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球盘机框的上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995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弹球盘机框的上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弹球盘机框的上锁装置,是分别对弹球盘机的前面框和玻璃框上锁的装置,可极其简单且迅速地进行不正当游戏后的弹球盘机的锁头更换。
背景技术
在弹球盘机上,一般设有从弹球盘主体开闭前面框和玻璃框的上锁装置。在该上锁装置上设有1个锁头,通过将专用钥匙插入该锁头并进行正反转,可只开闭玻璃框,或者只开闭前面框。这样的上锁装置在专利文献1等上介绍过。
专利文献1实公平6-1745号但是,在弹球店,存在由于在弹球盘机上以不正当方法进行游戏而蒙受金钱损失的情况。而且,在具有前述上锁装置的弹球盘机上,在以不正当方法进行游戏后,为了防止再犯,有时不得不更换上锁装置上的锁头。在专利文献1上,是利用小齿轮与齿条的组合,锁头的钥匙操作被转递到联杆的形式。在这样的机种上,特别是在锁头的更换作业上,齿条与联杆等其他部件一同滑动自由地安装,使得在将锁头与小齿轮取出时,与齿条以外的其他部件发生位置上的冲突。
特别是锁头主体,收纳在构成玻璃框部等上形成的收纳室的框件内,且大多是该收纳空间通常只设计为满满地收纳锁头的主体部的空间。因此,在取出锁头时,锁头的主体部分必须沿轴向从前述收纳空间直线状地拔出,而经常不能取出锁头,因此,常常是即使一边适当变化锁头主体的拔出角度一边进行拔出也难以取出锁头。
因此,如前述那样,拔出锁头时如果与其他部件冲突则不能取出,不得不将其周边的部件也取出。又,在大多使用那种铆接等紧固方法等的情况下,不只是锁头,周边的部件也必须更换,更换所需的部件费用也会更多。
特别是,锁头的周边的部件大多是连结复杂的多个联杆等的情况,一旦取出这些部件,再度组装则相当麻烦且费时。因此,在可能频繁进行锁头更换的店,锁头的更换作业费时,为此弹球店蒙受的金钱损失也多。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可极其简单且迅速地进行弹球盘的上锁装置上的锁头的更换。

发明内容
在此,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发明者经过反复深入研究的结果,通过本发明的弹球盘机框的上锁装置解决了上述问题,即,在主侧板与副侧板构成直角而成为剖面大致呈L字形的上锁基体的主侧板上形成按压部,通过该按压部将齿条滑动自由地沿纵向安装在前述主侧板上,在前述齿条的纵向的端部处连结使前面框上锁钩子部和玻璃框上锁钩子部摆动的前面框上锁联杆部及玻璃框上锁联杆部,在前述上锁基体的副侧板上紧固已安装了小齿轮的锁头,从而设计为只有在前述小齿轮与前述齿条的接触状态下前述锁头才能向拆装方向移动。
其次,是通过如下的弹球盘机框的上锁装置解决了上述课题,包含由主侧板与具有锁头安装贯通部的副侧板构成剖面大致呈L字形的上锁基体、在前述主侧板上通过按压部沿纵向滑动自由地安装在前述主侧板上的齿条、连结在该齿条的滑动方向端部的前面框上锁联杆部及玻璃框上锁联杆部、连结在前述前面框上锁联杆部及玻璃框上锁联杆部上且利用前述齿条的滑动动作摆动的前面框上锁钩子部和玻璃框上锁钩子部、由锁头主体部和突缘部构成且在前述锁头主体部插入前述副侧板的锁头安装贯通部的同时通过前述突缘部并利用紧固件固定在副侧板上的锁头、以及紧固在该锁头的锁头轴上的小齿轮,在由前述锁头及小齿轮构成的外形区域的前方范围内只存在前述齿条。
