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腕手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4653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护腕手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护腕手套,尤其涉及一种于运动时可以辅助使用者抑 制手腕转动弯曲维持姿势的护腕手套。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在打高尔夫球时,挥杆时引领球杆的手腕弯曲要控制得宜,一般人于很多要领都知道之后,当握杆姿势与瞄球姿势(address stance)都正确时, 但是挥动起球杆,手腕一动起来就会有不同的转动弯曲变化,往上挥杆至顶点 时常常就疏忽了控制手腕的弯曲,而往下挥杆击球时手腕的弯曲还是不正确 的,导致杆头击球面不正确而打成左曲球或右曲球,也影响了击球的距离。参照图1A至图1E所示,穿戴现有技术的手套1打高尔夫球时,打者向 后挥杆(backswing)至顶点时,引领球杆的手腕常常会向前弯曲(即手腕中间凹 下)如图1C所示,这种变动会造成向下挥杆(downswing)击球时,使杆头击球 面(club face)会偏向夕卜侧(open face)造成右曲球(slice);而有时打者向后挥杆至 顶点时,引领球杆的手腕常常会向上突出弯曲(即手腕中间凸出)如图1D所 示,这种变动会造成向下挥杆击球时,使杆头击球面会偏向内侧(close)关闭造 成左曲球(hook);还有向下挥杆击球连续动作时(follow through),手腕也因快 速的挥动会产生些微弯曲变化,因此也会造成击球点变化,无法正确地以杆头 击球面(impact face)击中球心,以上所有各种的不正确些微误差动作导致击球 点不正确而影响球飞行的方向及距离。这是一般打球者或是初学者的通病。因此,提供一种辅助使用者于运动时抑制手腕转动弯曲于挥杆时可维持固 定姿势的手套纷纷被提出,虽然可以解决部分手掌弯曲的问题,但其辅助的效 果仍然相当有限。如美国专利公告号第US6539551号专利中所提供的高尔夫 球手套,如图1E所示,于手套的背侧设置有支条,以于使用者戴该类手套2 时,支条可以压制使用者的手掌掌骨,而防止手掌向手背方向弯曲。然而,上 述高尔夫球手套2中,仅于手套背侧提供一支条,因此,仅能使使用者于挥杆时,防止其手掌向手背方向弯曲。然而,由于一般手套材质非常柔软有伸縮弹 性,使用者的手掌仍然可能容易会朝向使用者的手掌心侧弯曲,或是朝向使用 者的手刀侧及拇指侧过度弯曲,并且,上述高尔夫球手套2中所提供的支条系 从手指底部关节延伸至手腕部分,由于支条未跨过手腕部,因此,手腕仍然可 能朝向手背方向弯折,而这些手掌的弯曲及姿势的变化,都可能在挥杆击球时 造成击球点的偏差,而对击球的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此外,上述高尔夫球手 套2中的支条的数目及种类均无法更换,因此,其支条所提供的支撑力道强度, 无法配合不同使用者而提供适当的力道以符合个人的舒适程度,因此,有可能 造成使用者的不便。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护腕手套,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提供的 手套于使用者运动时,无法有效维持使用者于固定姿势而造成运动时表现的偏 差或失误,以及现有技术的手套中的支条无法因使用者需要而任意更换的缺 点,并且加强保护手腕的效果。为实现以上所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护腕手套,用以包覆一使用者的手、手腕及小臂前段,以辅助使用者于运动时抑制手腕转动弯曲,于挥杆时可维持固定姿势。护腕手套包含有一手套部、 一护腕部、 一第一容置部、一第二容置部、 一第三容置部以及至少一支撑件。手套部具有一手指部及一手掌部,手指部与手掌部各别包覆手的多个手指及手掌,且手掌部具有一对应手掌内侧的掌心部、 一对应手掌背部的掌背部及一对应手掌的手刀部位的手刀部。护腕部连接于手掌部相对于手指部的另一侧,护腕部包覆手腕及小臂前段。第一容置部设置于护腕部及掌背部的外侧表面,第一容置部具有至少三个并排的口袋,口袋分别对应于手掌的一第二掌骨、第二掌骨的左侧及第二掌骨的右侧。 第二容置部设置于护腕部及掌心部的外侧表面,第二容置部平均分置一至三个相互平行的口袋。第三容置部设置于护腕部及手刀部的外侧表面。以及至少一 支撑件可随时地选择性地容置于第一、第二及第三容置部至少其中之一。