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帽箍的棒球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3224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调节帽箍的棒球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棒球帽,特别是指一种可调节帽箍的棒球帽。
背景技术
棒球是一项集竞技性、观赏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高品位、高层次的运动项目,它以其特有的扣人心弦、竞争激烈的场面,吸引着现今人们视线,特别是在美、日、韩等国家普及程度较高,并已达到了很高的技术水平。参予棒球之运动员要求具有速度和力量,平衡与协调,柔韧与灵活等项素质,特别注意是在比赛或训练过程中,诸如打击者、跑垒者都必须配戴相应的棒球帽(即棒球头盔)加以保护,以保证运动员安全性。
传统的棒球帽由棒球壳体以及用以缓冲作用的帽箍组成,该帽箍是固设于棒球壳体中,其规格较为固定,当运动员在购买棒球帽时,经常会出现稍大或稍小之状况,因此配戴此类的棒球帽会存在以下隐患1.棒球帽稍大时,运动员在跑动过程中会产生松动、晃动现象,以致影响运动员视线,或者还甚至会出现脱落现象,一旦脱落即会存在危险性;2、棒球帽稍小时,不易配戴,即使强行戴上时亦会有极其不舒适感,从而影响运动成绩;3.制造商生产过程中对帽子尺寸要求很高,否则给日常人们选择增加困扰,不利于市场竞争。
本发明人于2005年1月28日向中国专利局提出了“一种有帽箍调节装置的棒球帽”专利申请,公告号为CN 2761225Y,其主要公开了棒球帽中帽箍调节装置结构,其中,帽箍调节装置与帽箍之间结合可实现调节松紧之功效,但是两者之间配合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还需借助一叉件结构来完成两者结合,结构上存在复杂性,特别是帽箍调节装置中的调节座完全暴露于壳体外部,一旦球击中或外界因素撞击该调节座时很容易产生松动现象,甚至会破碎,以致在配戴时会存在不安全隐患;故本发明人根据前述申请案再进一步研究,从而完成本实用新型之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简单、舒适的可调节帽箍的棒球帽,其通过可靠旋紧、旋松帽箍结构来调节不同尺寸大小,达到迅速、快捷、方便配戴之功效。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帽箍的棒球帽,其通过增设一保护件结构,起到保护调节结构中的旋扭不受外界物体撞击之作用,更好地保证了其安全使用性。
为实现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帽箍的棒球帽,包括帽壳以及安装于帽壳内的帽箍,所述帽箍至少包括一固定于帽壳内壁的固材和一与固材相连且悬于帽壳内壁上缘的活动材;该活动材由一旋动式调节结构控制,该旋动式调节结构包括一用以带动活动材位移的传动带以及一控制传动带的旋转座,该旋转座贯穿帽壳固设于帽壳外壁上,在帽壳外壁上且横跨旋转座固设有一保护件。
本实用新型之优选方案如下所述旋转座包括旋扭、由旋扭控制转动的齿盘以及起到定位作用的固定座,该固定座由前板、背板组合而成,该前板具有一可供齿盘、旋扭依次安装的容置孔,该容置孔内侧壁上具有卡齿,所述齿盘设有齿轮、弹性钩部、突刺,所述传动带两端分别成型有带相反方向单边齿的条形孔,该两端条形孔分别从固定座两侧通槽交叉插装,由齿盘的齿轮与条形孔的单边齿啮合,突刺与前板容置孔内侧壁的卡齿配合。
所述旋扭具有一突柱,该突柱位于齿盘的弹性钩部的空间内,其顶部与固定座背板所设的柱孔套接。
在背板上粘贴一缓冲垫体,可更好地达到保护头部之效果,且在穿戴时更具舒适感。
在帽壳后部开设有一可供辫子伸出的通孔,具有较佳的实用性。
所述保护件呈拱形状或弧形突起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1.通过可靠旋紧、旋松帽箍结构来调节不同尺寸大小,达到迅速、快捷、方便配戴之功效。
2.有效地避免了调节结构中的旋扭不受外界影响导致控制失效现象发生,特别是棒球撞击,从而更好地保证了其安全使用性。
3.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简单、舒适、实用性强。
为使熟悉该项技术者可确实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其目的与功效,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予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外观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组合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另一视角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帽箍调节后状态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旋动式调节结构分解示意图;图6是图5局部组合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配合齿盘后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是旋动式调节结构中齿盘放大结构示意图;图9是旋动式调节结构中旋钮放大后视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0、帽壳 11、内壁 12、外壁 13、通孔 14、通风孔 15、嵌孔20、帽箍 21、固材 22、活动材 23、缓冲垫体 30、旋动式调节结构31、传动带 311、单边齿 312、条形孔 32、旋转座 321、旋扭 3211、突柱 3212、转轴 322、齿盘 3221、齿轮 3222、弹性钩部 3223、突刺 323、固定座 324、前板 3241、容置孔 3242、卡齿 325、背板 3251、柱孔 40、保护件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请参阅如图1至图10所示,一种可调节帽箍的棒球帽,包括帽壳(10)、安装于帽壳(10)内的帽箍(20)、旋动式调节结构(30)以及保护件(40),其中所述帽壳(10)由硬性材料一体成型,在帽壳(10)上设置有若干个通风孔(14),该通风孔(14)用以透气所作之设计;在帽壳(10)的后端部开设有嵌孔(15)以及通孔(13),该通孔(13)可供辫子伸出。
