡器如

图1、2所示它包括一外杯10a、一内杯11a及一滤网12a,内杯11a可活动配合于外杯10a内部,底部贯穿一排出孔16a并连接一可上、下移动的活动座13a,活动座13a上置放一钢珠14a,可用以阻塞或开放排出孔16a;活动座13a会因外杯10a内壁的凸缘15a阻挡而定位,钢珠14a阻塞内杯11a的排出孔16a而使内杯11a封闭,于是可将茶叶或咖啡放入滤网12a,以开水冲泡,盖上杯盖17a,拿起内杯11a时,钢珠14a离开排出孔16a,内杯11a即开放,饮料由排出孔16a流到外杯10a,由此可控制饮料浓度,并因外杯10a透明而可看到浓度的深浅。这种饮料冲泡器结构上的缺点是由于活动座13a及钢珠14a的设置,使整体构造较为复杂、成本增加,而且易发故障,操作麻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化、组装容易、故障率低而使用效果相当的饮料冲泡器(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饮料冲泡器(三),它包括外杯、内杯及滤网,内杯配合于外杯内部且都为上端开口的杯体,滤网置于内杯内,其特征是外杯底部向上凸起形成一塞体,内杯底部设有一与塞体相对的排出孔,内杯可配合于外杯内上部并定位于外杯内时,塞体恰阻塞排出孔。
上述设计,据试验,达到了简化、方便、可靠、适用的效果。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再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现有饮料冲泡器立体组合示意图;图2为现有饮料冲泡器平面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组合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6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如图3-6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外杯10、内杯11及滤网12,内杯11配合于外杯10内部且都为上端开口的杯体,滤网12置于内杯11内,其特征是外杯10底部向上凸起形成一塞体15,内杯11底部设有一与塞体相对的排出孔17,内杯11可配合于外杯10内上部并定位于外杯内时,塞体15恰阻塞排出孔。17。其中,外杯10外壁固设一把手13。其中,把手13下端延伸成一底座20并包覆于外杯10下端。其中,外杯10上端设一杯嘴14。其中,外杯10上端活动配设一杯盖18。其中,外杯10及内杯11以透明材料制成。其中,内杯11上端向外成一环凸缘16并据此内杯11承置于外杯10上端。这样高度小于外杯10,外径小于外杯10内径的内杯11,定位于外杯10时,内杯11恰呈封闭状态,此时即可放置茶叶19于内杯11。可利用内、外杯分离来控制茶汁的流动,并调整外杯10的浓度,由此可见,使用上的方便性、可靠性。
权利要求1.饮料冲泡器(三),它包括外杯、内杯及滤网,内杯配合于外杯内部且都为上端开口的杯体,滤网置于内杯内,其特征是外杯底部向上凸起形成一塞体,内杯底部设有一与塞体相对的排出孔,内杯可配合于外杯内上部并定位于外杯内时,塞体恰阻塞排出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冲泡器(三),其特征是其中,外杯外壁固设一把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饮料冲泡器(三),其特征是其中,把手下端延伸成一底座并包覆于外杯下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冲泡器(三),其特征是其中,外杯上端设一杯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冲泡器(三),其特征是其中,外杯上端活动配设一杯盖。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冲泡器(三),其特征是其中,外杯及内杯以透明材料制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冲泡器(三),其特征是其中,内杯上端向外成一环凸缘并据此内杯承置于外杯上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饮料器皿。解决可靠、方便、适用问题。饮料冲泡器(三),它包括外杯、内杯及滤网,内杯配合于外杯内部且都为上端开口的杯体,滤网置于内杯内,其特征是:外杯底部向上凸起形成一塞体,内杯底部设有一与塞体相对的排出孔,内杯可配合于外杯内上部并定位于外杯内时,塞体恰阻塞排出孔。用于餐饮。
文档编号A47G19/00GK2309088SQ9725075
公开日1999年3月3日 申请日期1997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1997年8月21日
发明者林长仪 申请人:林长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