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用护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0645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运动用护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创作涉及一种护具,特别指一种在美式足球(或称橄榄球)比赛中用来保护身 体提高耐冲撞效果的护具。
背景技术
在各式的运动当中,较激烈的运动通常会需要护具来保护运动员的身体,藉由这 些护具的保护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安全性,也能提高比赛的激烈程度。其中俗称橄榄球的美 式足球运动,是一种会有激烈碰撞的比赛,因此进行橄榄球运动时,场上的运动员必须要穿 戴适当的护具,传统的橄榄球护具有一种穿戴于人之上身的护甲,这种护甲通常会具有由 塑料等质地强韧且重量轻的外甲,以及设置于外甲内部的内衬共同构成,其主要是藉由外 甲吸收部份冲击力后,再由内衬的发泡材吸收剩余的冲击力,能够有效的抵挡运动时所造 成的冲击力。上述的护甲具有抵抗冲击力的效果,然而这种护甲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即美式 足球是一种相当激烈的运动,进行比赛时运动员的身体会散发大量的热气与汗水,然而传 统护甲的内衬并无设计散热孔,因此穿戴这种护甲进行比赛会有散热差产生的不舒适感。

实用新型内容为此,本创作的目的在解决传统美式足球用的护甲散热性不佳的问题。为解决此问题,本创作提供一种新的运动用护具,该护具包括二主护板,该二主护 板间利用二第一连接件组合为一体,该二主护板弯折成弧形可区分为一前部、一后部与一 肩部,该二主护板具有的一第二表面上分别在前部与后部设置一第一组合件,以及在肩部 上设置一第一连结件,又二主护板的下方且位于前部的下方设置一前护板,该二主护板与 前护板组成强韧且具有适当硬度的外甲,该外甲内对应二主护板设置二内衬,各内衬对应 外甲的前部与后部各设置一第一透气孔与一第二透气孔,对应前护板设置一第三透气孔, 且外甲对应第一透气孔朝外浮凸的设置二强化区,对应第二透气孔朝外浮凸的设置二强化 块,以及对应第三透气孔朝外浮凸的设置二强化部,所述的各透气孔处在内衬具有的一外 表层上环设一第一结合件,又各透气孔处在内衬具有的一内表层上环设一包覆件,该包覆 件具有的一第一端固设于内表层包覆件具有的一第二端设置一第二结合件与一第二组合 件,各包覆件的第二端会穿过各透气孔,并使第二结合件与第一结合件可拆卸的结合,使各 包覆件覆盖在各透气孔所界定出的一断面上,各透气孔处的第二组合件则与外甲的各第一 组合件可拆卸的结合,且各内衬设置有的一第二连结件与外甲的第一连结件可拆卸的结
合O藉由上述的结构特征,本创作的护具上设置复数个大型的透气孔,能够有效的提 高透气散热的效果,且外甲上对应各透气孔设置有浮凸的补强结构,提高各透气孔处的结 构强度,使得该护具的耐撞效果不会应设置透气孔而降低。


22前部26肩部28第一表面[0017]32凹弧段34强化区36穿孔[0018]38第一组合件40第一连接件42第二连接件[0019]44前护板46夕卜端面48内端面[0020]50强化部52透孔54束带[0021]58肩垫59第一连结件60第三连接件[0022]62上开口64下开口66侧开口[0023]72前侧74后侧76顶侧[0024]77第二连接件78外表层80内表层[0025]81第一结合件82第一、第二、第三包覆件[0026]85衬条88第二结合件90第二组合件[0027]92第一、第二、第三透气孔96 ―Itr护垫[0028]98后护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有图式系仅便于解释本创作基本教导而已,图式中将对构成较佳实施例之 组件的数目、位置、关系、及尺寸之延伸将有所说明,在阅读及了解本创作的教导后相关之 变化实施属于业界技能。另外,在阅读及了解本创作的教导后,配合特定力量、重量、强度、 及类似要求之精确尺寸及尺寸比例之改变亦属业界技能。不同图式中系以相同标号来标示相同或类似组件;另外请了解文中诸如“第一”、 “第二”、“第三”、“上”、“下”、“前”、“后”、“内”、“外”、“端”、“部”、“段”、〃区〃、〃周围〃、“ 侧"等等及类似用语系仅便于看图者参考图中构造以及仅用于帮助描述本创作而已。 