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4437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玩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玩具的一部分会展开的玩具。
技术背景
在以往的玩具中,已知一种一部分会展开且可将收容物收容在内部的玩具。
例如,作为玩具,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人形体中,在形成为中空的躯干部的一部分设置着开口,在所述开口的内部设置着收纳箱。收纳箱进行收纳后由锁定机构卡止,通过活动人形体的臂等的活动部可将卡止解除,且利用赋能机构可使收纳物向躯干部的外侧突出ο
由此,用人形体进行玩耍的人可以取出收纳在收纳箱内的例如发刷(hairbrush) 或梳子等来梳理人形体的头发,或者佩戴发饰进行玩耍。
[背景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开平10-118340号公报发明内容
然而,在如上所述的以往的玩具中,因为收纳箱从躯干部突出,所以虽对收纳用人形体进行玩耍时所需的小道具而言为便利,但收纳箱的突出仅意味着取出所收纳的小道具,作为追求具有意外性的变化的玩具,尚有缺乏变化的改善的余地。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所述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富于意外性的变化的玩具。
本发明的玩具构成为包含玩具本体;第一及第二开口,设置在玩具本体;收容空间,通过所述第一及第二开口而与玩具本体的外部连通;第一封闭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可采取封闭所述第一开口的封闭状态与开放第一开口的开放状态;第二封闭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可采取封闭所述第二开口的封闭状态与开放第二开口的开放状态;第一赋能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对所述第一封闭构件向开放状态赋能;第二赋能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对所述第二封闭构件向开放状态赋能;第一保持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抵抗所述第一赋能机构的赋能而将所述第一封闭构件保持为封闭状态;第二保持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抵抗所述第二赋能机构的赋能而将所述第二封闭构件保持为封闭状态;操作部;及解除机构,根据对所述操作部的操作,解除所述第一保持机构的保持及第二保持机构的保持;所述解除机构当所述操作部中进行第一操作时,将所述第一保持机构的保持与所述第二保持机构的保持在不同时期解除;当进行第二操作时,可将所述第一保持机构的保持及第二保持机构的保持大致同时解除。
另外,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可以成为物理上相离开的单个的开口,也可以将彼此的至少一部分连结而形成一个开口。这时,所述一个开口中,可通过第一封闭构件采取封闭状态、开放状态的部分相当于第一开口,可通过第二封闭构件采取封闭状态、开放状态的部分相当于第二开口。
另外,本发明的玩具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第一封闭构件包含第一被卡合部,且所述第一保持机构包含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一保持机构通过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封闭构件的第一被卡合部卡合而可将所述第一封闭构件保持为封闭状态,所述第二封闭构件包含第二被卡合部,且所述第二保持机构包含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二保持机构通过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封闭构件的第二被卡合部卡合而可将所述第二封闭构件保持为封闭状态。
