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潜水蛙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035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的潜水蛙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潜水蛙鞋,特别涉及一种潜水蛙鞋的蹼状叶片上具有依流体力学设计的一对以上活动片体的改进的潜水蛙鞋。
背景技术
长久以来,一般习用或市售的潜水蛙鞋均具有鞋体以及蹼体等部份。然而,目前所见的任何习知潜水蛙鞋,其蹼体部份或多或少有着不同程度的若干缺失,尤其是推进力与推进效率的不足,更是最值得改善的一个重点。
美国专利案5746631、6050868号等曾揭露一种非传统桨型的潜水蛙鞋构造,包含有鞋体、具多个导流槽的鞋翼及二侧具有条柱状加力龙骨。该鞋翼沿中心轴方向设有一切口,将鞋翼从中央分割成左右对称的翼片。使得该潜水蛙鞋于上下拍打水体时,在鞋翼向上提起与下踢的轨迹中,左右两翼片均呈对称状,并以与螺旋浆相仿的回转方式运动,进而产生更高的推进效率。由于上述非传统桨型的潜水蛙鞋构造仅相当程度解决传统桨型潜水蛙鞋只能利用反作用力来造成推进的问题,且是克服用力踢动时所增加于蛙鞋两侧的吸附力,因而整体结构强度,因无法承受更长与更频繁的使用而变形,有待进一步的改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潜水蛙鞋,其是藉由改良其蛙鞋蹼面具有依流体力学设计的一对以上活动片体与导流凹槽设计,使得该潜水蛙鞋上下摆动推送水流时,能独立且分别摆动以提供该潜水蛙鞋更大的上升力以加速水流向蹼状叶片前缘集中之后喷出,以达到减少流体作用于该潜水蛙鞋的阻力与扰动,使使用者更省力且有效的推进动力,进而延长使用者泳动的时间与活动范围,并大幅减少水体施加于使用者身上的负担。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潜水蛙鞋,该改进的潜水蛙鞋包括有一鞋体部以及一蹼状叶片部。该鞋体部其是设于该蛙鞋的一端,供使用者穿戴。该蹼状叶片部其是与该鞋体部相结合,该蹼状叶片部是以一中心线自该鞋体部延伸至一叶片前缘。该蹼状叶片部更设有至少一第一活动片体以及至少一第二活动片体。该第一活动片体其是位于该中心线的一侧且以一第一连接边结合于该蹼状叶片部,该第一活动片体可藉由以该第一连接边为轴心于蹼状叶片部上进行一适当角度的位移运动。该第二活动片体其是位于该中心线的另一侧且以一第二连接边结合于该蹼状叶片部,该第二活动片体可藉由以该第二连接边为轴心于蹼状叶片部上进行一适当角度的位移运动。该第一活动片体及第二活动片体是为相互对称的三角形叶片结构。各活动片体是更具有贯穿开槽的一长侧边与一邻接边。该连接边的两端是分别连接于长侧边与邻接边,而使该各活动片体于实质上是呈现一三角形结构。并且,长侧边所延伸的长度是大于蹼状叶片部的长度的三分之二,而邻接边所延伸的长度是大于叶片前缘的宽度的三分之一。如此狭长的长侧边与邻接边的设计,相较于短边设计来说,本实用新型的长边设计将可使活动片体的整体结构因相对更为柔软而变得更易于进行摆动。此外,于蹼状叶片部相对于中心线的左右二侧部分分别设置有至少一导流凹槽。该导流凹槽是位于蹼状叶片部的上表面且是延伸于邻接边与叶片前缘之间以供引导水流。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蹼状叶片部中央沿着中心线的部分是设有补强肋。该补强肋是自鞋体部起一直延伸到叶片前缘为止,且补强肋靠近鞋体部的一端是较为粗宽且厚、而补强肋靠近叶片前缘的一端则较为细窄且薄。此外,蹼状叶片部的左右两外侧更分别具有肋状结构的一外缘延伸于鞋体部与叶片前缘之间。该外缘于靠近鞋体部的一端的厚度亦较靠近叶片前缘的一端稍厚。此种独特渐细薄的补强肋与肋状外缘的设计,将使得蹼状叶片部于较接近鞋体部的部分在结构上是相对较为坚硬,而于较接近叶片前缘的部分则相对较为柔软,可因此助于改善蛙鞋的推进力与操作方便性。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在各外缘邻接叶片前缘的尾端更分别设置有一舵状结构。该舵状结构是为一相对窄且厚的构造,可在蹼状叶片部推动水流时进行蹼状叶片部边缘末端的水流引导,进而提高蹼状叶片部整体平面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另外的特征、优点可以通过
