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0718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蒸煮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加工设备,特别是一种蒸煮装置。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蒸笼炊具,其系由锅具加热以使蒸气直接蒸熟食物。尤其是对餐馆业,往往需在短时间内蒸煮大量不同的食品以适应客户需要,故炉火对锅具加热的效率及锅具内加热蒸气的流动循环是否顺畅,则益发显得重要。此外,被加热锅具内的水量亦因餐馆内作业忙碌而无法及时兼顾,往往因锅具内水量过多或不足而严重导致加热蒸气量不稳定,进而影响蒸煮食物的品质。为此提出了一种自动加水式蒸气加热箱,以自动加水控制锅具内水量及提高加热效率。由于待蒸煮的食物为馒头、包子、蒸饺、港式点心、各类小点心等不同食物需以不同的蒸气量及蒸煮时间以达到蒸煮味美的效果,故其需分别置放于大、中、小型的各种蒸笼内蒸煮。但习用的蒸煮装置其上蒸盘为单一规格并固设于锅具上而无法更换然。故当要以不同蒸盘蒸煮不同食品时,必须整体更换另一组蒸煮装置,从而不仅增加添置设备的成本,而且造成蒸煮作业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方便地以各种不同规格蒸盘蒸煮不同食物、提高食物蒸煮品质及效率的蒸煮装置。
本实用新型包括蒸气水箱、加热炉具、副水箱、蒸煮台及一个以上蒸盘。蒸气水箱底部凹设加热底板;其顶部顶板则向上延设内部装有控制阀的蒸气喷嘴,其底部向下连设排水管。加热炉具置于蒸气水箱下方,并与其凹设的加热底板相对。副水箱内设有以控制水位的浮球阀,其底面连设与蒸气水箱侧面连通的补水管;副水箱组装于蒸气水箱的一侧。蒸煮台下部为容置蒸气水箱及加热炉具的台体;蒸煮台顶部为围设于台体顶缘的台框架及与台框架相对应的台面板;台面板连设于台框架底侧周缘并形成长形凹陷空间;台面板中央设有与蒸煮水箱上蒸气喷嘴相对应并焊接于蒸气喷嘴周缘的圆孔;台面板一端设有向下连设排水管的排水孔。一个以上蒸盘分别具有大、小不同的蒸气孔;蒸盘置于长形凹陷空间内,并与台框架内侧壁密接。
其中蒸盘与台框架及连设于其底侧周缘的台面板之间构成的长形凹陷空间相对应;一个以上蒸盘可置换置于长形凹陷空间内。
蒸气水箱顶部侧向延设导气管,并在导气管顶部亦向上均匀延设内部装有控制阀的一个以上蒸气喷嘴;蒸煮台台体的另一侧构成容置空间;台面板上设有与蒸煮水箱顶板及导气管上蒸气喷嘴相对应并焊接于各蒸气喷嘴周缘的圆孔;一个以上蒸盘排列在台框架及连设于其底侧周缘的台面板之间构成的长形凹陷空间内。
蒸气水箱加热底板一侧横向连设将燃烧热气导流至副水箱下方以间接加热副水箱内水的热气管。
蒸气喷嘴顶缘套设有蒸气罩;蒸气罩周缘设有使蒸气自蒸气喷嘴均匀地侧向喷出的侧向孔。
蒸盘顶缘四端侧设有将蒸盘上溢流液导流至台面板上对称倾斜面。
一个以上的蒸盘包括具有大型蒸气孔的蒸盘、具有多个中型蒸气孔的蒸盘及具有复数个小型蒸气孔的蒸盘。
具有大型蒸气孔及具有多个中型蒸气孔的蒸盘的蒸气孔内设有挡缘。
由于本实用新型包括底、顶部分别设有加热底板及蒸气喷嘴的蒸气水箱、置于蒸气水箱下方的加热炉具、内设浮球阀副水箱、蒸煮台及一个以上蒸盘。副水箱底面连设与蒸气水箱侧面连通的补水管。蒸煮台下部为台体,其顶部为围设于台体顶缘的台框架及台面板。台面板连设于台框架底侧周缘并形成长形凹陷空间。台面板中央设有与蒸煮水箱上蒸气喷嘴相对应并焊接于蒸气喷嘴周缘的圆孔。一个以上蒸盘分别具有大、小不同的蒸气孔。蒸盘置于长形凹陷空间内,并与台框架内侧壁密接。可方便地以各种不同规格蒸盘蒸煮不同食物、提高食物蒸煮品质及效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剖视图。
图6、为图2中A-A、图4中B-B剖视图。