另外,本发明的玩具也可以构成为设置着第一动作构件,使所述第一保持机构的第一卡合部向解除与所述第一封闭构件的第一被卡合部的卡合的方向移动;及第二动作构件,使所述第二保持机构的第二卡合部向解除与所述第二封闭构件的第二被卡合部的卡合的方向移动;通过所述操作部的操作,所述第一动作构件相对于所述玩具本体从初始位置向动作位置移动,由此所述第一卡合部移动,通过所述操作部的操作,所述第二动作构件相对于所述玩具本体从初始位置向动作位置移动,由此所述第二卡合部移动。
另外,本发明的玩具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第一操作为使所述操作部向第一方向旋转的操作,所述第二操作为使所述操作部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的操作。
另外,本发明的玩具也可以构成为所述解除机构包含随着所述操作部的旋转而旋转的凸轮构件,所述凸轮构件与所述第一动作构件及第二动作构件抵接,且设置着使所述第一动作构件从初始位置向动作位置移动的第一凸轮部、及使第二动作构件从初始位置向动作位置移动的第二凸轮部,所述第一凸轮部与所述第二凸轮部在所述凸轮构件上的距离与下述距离不同,即,所述第一动作构件抵接于所述凸轮构件的第一抵接位置与所述第二动作构件抵接于所述凸轮构件的第二抵接位置的所述凸轮构件上的距离。
另外,本发明的玩具也可以构成为在所述凸轮构件,设置着使所述第一动作构件从初始位置向动作位置移动的第三凸轮部、及使所述第二动作构件从初始位置向动作位置移动的第四凸轮部,所述第三凸轮部与所述第四凸轮部在所述凸轮构件上的距离等于下述距离,即,所述第一动作构件抵接于所述凸轮构件的第一抵接位置与所述第二动作构件抵接于所述凸轮构件的第二抵接位置的所述凸轮构件上的距离。
另外,本发明的玩具也可以构成为当从所述第一动作构件及所述第二动作构件均处于所述初始位置的状态起,使所述操作部向所述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第一凸轮部在所述第三凸轮部移动所述第一动作构件之前移动所述第一动作构件,且所述第二凸轮部在所述第四凸轮部移动所述第二动作构件之前移动所述第二动作构件。
另外,本发明的玩具也可以构成为当从所述第一动作构件及所述第二动作构件均处于所述初始位置的状态起,使所述操作部向所述第二方向旋转时,所述第三凸轮部在所述第一凸轮部移动所述第一动作构件之前移动所述第一动作构件,且所述第四凸轮部在所述第二凸轮部移动所述第二动作构件之前移动所述第二动作构件,并且所述第三凸轮部与所述第四凸轮部大致同时移动所述第一动作构件与所述第二动作构件。
另外,本发明的玩具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第一操作为将所述操作部向第一方向移动的操作,所述第二操作为将所述操作部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的操作。
另外,本发明的玩具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第一操作为使所述操作部向第一方向旋转的操作,所述第二操作为使所述操作部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的操作。
另外,本发明的玩具也可以构成为包含可收容在所述收容空间内的收容构件。
另外,本发明的玩具也可以构成为在所述收容构件设置着演出机构,所述演出机构根据所述第一封闭构件或所述第二封闭构件成为开放状态而执行演出。
另外,本发明的玩具也可以构成为所述演出机构包含可在相对于所述收容构件的表面接近的位置与离开的位置之间活动的活动构件、及对所述活动构件向从所述收容构件的表面离开的方向赋能的弹性构件,所述活动构件在所述第一及/或第二封闭构件为封闭状态时,通过抵接于所述第一及/或第二封闭构件而抵抗弹性构件,向接近所述收容构件的表面的方向移动,在所述第一及/或第二封闭构件成为开放状态时,利用所述弹性构件的弹性向从所述收容构件的表面离开的方向移动。
另外,本发明的玩具也可以构成为所述演出机构包含发光部与按压开关,所述按压开关可在从所述收容构件的表面突出的接通状态与相对于表面被压下的断开状态之间变位,当所述第一及/或第二封闭构件为封闭状态时,通过抵接于所述第一及/或第二封闭构件而相对于所述收容构件的表面被压下,由此成为断开状态,当所述第一及/或第二封闭构件成为开放状态时,从所述收容构件的表面突出而成为接通状态,所述发光部在所述按压开关为断开状态时成为发光待机状态,在所述按压开关从断开状态变为接通状态时成为发光状态。
