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质减震棒球棒主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2297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纤维质减震棒球棒主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纤维质减震棒球棒主体。
背景技术
随着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棒球作为一种体育运动项目,以其技巧性高、刺激性强等特点吸引着众多爱好者。在棒球运动中,棒球棒系用来供使用者将高速来球挥击出去之工具,因此,较佳之棒球棒必须具备质量轻、刚性强、弹性佳以及吸震能力好等优点,且棒球棒表面亦必须能够承受高速球体瞬间之巨大冲击力量。目前,棒球运动所使用的棒球棒大致可分为木质棒球棒、金属质棒球棒和含有纤维质的棒球棒三大类。其中,木质棒球棒的价格最为低廉,因此十分普及,然而,其存在有若干缺点,首先,木质棒球棒的整体重量较重,且其重心偏靠打击部头端,其平衡性不佳,因此,使用时较为吃力、挥棒速度较慢,使得击出去的棒球不强劲、飞行距离短;其次,木质棒球棒的结构较为脆弱,容易裂损甚至折断;再者,木质棒球棒在击球时所产生的震动十分剧烈,会使打击者手部感到酸麻甚至造成伤害。金属质的棒球棒,例如,铝质棒球棒,其一般为中空结构,相比而言,其重量较轻, 且其平衡点也较理想,因此击球性能较佳,同时,铝质棒球棒亦较木质棒球棒坚固耐用,不过,铝棒在击球是仍有震动剧烈的问题,并用会发出尖锐刺耳的击球声及余响,而且击球部位会出现凹痕。纤维材质具有质量轻、强度高、震动较小等特点,因此,后来,纤维材质被人们应用到棒球棒上。例如,现有技术中,利用纤维材质与塑料结合而制成的纤维增强塑料型的棒球棒, 其具体系通过将纤维束预先浸渍上融熔的热塑性塑料,然后以预定方向缠绕于一具有球棒形状的芯模上以形成外部壳层,最后再将该芯模取出并进行适当的修饰即可得到一棒球棒,该种制造方法称之为纤维缠绕法,其制造所需要的工时较长,生产效率低;以及,在缠绕过程中,该芯模必须保持适当的温度,以使上述浸渍的热塑性塑料不会固化,但是整个芯模各个位置的温度很难保持一致,因此,有些浸渍有热塑性塑料的纤维束在缠绕前即已固化而无法与邻层的纤维束粘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会降低该棒球棒的强度,另外,各层间仅靠纤维束缠绕时的张力叠置在一起,因此,各层之间贴合不够紧,该种棒球棒其结构强度不够高;又如,现有之另一种技术中,系利用热塑性塑料为基材,以纤维物质为增强材料, 该制造方法为,先取用一耐高温且具有弹性的内管,于该内管表面上包覆一层热塑性塑料基材层,再绕一长纤维增强层,如此重复,以形成一具有层合状外部壳层的管状物,将该管状物置入模具中固化成型,因此,其强度要比上述缠绕法制成的纤维增强塑料型棒球棒要好;但是,在实际使用中,会发现其结构强度还是不够高,而且,其未能最大限度地减震以满足使用者的需要,同时,该种制作方法较复杂且制作过程中易出现不良品。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纤维质减震棒球棒主体,其重量较轻、结构强度高、避免了断裂或凹损现象,且其具有很好地减震功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纤维质减震棒球棒主体,包括一体连接的中空式打击部、握把部和连接部,该打击部、握把部和连接部分别系纤维质打击部、纤维质握把部和纤维质连接部;其中,该连接部连接于前述打击部和握把部之间,该连接部之第一端部伸入打击部内并连接于打击部的内侧壁面上,该连接部的外侧壁面与打击部内侧壁面之间形成一环形空腔,该环形空腔与打击部内部空腔不连通,于该环形空腔内设置有减震圈。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环形空腔凹设于前述连接部第一端部之外侧壁面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部之露出前述打击部的外侧壁面上包覆有一橡胶套,且该橡胶套压盖于前述打击部与连接部的外部连接处。