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推益智游戏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621阅读:7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兵推益智游戏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玩具,特别是一种兵推益智游戏组。尤指一种可产生娱乐的 趣味性和消磨时间外,还可训练游戏者的逻辑性以及刺激其脑力的激荡,而可致使脑部不 易发生退化的游戏组,实为一独特、有趣且具经济效益之创作。
背景技术
按,市面上均具有多种不同样态和玩法的游戏组可供消费者选择,但通过大小不 同的棋子在平面上移动实现于在一平面上即可供大众产生娱乐的趣味性和消磨时间的具 逻辑性而可刺激其脑力的激荡的游戏组却没有,实令人失望。

实用新型内容由于一般习用的益智游戏组,其符合上述要求的游戏组未有相关设计的结构可供 消费者选择使用,遂本创作人针对于此,费尽心思并集多年的经验而有本实用新型案产生, 是以解决习用的遗憾缺失并增进其所未有的进步性、实用性与趣味性和娱乐性。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兵推益智游戏组,其通过大小不同的棋子在凹槽移 动面上移动可实现于在一平面上即可供大众游戏娱乐的趣味性和消磨时间的具逻辑性而 可刺激其脑力的激荡的有关推理布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兵推益智游戏组,主要是由本体、大正方形 棋子、多数个小正方形棋子、多数个立状长方形棋子、横状长方形棋子所构成,其特征在于 本体上设凹槽,大正方形棋子、多数个小正方形棋子、多数个立状长方形棋子、横状长方形 棋子置于本体凹槽的移动面上并可于本体的凹槽移动面内上、下、左、右方向作平行移动。一种兵推益智游戏组其凹槽长边为大正方形棋子边长的2. 5倍,短边为大正方形 棋子边长的2倍,小正方棋子边长为大正方形棋子边长的1/2倍,立状长方形棋子的长边与 大正方形棋子的边长相同,立状长方形棋子的短边为大正方形棋子的边长的1/2倍,横状 长方形棋子的长边与大正方形棋子的边长相同,横状长方形棋子的短边为大正方形棋子的 边长的1/2倍。所述的兵推益智游戏组其大正方形棋子为1个、小正方形棋子为4个、立状长方形 棋子为4个、横状长方形棋子为1个;所述的兵推益智游戏组,其大正方形棋子放置在本体凹槽移动面正中央上方位置 处,小正方形棋子分别各放置2个于大正方形棋子的两侧,且以上下排列方式置放,横状长 方形棋子置放在大正方形棋子的正下方,立状长方形棋子分别以并排的方式置放在横状长 方形棋子的下方位置处。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大小不同的棋子在本体凹槽移动面上移动可实现于在 一平面上即可供大众游戏娱乐的趣味性,另通过在各棋子上标示各三国历史人物名称和兵 役代表,使得游戏一开始的兵棋布置状态如图2所示的样态,可依玩家依据各人的脑力和 布置,不断移动各式棋子(如2、3、4、5),进行兵棋布置和变换,进而达到最终如4图所示的样态即可。如此由图2移动变换布置成如图4所示的样态,则需玩家缜密的思考和布局以 及变换移动,而于该过程中即可产生无限的娱乐和趣味效果,亦可打发空闲时间,进而提供 消费者一新奇、有趣又具思考性的目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游戏开始前各棋子位置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组合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游戏终了时各棋子位置的立体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 · ·本体2...大正方形棋子3...小正方形棋子4...立状长方形棋子5...横状长方形棋子10...凹槽101..凹槽移动面
具体实施方式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兵推益智游戏组,主要是由本体1、大正 方形棋子2、多数个小正方形棋子3、多数个立状长方形棋子4、横状长方形棋子5所构成,在 本体1上设凹槽101,大正方形棋子2、多数个小正方形棋子3、多数个立状长方形棋子4、横 状长方形棋子5置于本体凹槽移动面101上并可于本体的凹槽移动面101内上、下、左、右 方向作平行移动。本实施例中凹槽10长边为大正方形棋子2边长的2. 5倍,短边为大正方形棋子2 边长的2倍,小正方棋子3边长为大正方形棋子2边长的1/2倍,立状长方形棋子4的长边 与大正方形棋子2的边长相同,立状长方形棋子4的短边为大正方形棋子2的边长的1/2 倍,横状长方形棋子5的长边与大正方形棋子2的边长相同,横状长方形棋子5的短边为大 正方形棋子2边长的1/2倍;所述的兵推益智游戏组其大正方形棋子2为1个、小正方形棋 子3为4个、立状长方形棋子4为4个、横状长方形棋子5为1个。所述的兵推益智游戏组的大正方形棋子2放置在本体凹槽移动面101正中央上方 位置处,小正方形棋子3分别各放置2个于大正方形棋子2的两侧,且以上下排列方式置 放,横状长方形棋子5置放在大正方形棋子2的正下方,立状长方形棋子4分别以并排的方 式置放在横状长方形棋子5的下方位置处。因本实用新型兵推益智游戏组是利用各种不同尺寸大小和数量的各式棋子(如