另外,本发明的玩具也可以构成为所述收容构件至少包含第一收容构件与第二收容构件。
另外,本发明的玩具也可以构成为所述收容空间包含通过所述第一开口而与玩具本体的外部连通的第一收容空间、及通过所述第二开口而与玩具本体的外部连通的第二收容空间,所述第一收容构件可收容在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二收容构件可收容在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内。
另外,本发明的玩具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第一收容构件及第二收容构件通过相互结合而构成模仿人形玩偶、动物、汽车等的形象物的至少一部分。
另外,本发明的玩具也可以构成为玩具本体包含设置着操作部的中心构件、及可与所述中心构件连接的周边构件,且至少所述第一开口设置在所述周边构件。
另外,本发明的玩具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第一动作构件包含存在于所述中心构件侧的中心侧部分、及存在于所述周边构件侧的周边侧部分,所述中心侧部分与周边侧部分在所述中心构件与所述周边构件相连接时可连动。
另外,本发明的玩具也可以构成为所述中心侧部分在所述中心构件与所述周边构件相连接时,通过与所述周边侧部分抵接,而可与所述周边侧部分连动。
此外,本发明的玩具也可以构成为玩具本体形成模仿包含躯干部与四肢部的人形玩偶或动物的形状,所述中心构件形成所述躯干部,所述周边构件形成所述四肢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玩具,通过操作部的操作可执行不同的变化,因此可提供一种富于意外性的变化的玩具。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玩具的封闭状态下的前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玩具的封闭状态下的后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玩具的展开状态的一例的立体图。图4是躯干部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躯干部的开放状态的立体图。图6(A)是表示躯干部的开放状态的立体图,图6(B)是表示铰链部的构成的放大 图。图7是表示右臂部的开放状态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左臂部的开放状态的立体图。图9(A)是表示右臂部的开放状态的立体图,图9(B)是表示铰链部的构成的放大 图。图10是表示右腿部的开放状态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左腿部的开放状态的立体图。图12(A)是表示右腿部的开放状态的立体图,图12(B)是表示铰链部的构成的放 大图。图13是解除机构的构成图。图14是说明右臂动作构件与躯干部动作构件的动作的图。图15是说明腿动作构件的动作的图。图16是表示左腿动作构件与凸轮板的关系的说明图。图17是表示左臂动作构件与凸轮板的关系的说明图。图18是表示躯干部动作构件与凸轮板的关系的说明图。图19是表示右臂部动作构件与凸轮板的关系的说明图。图20是表示右腿部动作构件与凸轮板的关系的说明图。图21是收容着收容构件的一例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2是收容着收容构件的一例且门27为开放状态时的立体图。图23是使收容构件的一例相互结合而成的物体的立体图。图M是收容着收容构件的另一例且门27为开放状态时的立体图。图25是表示收容着收容构件的另一例的状态的立体图。图沈是使收容构件的另一例相互结合而成的物体的立体图。[符号的说明]10玩具20玩具本体21躯干部(中心构件)214,224,234 卡合爪(卡合部)22臂部(周边构件、四肢部)23腿部(周边构件、四肢部)25开ロ26收容空间27门(封闭构件)272被卡合部28弹簧(赋能机构)