又,是通过如下的弹球盘机框的上锁装置解决上述课题,即,在前述构成中,前述按压部是前述上锁基体的主侧板的一部分被切开掀起而成为剖面大致呈L字形,前述齿条被前述按压部与主侧板夹持。又,是通过如下的弹球盘机框的上锁装置解决上述课题,即,前述齿条在齿条齿部的周围形成大致镜框状的框状部,前述齿条齿部与框状部在纵向两端处连续形成。又,是通过如下的弹球盘机框的上锁装置解决上述课题,即,在前述框状部上在对应前述锁头的锁头轴的位置形成凹部。
根据本发明,在安装于上锁基体上的锁头的正面侧一概不存在除齿条以外的其他部件。因此,在进行锁头的更换时的取出或安装时,该锁头在沿着锁头轴方向没有来自上锁基体的任何抵接或冲突,可顺利取出锁头。并且,在该锁头取出时,因为不必取出该锁头以外的部件,所以可极其简单且迅速地进行锁头的更换,从而提高作业效率。
其次,根据本发明,可将齿条在上锁基体上的安装构造设计得极简单,进而可廉价提供。又,根据本发明,可设计为齿条即使减小其齿底的厚度也可利用框状部加强力学强度,这样可望使前述齿条小型化、锁头周边处的综合的节省空间化,进而,可实现弹球盘机框的上锁装置整体的小型化及轻量化。又,根据本发明,通过从齿条齿部脱出的小齿轮穿过凹部,使前述锁头可更顺利地沿大致锁头轴方向从上锁基体上取出。


图1(A)是本发明的弹球盘机框的上锁装置的平面图,(B)是在弹球盘机框的上锁装置上除去玻璃框上锁联杆部而展示前面框上锁联杆部的构成的状态的局部切除状态平面图,(C)是弹球盘机框的上锁装置的正视图。
图2(A)是弹球盘机框的上锁装置的锁头安装处的平面图,(B)是(A)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3(A)是弹球盘机框的上锁装置的锁头安装处的正视图,(B)是(A)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4是将弹球盘机框的上锁装置安装在前面框部的状态的锁头安装处的纵剖侧视图。
图5(A)是齿条的平面图,(B)是(A)的X1-X1箭头所视剖端面图,(C)是(A)的X2-X2箭头所视端面图,(D)是(A)的X3-X3箭头所视剖面图。
图6(A)是锁头及小齿轮的分解立体图,(B)是从上锁基体取出锁头后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立体图,(C)是锁头安装在上锁基体后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7(A)是锁头与小齿轮重合后的外形区域的正视图,(B)是锁头的外形区域及前方范围内的状态图。
图8(A)是将锁头安装在上锁基体上的状态图,(B)是开始取出锁头后的状态图,(C)是小齿轮从齿条上卸下后的状态图,(D)是锁头从上锁基体的取出大致结束的状态图。
图9(A)是本发明的弹球盘机框的上锁装置的锁头安装处的放大平面图,(B)是弹球盘机框的上锁装置的中央处的放大平面图,(C)是弹球盘机框的上锁装置的与锁头安装处相反侧处的放大平面图。
图10是分别打开安装了本发明的弹球盘机框的上锁装置的弹球盘机上的前面框及玻璃框的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式。弹球盘机如图10所示,在机框19的前面开闭自由地安装前面框部20。在该前面框部20的前面开闭自由地安装玻璃框部23。在前述前面框部20的里面紧固安装框21,在该安装框21上安装弹球盘机构部22。又,在前述前面框部20的里面侧,在与开闭中心相反侧的位置安装弹球盘机框的上锁装置A。
该弹球盘机框的上锁装置A,如图1(A)、(B)、图2(A)、图3(A)等所示,是由上锁基体1、前面框上锁钩子部4、前面框上锁联杆部5、玻璃框上锁钩子部6、玻璃框上锁联杆部7等构成的。该上锁基体1由形成板状的主侧板1a和副侧板1b构成,前述主侧板1a与副侧板1b构成大致直角。
即,前述上锁基体1,与其纵向垂直的剖面形状是由前述主侧板1a和副侧板1b形成剖面大致「L」字形的形状(参照图4)。在其主侧板1a上滑动自由地安装后述的齿条8。并且,在前述主侧板1a上形成后述的按压部2,利用该按压部2,使前述齿条8在主侧板1a表面上在既定的范围往复滑动自由。该按压部2一体地形成在上锁基体1上,如后述那样利用弯曲加工形成。