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所提供的护腕手套,可以通过于相对应使用者的手 背、手掌心及手刀部位设有支撑件,而防止手掌腕部于运动或挥杆时朝向手背、 手掌心及手刀方向弯曲,以有效维持手掌腕部的姿势。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手套于使用者的第二掌骨上方及两侧设有三个支撑件,而使得手掌也不会朝 向拇指过度方向弯曲,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手套却又可让拇指自由活动。另外, 本实用新型的手套可以依使用者的需要随时地任意更换、增加或减少支撑片的 种类及数目,以提供使用者最佳的舒适度,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手套让使用者 能无形中稳定手腕、抑制手腕防止手腕过度转动过度弯曲,具有保护手腕以及 矫正不良手腕弯曲动作的功效。又可帮助一初学者更容易的学会正确的运动姿 势。本研究的次一目的是使用者于各式运动中有了正确的习惯动作后,随时可 以将全部的支撑片取出,而如没有装置支撑片时,其护腕手套还有软性护腕的 功能。(因该护腕如一般具有伸縮弹性可松紧材质的纺织品做成)。又护腕手 套的手套部与护腕部可以拆解分开成单独的个体,即成为一个手套以及一个护 腕,其可以分别使用。以上的关于本实用新型内容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 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且提供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更进一步的解释。


图1A至图1D为现有技术的高尔夫球运动中挥杆姿势的示意图;图1E为现有技术技术中的高尔夫球手套的使用示意图;图2A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护腕手套的背侧视图;图2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护腕手套的前侧视图;图3A至图3C分别为高尔夫球常见的握杆法;图4A及图4B为戴设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护腕手套的示意图;图5为戴设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护腕手套的立体示意图;图6A及图6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护腕手套的操作示意图;图6C至图6D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护腕手套的操作剖示图;图7A及图7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护腕手套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8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护腕手套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8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护腕手套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9A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护腕手套的分解示意图;及图9B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护腕手套的组合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 2:手套10:护腕手套lh手套部12:手指部13:手掌部132:掌背部131:掌心部133:手刀部14:纵向开口14a、 14b:手套扣紧活动片组14c、 14d:护腕扣紧活动片组20:护腕部21、 22、 23、 24:袖口端30:第一容置部33a、 43a、 53a:勾面33、 43、 53:封口扣紧活动片组33b、 43b、 53b:毛面40:第二容置部50:第三容置部60:拉链Ml:第一掌骨M2:第二掌骨M3:第三掌骨M5:第五掌骨30a、 30b、 30c、 40a、 40b、 40c、50a:口袋32a、 32b、 32c、 42a、 42b、 