29保持机构40收容构件411灯(发光部)412按压开关43L、43R翼(活动构件)50操作部52解除机构55动作构件54凸轮构件54A、54B凸轮部551A,552A,553A,554A,555A动作杆551B,552B,554B,555B中心侧传递构件552E,553E,554E周边侧传递构件L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玩具10包含玩具本体20,该玩具本体20 包含作为中心构件的躯干部21、作为以活动状态安装在躯干部21的周边构件即四肢部的左右一对臂部22 (22L、22R)及左右一对腿部23 (23L、23R)、以及安装在躯干部21的上方的头部24。
左右的臂部22L、22R及左右的腿部23L、23R是由设置在躯干部21的左右侧面及底面的各部保持部30保持为可装卸且可旋转(参照图4)。
在躯干部21的背面,旋转自如地安装着构成操作部50的旋转把手51。所述旋转把手51连接于解除后述的保持机构四的保持的解除机构52。
如图3所示,臂部22、腿部23、躯干部21均包含开口 25、通过开口 25而与玩具本体20的外部连通的收容空间沈、及设置在开口 25且可采取封闭所述开口 25的封闭状态及开放开口 25的开放状态的封闭构件即门27。
图5是开放状态的躯干部21的立体图,图6(A)是表示躯干部的开放状态的立体图,图6(B)示出了表示铰链部的构成的放大图。
如图5及图6所示,在躯干部本体211的前表面下部的两个部位,向玩具本体20 的前侧突出地设置着轴承部212。对应于躯干部本体211的轴承部212,在门27的下端部突出地设置着轴承部271。两轴承部212、271配置成相互夹着对方,且贯通两轴承部212、 271而安装着旋转轴31。而且,在旋转轴31,安装着一直向打开门27的方向(开放状态) 赋能的赋能机构即弹簧观。
因此,门27在向玩具本体20的前侧突出的方向(朝向开放状态的方向)上一直被赋能。
在躯干部本体211的上壁213的前表面,设置着构成抵抗弹簧观的赋能力而将门 27保持为封闭状态的保持机构四的卡合部即卡合爪214。卡合爪214 —直受到弹簧等赋能机构(省略图示)向卡合方向(图中A方向)的赋能,但通过使门27向关闭门27的方向(成为封闭状态的方向)折返,该卡合爪214与在门27的上端面构成同一保持机构四的被卡合部272抵接,而可抵抗赋能机构的赋能,向解放方向(图中B方向)移动。而且, 卡合爪214在被卡合部272越过卡合爪214时,通过赋能机构而再次向卡合方向移动,与被卡合部272卡合。因此,通过关闭门27 (成为封闭状态),卡合爪214与被卡合部272自动地成为卡合状态,从而门27被保持为封闭状态。
另外,卡合爪214可通过躯干部动作构件553而向解放方向移动,详情在之后叙述。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在门27的上端面,设置着构成保持机构四的被卡合部272。 被卡合部272通过与躯干部本体211的卡合爪214卡合,成为卡合状态,而将门27保持为封闭状态。
另外,在被卡合部272与卡合爪214卡合的封闭状态时,如果躯干部动作构件553 使卡合爪214向图中B方向(解放方向)移动,那么被卡合部272从与卡合爪214的卡合状态被解放。即,门27的通过卡合爪214及被卡合部272(即,保持机构29)的保持被解除, 因此门27利用弹簧观的赋能力向前方打开,而成为开放状态。
图7示出了右臂部22R的构成图,图8示出了左臂部22L的构成图,图9示出了右臂部22R的概略构成图。另外,因为左右的臂部22中包含共同的构成,所以对右臂22R进行说明。
如图7及图9所示,在臂部本体221的前表面上部及下部的两个部位,向玩具本体 20的外侧突出地设置着轴承部222。对应于臂部本体221的轴承部222,在门27的上部及下部突出地设置着轴承部271。两轴承部222、271配置成相互夹着对方,且贯通两轴承部 222,271而安装着旋转轴31。
另外,在旋转轴31,安装着一直向打开门27的方向(开放状态)赋能的赋能机构即弹簧28。
因此,门27在向玩具本体20的外侧突出的方向(朝向开放状态的方向)上一直被赋能。
在臂部本体221的侧壁223的前表面,设置着构成抵抗弹簧观的赋能力而将门27 保持为封闭状态的保持机构四的卡合部即卡合爪224。卡合爪2M —直受到弹簧等赋能机构(省略图示)向卡合方向(图中A方向)的赋能,但通过使门27向关闭门27的方向 (成为封闭状态的方向)折返,该卡合爪2M与在门27的端面构成同一保持机构四的被卡合部272抵接,而可抵抗赋能机构的赋能,向解放方向(图中B方向)移动。而且,卡合爪 224在被卡合部272越过卡合爪224时,通过赋能机构而再次向卡合方向移动,与被卡合部 272卡合。因此,通过关闭门27 (成为封闭状态),卡合爪2 与被卡合部272自动地成为卡合状态,从而门27被保持为封闭状态。