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说明得到进一步的理解。


图1为本实用新型改进的潜水蛙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上视示意图;图2为如图1所示的改进的潜水蛙鞋的侧视示意图;图3为如图1所示的改进的潜水蛙鞋的前视示意图;图4为如图1所示的改进的潜水蛙鞋于踢水时的水流方向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改进的潜水蛙鞋;11鞋体部;111容置空间;12蹼状叶片部;124导流凹槽;125外缘;126舵状结构;13中心线;14叶片前缘;15第一活动片体;151第一连接边;152第一长侧边;154第一邻接边;16第二活动片体;161第二连接边;162第二长侧边;164第二邻接边;17补强肋;81、82、83水流;d、d’、L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其分别是为本实用新型改进的潜水蛙鞋较佳实施例的上视、侧视与前视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的潜水蛙鞋1是包括有一鞋体部11以及一蹼状叶片部12。该鞋体部11其是设于该蛙鞋1的一端,具有一足部容置空间111可提供使用者的穿戴。该蹼状叶片部12是与该鞋体部11相结合,且是自鞋体部11起朝向一叶片前缘14的方向延伸一预定的第一长度L而成为一狭长结构。该蹼状叶片部12具有沿该狭长方向延伸的一虚拟的中心线13,且蹼状叶片部12是依据该中心线13而呈现左右二侧对称的结构。该改进的潜水蛙鞋1的材质可为任何具适当弹性或韧性的材料,例如塑料、neoprene橡胶或其它习用的复合材质等,使该蹼状叶片部12具足够弹性以允许在使用者游泳的动作中,摆动该蹼状叶片部12以踢划水体之时,提供一实质的水流以提供推进力。
于蹼状叶片部12上更设有包括至少一第一活动片体15及至少一第二活动片体16,且该两活动片体15、16均是大致上呈现三角形的型态。本实用新型的该第一活动片体15是位于该中心线13的一侧。该第一活动片体15是具有贯穿开槽的一第一长侧边152与一第一邻接边154相连接而组成。该第一长侧边152是邻靠向该中心线13,且大致上是自靠近鞋体部11起沿着与中心线13平行的方向延伸至接近叶片前缘14附近处。并且,使得自第一长侧边152末端开始向旁侧延伸的该第一邻接边154与该叶片前缘14之间的距离,是相距一第一距离d。由于该第一活动片体15其是为与该蹼状叶片部12为一体成型制成,因此可想象将该第一长侧边152的一端与该第一邻接边154的一端连接形成该第一连接边151(如图虚线所示)而成为所述的三角形的第一活动片体15。因此该第一活动片体15是以该第一连接边151结合于该蹼状叶片部12上。当施力于该第一活动片体15时,会使得该第一活动片体15可藉由以该第一连接边151为轴心于蹼状叶片部12上进行上下摆动的位移运动。