42c、52:开口31、 31a、 31b、 31c、 41、 41a、 41b、 41c、 51:支撑件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 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首先,请参照图2A及图2B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护腕手套10 主要应用为一高尔夫球手套,以提供一使用者在打高尔夫球时能维持其手掌的 姿势,稳定手腕、抑制手腕防止手腕过度转动过度弯曲,具有保护手腕以及矫 正不良手腕弯曲动作的功效。然而,本实用新型的护腕手套10并不限定于为 一高尔夫球手套,而可以应用于其它的运动或需维持手掌姿势稳定手腕的操作 及活动上。由于在打高尔夫球时,挥杆至顶点时常常就疏忽了控制手腕的弯曲,而往 下挥杆击球时手腕的弯曲还是不正确的,导致杆头击球面不正确而打成左曲球 或右曲球,也影响了击球的距离。如现有技术的附图中的图1C及图1D所示, 因此,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护腕手套10主要辅助打者于挥杆时,手掌与 手腕之间必须维持瞄球时原来的自然伸直状态,如图1B所示。接着,请再参阅图2A及图2B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护腕手套 lO包含有一手套部ll、 一护腕部20、 一第一容置部30、 一第二容置部40、 一第三容置部50及多个支撑件31、 41及51,用以包覆一使用者(高尔夫球打 者)的手、手腕及小臂前段,以辅助使用者的手掌于运动时(挥杆)稳定手腕维 持固定姿势,并且保护手腕以达到正确挥杆的效果。请再参阅图2A及图2B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护腕手套10的手 套部11还包含有一手指部12及一手掌部13,用以分别包覆使用者的手的多 个手指及手掌,且手掌部13更具有一掌心部131、 一掌背部132及一手刀部 133,于使用者穿戴手套时分别对应于使用者的手掌心内侧、手掌背及手刀部 位。此外,护腕手套10的护腕部20连接于手掌部13相对于手指部12的另一 侧,即为手掌部13的底端,以包覆使用者的手腕及其小臂前段。其中,护腕 部20由一弹性材质所组成而可弹性伸縮。此外,护腕手套10的掌背部132 设有一纵向开口 14,该纵向开口 14从护腕部20的一袖口端21延伸至掌背部 132中间;护腕手套10于掌背部132的纵向开口 14设有一手套扣紧活动片组 14a、 14b(粘扣带的毛面与勾面),手套扣紧活动片组14a、 14b互相拉紧扣住 手套部11;又于护腕部20的纵向开口 14设有一护腕扣紧活动片组14c、 14d (粘 扣带的毛面与勾面),护腕扣紧活动片组14c、 14d互相拉紧扣住护腕部20。接着,请参阅图2A、图4A、图4B、图6A、图6C、及图6D所示,护 腕手套10的手套部11的掌背部132及护腕部20上设有一第一容置部30,缝 制有三个并排的口袋30a、 30b及30c于掌背部132及护腕部20的外侧表面, 其纵长方向与手指方向一致,而口袋30a、 30b及30c的延伸长度自护腕部20 的一袖口端22延伸至的手套部11的掌背部132上对应于手掌的第二掌骨 (Second Metacarpal )M2的中间位置。其中,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实施例中, 口袋30a、 30b及30c呈长方形并相互并排,其朝向手指一端为封闭,其一开 口 32a、 32b及32c设于护腕部且靠近护腕部的袖口端22,护腕部袖口端22 并设有一封口扣紧活动片组33,其上缝贴有粘扣带的一勾面33a,另设粘扣带 的一毛面33b于口袋30a、 30b及30c外侧表面上的适当位置,使该封口扣紧 活动片组33的该勾面33a可与该毛面33b贴合扣紧同时盖住封闭开口 32a、 32b及32c 。其中,口袋30b须于使用者穿戴时对应于使用者手掌的第二掌骨 (Second Metacarpal)M2,且位于口袋30b两侧的口袋30a、 30c分别对应于第二掌骨(Second Metacarpal )M2的左侧及右侧,即口袋30c对应于第一掌骨 (First Metacarpal )Ml及第二掌骨M2之间,而口袋30a位于第三掌骨(Third Metacarpal )M3及第二掌骨M2之间。再参阅图2A、图4A及图4B所示,如上所述,护腕手套10的第一容置 部30的各口袋30a、 30b及30c可容置有支撑件31,其中位于中间的口袋30b 内的支撑件31b正好压制着第二掌骨M2,且因有支撑件31b的支撑力与弹性 抑制,使得第二掌骨M2及整个手掌不如图1C所示方向弯曲。