参阅图1至图4所示,依据本创作图的较佳实施例,该护具包括二主护板20,各主 护板20是由塑料材质所制成质轻且具有适当韧性与坚硬度的壳体所构成,且各主护板20 弯折成弧形,使各主护板20可区分为分隔开的一前部22与一后部24,以及连接在前部22 与后部24间的一肩部26,各主护板20更进一步可区分为位于外侧的一第一表面28与位于 内侧的一第二表面30,各主护板20位于肩部26处形成凹陷状的一凹弧段32,各主护板20 的前部22且位于第一表面28上浮凸的形成一强化区34,在后部24且位于第一表面28上 浮凸的形成一强化块35,以及各主护板20对应强化区34与强化块35贯穿第一表面28与
6第二表面30贯穿的设置复数穿孔36,又各主护板20的后部24的外侧分别设置一扣环56。依据本创作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该护具进一步包括三第一连接件40,所述的 二主护板20具有对称的外形,且二主护板20对接形成盔甲的外形,所述的其中一第一连接 件40设置于二主护板20的前部22间如图2所示,且位于第二表面30上,剩余的二第一连 接件40设置于二主护板20的后部24间且位于第二表面30上如图3所示,二第一连接件 40与二主护板20间利用铆钉固接,使二主护板20结合为一体,所述的各主护板20的凹弧 段32形成提供使用者头部穿过的空间,又各主护板20的第二表面30且位于前部22与后 部24分隔开的各设置一第一组合件38,以及第二表面30在肩部26的位置设置一第一连结 件59,各第一组合件38形成环绕状,在中央形成一孔洞。依据本创作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该护具进一步包括一前护板44,该前护板44 包括分隔开的一外端面46与一内端面48,且前护板44的外端面46浮凸的设置三强化部 50,以及前护板44上贯穿外端面46与内端面48的设置复数透孔52。依据本创作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该护具进一步包括二肩垫58,各肩垫58分别 藉由一第三连接件60与各主护板20的肩部26连接,使各肩垫58可相对主护板20活动。依据本创作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该护具进一步包括二第二连接件42,所述的 前护板44设置于二主护板20的前部22之下方,而二第二连接件42设置于各主护板20与 前护板44间,且位于第二表面30与内表面48的一侧,利用复数铆钉分别与二主护板20及 前护板44结合,使得前护板44、二主护板20与二肩垫58结合为一体形成一外甲10,各该 主护板20的前部22之外侧与前护板44的外侧间各设置一束带54,各束带54可拆卸的与 扣环56结合,且具有可以结合且调整前部22、前护板44相对后部24间距的功能。依据本创作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该护具进一步包括二内衬12,各内衬12是由 发泡材所构成的一缓冲垫68作为主要组件,各内衬12的缓冲垫68弯折成与外甲10相符 的弧形,且各缓冲垫68包括分隔开的一外表层78与一内表成80,该外表层78与内表层80 是由铺设于缓冲垫68上的布层所构成,以及该缓冲垫68上贯穿的设置复数气孔70,这些气 孔70被包覆于外表层78与内表层80之间,各内衬12可区分为对应前部22的一前侧72, 对应后部24的一后侧74,以及对应肩部26的一顶侧76,该顶侧76对应凹弧段32设置一凹 部83,且该凹部83上设置一衬条85,该衬条85内部填充有软性材料,使得衬条85具有较 佳的柔软性,又各内衬12的前侧72对应强化区34贯穿外表层78与内表层80的设置一第 一透气孔92,后侧74对应强化块35贯穿外表层78与内表层80的设置一第二透气孔92, 且前侧72对应强化部50贯穿外表层78与内表层80的设置一第三透气孔92,所述的第一 透气孔92、第二透气孔92与第三透气孔92具有完全相同的结构与功能,三者只有设置位置 不同,而为了区分不同位置的透气孔92以第一透气孔92、第二透气孔92与第三透气孔92 作为区隔,但三透气孔92给予相同的标号,所述的第三透气孔92位于第一透气孔92的下 方,该第一透气孔92在缓冲垫68上界定出一第一断面93,第二透气孔92在缓冲垫68上界 定出一第二断面93,第三透气孔92在缓冲垫68上界定出一第三断面93,各断面93只有位 置的差异因此附上相同的标号加以说明,各断面93将使得缓冲垫68外露,各内衬12的前 侧72之外端设置一前护垫96,后侧74之外端设置一后护垫98。