该按压部2如图4、图6(B)、(C)等所示,是由竖起片2a和按压片2b构成的,在前述主侧板1a的既定处形成剪切处,从该剪切处首先在主侧板1a上利用弯曲加工竖起形成前述竖起片2a。进而,从前述竖起片2a的上端利用弯曲加工与前述主侧板1a大致平行地形成按压片2b(参照图4)。然后,使前述齿条8被前述主侧板1a和按压部2夹持着,从而使前述齿条8滑动自由地固定在前述主侧板1a上(参照图2、图3等)。
该按压部2也可如后述那样,将前述齿条8一侧的长边侧压在其纵向的端部处地在2处形成(参照图2)。该2处的按压部2、2所设置的位置是在从上锁基体1取出后述的锁头10时,不会与前述锁头10上形成的突缘部10b及安装在锁头10上的小齿轮11在位置上冲突(参照图2、图3)的位置。又,该按压部2也可作为与前述上锁基体1的主侧板1a分体的单独的部件而形成,并利用焊接等紧固方法,将按压部2紧固在前述主侧板1a。
又,在前述主侧板1a的纵向的两端处,如图1(A)至(C)所示,前面框上锁钩子部4自由摆动地枢轴支撑连结。具体地说,前述主侧板1a上的前述前面框上锁钩子部4的安装处,是在主侧板1a的表面侧形成圆形状的鼓出部,前面框上锁钩子部4由铆钉、销等枢轴支撑部件13枢轴支撑连结在该鼓出部上,该前面框上锁钩子部4以前述枢轴支撑部件13为摆动中心摆动。在该前面框上锁钩子部4与前述齿条8之间连结前面框上锁联杆部5,随着前述齿条8的往复的滑动动作,前述前面框上锁钩子部4摆动动作。该前面框上锁联杆部5以前述齿条8为中心设置2个。
而且,该2个前面框上锁联杆部5、5如图1(A)、(B)、图2(A)等所示,纵向的长度不同。这是因为齿条8的安装位置比上锁基体1的纵向的中央更靠近某一侧的端部。又,2个前面框上锁联杆部5、5中,如图1(A)、(B)、图9(A)至(C)等所示,纵向长的前面框上锁联杆部5是多个联杆件5a、5a、...串联状连结构成的,具体地说,设计为由2个联杆件5a、5a构成的2部件结构。这些联杆件5a、5a是其一侧的联杆件5a紧固在销9上,另一侧的联杆件5a上形成连结孔5a1,从而利用该销5b和连结孔5a1连结的,其连结孔5a1形成长孔状,从而使前述销9在该连结孔5a1内滑动自由。
又,纵向短的前面框上锁联杆部5只由一个联杆件5a构成,并利用销9连结在前述齿条8上。在进行前述一个联杆件5a与齿条8的连结的地方也形成长孔状的连结孔5a1,使前述销9可滑动。又,在前面框上锁联杆部5上,弹性件3向保持前面框上锁钩子部4竖起的状态的方向施力地架在2个前面框上锁联杆部5、5与上锁基体1之间。又,前述弹性件3有时也架在前面框上锁钩子部4与上锁基体1之间。而且,利用该销连结处的长孔状的连结孔5a1,使得相邻的联杆件5a、5a彼此向与前面框上锁联杆部5、5被开锁的方向相反侧移动时,该齿条8的往复动作不会传递至与前述前面框上锁钩子部4直接连结的联杆件5a。
并且,在前述主侧板1a上,在其纵向的两侧处,2个玻璃框上锁钩子部6、6摆动自由地由铆钉、销等枢轴支撑部件13枢轴支撑连结,其玻璃框上锁钩子部6是以前述枢轴支撑部件13为摆动中心摆动的。并且,使该玻璃框上锁钩子部6、6摆动的玻璃框上锁联杆部7与齿条8之间由销9、9连结。并且具体地说,前述2个玻璃框上锁钩子部6、6以适当的间隔安装在前述齿条8的安装位置的一侧,前述玻璃框上锁联杆部7通过销9枢轴支撑连结在前述齿条8的纵向的一端侧,即两玻璃框上锁钩子部6、6所在的一侧。
而且,前述玻璃框上锁联杆部7也与前述前面框上锁联杆部5一样,由联杆件7a、7a、...构成,该多个联杆件7a、7a、...由前述销9连结。该联杆件7a、7a、...的连结孔7a1也与前述连结孔5a1一样形成长孔状。而且,利用联杆件7a、7a之间的销连结处的连结孔7a1,相邻的联杆件7a、7a彼此在向与玻璃框上锁钩子部6、6被开锁的方向相反侧移动时,其齿条8的往复动作不会传递给联杆件7a、7a、...。又,玻璃框上锁联杆部7虽然是利用联杆件7a连结2个玻璃框上锁钩子部6、6的,但在其与玻璃框上锁钩子部6、6之间,2个联杆件7a、7a由销连结。