而图2A及图5 中左侧的口袋30a内的支撑件31a正好压制着第二掌骨M2与第三掌骨M3间 的肌肉,加强辅助支撑件31b支撑整个手掌。右侧的口袋30c内的支撑件31c 正好压制着第二掌骨M2外缘的肌肉(即第一掌骨Ml与第二掌骨M2间),除 了辅助支撑件31b支撑整个手掌及手腕之外,更还可抑制第二掌骨M2朝向拇 指方向弯曲,以达到稳定手腕的效果,并且使拇指仍然可以自由活动。请参照图2A、图3A图3A至图3C所示,高尔夫球的握杆法有三种, 分别为Square grip、 Hook grip及Slice grip。其中,hook grip容易打出左曲球, slice grip容易打出右曲球。常常发现大部分一流的选手习惯使用square grip 的握杆法。而缝制跨设于手套部11外侧表面的第一容置部30的口袋30a、 30b 及30c,可以让使用者穿戴护腕手套10后,于每一次瞄球时,容易目视检査 自己的握杆是否如平常一致,遂而进行调整。又,请再参照图2B、图5、及图6B所示,护腕手套10的第二容置部 40缝制跨设于护腕部20及手套部11的掌心部131的外侧表面上,其中跨设 指第二容置部40自手掌部13的掌心部131底端延伸靠近护腕部20的袖口端 23。第二容置部40需至少具有一口袋,然而,其中以具有三个口袋为最佳。 因此,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实施例中,第二容置部40可平均分置有相互平行 且呈长方形的至少三个口袋40a、 40b、 40c,同样的其朝向手指一端为封闭, 其一开口 42a、 42b及42c设于护腕部且靠近护腕部一袖口端23 ,并设有一封 口扣紧活动片组43,其上缝贴有粘扣带的一勾面43a,另设粘扣带的一毛面 43b于适当位置使该封口扣紧活动片组43的该勾面43a可与该毛面43b贴合 扣紧同时盖住封闭开口 42a、 42b及42c。各口袋40a、 40b、 40c可容置有支撑 件41a、 41b及41c , 口袋40a需对应于手掌的第一掌骨(拇指)掌心部的肉垫 部,其中肉垫部为手部的拇短展肌(abductor pollicis brevis)所构成,口袋40b需对应于手掌中间的掌缘上(靠近掌跟处),口袋40c需对应于手掌第五掌骨M5(Fi他metacarpal)靠近腕部处,且支撑件41a、 41b及41c于使用者穿戴手套 时,由使用者手掌的底端(即掌骨的底端)延伸或跨越手腕,以支撑使用者的整 个手掌不如图1D所示方向弯曲。由于手掌的掌心需持握有球杆,因此,第二 容置部40中支撑件41 a、 41b及41c的设置必须避免影响球杆的操作。再参照图2B、图5、及图6B所示,护腕手套10的第三容置部50缝制于 护腕部20及手套部11的手刀部133的外侧表面上,由护腕部20的袖口端24 延伸至对应手到侧的第五掌骨(Fi他metacarpal)M5的中间位置,且第三容置部 50具有一口袋50a,同样的其朝向手指一端为封闭,其一开口52设于护腕部 20且靠近护腕部一袖口端24,并设有一封口扣紧活动片组53可以封闭开口 52,封口扣紧活动片组53(包含勾面53a及毛面53b)与封口扣紧活动片组43 延长连接成一体。口袋50a用以容置支撑件51。因此,同样的,支撑件51于 使用者穿戴手套时,由使用者的手刀部位而跨越其手腕,以支撑使用者的整个 手掌不会过度地朝使用者的手刀方向弯曲。因此,请再参阅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护腕手套10提供有 多个支撑件31、 41及51分别设置于第一、第二及第三容置部30、 40及50 中,而可以提供四个方向的支撑力,如图5中箭头方向所示,使得手掌及手腕 之间不会产生任意的弯曲,以达到固定手掌姿势的良好效果,以辅助使用者在 挥杆击球时仍适当地保持着正确姿势。接着,请参阅图6A至图6D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护腕手套10, 其中第一、第二及第三容置部30、 40及50具有横宽方向的伸縮弹性,每个人 的手腕力道都不同,感觉触感也不一,如果只固定装置一片该保护支撑片31、 41及51,使用者感觉效果不明显时,使用者可以随时地任意按照个人的舒适 程度及支撑力道需求而增加或减少支撑件31、 41及51设置的数目,需要支撑 力道大时,多加装支撑件(多一片则多一倍的支撑应力)于口袋中。其中,本实 用新型可以提供加装还具有五个支撑件31a、 31b、 31c、 41及51,其中三个 支撑件31a、 31b、 31c分别容置于第一容置部30的三个并排的口袋30a、 30b 及30c中,其中一个支撑件41容置于该第二容置部40的口袋,另一个支撑件 51容置于该第三容置部50的口袋50a。