图7、为图2中C-C、图4中D-D剖视图。
图8、为图2中E-E、图4中F-F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阐述。
实施例一如
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蒸气水箱1、加热炉具2、副水箱3、蒸煮台4及三个蒸盘5A、5B、5C。蒸气水箱1为呈T字形的箱体,其底部凹设加热底板11及与其连通的圆形管12,其顶部顶板13则向上延设内部装有控制阀的蒸气喷嘴14,控制阀由连设于蒸气水箱1外的调整开关15控制以调控蒸气喷量大小,藉以调节适量蒸气量以加热上端蒸笼6内的食物。蒸气水箱1底部向下连设排水管16,以便于清洗及排放沉积于蒸气水箱1底部的污物。于加热底板11一侧横向连设热气管17,藉以将火焰燃烧的热气导流排出,并使空气对流顺畅以提高燃烧效能。横向向外连设的热气管17则将燃烧热气导流至副水箱3下方,以间接加热副水箱3内的水,利用余热提高副水箱3内水的温度,以其期达到预热补给进水及节省能源的效果。
加热炉具2置于蒸气水箱1下方,并与其凹设的加热底板11相对。
副水箱3组装于蒸气水箱1的一侧。副水箱3底面连设与蒸气水箱1侧面连通的补水管31及外界连通的排水管32。副水箱3内设有以控制水位的浮球阀33。副水箱3藉由其内的浮球阀33自动进水,并由副水箱3底面的与蒸气水箱1连通的补水管31向蒸气水箱1补水,从而使蒸气水箱1的水位保持恒定。
蒸煮台4下部为容置蒸气水箱1及加热炉具2的台体41,顶部为围设于台体41顶缘的台框架42及与台框架42相对应的台面板43。台面板43连设于台框架42底侧周缘并形成长形凹陷空间44。台面板43中央设有与蒸煮水箱1上蒸气喷嘴14相对应并焊接于蒸气喷嘴14周缘的圆孔431。台面板43一端设有向下连设排水管45的排水孔432,排水管45上设有控制排放台面板43上积水的排水阀451,以利于清洗台面板43。于蒸气喷嘴14顶缘套设有蒸气罩7。蒸气罩7周缘设有侧向孔71,使由蒸气喷嘴14喷出的蒸气经由蒸气罩7周缘侧向孔71均匀地侧向喷出。
如图2所示,三个蒸盘5A、5B、5C分别与台框架42及连设于其底侧周缘的台面板43之间构成的长形凹陷空间44相对应。并密接于台框架42内侧壁。如图2、图6所示,蒸盘5A具有大型蒸气孔51A,其适合于蒸煮大型蒸笼内的馒头、粽子、年糕等。如图2、图7所示,蒸盘5B具有多个中型蒸气孔51B,其适合于蒸煮多个中型蒸笼内的蒸饺、汤包、饭团等。如图2、图8所示,蒸盘5C具有复数个小型蒸气孔51C,其适合于蒸煮复数个小型蒸笼内的港式点心或各类小点心等。蒸盘5A、5B、5C顶缘四端侧设有对称倾斜面52A、52B、52C。以如图3所示,使蒸盘5A、5B、5C上溢流的水或汁液能沿倾斜面52A、52B、52C向下顺流至台面板43上,而有利于保持蒸盘5A、5B、5C清洁卫生。如图2、图6、图7所示,蒸盘5A、5B的蒸气孔51A、51B内设有挡缘53A、53B,以使能定位置放大、中型尺寸的蒸笼6。在实际蒸煮作业时,台面板43上积存保留淹没蒸盘5A(5B、5C)与台框架42四周衔接处液面高度的积水,起到水封的作用而能有效地防止蒸气由蒸盘5A(5B、5C)四侧底端泄漏的现象,进而提高蒸气的加热蒸煮效果。
实施例二如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蒸气水箱8、加热炉具2、副水箱3、蒸煮台9及三个蒸盘5A、5B、5C。蒸气水箱8为呈T字形的箱体,并令其顶部侧向延设导气管81。蒸煮水箱8底部凹设加热底板82及与其连通的圆形管83,其顶部顶板84向上延设内部装有控制阀的蒸气喷嘴85。导气管81顶部亦向上均匀延设内部装有控制阀的两个蒸气喷嘴85,控制阀由连设于蒸气水箱8外的调整开关86控制以调控蒸气喷量大小,藉以调节适量蒸气量以加热上端蒸笼6内的食物。蒸气水箱8底部向下连设排水管87,以便于清洗及排放沉积于蒸气水箱8底部的污物。于加热底板82一侧横向连设热气管88,藉以将火焰燃烧的热气导流排出,并使空气对流顺畅以提高燃烧效能。横向向外连设的热气管88则将燃烧热气导流至副水箱3下方,以间接加热副水箱3内的水,利用余热提高副水箱3内水的温度,以其期达到预热补给进水及节省能源的效果。