依据本创作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各内衬12进一步包括三第一结合件 81,各第一结合件81是分置于第一、第二与第三透气孔92处且位于外表层78的一侧,且各第一结合件81是环设在第一、第二与第三透气孔92的外围,使各第一结合件81不会遮盖 第一、第二与第三透气孔92。依据本创作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配合参阅图5所示,各内衬12进一步包括对 应第一透气孔92的一第一包覆件82,对应第二透气孔92的一第二包覆件82,以及对应第 三透气孔92的一第三包覆件82,各包覆件82只有设置的位置不同,因此附上相同标号加以 说明,各包覆件82较佳是由具有弹性的布材所制成,各包覆件82包括分隔开的一第一端84 与一第二端86,且各包覆件82进一步可区分为分隔开的一第一侧面87与一第二侧面89, 各包覆件82的第一端84之第一侧面87分别固设于第一、第二与第三透气孔92之内表层 80的一侧,且各包覆件82环绕在第一、第二与第三透气孔92的外围,而不会遮盖第一、第二 与第三透气孔92。依据本创作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各内衬12进一步包括三第二结合件88与三 第二组合件90,各第二结合件88是环设于各包覆件82的第二端86之第二侧面89上,各第 二组合件90是环设于各包覆件82的第二端86之第一侧面87上,该第二结合件88与第二 组合件90具有相同的形状且重迭结合,以及第二结合件88与第二组合件90形成环圈状不 会遮盖第一、第二与第三透气孔92,本创作的图5所示,为假设该各包覆件82的第二端86 尚未穿过第一、第二与第三透气孔92而位于内表层80的一侧;依据本创作图式所示的较佳 实施例,各内衬12进一步包括一第二连结件77,各第二连结件77设置于顶侧76且位于外 表层78上。依据本创作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各内衬12要与外甲10结合前需要使所述的 各第二结合件88分别与对应的第一结合件81可拆卸的结合,即在图5状态下可将各包覆 件82的第二端86连同第二结合件88与第二组合件90经过第一、第二与第三透气孔92穿 出外表层78之外,所述的各包覆件82的第二侧面89将会抵靠对应的断面93上,各第一侧 面87分别位于第一、第二与第三透气孔92内,所述的第二结合件88与第二组合件90将会 翻转180°,使得第二结合件88与第一结合件81面向的对位,如图6所示,该第一结合件 81与第二结合件88可拆卸的结合,将各包覆件82的第二端86固定于外表层78处,以维持 各包覆件82将各断面93包覆的效果,用来修饰美化与保护各第一、第二与第三透气孔92, 所述的第二组合件90就会形成如第一图与图6所示的状态,外露于各内衬12的外表层78 外侧,又所述的第一结合件81与第二结合件88可为黏扣带所构成。参阅图1、图4与图6所示,所述的二内衬12是结合于外甲10的第二表面30内, 各内衬12对应一主护板20,使前侧72与前部22对位,后侧74与后部24对位,顶侧76与 肩部26对位,该第一透气孔92处的第二组合件90与各前部22之第一组合件38可拆卸的 结合,第二透气孔92处的第二组合件90与各后部24的第一组合件38可拆卸的结合,第三 透气孔92处的第二组合件90与前护板44上的第一组合件38结合,所述的强化区34与第 一透气孔92对位,强化块35与第二透气孔92对位,强化部50与第三透气孔92对位,凹部 83及衬条85与凹弧段32对位,使各内衬12可拆卸的结合入外甲10的第二表面78内,形 成完整的一护具,该外甲10与二内衬12共同界定出位于二凹部83间的一上开口 62,位于 前侧72与后侧74间的一下开口 64以及位于两旁的二侧开口 66,所述的前护垫96与后护 垫98分别位于二侧开口 66处,所述的第一组合件38与第二组合件90,以及第一连结件59 与第二连结件77是由黏扣带所构成。