另外,卡合爪2 可通过臂动作构件552、5M而向解放方向移动,详情在之后叙述。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在门27的端面,设置着构成保持机构四的被卡合部272。被卡合部272通过与臂部本体221的卡合爪2M卡合,成为卡合状态,而将门27保持为封闭状态。
另外,在被卡合部272与卡合爪2 卡合的封闭状态时,如果臂动作构件552、5M 的周边侧部分552B、554B使卡合爪224向图中B方向(解放方向)移动,那么被卡合部272 从与卡合爪224的卡合状态被开放。即,门27的通过卡合爪2M及被卡合部272(即,保持机构四)的保持被解除,因此门27利用弹簧观的赋能力向外侧打开,而成为开放状态。
图10是右腿部23R的开放状态下的立体图,图11是左腿部23L的开放状态下的立体图,图12(A)是右腿部22R的立体图,图12(B)示出了铰链部的放大图。
另外,因为左右的腿部23L、23R中包含共同的构成,所以对右腿23R进行说明。
如图10及图12所示,在腿部本体231的前表面上部及下部的两个部位,向玩具本体20的外侧突出地设置着轴承部232。对应于腿部本体231的轴承部232,在门27的上部及下部突出地设置着轴承部271。两轴承部232、271配置成相互夹着对方,且贯通两轴承部 232,271而安装着旋转轴31。
另外,在旋转轴31,安装着一直向打开门27的方向(开放状态)赋能的赋能机构即弹簧28。
因此,门27在向玩具本体20的外侧突出的方向(朝向开放状态的方向)上一直被赋能。
在腿部本体231的上壁233的前表面,设置着构成抵抗弹簧观的赋能力而将门27 保持为封闭状态的保持机构四的卡合部即卡合爪234。卡合爪234 —直受到弹簧等赋能机构(省略图示)向卡合方向(图中A方向)的赋能,但通过使门27向关闭门27的方向 (成为封闭状态的方向)折返,该卡合爪234与在门27的上端面构成同一保持机构四的被卡合部272抵接,而可抵抗赋能机构的赋能,向解放方向(图中B方向)移动。而且,卡合爪234在被卡合部272越过卡合爪234时,通过赋能机构而再次向卡合方向移动,与被卡合部272卡合。因此,通过关闭门27 (成为封闭状态),卡合爪234与被卡合部272自动地成为卡合状态,从而门27被保持为封闭状态。
另外,卡合爪234可通过腿动作构件551、555而向解放方向移动,详情在之后叙述。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在门27的上端面,设置着构成保持机构四的被卡合部272。 被卡合部272通过与腿部本体231的卡合爪234卡合,成为卡合状态,而将门27保持为封闭状态。
另外,在被卡合部272与卡合爪234卡合的封闭状态时,如果臂动作构件551、555 的周边侧部分551B、555B使卡合爪234向图中B方向移动,那么被卡合部272从与卡合爪 234的卡合状态被开放。即,门27的通过卡合爪234及被卡合部272(即,保持机构四)的保持被解除,因此利用弹簧观的赋能力向外侧打开,而成为开放状态。
其次,对解除保持机构四对门27的保持的解除机构52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3及图16所示,在躯干部21的内部,旋转自如地设置着旋转轴53,旋转轴 53的后端从躯干部21向背后突出且安装着旋转把手51,通过转动旋转把手51,而使旋转轴 53旋转。旋转轴53可向从玩具10的背后来看的顺时针方向(CWl)及逆时针方向(CW2)旋转。
另外,在旋转轴53,隔着分隔件531层叠地一体安装着多片凸轮构件M,所述多片凸轮构件M可随着旋转轴53的旋转而旋转。而且,多片凸轮构件M分别与构成解除机构52的多个动作构件55中的一个对应。
另外,动作构件55包含躯干部动作构件553、左臂动作构件552、右臂动作构件 554、左腿动作构件551、右腿动作构件555。躯干部动作构件553是如下构件包含动作杆及与动作杆553A—并向右弯折的周边侧传递构件553E,使躯干部21的卡合爪214向解放方向移动,将被卡合部272从卡合状态开放,而解除保持机构四(卡合爪214及被卡合部27 对门27在封闭状态下的保持。
左臂动作构件552、右臂动作构件554、左腿动作构件551、右腿动作构件555分别包含作为中心构件的躯干部21中所包含的动作杆552A、554A、551A、555A及中心侧传递构件552B、5MB、551B、555B、以及作为周边构件的臂部22及腿部23中所包含的周边侧传递构件552E、5 E、551E(未图示)、555E。而且,左臂动作构件552、右臂动作构件554、左腿动作构件551、右腿动作构件555分别是如下构件使左臂22L的卡合爪224、右臂22R的卡合爪 224、左腿23L的卡合爪234、右腿23R的卡合爪234向解放方向移动,将被卡合部272从卡合状态开放,而解除保持机构四对门27在封闭状态下的保持。