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部的第一端部系沿端缘向外翻翘之结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其主要系本实用新型中棒球棒主体系一体成型的中空结构之纤维质棒球棒主体,其重量轻、弹性好、击球性能佳、 整体结构强度高、不易断裂或凹损,以及,于棒球棒主体内装置有减震圈,使得该棒球棒主体具有很好的减震功能;其次,其制作过程简单,前述棒球棒主体先分体设置为打击部、连接部和握把部三个部分,便于减震圈的装置,而打击部、连接部和握把部的一体连接并成型,使得减震圈的安装结构稳固、不易松动,以及,本实用新型之生产过程中所产生不良品的比率极小,藉此,大大提高了棒球棒主体的良品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图;图2是图1中M-M处的截面示图;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纤维质减震棒球棒主体的分解示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减震圈的结构示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第一种组装方法的第一步组装状态示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第一种组装方法的第二步组装状态示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第一种组装方法的第三步组装状态示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纤维质减震棒球棒主体的立体示图;图10是图8中纤维质减震棒球棒主体外套装有橡胶套之立体示图;图11是图8中纤维质减震棒球棒主体置于模具中时的状态示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另一种组装方法的第二步组装状态示图。附图标识说明
4[0030]10、端盖21、打击部
20、主体 22、连接部221、环形空腔223、第二端部30、减震圈
23、握把部 40、橡胶套
222、第一端部50、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1至图12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主体20和端盖10,该主体20包括一体连接的打击部21、握把部23和连接部22,其中,该打击部21、握把部23和连接部22均系中空结构,中空结构的设计,能够使其具有较好的弹性效果,且该打击部21、握把部23和连接部22分别系纤维质打击部21、纤维质握把部23 和纤维质连接部22。请参照图3所示,该打击部21具有两端开口,前述端盖10封装于主体20的一端口处;该握把部23尾部凸设一环状结构,以防止使用时手滑出握把部23 ;该连接部22两端分别为第一端部222和第二端部223,于该第一端部222之外侧壁面上凹设环形空腔221,如此,使得该第一端部222呈沿端缘向外翻翘之结构;如图2所示,该连接部22连接于前述打击部21和握把部23之间,该连接部22之第一端部222伸入前述打击部21内并连接于打击部21的内侧壁面上,前述环形空腔221 位于连接部22的外侧壁面与打击部21内侧壁面之间,且该环形空腔221与打击部21内部空腔不连通,需要说明的是,该环形空腔221并不局限凹设于前述连接部22的外侧壁面上, 亦可凹设于前述打击部21内侧壁面上或是设计为其它合适结构,只需满足于前述连接部 22外侧壁面与打击部21内侧壁之间形成有前述环形空腔221即可;于该环形空腔221内设置有减震圈30,该减震圈30之形状与前述环形空腔221吻合,击球时所产生的震荡波则由打击部21传递至该减震圈30而被减震圈30所吸收,该减震圈30系由减震材质制成,如泡棉、PU、EVA等,或是其它具有较好减震、减噪作用的材质亦可。 以及,于前述连接部22之露出打击部21的外侧壁面上包覆有一橡胶套40,该橡胶套40压盖于前述打击部21与连接部22的外部连接处,该橡胶套40可以实现前述主体20 外侧壁面上呈现打击部21至连接部22的均勻过渡,于该橡胶套40外表面成型有多个环形凹槽,增大表面接触摩擦力,有效避免使用时手从前述握把部23滑至打击部21,同时,该橡胶套40亦可从颜色、图案等方面增加棒球棒的美观度。