2、3、4、5),并搭配本体1以使该各式棋子(如2、3、4、5)可于本体1的凹槽移动面101上方 向移动变换,且在该各棋子上标示各三国历史人物名称和兵役代表,使得游戏一开始的兵 棋布置状态如图2所示的样态,可依玩家依据各人的脑力和布置,不断移动各式棋子(如2、
3、4、5),进行兵棋布置和变换,进而达到最终如图4所示的样态即可。如此由图2移动变换布置成如图4所示的样态,则需玩家缜密的思考和布局以及变换移动,而于该过程中即可 产生无限的娱乐和趣味效果,亦可打发空闲时间,进而提供消费者一新奇、有趣又具思考性 的游戏组,以解决习用无法达到的缺点。本实用新型利用不同形状、大小的棋子,可于本体 的凹槽移动面上上、下、左、右方 向地作平行移动、变换动作后,至使原位于正上方中央位置处的大正方形棋子2不但需移 动变换至正下方中央位置处,且横状长方形棋子5位置还需不变外,原底部并置的立状长 方形棋子4则需移动变换成俩俩前后连结状,且原置于本体上方左右两侧的多数个小正方 形棋子3,还需移动变换成集中置于原大正方形棋子2移动前的位置处。本实施例在组装使用前是将该等不同形状尺寸的各式棋子先行置放于本体1的 凹槽移动面101上,并在各棋子上标明三国期间的历史人物,图1所示,并将其各棋子先行 布置成如图2所示的进攻前兵役战力人员布局样态,亦即将标示有曹操的大正方形棋子2 放置在本体1正中央上方位置处,接着将标示有兵的小正方形棋子3分别各放置2个于该 标示有曹操的大正方形棋子2的两侧,且以上下排列方式置放,接着再将标示有关公的横 状长方形棋子5置放在标示有曹操的大正方形棋子2的正下方,仍后分别将标示有张飞、 关平、赵子龙、周仓的立状长方形棋子4分别以并排的方式置放在标示有关公的横状长方 形棋子5的下方位置处,如此即可完成进攻前兵役战力人员布局样态,其中标示有张飞、关 平、赵子龙、周仓的立状长方形棋子4可依玩家的喜好任意自定并排顺序位置。游戏时(请 配合参阅图3和图4所示),因需将如图2所示的进攻前兵役战力人员布局样态依据玩家 的脑力和推理以及兵行的运行等,将之变换成如图4所示的将标示有曹操的大正方形棋子 2变换压制于本体1的正下方中央位置处,并由标示有关公的横状长方形棋子5于该标示 有曹操的大正方形棋子2的正上方位置为主要原则结构布局位置,由于该各棋子可于本体 1内的凹槽移动面101上做上、下、左、右地来回平行移动变换,所以要将如图2所示的起始 前的各棋子位置样态变换成如图4所示的最终要求的各棋子位置样态,就有待玩家的推理 布局和调度运行的运用,其中有关标示有张飞、关平、赵子龙、周仓的立状长方形棋子4,其 在进行游戏移动变换后,只需如图4所示将该立状长方形棋子4分别置放在标示有曹操的 大正方形棋子2的有右两侧并呈俩俩前后连结状即可,不需强制需如图4所示的人物名称 的布置。所以在游戏的过程中因需玩家缜密的思考和布局以及变换移动,而于该过程中即 可产生无限的娱乐和趣味效果,亦可打发空闲时间,进而提供消费者一新奇、有趣又具思考 性的游戏组结构。
权利要求一种兵推益智游戏组,主要是由本体、大正方形棋子、多数个小正方形棋子、多数个立状长方形棋子、横状长方形棋子所构成,其特征在于本体上设凹槽,大正方形棋子、多数个小正方形棋子、多数个立状长方形棋子、横状长方形棋子置于本体凹槽内并可于本体的凹槽移动面内上、下、左、右方向作平行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兵推益智游戏组,其特征在于凹槽长边为大正方形棋子边 长的2. 5倍,短边为大正方形棋子边长的2倍,小正方棋子边长为大正方形棋子边长的1/2 倍,立状长方形棋子的长边与大正方形棋子的边长相同,立状长方形棋子的短边为大正方 形棋子的边长的1/2倍,横状长方形棋子的长边与大正方形棋子的边长相同,横状长方形 棋子的短边为大正方形棋子的边长的1/2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兵推益智游戏组,其特征在于大正方形棋子为1个、小正方形 棋子为4个、立状长方形棋子为4个、横状长方形棋子为1个。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兵推益智游戏组,其特征在于大正方形棋子放置在本 体凹槽移动面正中央上方位置处,小正方形棋子分别各放置2个于大正方形棋子的两侧, 且以上下排列方式置放,横状长方形棋子置放在大正方形棋子的正下方,立状长方形棋子 分别以并排的方式置放在横状长方形棋子的下方位置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兵推益智游戏组,主要是由本体、大正方形棋子、多数个小正方形棋子、多数个立状长方形棋子、横状长方形棋子所构成,其特征在于本体上设凹槽,大正方形棋子、多数个小正方形棋子、多数个立状长方形棋子、横状长方形棋子置于本体凹槽内并可于本体的凹槽移动面内上、下、左、右方向作平行移动。本实用新型可激励游戏者运用脑力和思绪,进而在移动变换的游戏过程中,不但可产生娱乐的趣味性和消磨时间外,还可训练游戏者的逻辑性以及刺激其脑力的激荡,而可致使脑部不易发生退化。
文档编号A63F3/02GK201625406SQ20092027257
公开日2010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4日
发明者刘瑞和 申请人:刘瑞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