然而,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最佳实施 例中,可提供加装七个支撑件31a、 31b、 31c、 41a、 41b、 41c及51,其中三个支撑件31a、 31b、 31c分别容置于第一容置部30的三个并排的口袋30a、 30b 及30c中,另三个支撑件41a、 41b、 41c分别容置于第二容置部40的三个平 行的口袋40a、 40b、 40c中,而另一个支撑件51容置于第三容置部50的口袋 50a。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护腕手套10中也可提供有多种不同厚度的支撑件, 而不同厚度即具有不同的支撑力,使得使用者可以依据个人的需求而选择所使 用的支撑件的厚度,而于封口扣紧活动片组组33、 43及53封闭时,可以确保 带上手套的使用者于运动时,手套中的支撑件31、 41及51不会掉出。于本实 用新型所提供的实施例中,支撑件31、 41及51为一种扁平片状具有弹性的材 质。支撑片的更换方法,可先装置好之后再穿戴;如图6A及图6B所示,另 外穿戴上之后,动一动手腕或使用一阵子,感觉有任何不适应时,不必脱下该 护腕手套,可以直接地打开该封口扣紧活动片组33、 43及53,随时地任意地 选择性地加装或减少任一部位的该支撑片的数量。请参照图7A及图7B所示,因为手腕朝向手刀侧方向过度弯曲时,瞄球 时握杆的双手一定距离身体过远,如此姿势身体过度前倾且重心不会稳定,如 图7B中虚线部分所示。因此,瞄球时握杆的双手与身体保持一定的适当距离 如图7B中实线部分所示,此让挥杆动作单纯化,使用较短球杆时形成高挥杆 (foil swing)姿势,使用长球杆时成为平挥杆(flat swing)姿势,此为挥杆动作的 基本原理(短球杆要求击球方向的准确,不必讲究距离,以高挥杆可提高方向 性)。而第三容置部50的支撑件51正好可以抑制整个手腕朝手刀侧方向过度 弯曲,提醒使用者的瞄球姿势,不论长短杆其握杆的双手与身体的距离一定。请参照图8A及图8B所示,另外拇指可以自由活动不受影响,可以有正 确的曲腕(cook)动作(g卩向后挥杆(back swing)至顶点时引领球杆的手腕向拇指 方向适度弯曲),而且有了第一容置部30的支撑片31c与第三容置部的支撑片 51的弹性抑制,不会有过度的曲腕(cook)动作而造成过度向后挥杆(over swing),因过度向后挥杆(overswing)容易使身体向前倾,身体失去平衡,也使 杆头向下垂,将影响向下挥杆(downswing)时的杆头轨道准确性,也会浪费了 手臂的力量与影响击球的力道。接着,请参照图9A及图9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护腕手套 10。于第二实施例中,护腕手套IO与第一实施例中相似,其同样具有一手套部ll、 一护腕部20、 一第一容置部30、 一第二容置部40、 一第三容置部50 及多个支撑件31、 41及51,且其组成与连接关系大致相同。本实用新型第二 实施例的手套与第一实施例中,其主要差异在于第二实施例中,护腕部20不 是固定连接于手套部11上,而是护腕部20利用一拉链60连接于手套部11 的手掌部13的底端,使得护腕部20连接于手套部11,其使容置部30、 40及 50的口袋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缝制贴于护腕部20,设一开口靠近拉链60连接 处;另一部份缝制贴于手套部ll,设一开口靠近拉链连接处,当手套部ll与 护腕部20使用拉链60将其连结起来时,支撑片31、 41及51可穿入于护腕部 的一部分口袋,经由其开口再穿入同一方向位置的手套部的另一部分口袋,如 此依然有前述的功能之外,即是护腕部20可以按照使用者的需要自手套部11 上分离,成为单一个手套与单一个护腕,单独个别使用,或者是以进行更换或 清洗等处理。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 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相应 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 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 一种护腕手套,用以包覆一使用者的手、手腕及小臂前段,以辅助该使用者的手掌于运动时维持一姿势,其特征在于,该护腕手套包含有一手套部,该手套部具有一手指部及一手掌部,该手指部与该手掌部各别包覆该手的多个手指及该手的手掌,且该手掌部具有一对应该手掌内侧的掌心部、一对应该手掌背部的掌背部及一对应该手掌的手刀部位的手刀部;一护腕部,连接于该手掌部相对于该手指部的另一侧,该护腕部包覆该手腕及该小臂前段;一第一容置部,设置于该护腕部及该掌背部的外侧表面,该第一容置部具有至少三个并排的口袋,该口袋分别对应于该手掌的一第二掌骨、该第二掌骨的左侧及该第二掌骨的右侧;一第二容置部,设置于该护腕部及该掌心部的外侧表面;一第三容置部,设置于该护腕部及该手刀部的外侧表面;以及至少一支撑件,该支撑件可选择性地容置于该第一、第二及第三容置部至少其中之一。