前述棒球棒主体20系一体之结构,其具体制作方法如下首先,预制软性棒球棒主体20,先取用相应的辅助杆作为卷绕中心,选用纤维布层 (如玻璃纤维、碳纤维或硼纤维等制成的纤维布层)叠卷绕包覆于辅助杆外,以形成软性打击部21、软性连接部22和软性握把部23 ;抽出前述相应的辅助杆,使前述软性打击部21、 连接部22和握把部23的中心形成中空,由此,制成前述具有中空结构的软性打击部21管体、软性连接部22管体和软性握把部23管体(如图3所示);准备一减震圈30 (如图4所示),将减震圈30套于靠近连接部22的第一端部222外侧壁面上(如图5所示),接着,将该连接部22之第一端部222及第二端部分223别与前述打击部21和握把部23连接(此步骤中可以先将连接部22与打击部21连接成图6所示状态,再将连接部22与握把部23连接成图7所示状态;亦可先将连接部22与握把部23连接成图12所示状态,再将连接部22与打击部21连接成图7所示状态。),其中,该连接部22之第一端部222伸入前述打击部21 内,使得该打击部21包于前述减震圈30外,从而,前述减震圈30夹于打击部21内侧壁面与连接部22外侧壁面之间,且该第一端部222之端面连接于前述打击部21之内侧壁面上;接着,将前述软性棒球棒主体20固化成型,具体系通过将软性棒球棒主体20定位成型地压贴在模具50内壁面上,并于该软性棒球棒主体20的中空管体内部充入压缩空气, 以形成内高压而将软性棒球棒主体20胀起,并在此状态下进行高温固化,前述软性棒球棒主体20之各层纤维布均紧密地贴合于一起,由此,成型一纤维质减震棒球棒主体20 ;最后,从模具50中取出成品即可,由于前述模具50之模穴与棒球棒主体20在前述固化作用下,其冷却收缩率不同,于模穴与棒球棒主体20之间会形成明显的间隙,因此, 很轻易地就可将棒球棒主体20之成品从前述模具50中取出。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一、本实用新型中棒球棒主体系一体成型的中空结构之纤维质棒球棒主体,其重量轻、弹性好、击球性能佳、整体结构强度高、不易断裂或凹损,以及,于棒球棒主体内装置有减震圈,使得该棒球棒主体具有很好的减震功能;二、前述棒球棒主体先分体设置为打击部、连接部和握把部三个部分,便于制作且便于减震圈的装置,而打击部、连接部和握把部的一体连接并成型,使得减震圈的安装结构稳固、不易松动,以及,本实用新型之生产过程中所产生不良品的比率极小,藉此,大大提高了棒球棒主体的良品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纤维质减震棒球棒主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连接的中空式打击部、握把部和连接部,该打击部、握把部和连接部分别系纤维质打击部、纤维质握把部和纤维质连接部;其中,该连接部连接于前述打击部和握把部之间,该连接部之第一端部伸入打击部内并连接于打击部的内侧壁面上,该连接部的外侧壁面与打击部内侧壁面之间形成一环形空腔,该环形空腔与打击部内部空腔不连通,于该环形空腔内设置有减震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质减震棒球棒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空腔凹设于前述连接部第一端部之外侧壁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质减震棒球棒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之露出前述打击部的外侧壁面上包覆有一橡胶套,且该橡胶套压盖于前述打击部与连接部的外部连接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质减震棒球棒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第一端部系沿端缘向外翻翘之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纤维质减震棒球棒主体,包括有一体依次连接的打击部、连接部和握把部,该连接部之一端伸入打击部且其外侧壁面与打击部内侧壁面之间形成一环形空腔,于该环形空腔内设置有减震圈;该纤维质减震棒球棒主体系通过选用纤维布卷绕形成软性的打击部、连接部和握把部,再将该打击部、连接部和握把部等连接成一体并置于模具中固化成型而获得,提高了棒球棒主体的良品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该种一体成型的中空结构之纤维质棒球棒主体,其重量轻、弹性好、击球性能佳、整体结构强度高、不易断裂或凹损;以及,前述减震圈,使得该棒球棒主体具有很好的减震功能。
文档编号A63B59/06GK201939975SQ20102067700
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3日
发明者廖元宏 申请人:东莞永湖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