另外,动作杆551A、552A、554A、555A 及中心侧传递构件 551B、552B、554B、555B、以及周边侧传递构件551E、552E、554E、555E分别设置在作为中心构件的躯干部21、作为周边构件的臂部22或腿部23,因此通过将臂部22或腿部23从躯干部21分离,可彼此分离。 而且,在将臂部22或腿部23安装在躯干部21时(连接时),中心侧传递构件551B、552B、 554B、555B、与周边侧传递构件551E、552E、554E、555E相抵接(图13、图14、图15所示的状态),且两构件可连动。
图14是说明左臂动作构件552与躯干部动作构件553的动作的图。另外,对于右臂动作构件554,因为是与左臂动作构件552相同的动作,所以省略说明。
对左臂动作构件552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对应于左臂动作构件552的凸轮构件 54抵接于构成左臂动作构件552的动作杆552A,使动作杆552A朝向躯干部21外侧移动 (即,从初始位置向动作位置移动)。其次,与动作杆抵接的从动构件552C以轴552D 为中心进行旋转。由此,中心侧传递构件552B向外侧移动(即,从初始位置向动作位置移动),与该中心侧传递构件抵接的周边侧传递构件552E以轴552F为中心进行旋转 (即,从初始位置向动作位置移动),因此卡合爪2M被迫向解放方向移动。即,通过构成右臂动作构件552的动作杆552A、中心侧传递构件552B、周边侧传递构件552E分别从初始位置向动作位置移动,而卡合爪2 被迫向解放方向移动,因此卡合爪2 与被卡合部272的卡合状态被解除,门27的封闭状态下的保持被解除。
其次,对躯干部动作构件553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对应于躯干部动作构件553 的凸轮构件M抵接于构成躯干部动作构件553的动作杆553,使动作杆553向躯干部21 外侧移动(即,从初始位置向动作位置移动)。于是,与动作杆553抵接的周边侧传递构件 553E以轴553F为中心进行旋转(即,从初始位置向动作位置移动),因此卡合爪214被迫向解放方向移动。即,通过构成躯干部动作构件553的动作杆553A、周边侧传递构件553E 从初始位置向动作位置移动,卡合爪214被迫向解放方向移动,因此卡合爪214与被卡合部 272的卡合状态被解除,门27的封闭状态下的保持被解除。
图15是说明右腿动作构件555的动作的图。另外,左腿动作构件551是与右腿动作构件555相同的动作,因此省略说明。
对右腿动作构件555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对应于右腿动作构件5M的凸轮构件讨抵接于构成右腿动作构件555的动作杆555A,使动作杆555A向躯干部21外侧移动(即, 从初始位置向动作位置移动)。其次,与动作杆555A抵接的从动构件555C以轴555D为中心进行旋转。由此,中心侧传递构件555B向躯干部21外侧移动(即,从初始位置向动作位置移动),与该中心侧传递构件抵接的周边侧传递构件555E以轴555F为中心进行旋转,因此卡合爪234被迫向解放方向移动。即,通过构成右腿动作构件555的动作杆555A、中心侧传递构件555B、周边侧传递构件555E分别从初始位置向动作位置移动,而卡合爪234 被迫向解放方向移动,因此卡合爪234与被卡合部272的卡合状态被解除,门27的封闭状态下的保持被解除。
如图13及图16所示,各动作构件55的动作杆551A、552A、553A、554A、555A分别抵接于各自所对应的凸轮构件讨,且如上所述,从初始位置向将被卡合部从与卡合爪的卡合状态解放而解除门27的封闭状态下的保持的动作位置移动。
另外,动作杆551A、552A、553A、554A、555A —直受到赋能机构即弹簧(省略图示) 向初始位置侧的赋能,且在凸轮构件M的闭区域MC(低的区域,参照图16)恢复到初始位置。
如图16所示,移动用以解除左腿的门27的保持的左腿动作构件551的凸轮板Ml 包含凸轮部^lA,该凸轮部MlA在相对于图示的基准位置(左腿动作构件551所存在的位置),向顺时针方向CWl仅旋转角度θ 1时,使左腿动作构件551运作(从初始位置向动作位置移动),且所述凸轮板541包含凸轮部Μ1Β,该凸轮部MlB在相对于所述基准位置, 向逆时针方向CW2仅旋转角度φ 时,使左腿动作构件551运作(从初始位置向动作位置移动)°
