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跳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5065阅读:4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弹跳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娱乐器械,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弹跳器。
背景技术
弹跳器源于中国 的高翘,是一种主要由弹簧操控的曲形弹跳器。所以它运动的形 式是垂直地面运动。其升降原理为,使用时,压下的弹簧和压力支撑点产生曲形形变,为弹 跳运动提供有效地瞬时向上的初速度。通常在这一初速度的作用下,使用者可以完成弹跳 1-2米的高度,其运动速度相当于每小时20-30公里,已经超越自行车的速度。与此同时使 用者在跳跃和奔跑时能增强机体新陈代谢,达到健身、减肥的功能。传统的弹跳器大多是通过弹性形变来为跳跃运动提供较高的初速度,这就需要制 作弹跳器的型材具有良好的韧性,以及刚性,否则无法完成正常的弹跳运动。为了更好地进 行弹跳运动,需要进一步加强弹跳器型材的韧性,使得弹跳器在使用时具有足够的弹性形 变。而具有较高要求的材质增加了弹跳器的制作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弹跳器,以在实现弹跳器的正常弹跳功能的前提 下降低弹跳器的制作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弹跳器,包括至少一个外管,该外管的顶部封闭;把手,该把手设置在所述外管顶部;踏板,该踏板设置在所述外管底部;内管,该内管插装于所述外管的底部,且该内管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外管的内壁紧 密配合的第一活塞。优选地,在上述弹跳器中,所述外管的顶部由充气嘴座封闭,所述充气嘴座具有可 选择地开启的充气嘴。优选地,在上述弹跳器中,还包括通过所述充气嘴向所述外管内部充气的充气装置。优选地,在上述弹跳器中,所述充气装置包括活塞杆,该活塞杆套装在所述外管中并位于所述充气嘴座顶部;第二活塞,该第二活塞安装在所述活塞杆底端,并与所述外管内部紧密配合。优选地,在上述弹跳器中,所述充气装置还包括充气把手,该充气把手设置在所述 活塞杆的顶端。优选地,在上述弹跳器中,所述外管的两端还分别设有第一导套和第二导套,所述 第一导套和第二导套与所述外管的配合方式为过渡配合,且所述第一导套与所述外管之间 有间隙,所述第二导套与所述活塞杆之间存在间隙。[0018]优选地,在上述弹跳器中,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的外壁均设置有密封圈。优选地,在上述弹跳器中,所述外管的个数为一个。优选地,在上述弹跳器中,所述外管的个数为两个。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利用活塞活杆的运动原理将现有技术中的弹簧式弹跳 器改装成为充气式弹跳器。使用时,使用者以适当的初速度下压踏板,外管内部的空气被快 速压缩,当外管内部空气的压力达到足够的大时,弹跳器外管和使用者就会获得瞬时向上 的初速度,并最终带动内管离地,这样就可以完成跃升动作;在下降时,内管首先着地,此时 使用者可以再次以适当的初速度下压踏板,如此反复运动就可以完成连续的跳跃动作。较 之传统的弹跳器,本技术方案中依靠活塞原理制作的弹跳器对外管和内管的型材的韧性没 有特殊要求,只要满足足够的刚性条件以及相关的气密性就可以完成弹跳运动,降低了制 作成本。另外,本实用新型中还设置了充气装置,弹跳器内部空气不足时,就可以直接进行 充气,而不需携带其他的充气设备。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弹跳器的主视图;图2为图1中I部分的放大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弹跳器的主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弹跳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实用新型中一方面提供一种弹跳器,该弹跳器是一种充气式弹跳器;另一方面 还提供了一种具有充气装置的充气式弹跳器,该弹跳器可以通过充气装置完成充气。以下 结合附图对各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弹跳器,以实现完成弹跳器的弹跳功能外降低弹跳器的制作成 本。如图1所示。该弹跳器包括把手1、外管3、踏板6和内管7。其中,内管7插装在外管3内部,内管顶部套装有活塞4,活塞4与外管3内壁紧密 配合形成相对封闭的空间,该空间有足够的空气,通过活塞4的往复运动可以改变内部空 气的压力;在外管3的顶部设置有把手1,便于使用者拿持;外管3的底部设置有踏板6,用于放置使用者的脚使用时,使用者双手紧握把手1,双脚放在踏板6上,在使用者向下为弹跳器提供 一定的初速度,外管3就会快速向下运动并压缩外管3内部的空气,当外管3内部的压力足 够大时,就会给使用者向上初速度,使用者就会向上运动完成跳跃动作。使用者在空中时, 外管3的内部空气与当地的大气压力达到平衡,内管首先着地继续压缩空气,如此反复运 动就达到了运动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将弹跳器的弹跳原理由最初的利用弹簧的弹力进行弹跳改为 利用活塞活杆原理进行弹跳,只需保证外管3和内管7有足够的强度,以及足够的气密性就 可以完成弹跳运动,较之以往的弹跳器节省了型材成本,进而节省了制作成本。另外,在所述外管上设置有可选择开启的充气嘴2,通过该充气嘴2可以向封闭空 间内充气,及时补充内部空气。为了更好的保证活塞4与外管3内部的气密性,活塞4上设置有密封圈41,如图2 所示。此外,还在外管端部上设有导套5,该导套5与外管的配合方式为过渡配合。且导 套5内部与内管7之间存在间隙,保证内管顺利通过该导套5。一方面导套5可以起到防止 内管7弹出外管3内部,另一方面看可以起到顺导的作用,防止活塞4受力不均卡在外管3 内部。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弹跳器,该弹跳器包括把手1、外管3、踏板6和内管7。其中,内管7安装在外管3内部,内管顶部套装有活塞4,活塞4和外管3组成相对 封闭的空间,该空间有足够的空气,通过活塞4的往复运动可以改变内部空气的压力;在外 管3的顶部设置有把手1,便于使用者拿持;外管3的底部设置有踏板6,用于放置使用者的 脚。使用时,使用者双手紧握把手1,双脚放在踏板6上,在使用者向下为弹跳器提供 一定的初速度,外管3就会快速向下运动并压缩外管3内部的空气,当外管3内部的压力足 够大时,就会给使用者向上初速度,使用者就会向上运动完成跳跃动作。使用者在空中时, 外管3的内部空气与当地的大气压力达到平衡,内管首先着地继续压缩空气,如此反复运 动就达到了运动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将弹跳器的弹跳原理由最初的利用弹簧的弹力进行弹跳改为 利用活塞活杆原理进行弹跳,只需保证外管3和内管7有足够的强度,以及足够的气密性就 可以完成弹跳运动,较之以往的弹跳器节省了型材成本,进而节省了制作成本。