[0042]本创作的护具在穿带时,需要确定二束带54没有与扣环56结合,使用者的头部经 由下开口 64穿出上开口 62,该使用者的颈部会位于二衬条85之间,二手臂可分别由侧开口 66穿出护具外,形成如图7所示的态样,各内衬12的前侧72位于使用者的前胸,各内衬12 的后侧74位于使用者的后背,以及各内衬12的顶侧76之内表层80抵靠于使用者的肩膀 上,再将所述的二束带54分别与对应的扣环56结合,调整各束带54的松紧度,可以改变前 部22及前护板44相对后部24的间距,又由于衬条85具有适当的厚度与柔软性,可以保护 使用者的颈部不会被硬质的外甲10碰伤或割伤。本创作藉由上述的结构特征,在各内衬12上设置第一、第二与第三透气孔92,使 用者运动时散发的热气可由各第一、第二与第三透气孔92与穿孔36及透孔52发散,提供 较佳的透气散热效果,且第一、第二与第三透气孔92分别利用强化区34、强化块35与强化 部50加强外甲10的强度,使得整组护具不会因为设置有复数透气孔92而导致耐冲撞性降 低的问题,各第一、第二与第三透气孔92产生的断面93藉由各包覆件82覆盖保护,能够降 低缓冲垫68损坏的机率,以及使各第一、第二与第三透气孔92具有较佳的外观。本创作图式与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为申请当时已知的最佳实施例,其目的仅被 用来帮助了解本创作的技术特征,而不应被用来限制本创作的请求专利范围,是知在本创 作的技术特征下也能有其它的变化实施,例如所述的第一结合件81与第二结合件90是可 以被移除的,即该第一结合件81与第二结合件90的目的是被用来固定包覆件82保持包覆 在断面93上,因此当各包覆件82包覆断面93后,该第二组合件90与第一组合件38结合 后,也能维持包覆件82包覆断面93的效果,或改变各透气孔92的形状、数量,或其它本创 作所揭露之组件的形状、数量、尺寸或排列组合等,诸如此类简易的变化实施,皆属本创作 申请专利范围的保护范畴。综上所述,本创作设计优良,诚符合新型专利申请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请。
权利要求一种运动用护具,包括对称隔开的二主护板,各主护板弯折成弧形,各主护板包括隔开的一前部与一后部,前部与后部间有一肩部,各主护板包括隔开的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且各主护板贯穿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设置复数穿孔,各主护板之肩部的第二表面分别设置一第一连结件,该二主护板结合为一体;二第一组合件,各第一组合件固设于各主护板前部的第二表面;二内衬,各内衬是由具弹性的一缓冲垫构成,使各内衬包括隔开的一前侧与一后侧,以及位于前侧与后侧之间的一顶侧,又各内衬更包括沿前侧与后侧隔开的一外表层与一内表层,各内衬设置贯穿外表层与内表层的一第一透气孔,各第一透气孔包括在缓冲垫上的一第一断面,各内衬之肩部的外表层设置一第二连结件;二第一包覆件,各第一包覆件包括分隔开的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各第一包覆件的第一端固设于内衬的内表层,且各第一包覆件环设在第一透气孔外围;二第二组合件,各第二组合件环设的结合于各第一包覆件之第二端上;第一包覆件的第二端穿过第一透气孔伸出外表层,使第一包覆件包覆于第一断面的表面,各第二组合件位于与外表层外侧,各内衬分别结合于对应的一主护板之第二表面内,前侧与前部对位,后侧与后部对位,顶侧与肩部对位,各第一连结件可拆卸的与第二连结件结合,第二组合件可拆卸的分别与对应的第一组合件结合,使第一包覆件维持包覆第一断面,各外表层抵靠于各第二表面上,各内衬的二顶侧间界定出一上开口,各内衬的二前侧与二后侧共同界定出一下开口与二侧开口,所述的各穿孔与第一透气孔对位,提供空气对流的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运动用护具,其特征在于其中各主护板对应第一透气孔的位置 在第一表面形成浮凸状构成一强化区,提高该位置的耐冲击强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之运动用护具,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之各主护板的后部之第一 