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腕手套,其特征在于,该护腕部相对于该手 掌部的另一端具有一袖口端,该第一容置部的该口袋自该袖口端延伸至该掌背 部上对应于该手掌的第二掌骨的中间位置,且该口袋朝向该手指的一端为封 闭。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腕手套,其特征在于,该护腕部相对于该手 掌部的另一端具有一袖口端,该第二容置部具有至少一口袋,该口袋自该袖口 端延伸至该掌心部上对应该手掌的第一掌骨前侧面的肉垫部、手掌心中间的掌 缘掌跟以及手掌第五掌骨靠近腕部处,且该口袋朝向该手指的一端为封闭。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腕手套,其特征在于,该护腕部相对于该手 掌部的另一端具有一袖口端,该第二容置部具有三个相互平行的口袋,该口袋 分别自该袖口端延伸至该掌心部上对应该手掌的第一掌骨前侧面的肉垫部、手 掌心中间的掌缘掌跟以及手掌第五掌骨靠近腕部处,且该口袋朝向该手指的一 端为封闭。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腕手套,其特征在于,该护腕部相对于该手掌部的另一端具有一袖口端,该第三容置部自该袖口端延伸至该手刀部上对应 该手掌的第五掌骨的中间位置,且该第三容置部设有一口袋,该口袋朝向该手 指的一端为封闭。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腕手套,其特征在于,该护腕部相对于该手 掌部的另一端具有一袖口端,该第一、第二及第三容置部的口袋均具有一靠近 该袖口端的开口,且对应于各该开口具有一封口扣紧活动片组,该封口扣紧活 动片组具有粘扣带组件可封闭该开口,使该支撑件设置于其中。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护腕手套,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五个支撑件, 该支撑件其中三个分别容置于该第一容置部的三个并排的口袋中,该支撑件其 中一个容置于该第二容置部的口袋,另一个容置于该第三容置部的口袋。
8、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护腕手套,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七个支撑件,该支撑件其中三个分别容置于该第一容置部的三个并排的口袋中,该支撑件其 中另三个分别容置于该第二容置部的三个平行的口袋中,而另一个容置于该第三容置部。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腕手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容置部、该第二容置部及该第三容置部缝制于该护腕部及该手掌部的外侧表面。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腕手套,其特征在于,该手套部与该护腕部 之间还具有一拉链,连接于该手套部及该护腕部,使该护腕部可选择性地连接 于该手套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护腕手套,辅助使用者于运动时抑制手腕转动弯曲维持姿势,护腕手套包含有一手套部、一护腕部、一第一容置部、一第二容置部、一第三容置部及至少一支撑件。手套部具有一手指部及一手掌部,且手掌部具有一掌心部、一掌背部及一手刀部。护腕部连接于手掌部相对于手指部的另一侧。第一容置部设置于护腕部及掌背部的外侧表面,且其至少三个口袋分别对应于第二掌骨及其左右两侧。第二容置部设置于护腕部及掌心部的外侧表面。第三容置部设置于护腕部及手刀部的外侧表面。支撑件可随意地选择性地容置于第一、第二及第三容置部至少其中之一。
文档编号A63B71/14GK201088823SQ20072013895
公开日2008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24日
发明者程贤哲 申请人:程贤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