另外,为了更好的保证活塞4与外管3内部的气密性,活塞4上设置有密封圈41, 如图2所示。此外,还在外管端部上设有导套5,该导套5与外管的配合方式为过渡配合。且导 套5内部与内管7之间存在间隙,保证内管顺利通过该导套5。一方面导套5可以起到防止 内管7弹出外管3内部,另一方面看可以起到顺导的作用,防止活塞4受力不均卡在外管3 内部。在所述外管上设置有可选择开启的充气嘴2,通过该充气嘴2可以向封闭空间内 充气,及时补充内部空气。如图3所示,充气嘴2通过充气嘴座21安装在外管3内部。为了便于充气,在弹跳器上设置充气装置,可以直接对充气嘴2进行充气。充气装置可以直接 设置在外管3的末端,也可以设置在把手1上,或者另外引出其他部件进行安装。在本实施 例中优选的安装方式是将充气装置安装在外管3的末端。具体的,该充气装置包括活塞杆81和活塞82,活塞杆81安装在外管3末端的内 部,活塞82安装在活塞杆的末端。通过活塞杆81的上下运动和活塞的密封作用可以在外 管3的上端的内部形成另一个相对密封的空间,活塞按81挤压内部空气,当内部空气的压 力达到充气嘴2的阈值是就可以对弹跳器进行充气。另外,为了保证活塞82与外管3的内部的密闭性,在活塞82 外壁上设有密封圈 85。在外管3的顶端上设有导套83,导套83与外管3的配合方式为过渡配合,与活塞 杆81之间存在间隙,能保证活塞杆顺利通过。一方面导套83可以起到防止活塞杆81弹出 外管3内部,另一方面看可以起到顺导的作用,防止活塞82受力不均卡在外管3内部。此外,在活塞杆81顶端上还安装有充气把手84,充气把手84便于充气。使用者反复运动充气把手84,就能够压缩充气装置与外管3组成的内部空间内的 空气,当内部空气达到充气嘴2的阈值时就可以对内管7和外管组成的内部空间进行充气, 在达到一定压力后停止充气。使用者双手紧握把手1,双脚放在踏板6上,在使用者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外管3 向下运动并压缩外管3内部的空气,当外管3内部的压力足够大时,就会给使用者向上初速 度,使用者就会向上运动完成跳跃动作。使用者在空中时,外管3的内部空气与当地的大气 压力达到平衡,恢复到起到状态,如此反复运动就达到了运动的效果。实施例三在本实施例中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基础之上,改变弹跳器的外管的个数,每一 个外管对应一个内管,内管7可以在外管3内部做往复运动。在本实施例中外管的个数可 以为一个可以为多个,个数越多,那么弹跳器的弹跳性能越有保证。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为一 个或者两个,如图4所示的两个外管,加工简单成本低。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 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 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 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 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弹跳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外管(3),该外管(3)的顶部封闭;把手(1),该把手(2)设置在所述外管(3)顶部;踏板(6),该踏板(6)设置在所述外管(3)底部;内管(7),该内管(7)插装于所述外管(3)的底部,且该内管(7)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外管(3)的内壁紧密配合的第一活塞(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3)的顶部由充气嘴座(21) 封闭,所述充气嘴座(21)具有可选择地开启的充气嘴(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跳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所述充气嘴(2)向所述外管 (3)内部充气的充气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装置包括活塞杆(81),该活塞杆(81)套装在所述外管(3)中并位于所述充气嘴座(21)顶部;第二活塞(82),该第二活塞(82)安装在所述活塞杆(81)底端,并与所述外管(3)内部 紧密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弹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装置还包括充气把手(84),该 充气把手(84)设置在所述活塞杆(81)的顶端。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弹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3)的两端还分别 设有第一导套(5)和第二导套(83),所述第一导套(5)和第二导套(83)与所述外管(3)的 配合方式为过渡配合,且所述第一导套(5)与所述外管(3)之间有间隙,所述第二导套(83) 与所述活塞杆(81)之间存在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弹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4)和第二活塞(82)的 外壁均设置有密封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弹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3)的个数为一个。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弹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3)的个数为两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弹跳器,包括至少一个外管(3),该外管(3)的顶部封闭;把手(1),该把手(2)设置在所述外管(3)顶部;踏板(6),该踏板(6)设置在所述外管(3)底部;内管(7),该内管(7)插装于所述外管(3)的底部,且该内管(7)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外管(3)的内壁紧密配合的第一活塞(4)。本技术方案,较之传统的弹跳器,依靠活塞原理,所以对外管和内管的型材的韧性没有特殊要求,只要满足足够的刚性条件以及相关的气密性就可以完成弹跳运动,降低了制作成本。
文档编号A63B25/00GK201727896SQ20102018565
公开日2011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9日
发明者陈维彬 申请人:美国锐哲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