加热炉具2置于蒸气水箱8下方,并与其凹设的加热底板82相对。
副水箱3组装于蒸气水箱8的一侧。副水箱3底面连设与蒸气水箱8侧面连通的补水管31及外界连通的排水管32。副水箱3内设有以控制水位的浮球阀33,副水箱3藉由其内的浮球阀33自动进水,并由副水箱3底面的与蒸气水箱8连通的补水管31向蒸气水箱8补水,从而使蒸气水箱8的水位保持恒定。
蒸煮台9下部为台体91,台体91的一侧容置蒸气水箱8及加热炉具2,其另一侧构成容置空间911。顶部为围设于台体91顶缘的台框架92及与台框架92相对应的台面板93。台面板93连设于台框架92底侧周缘并形成长形凹陷空间94。台面板93上设有与蒸煮水箱8顶板84上及导气管81上蒸气喷嘴85相对应并焊接于各蒸气喷嘴85周缘的圆孔931。台面板93一端设有向下连设排水管95的排水孔932,排水管95上设有控制排放台面板93上积水的排水阀951,以利于清洗台面板93。于蒸气喷嘴85顶缘套设有蒸气罩7。蒸气罩7周缘设有侧向孔71,使由蒸气喷嘴85喷出的蒸气经由蒸气罩7周缘侧向孔71均匀地侧向喷出。
如图4所示,三个蒸盘5A、5B、5C分别具有大、小不同的蒸气孔51A、51B、51C,以适应尺寸大、小不同的蒸笼6。如图4、图6所示,蒸盘5A具有大型蒸气孔51A,其适合于蒸煮大型蒸笼内的馒头、粽子、年糕等。如图4、图7所示,蒸盘5B具有多个中型蒸气孔51B,其适合于蒸煮多个中型蒸笼内的蒸饺、汤包、饭团等。如图4、图8所示,蒸盘5C具有复数个小型蒸气孔51C,其适合于蒸煮复数个小型蒸笼内的港式点心或各类小点心等。蒸盘5A、5B、5C顶缘四端侧设有对称倾斜面52A、52B、52C,以使蒸盘5A、5B、5C上溢流的水或汁液能沿倾斜面52A、52B、52C向下顺流至台面板43上,而有利于保持蒸盘5A、5B、5C清洁卫生。如图4、图6、图7所示,蒸盘5A、5B的蒸气孔51A、51B内设有挡缘53A、53B,以使能定位置放大、中型尺寸的蒸笼。在实际蒸煮作业时,台面板93上积存保留淹没蒸盘5A、5B、5C与台框架92四周衔接处液面高度的积水,起到水封的作用而能有效地防止蒸气由蒸盘5A、5B、5C四侧底端泄漏的现象,进而提高蒸气的加热蒸煮效果。三个蒸盘5A、5B、5C一字形排列在台框架92及连设于其底侧周缘的台面板93之间构成的长形凹陷空间94内,并密接于台框架92内侧壁。
蒸盘5A具有大型蒸气孔51A,其适合于蒸煮大型蒸笼内的馒头、粽子、年糕等。蒸盘5B具有多个中型蒸气孔51B,其适合于蒸煮多个中型蒸笼内的蒸饺、汤包、饭团等。蒸盘5C具有复数个小型蒸气孔51C,其适合于蒸煮复数个小型蒸笼内的港式点心或各类小点心等。因此本实用新型可藉由具蒸气水箱1(8)及分别具有三种不同规格蒸气孔5A、5B、5C的蒸盘5A、5B、5C,即能便捷以蒸盘5A、5B、5C分别蒸煮各种类型蒸笼内的食物,提高各种食物蒸煮品质及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为将呈T字形的箱体的蒸气水箱1(8)及副水箱3组装于蒸煮台4(9)底面,并藉由副水箱3的自动给水装置使蒸气水箱1(8)内的水位保持恒定,且自动添加已预热的温水,达到充分利用热源的功效。特别是本实用新型可藉分别具有三种不同规格蒸气孔5A、5B、5C的蒸盘5A、5B、5C,即能便捷以蒸盘5A、5B、5C分别蒸煮各种类型蒸笼内的食物。而于蒸盘5A、5B、5C顶缘四端侧均具有对称的倾斜面52A、52B、52C结构,能使蒸盘5A、5B、5C上溢流的水或汁液能向下顺流至台面板4(9)上,以利于维持蒸盘5A、5B、5C顶面清洁卫生。