表面形成浮凸状构成一强化块,各后部的第二表面分别固设一第一组合件,各内衬的后侧 设置贯穿外表层与内表层的一第二透气孔,各第二透气孔在缓冲垫上有一第二断面,该内 表层且位于第二透气孔处环设一第二包覆件,第二包覆件包括分隔开的一第一端与一第二 端,各第二包覆件的第一端固设于内衬的内表层,且各第二包覆件的第一端固设于内表层 上且环绕在第二透气孔外周围,该第二包覆件的第二端设置一第二组合件,当第二透气孔 的第二包覆件之第二端穿过第二透气孔后,该第二包覆件包覆于第二断面的表面,第二组 合件位于外表层外,当各内衬与主护板结合时,各第二透气孔处的第二组合件与主护板之 后部的第一组合件可拆卸的结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之运动用护具,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护具进一步包括一前护板,该 前护板的表面形成浮凸状构成二强化部,且前护板包括分隔开的一外端面与一内端面,该 强化部上贯穿外端面与内端面的设置复数透孔,该前护板结合于二主护板之前部的下方 处,以提供护具的前方较大的保护面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之运动用护具,特征在于其中前护板的内端面对应强化部的位置 分隔开的另外设置二第一组合件,所述的各内衬的前侧且位于第一透气孔下方设置贯穿外 表层与内表层的一第三透气孔,各第三透气孔在缓冲垫有一第三断面,第三透气孔处的内 表层环设一第三包覆件,第三包覆件包括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三包覆件的第一端固设在内表层且环绕在第三透气孔外周围,第三包覆件第二端设置一第二组合件,当第三透 气孔的第三包覆件之第二端穿过第三透气孔时,该第三包覆件包覆于第三断面的表面,该 第二组合件位于外表层,当各内衬与主护板结合时,各第三透气孔处的第二组合件与前护 板的第一组合件可拆卸的结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之运动用护具,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第二与第三包覆件 可区分为隔开的一第一侧面与一第二侧面,该第一包覆件以第一端的第一侧面结合于内表 层且环绕于第一透气孔外周围,第二组合件环设于第一包覆件之第二端的第二侧面上,第 二包覆件以第一端的第一侧面结合于内表层且环绕于第二透气孔外周围,第二组合件环设 于第二包覆件之第二端的第二侧面上,第三包覆件以第一端的第一侧面结合于内表层且环 绕于第三透气孔外周围,第二组合件环设于第三包覆件之第二端的第二侧面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之运动用护具,其特征在于该护具进一步包括二第一连接件,该 其中一第一连接件固设于各主护板之前部的第二表面与各内衬之前侧的外表层之间,另一 第一组合件固设于各主护板之后部的第二表面与各内衬之后侧的外表层之间,将二主护板 结合为一体。
8.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运动用护具,其特征在于其中各内衬之外表层且在第一透气孔 外周围环设一第一结合件,使第一结合件不会遮盖透气孔,各第一包覆件的第二端更进一 步环设一第二结合件,第二结合件与第二组合件呈反向的隔开,当包覆件的第二端穿过透 气孔后,该第二结合件可拆卸的结合于第一结合件上,使第一包覆件被固定而包覆在第一 断面的外表并显露该透气孔,第二组合件位于第二结合件外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之运动用护具,其特征在于其中各主护板对应第一透气孔的位置 在第一表面形成浮凸状构成一强化区,提高该位置的耐冲击强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之运动用护具,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之各主护板的后部之第一 表面形成浮凸状构成一强化块,各内衬的后侧对应强化块贯穿外表层与内表层的设置一第 二透气孔,各第二透气孔在缓冲垫有一第二断面,且第二透气孔在外表层上环设一第一结 