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泡泡形成玩具的泡泡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9344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泡泡形成玩具的泡泡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泡泡形成玩具,具体涉及一种泡泡形成玩具的泡泡器。
为了在泡泡液容器2的开口21较小的情况下能够制造出较大的泡泡,中国专利申请第96109185.1号公开了一种泡泡器,如图2所示,其沾液圈13呈变体中空菱形,由倒V形的连接端14及V形的插入端15所构成,其连接端14形成的下夹角比插入端15形成的上夹角大。沾取泡泡液3时,通过插入端15的弹性引导作用,使沾液圈13的最宽处减小,使其能够进入开口21。沾液圈13取出时,又借助于连接端14的弹性引导作用,使其脱离开口21,从而完成整个沾液过程。然而,这种泡泡器虽能形成一些较大泡泡,但由于沾液圈13为变体中空菱形,各边均为直线段,且各边之间缺乏平滑过渡,使泡泡的形成率较低。
为解决该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沾液圈的连接端两边及插入端两边均呈弧形,沾液圈长度大于宽度。
采用以上方案,由于所述沾液圈比变体中空菱形的沾液圈具有更多的弧形结构,有利于泡泡的形成。在沾液圈长度和宽度均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弧形线段与采用直线段相比,沾液圈面积更大,可沾取更多泡泡液,吹出更大的泡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提高了泡泡形成率。二、可吹出更大的泡泡。


图1为一般的泡泡形成玩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另一种现有泡泡形成玩具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其中沾液圈13呈橄榄形,也可以是椭圆形。沾液圈13的C、D两端较尖,使得插入端15和连接端14在插入和取出泡泡液容器2的过程中,具有很好的弹性引导作用,沾液圈13插入泡泡液容器13时,插入端15的两边AD段和BD段起引导作用,使得A、B两点向沾液圈13的中心O处移动,当A、B两点的距离减小到与泡泡液容器2的开口21相当时,沾液圈13即可进入泡泡液容器2,沾取泡泡液3。沾液圈13取出时的道理与此相同,只不过起引导作用的是连接端14的两边AC段和BC段。沾液圈13取出后,在连接端14和插入端15的弹性作用下,重新恢复为自然状态。由于A、C、B、D四点间均为弧形连接,与四点间直线连接的变体中空菱形相比,沾液圈13面积更大,能沾取更多的泡泡液,相应地,取出后泡泡液薄膜的表面积比较大,能吹出更大的泡泡。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与前述实施方式不同的是,其插入端15的长度OD大于连接端14的长度OC。沾液圈13的插入过程是一个推动过程,而其取出过程是拉动过程,比推动过程容易得多,因此,在沾液圈13的长度CD和宽度AB一定的情况下,使插入端15的长度OD大于连接端14的长度OC,可以取得更好的使用效果。
在以上两实施例中,沾液圈13表面均可设置附齿,可以沾取更多泡泡液,以便于形成更大更多的泡泡。
权利要求1.一种泡泡形成玩具的泡泡器,包括手持部、连接杆及沾液圈,其特征在于沾液圈的连接端两边呈弧形,沾液圈的插入端两边呈弧形,沾液圈长度大于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泡器,其特征在于沾液圈插入端长度大于连接端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泡泡形成玩具的泡泡器,其特征在于沾液圈表面设有附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泡泡形成玩具的泡泡器,其沾液圈的连接端两边及插入端两边均呈弧形,沾液圈长度大于宽度,使沾液圈呈橄榄形或椭圆形。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提高了泡泡形成率。二、可吹出更大的泡泡。可以为儿童玩耍增添更多乐趣。
文档编号A63H33/28GK2517475SQ02205639
公开日2002年10月23日 申请日期2002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02年3月19日
发明者孙文忠 申请人:孙文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