而且,两联杆件7a、7a由长孔状的连结孔5a1和销9连结。而且,一方的玻璃框上锁钩子部6即使不使用钥匙而利用不正当方法强制打开,前述联杆件7a也不会将动作传递给相邻的另一侧的联杆件7a,因而成为不会使另一侧的玻璃框上锁钩子部6摆动的结构。因此,即使2个玻璃框上锁钩子部6、6的一方被不正当打开,另一方的玻璃框上锁钩子部6也保持闭锁状态,使玻璃框部23不会不正当打开。另外前述玻璃框上锁钩子部6、6架在向保持为闭锁状态的直立状态的方向施力的弹性件3、3与上锁基体1之间。
利用这样的构成,通过使插入前述锁头10的钥匙向1个方向转动,钥匙将转动传递给锁头轴10c,安装在该锁头轴10c上的小齿轮11转动,使齿条8沿纵向的1侧移动,从而通过前面框上锁联杆部5向前面框上锁钩子部4传递摆动动作,又通过使前述钥匙向与前述相反的方向转动,而通过玻璃框上锁联杆部7使前述玻璃框上锁钩子部6进行摆动动作。又,利用前述钥匙的正反两种转动,前述前面框上锁联杆部5及玻璃框上锁联杆部7可利用分别形成的长孔状的连结孔5a1及连结孔7a1控制各自的动作,使得前面框上锁钩子部4与玻璃框上锁钩子部6不会同时动作。
在前述上锁基体1的副侧板1b上形成锁头安装贯通部1c。该锁头安装贯通部1c是在前述主侧板1a上对应于齿条8安装位置的位置形成的。该锁头安装贯通部1c是插入后述锁头10的锁头主体部10a的,为对应锁头主体部10a的剖面形状的形状。即,锁头安装贯通部1c虽然不必特别与锁头主体部10a的剖面形状一样,但是设计为前述锁头主体部10a插入时,能引导从而可进行正确安装的形式。因此,锁头安装贯通部1c的形状形成为局部与锁头主体部10a具有同一部分。
在前述锁头安装贯通部1c的附近,对应于前述突缘部10b的安装孔的位置形成多个螺丝孔1d、1d。又,在前述副侧板1b上形成钩子用贯通孔,前述玻璃框上锁钩子部6的前端穿过其中且突出。前述锁头10从上锁基体1的取出是通过从副侧板1b的锁头安装贯通部1c沿主侧板1a侧拔出而进行的。又,前述锁头10向上锁基体1的安装是前述锁头10的突缘部10b抵接在前述锁头安装贯通部1c的周围并利用小螺钉等紧固件紧固的。
该齿条8如图5(A)所示,在齿条齿部8a的周围形成框状部8b。其框状部8b形成大致长方形的框体。又,齿条齿部8a是与前述框状部8b在纵向的两端处连结地连续形成的,在其齿条齿部8a和框状部8b的宽度方向两侧形成条状的间隙部。而且,该齿条8如上所述,是配置在前述上锁基体1的主侧板1a侧,并利用前述按压部2滑动自由地安装的。
并且在齿条8上形成凹部8c。该凹部8c在齿条8纵向的大致中间处,且在前述齿条齿部8a的宽度方向端部处形成。具体地说,如图6(B)、图5(A)、(C)等所示,该凹部8c在前述框状部8b上形成。凹部8c形成扁平状低洼的大致倒梯形,如后述那样,作用是在从上锁基体1取出锁头10时,安装在该锁头10上的小齿轮11除齿条齿部8a以外不与其他的齿条8的部位抵接或冲突。又,前述凹部8c如图5(A)、(C)所示,在前述齿条8的宽度方向两侧形成,从而在该齿条8安装在上锁基体1上时,在其宽度方向上,将任何侧靠近副侧板1b配置均可。
该齿条8在上锁基体1上的安装如图4或图6等所示,是其框状部8b由前述按压部2、2压在主侧板1a上的构成。此时,前述齿条8设置成沿纵向顺滑地进行往复滑动。又,为了不使齿条8从上锁基体1上脱落,齿条8由按压部2、2保持的同时由上锁基体1的主侧板1a侧进行该齿条8的宽度方向的保持(参照图4)。又,前述齿条8与前述前面框上锁联杆部5及玻璃框上锁联杆部7等的连结部位设置在框状部8b侧。具体地说,如图5(A)、(B)所示,在其框状部8b的纵向的两侧端形成连结孔8d、8d,在该连结孔8d、8d处,通过销9枢轴支撑连结前面框上锁联杆部5的联杆件5a及玻璃框上锁联杆部7的联杆件7a。