权利要求1.一种蒸煮装置,它包括蒸气水箱、加热炉具、副水箱及蒸煮台;蒸气水箱底部凹设加热底板;其顶部顶板则向上延设内部装有控制阀的蒸气喷嘴,其底部向下连设排水管;加热炉具置于蒸气水箱下方,并与其凹设的加热底板相对;副水箱内设有以控制水位的浮球阀,其底面连设与蒸气水箱侧面连通的补水管;副水箱组装于蒸气水箱的一侧;蒸煮台下部为容置蒸气水箱及加热炉具的台体;其特征在于它还具有一个以上的蒸盘;蒸煮台顶部为围设于台体顶缘的台框架及与台框架相对应的台面板;台面板连设于台框架底侧周缘并形成长形凹陷空间;台面板中央设有与蒸煮水箱上蒸气喷嘴相对应并焊接于蒸气喷嘴周缘的圆孔;台面板一端设有向下连设排水管的排水孔;一个以上蒸盘分别具有大、小不同的蒸气孔;蒸盘置于长形凹陷空间内,并与台框架内侧壁密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盘与台框架及连设于其底侧周缘的台面板之间构成的长形凹陷空间相对应;一个以上蒸盘可置换置于长形凹陷空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气水箱顶部侧向延设导气管,并在导气管顶部亦向上均匀延设内部装有控制阀的一个以上蒸气喷嘴;蒸煮台台体的另一侧构成容置空间;台面板上设有与蒸煮水箱顶板及导气管上蒸气喷嘴相对应并焊接于各蒸气喷嘴周缘的圆孔;一个以上蒸盘排列在台框架及连设于其底侧周缘的台面板之间构成的长形凹陷空间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示的蒸煮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蒸气水箱加热底板一侧横向连设将燃烧热气导流至副水箱下方以间接加热副水箱内水的热气管。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示的蒸煮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蒸气喷嘴顶缘套设有蒸气罩;蒸气罩周缘设有使蒸气自蒸气喷嘴均匀地侧向喷出的侧向孔。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示的蒸煮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蒸盘顶缘四端侧设有将蒸盘上溢流液导流至台面板上对称倾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示的蒸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个以上的蒸盘包括具有大型蒸气孔的蒸盘、具有多个中型蒸气孔的蒸盘及具有复数个小型蒸气孔的蒸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示的蒸煮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具有大型蒸气孔及具有多个中型蒸气孔的蒸盘的蒸气孔内设有挡缘。
专利摘要一种蒸煮装置。为提供一种可方便地以各种不同规格蒸盘蒸煮不同食物、提高食物蒸煮品质及效率的蒸煮装置,提出本实用新型,它包括底、顶部分别设有加热底板及蒸气喷嘴的蒸气水箱、加热炉具、副水箱、蒸煮台及一个以上蒸盘。副水箱与蒸气水箱以补水管连通。蒸煮台下部为台体,其顶部为形成凹陷空间的台框架及台面板。台面板中央设有焊接于蒸气喷嘴周缘的圆孔。一个以上蒸盘分别具有大、小不同的蒸气孔。蒸盘密接置于凹陷空间内。
文档编号A47J27/00GK2353280SQ9824813
公开日1999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1998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1998年11月12日
发明者郑岳添 申请人:郑岳添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