同样地,第二活动片体16是位于中心线13的另外一侧。该第二活动片体16同样是由贯穿开槽的一第二长侧边162与一第二邻接边164相连接而组成。该第二长侧边162是邻靠向该中心线13,且大致上是自靠近鞋体部11起沿着与中心线13平行的方向延伸至接近叶片前缘14附近处。并且,使得自第二长侧边162末端开始向旁侧延伸的该第二邻接边164与该叶片前缘14之间的距离,是相距一第二距离d’。由于该第二活动片体16是与该蹼状叶片部12为一体成型制成,因此可想象将该第二长侧边162的一端与该第二邻接边164的一端连接形成该第二连接边161(如图虚线所示)而成为所述的三角形的第二活动片体16。因此该第二活动片体16是以该第二连接边161结合于该蹼状叶片部12上。当施力于该第二活动片体16时,会使得该第二活动片体16可藉由以该第二连接边161为轴心于蹼状叶片部12上进行上下摆动的位移运动。于本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活动片体15与第二活动片体16实质上是为相互对称的叶片结构,所以第一距离d与第二距离d’也是为相等。
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长侧边152的末端与叶片前缘14之间的第一距离d是短于整个蹼状叶片部12的第一长度L的三分之一。换句话说,第一长侧边152所延伸的长度是大于蹼状叶片部12的第一长度L的2/3(三分之二)。同时,第一邻接边154的延伸长度是大于叶片前缘14宽度的1/3(三分之一)。如此狭长的第一长侧边152与第一邻接边154的设计,相较于短边设计来说,本实用新型的长边设计将可使第一活动片体15的整体结构因相对更为柔软而变得更易于进行摆动。
于蹼状叶片部12相对于中心线13的左右二侧部分分别设置有至少一导流凹槽124。该导流凹槽124是位于蹼状叶片部12的上表面且是延伸于第一邻接边154与叶片前缘14之间以供引导水流。并且,蹼状叶片部12中央沿着中心线13的部分是设有补强肋17。该补强肋17是自鞋体部11起一直延伸到叶片前缘14为止,且补强肋17靠近鞋体部11的一端是较为粗宽且厚、而补强肋17靠近叶片前缘14的一端则较为细窄且薄。此外,蹼状叶片部12的左右两外侧更分别具有肋状结构的一外缘125延伸于鞋体部11与叶片前缘14之间。该外缘125的厚度是大于蹼状叶片部12的厚度,且外缘125于靠近鞋体部11的一端的厚度亦较靠近叶片前缘14的一端稍厚。此种独特渐细薄的补强肋17与肋状外缘125的设计,将使得改进的潜水蛙鞋1的蹼状叶片部12,于较接近鞋体部11的部分在结构上是相对较为坚硬,而于较接近叶片前缘14的部分则相对较为柔软,可因此助于改善蛙鞋的推进力与操作方便性。至于,在各外缘125邻接叶片前缘14的尾端更分别设置有一舵状结构126。该舵状结构126是为-相对窄且厚的构造,可在蹼状叶片部12推动水流时进行蹼状叶片部12边缘末端的水流引导,进而提高蹼状叶片部12整体平面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的潜水蛙鞋1踢水时的水流方向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当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的潜水蛙鞋1在水中进行踢水时,有部分的水流81、82、83将会自蹼状叶片部12的下表面,经由因摆动而翻开的活动片体15、16而流到蹼状叶片部12的上表面。由于活动片体15、16是呈现三角形结构,其摆动时,于长侧边152、162与邻接边154、164相接的处将会有较大的开口供较多的水流经过。所以,于较接近中心线13的部分将会有较集中的水流83通过并流动在蹼状叶片部12的上表面,而位于蹼状叶片部12两外侧(亦即较靠近两外缘125)部分的水流则较多流动在蹼状叶片部12的下表面。如此一来,将使得位于蹼状叶片部12下表面的水流,在靠近中心线13的部分压力会相对较低(因为该部分的水流较多流到上表面),所以蹼状叶片部12下表面的水流会有被导引向中心线13的集中现象,故可有效提高潜水蛙鞋1的有效推进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创作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潜水蛙鞋,包括有一鞋体部,其是设于该蛙鞋的一端,可提供使用者穿戴;一蹼状叶片部,其是与该鞋体部相结合,该蹼状叶片部是以一中心线自该