又,作为前述齿条8的构成,除前述的利用前述齿条齿部8a和框状部8b构成的类型以外,也有大致只由齿条齿部8a形成的类型。在该类型中,在前述齿条齿部8a的纵向的两侧处形成前面框上锁联杆部5的联杆件5a和前述玻璃框上锁联杆部7的联杆件7a的枢轴支撑连结部。
其次,前述锁头10如图6所示,由锁头主体部10a和突缘部10b构成,在前述锁头主体部10a上安装锁头轴10c,该锁头轴10c由钥匙的操作而转动。而且,该锁头轴10c突出到锁头主体部10a的外部,小齿轮11由安装小螺钉、螺栓等固定在该突出的锁头轴10c的前端。该小齿轮11设定成与前述齿条8啮合,前述小齿轮11与前述锁头轴10c的转动一同转动,前述齿条8可进行往复滑动。该小齿轮11如图3、图6等所示,不必沿着圆周的全体形成齿部成形区域11a,可以沿着大致半周左右形成齿部成形区域11a。该锁头10是形成了突缘部10b的一侧作为锁头10的正面侧(参照图3、图4)。
而且,设定为在前述锁头10的正面侧,在该上锁基体1的主侧板1a上,在由突缘部10b、和安装在锁头10上的小齿轮11所构成的外形区域的前方范围内不存在除前述齿条8以外的部件。更理想的是,设定为只存在前述齿条8的齿条齿部8a(参照图2、图3及图6等)。所谓由其突缘部10b和小齿轮11构成的外形区域的前方范围内,是从正面侧(突缘部10b形成侧)看前述锁头10,该小齿轮11与突缘部10b合起来被看到的外形的区域,即,从安装了小齿轮11的锁头10的正面侧看到的投影像(或投影图)的情况[参照图7(A)]。
而且,该突缘部10b与小齿轮11的外形区域的投影像的形状如图7(B)所示,延伸至锁头10的前方,在所构成的空间区域内只有前述齿条8存在于可与前述小齿轮11啮合的位置上,其他的前面框上锁联杆部5或玻璃框上锁联杆部7及前述按压部2、2等不存在于前述的外形区域(投影像)内。这样,在从上锁基体1的副侧板1b的锁头安装贯通部1c取出锁头10时,与齿条8以外的其他部件完全没有冲突,可顺利地取出锁头10。
该弹球盘机框的上锁装置A上的上锁基体1的副侧板1b安装在前述前面框部20上。在前述前面框部20上,形成前述锁头10的锁头主体部10a插入的锁头收纳孔20a,收纳在该锁头收纳孔20a的锁头10是设置在前述锁头主体部10a上的钥匙孔从前述前面框部20的外部、即玻璃框侧露出。而且,使得作业员可从该钥匙孔进行钥匙操作,从而开闭玻璃框部23。
下面,说明在弹球盘机上进行不正当游戏而必须更换锁头10的情况。首先,在前述玻璃框部23上将钥匙插入钥匙孔并进行钥匙操作而打开前面框部20。然后,从通过突缘部10b并由小螺钉等紧固件12紧固在主侧板1a的锁头安装贯通部1c上的锁头10的突缘部10b上取出前述紧固件12。然后,沿着安装在该锁头10上的锁头轴10c的轴向从前述锁头安装贯通部1c拔出地取出该锁头10[参照图2(B)、图6(B)、图8等]。
此时在锁头10的突缘部10b、和安装在锁头轴10c上的小齿轮11所形成的外形区域前方处,如图2、图6(C)等所示,只有前述齿条8,如图8(A)所示,虽然前述小齿轮11处于与齿条齿部8a啮合的状态,但如图8(B)至(D)所示,小齿轮11可向与其啮合的齿条齿部8a的齿列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又,在前述齿条8的框状部8b上形成凹部8c的情况下,由于该小齿轮11穿过凹部8c,也不会与前述框状部8b冲突,可更顺利地取出前述锁头10。
该凹部8c的存在在后述的情况下特别有效。即,在安装了弹球盘机框的上锁装置A的前面框部20上,前述锁头收纳孔20a的形状及大小大致与前述锁头10的锁头主体部10a的形状一样,在锁头10收纳在锁头收纳孔20a的状态下,是没有多余的空间。此时,也可能在将前述锁头10从上锁基体1取出的过程中,锁头主体部10a从锁头收纳孔20a拔出时,甚至不能稍微上下左右晃动锁头10。此时,虽然锁头10只能沿锁头轴10c的轴向移动,但因为在前述齿条8上设置凹部8c,所以小齿轮11的齿部成形区域11a可自然穿过凹部8c,从而可更顺利地更换锁头10。
