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铁电磁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9100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铸铁电磁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房灶具,尤其是一种适合居民家庭用的铸铁电磁锅。
目前居民家庭使用的电磁锅,是由电磁灶和锅体两部分组成,使用时是通过电磁灶上的发热体来给锅体加热的,其缺点是发热体对锅体加热的过程中,造成了热量的损失,从而也降低了电磁灶的热效率,而且移动不便,美观性较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方便、热量流失少、节能、热效率高,且美观的铸铁电磁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措施来实现的。这种由锅体4、底盘7、电磁圈2、导体1组成的铸铁电磁锅,其特殊之处是导体1至少由6个未封闭的金属圈组成,这些金属圈沿锅体4底面排列,每个金属圈套接在电磁圈2后,其两端与锅体4联接。
导体1由8~12个未封闭的金属圈组成。
导体1是感应电流的回路,若构成的圈数少,则产生的电流少,发热量低,做饭炒菜速度慢,若构成的圈数多,产生的电流多,热量高,做饭炒菜速度快,但增加了成本,制造工艺难度增加,因此构成导体1的未封闭金属圈以不少于6个为宜。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技术解决方案,当电磁圈通电时,在导体的每个金属圈与锅体组成的闭合回路中就产生感应电流,使锅体既是做饭炒菜的载体,又是发热体,从而减少了热量损失,提高了电磁锅的热效率,且锅体升温快。由于锅体与电磁加热装置为一体,所以移动方便,且美观。
以下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用来进一步说明技术解决方案。
附图图面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
图1的A-A剖视图。
实施例;参考
图1、图2。导体1由10个未封闭的金属圈组成。导体是扁条形铜条,实际操作中,先使铜条与锅体焊接,然后封闭另一端锅体4的底面焊接了10个由扁条形铜条做成的未封闭金属圈,电磁圈2放入每个未封闭的金属圈之间,再将每个未封闭的金属圈下端对应焊接在一起,使每个未封闭的金属圈与锅体4形成一个环绕电磁圈2的闭合通路,锅体4与电磁圈2之间设置一层绝缘隔热层3,电磁圈2上的线圈两端通过导线、开关8连接在底盘7上的电源插座9上,再安装上锅圈5固定于底盘7上即可。
使用时,接上电源,打开开关,依据电磁感应原理,在每个扁条形铜条组成的金属圈与锅体4构成的闭合回路内,就产生一个感应电流,使锅体发热,人们即可用来做饭炒菜了。
权利要求1.一种由底盘(7)、锅体(4)、电磁圈(2)、绝缘隔热层(3)和导体(1)组成的铸铁电磁锅,其特征是导体(1)至少由6个未封闭的金属圈组成,这些金属圈沿锅体(4)底面排列,每个金属圈套接上电磁圈(2)后,其两端与锅体(4)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铁电磁锅,其特征是,所述导体(1)由8~12个未封闭的金属圈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铸铁电磁锅,属家用电磁锅技术领域,它包括底盘7、电磁圈2、绝缘隔热层3、锅体4、导体1组成。其特点是:导体1至少由6个未封闭的金属圈组成,它们沿锅体4底面排列,每个金属圈套接在电磁圈2后,其两端与锅体4联接。由于锅体既是载体,又是发热体,从而减少了热量损失,热效率高,且移动方便、美观。
文档编号A47J27/00GK2333294SQ9822152
公开日1999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1998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1998年6月13日
发明者孙新光 申请人:孙新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