所述帽箍(20)包括一固定于帽壳内壁(11)的固材(21)和一与固材(21)相连且悬于帽壳内壁(11)上缘的活动材(22),所述固材(21)、活动材(22)可选用具有弹性缓冲材料制成,例如泡棉等材料。
如图5至图10所示,所述旋动式调节结构(30)包括一用以带动活动材(22)位移的传动带(31)以及一控制传动带(31)的旋转座(32),该旋转座(32)贯穿帽壳(20)固设于帽壳外壁(12)上,所述旋转座(32)包括旋扭(321)、由旋扭(321)控制转动的齿盘(322)以及起到定位作用的固定座(323),该固定座(323)由前板(324)、背板(325)组合而成,在背板(324)上粘贴一缓冲垫体(23);该前板(324)具有一可供齿盘(322)、旋扭(321)依次安装的容置孔(3241),该容置孔(3241)内侧壁上具有卡齿(3242),所述齿盘(322)设有齿轮(3221)、弹性钩部(3222)、突刺(3223),所述传动带(31)两端分别成型有带相反方向单边齿(311)的条形孔(312),该两端条形孔(312)分别从固定座(32)两侧通槽交叉插装,由齿盘(322)的齿轮(3221)与条形孔(312)的单边齿(311)啮合,突刺(3223)与前板容置孔(3241)内侧壁的卡齿(3242)配合;所述旋扭(321)具有一突柱(3211),该突柱(3211)位于齿盘(322)的弹性钩部(3222)的空间内,其顶部转轴(3212)与固定座(323)背板(325)所设的柱孔(3251)套接。
所述保护件(40)呈拱形状或弧形突起状,该保护件(40)设置在帽壳外壁(12)上,且横跨于旋转座(32),其用以保护旋转座(32)之旋扭(321)所作之重点设计,有效地避免了调节结构中的旋扭不受外界影响导致控制失效现象发生,特别是棒球撞击,从而更好地保证了其安全使用性。
如图6、图7、图8、图9、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旋动式调节结构(30)之工作原理与本发明人所提出的中国专利CN 2761225Y中阐述内容相同,故在此不加予赘述;再结合图3、图4所示,图3示出帽箍(20)活动件(21)未调整时帽壳内部横向有效空间的直径为R1,图4示出顺时针旋动调节结构(30)的旋扭(321)时活动材(21)收缩后使帽壳内部横向有效空间的直径为R2,其中R2小于R1,即调整后可达到旋紧状态,反之,当逆时针旋动调节结构(30)的旋扭(321)时活动材(21)扩张后可达到旋松状态,从而通过旋动调节结构(30)能够实现可靠旋紧、旋松帽箍结构来调节不同尺寸大小,达到迅速、快捷、方便配戴之功效。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简单、舒适、实用性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帽箍的棒球帽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可调节帽箍的棒球帽,包括帽壳(10)以及安装于帽壳(10)内的帽箍(20),其特征在于帽箍(20)至少包括一固定于帽壳内壁(11)的固材(21)和一与固材(21)相连且悬于帽壳内壁(11)上缘的活动材(22);该活动材(22)由一旋动式调节结构(30)控制,该旋动式调节结构(30)包括一用以带动活动材(22)位移的传动带(31)以及一控制传动带(31)的旋转座(32),该旋转座(32)贯穿帽壳(20)固设于帽壳外壁(12)上,在帽壳外壁(12)上且横跨旋转座(32)固设有一保护件(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调节帽箍的棒球帽,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座(32)包括旋扭(321)、由旋扭(321)控制转动的齿盘(322)以及起到定位作用的固定座(323),该固定座(323)由前板(324)、背板(325)组合而成,该前板(324)具有一可供齿盘(322)、旋扭(321)依次安装的容置孔(3241),该容置孔(3241)内侧壁上具有卡齿(3242),所述齿盘(322)设有齿轮(3221)、弹性钩部(3222)、突刺(3223),所述传动带(31)两端分别成型有带相反方向单边齿(311)的条形孔(312),该两端条形孔(312)分别从固定座(32)两侧通槽交叉插装,由齿盘(322)的齿轮(3221)与条形孔(312)的单边齿(311)啮合,突刺(3223)与前板容置孔(3241)内侧壁的卡齿(3242)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可调节帽箍的棒球帽,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扭(321)具有一突柱(3211),该突柱(3211)位于齿盘(322)的弹性钩部(3222)的空间内,其顶部转轴(3212)与固定座(323)背板(325)所设的柱孔(3251)套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一种可调节帽箍的棒球帽,其特征在于在背板(324)上粘贴一缓冲垫体(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调节帽箍的棒球帽,其特征在于在帽壳(10)后部开设有一可供辫子伸出的通孔(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调节帽箍的棒球帽,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件(40)呈拱形状或弧形突起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调节帽箍的棒球帽,包括帽壳以及安装于帽壳内的帽箍,所述帽箍至少包括一固定于帽壳内壁的固材和一与固材相连且悬于帽壳内壁上缘的活动材;该活动材由一旋动式调节结构控制,该旋动式调节结构包括一用以带动活动材位移的传动带以及一控制传动带的旋转座,该旋转座贯穿帽壳固设于帽壳外壁上,在帽壳外壁上且横跨旋转座固设有一保护件,利用该保护件有效地避免了调节结构中的旋钮不受外界影响导致控制失效现象发生,特别是棒球撞击,从而更好地保证了其安全使用性;同时通过可靠旋紧、旋松帽箍调节结构来调整不同尺寸大小,达到迅速、快捷、方便配戴之功效;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简单、舒适、实用性强。
文档编号A63B71/10GK2896939SQ20062005706
公开日2007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31日
发明者江文才 申请人:江文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