鞋体部起以二侧对称的方式延伸至一叶片前缘,其特征在于该蹼状叶片部设有至少两活动片体,分别位于该中心线的两侧,各活动片体均分别包括有一长侧边、一邻接边、及一连接边结合于该蹼状叶片部,该长侧边是为贯穿开槽且是邻靠向该中心线,该邻接边是为贯穿开槽且是与该长侧边的一端相连接且与该叶片前缘相距一预定距离,该连接边的两端是分别连接于长侧边与邻接边,而使该活动片体于实质上是呈现一类似三角形结构,且活动片体可藉由以该连接边为轴心于蹼状叶片部上进行摆动运动;其中,于蹼状叶片部相对于中心线的左右二侧部分分别设置有至少一导流凹槽,该导流凹槽是位于蹼状叶片部的上表面且是延伸于邻接边与叶片前缘之间。
2.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改进的潜水蛙鞋,其特征在于该蹼状叶片部更具有沿中心线延伸的一补强肋,该补强肋是自鞋体部起一直延伸到叶片前缘为止,且补强肋靠近鞋体部的一端是较为粗宽且厚、而补强肋靠近叶片前缘的一端则较为细窄且薄。
3.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改进的潜水蛙鞋,其特征在于该蹼状叶片部的左右两外侧分别具有肋状结构的一外缘延伸于鞋体部与叶片前缘之间,该外缘的厚度是大于蹼状叶片部的厚度,且外缘于靠近鞋体部的一端的厚度亦较靠近叶片前缘的一端稍厚。
4.如权利要求书3所述的改进的潜水蛙鞋,其特征在于在各外缘邻接叶片前缘的尾端更分别设置有一舵状结构,该舵状结构是为一相对窄且厚的构造。
5.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改进的潜水蛙鞋,其特征在于该预定距离是短于整个蹼状叶片部的长度的三分之一,并且,长侧边所延伸的长度是大于蹼状叶片部的长度的三分之二。
6.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改进的潜水蛙鞋,其特征在于邻接边所延伸的长度是大于叶片前缘的宽度的三分之一。
7.一种改进的潜水蛙鞋,包括有一鞋体部,其是设于该蛙鞋的一端,可提供使用者穿戴;一蹼状叶片部,其是与该鞋体部相结合,该蹼状叶片部是以一中心线自该鞋体部起以二侧对称的方式延伸至一叶片前缘,其特征在于该蹼状叶片部设有至少两活动片体,分别位于该中心线的两侧,各活动片体均分别包括有一长侧边、一邻接边、及一连接边结合于该蹼状叶片部,该长侧边是为贯穿开槽且是邻靠向该中心线,该邻接边是为贯穿开槽且是与该长侧边的一端相连接且与该叶片前缘相距一预定距离,该连接边的两端是分别连接于长侧边与邻接边,而使该活动片体于实质上是呈现一类似三角形结构,且活动片体可藉由以该连接边为轴心于蹼状叶片部上进行摆动运动;其中,该预定距离是短于整个蹼状叶片部的长度的三分之一,并且,长侧边所延伸的长度是大于蹼状叶片部的长度的三分之二,此外,邻接边所延伸的长度是大于叶片前缘的宽度的三分之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潜水蛙鞋,其包括有一鞋体部以及一蹼状叶片部。该鞋体部其是设于该蛙鞋的一端,供使用者穿戴。该蹼状叶片部与该鞋体部相结合,且是自该鞋体部起朝一叶片前缘延伸一预定长度。并且,蹼状叶片部是依据一中心线而呈现左右二侧对称的结构。于蹼状叶片部上设置有至少两活动片体其分别位于中心线的两侧。各活动片体是呈三角片状结构且以一连接边结合于蹼状叶片部上,而使各活动片体可以该连接边为轴进行有限度的摆动运动,并使水流流过因活动片体摆动时所产生的开口,达到增进潜水蛙鞋推进力的目的。
文档编号A63B31/00GK2805833SQ20052011505
公开日2006年8月16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2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2日
发明者陈建关 申请人:陈建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