因为这样在前述上锁基体1上设定为在该锁头10的突缘部10b及小齿轮11的外形区域的前方处只配置前述齿条8,而不存在其他的部件,所以,在从上锁基体1上更换锁头10时,可从上锁基体1只取出前述锁头10,与新的锁头10更换,一概没有伴随该锁头10的更换的其他部件的取出及组装作业,可进行极简单且有效的作业。
权利要求
1.一种弹球盘机框的上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主侧板与副侧板构成直角而成为剖面大致呈L字形的上锁基体的主侧板上形成按压部,通过该按压部将齿条滑动自由地沿纵向安装在前述主侧板上,在前述齿条的纵向的端部处连结使前面框上锁钩子部及玻璃框上锁钩子部摆动的前面框上锁联杆部及玻璃框上锁联杆部,在前述上锁基体的副侧板上紧固已安装了小齿轮的锁头,从而只有在前述小齿轮与前述齿条的接触状态下前述锁头才能向拆装方向移动。
2.一种弹球盘机框的上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由主侧板与具有锁头安装贯通部的副侧板构成剖面大致呈L字形的上锁基体、在前述主侧板上通过按压部沿纵向滑动自由地安装在前述主侧板上的齿条、连结在该齿条的滑动方向端部的前面框上锁联杆部及玻璃框上锁联杆部、连结在前述前面框上锁联杆部及玻璃框上锁联杆部上且利用前述齿条的滑动动作摆动的前面框上锁钩子部和玻璃框上锁钩子部、由锁头主体部和突缘部构成且在前述锁头主体部插入前述副侧板的锁头安装贯通部的同时通过前述突缘部并利用紧固件固定在副侧板上的锁头、以及紧固在该锁头的锁头轴上的小齿轮,在由前述锁头及小齿轮构成的外形区域的前方范围内只存在前述齿条。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弹球盘机框的上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按压部是前述上锁基体的主侧板的一部分被切开掀起而成为剖面大致呈L字形,前述齿条被前述按压部与主侧板夹持。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弹球盘机框的上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齿条在齿条齿部的周围形成大致镜框状的框状部,前述齿条齿部与框状部在纵向两端处连续形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弹球盘机框的上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齿条的框状部的纵向大致中央处形成凹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弹球盘机枢的上锁装置分别对弹球盘机的玻璃框及前面框上锁,可极简单且迅速地进行不正当游戏后的弹球盘机的锁头的更换,提高其作业效率。在主侧板(1a)与副侧板(1b)构成直角而成为剖面大致呈L字形的上锁基体(1)的主侧板(1a)上形成按压部(2)。通过该按压部(2)在前述主侧板(1a)上沿纵向滑动自由地安装齿条(8),并在前述齿条(8)的纵向的端部处连结使前面框上锁钩子部(4)及玻璃框上锁钩子部(6)摆动的前面框上锁联杆部(5)及玻璃框上锁联杆部(7)。在前述上锁基体(1)的副侧板(1b)上紧固安装了小齿轮(11)的锁头(10),只有在前述小齿轮(11)与前述齿条(8)的接触状态下前述锁头(10)可向拆装方向移动。
文档编号A63F7/02GK1701834SQ20041008775
公开日2005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27日
发明者岩崎研司 申请人:株式会社岩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