合件,该内表层且位于第二透气孔处环设一第二包覆件,第二包覆件包括分隔开的一第一 端与一第二端,各第二包覆件的第一端固设于内衬的内表层,且各第二包覆件的第一端固 设于内表层上且环绕在第二透气孔外周围,该第二包覆件的第二端设置一第二组合件,且 各第二包覆件的第二端对应第一结合件环设一第二结合件,当第二包覆件的第二端穿过第 二透气孔后,该第二结合件可拆卸的结合于第一结合件上,使第二包覆件被固定而包覆在 第二断面的外表,并显露该第二透气孔,该第二组合件位于第二结合件外侧,当各内衬与主 护板结合时,各第二透气孔处的第二组合件可拆卸的与主护板之后部的第一组合件结合。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之运动用护具,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护具进一步包括一前护板, 该前护板的表面形成浮凸状构成二强化部,且前护板包括分隔开的一外端面与一内端面, 该强化部上贯穿外端面与内端面的设置复数透孔,该前护板结合于二主护板之前部的下方 处,以提供护具的前方较大的保护面积。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之运动用护具,其特征在于其中前护板的内端面对应强化部 的位置隔开的另外设置二第一组合件,各内衬的前侧且位于第一透气孔下方设置贯穿外表 层与内表层的一第三透气孔,各第三透气孔在缓冲垫上有一第三断面,第三透气孔处的内 表层环设一第三包覆件,该第三包覆件包括分隔开的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三包覆件的第一端固设在内表层且环绕在第三透气孔外周围,该第三包覆件第二端设置一第二组合 件,且各第三包覆件的第二端对应第一结合件环设一第二结合件,当第三包覆件的第二端 穿过第三透气孔后,该第二结合件可拆卸的结合于第一结合件上,使第三包覆件被固定而 包覆在第三断面的外表,该第二组合件位于第二结合件外侧,并显露该第三透气孔,当各内 衬与主护板结合时,各第三透气孔处的第二组合件与前护板的第一组合件可拆卸的结合。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之运动用护具,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第二与第三包覆 件可区分为分隔开的一第一侧面与一第二侧面,该第一包覆件以第一端的第一侧面结合于 第一透气孔的内表层上,所述的第二结合件环设于第一包覆件之第二端的第二侧面上,该 第二组合件环设于第一包覆件之第二端的第二侧面上,第二包覆件以第一端的第一侧面结 合于第二透气孔的内表层上,所述的第二结合件环设于第二包覆件之第二端的第二侧面 上,该第二组合件环设于第二包覆件之第二端的第二侧面上,第三包覆件以第一端的第一 侧面结合于第三透气孔的内表层上,所述的第二结合件环设于第三包覆件之第二端的第二 侧面上,该第二组合件环设于第三包覆件之第二端的第二侧面上。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之运动用护具,其特征在于该护具进一步包括二第一连接件, 该其中一第一连接件固设于各主护板之前部的第二表面与各内衬之前侧的外表层之间,另 一第一组合件固设于各主护板之后部的第二表面与各内衬之后侧的外表层之间,将二主护 板结合为一体。
专利摘要本创作系关于一种运动用护具,该护具包括一外甲与二内衬,该外甲是由二主护板与一前护板组合所构成,该外甲的外侧浮凸的设置复数强化区、强化块与强化部,强化区、强化块与强化部上贯穿的设置复数穿孔与透孔,所述的各内衬对应强化区、强化块与强化部设置有三透气孔,各透气孔上形成的一断面上设置一包覆件将之覆盖,藉由透气孔配合穿孔与透孔使得运动时产生的热气可以快速的发散,提供较舒适穿带护具的效果,且各强化区、强化块与强化部加化了各透气孔处的强度,使得本创作的护具之耐冲撞强度不会降低。
文档编号A63B71/12GK201658809SQ201020152538
公开日2010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24日
发明者李威达 申请人:李威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