这里,例如可设为θ 1 = 45°、φ1 = 175°。
如图17所示,移动用以解除左臂的门27的保持的左臂动作构件552的凸轮板Μ2 包含凸轮部^2Α,该凸轮部Μ2Α在相对于图示的基准位置(左臂动作构件552所存在的位置),向顺时针方向CWl仅旋转角度θ 2时,使左臂动作构件552运作(从初始位置向动作位置移动),且所述凸轮板542包含凸轮部Μ2Β,该凸轮部Μ2Β在相对于所述基准位置, 向逆时针方向CW2仅旋转角度φ2时,使左臂动作构件552运作(从初始位置向动作位置移动)°
这里,例如可设为Θ2 = 45°、φ2二45°。
如图18所示,移动用以解除躯干部21的门27的保持的躯干部动作构件553的凸轮板543包含凸轮部Μ3Α,该凸轮部Μ3Α在相对于图示的基准位置(躯干部动作构件553 所存在的位置),向顺时针方向CWl仅旋转角度θ 3时,使躯干部动作构件553运作(向躯干部21外侧移动,即,从初始位置向动作位置移动),且所述凸轮板543包含凸轮部Μ;3Β, 该凸轮部在相对于所述基准位置,向逆时针方向CW2仅旋转角度φ3时,使躯干部动作构件553运作(向躯干部21外侧移动,即,从初始位置向动作位置移动)。
这里,例如可设为Θ3 = 45°、φ3 = 285°。
如图19所示,移动用以解除右臂的门27的保持的右臂动作构件5M的凸轮板544 包含凸轮部^4A,该凸轮部M4A在相对于图示的基准位置(右臂动作构件5M所存在的位置),向顺时针方向CWl仅旋转角度θ 4时,使右臂动作构件5Μ运作(从初始位置向动作位置移动),且所述凸轮板544包含凸轮部M4B,该凸轮部M4B在相对于所述基准位置, 向逆时针方向CW2仅旋转角度φ4时,使右臂动作构件5M运作(从初始位置向动作位置移动)°
这里,例如可设为Θ4 = 45°、φ4=105°。
如图20所示,移动用以解除右腿的门27的保持的右腿动作构件555的凸轮板Μ5 包含凸轮部^5Α,该凸轮部Μ5Α在相对于图示的基准位置(右腿动作构件555所存在的位置),向顺时针方向CWl仅旋转角度θ 5时,使右腿动作构件555运作(从初始位置向动作位置移动),且所述凸轮板545包含凸轮部Μ5Β,该凸轮部Μ5Β在相对于所述基准位置, 向逆时针方向CW2仅旋转角度φ5时,使右腿动作构件555运作(从初始位置向动作位置移动)°
这里,例如可设为Θ5 = 45°、φ5 = 225°。
以下,对如图20所示那样例如将右臂动作构件5 作为本发明中所说的第一动作构件、右腿动作构件555作为本发明中所说的第二动作构件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另外,对于其他动作构件阳也同样地进行考虑。
使作为第一动作构件的右臂动作构件5M从初始位置向动作位置移动的凸轮板 544包含向顺时针方向CWl旋转时使右臂动作构件5M运作的第一凸轮部即凸轮部M4B、 及向逆时针方向CW2旋转时使右臂动作构件5M运作的第三凸轮部M4A。
另外,使作为第二动作构件的右腿动作构件555从初始位置向动作位置移动的凸轮板545包含向顺时针方向CWl旋转时使右腿动作构件555运作的第二凸轮部即凸轮部 M5B、及向逆时针方向CW2旋转时使右腿动作构件555运作的第四凸轮部M5A。
首先,说明对操作部50进行第一操作的情形,也就是,使旋转把手51向作为第一方向的顺时针方向CWl旋转的情形。
本实施例中,构成为使凸轮构件M向顺时针方向CWl旋转时的作为第一凸轮部的凸轮部M4B与作为第二凸轮部的凸轮部M5B的凸轮构件上的距离Ll与下述距离L2不同, 即,作为第一动作构件的右臂动作构件5M抵接于凸轮板544的第一抵接位置Pl与作为第二动作构件的右腿动作构件555抵接于凸轮板M5的第二抵接位置P2的凸轮构件上的距离L2。也就是,Ll乒L2。
因此,当使凸轮构件M向顺时针方向CWl旋转时(即,对作为操作部50的旋转把手51进行第一操作时(向第一方向旋转时)),右臂动作构件5M运作的时期与右腿动作构件555运作的时期产生偏差(S卩,不同)。
另一方面,说明对操作部50进行第二操作的情形,也就是,使旋转把手51向作为第二方向的逆时针方向CW2旋转的情形。
本实施例中,构成为使凸轮构件M向逆时针方向CW2旋转时的作为第三凸轮部的凸轮部M4A与作为第四凸轮部的凸轮部M5A的凸轮构件上的距离L3、与第一抵接位置Pl 与第二抵接位置P2的凸轮构件上的距离L2相同。也就是,L3 = L2。
因此,当使凸轮构件M向逆时针方向CW2旋转时(即,对作为操作部50的旋转把手51进行第二操作时(向第二方向旋转时)),右臂动作构件5M运作的时期与右腿动作构件555运作的时期为同时。
另外,从作为第一动作构件的右臂动作构件5M及作为第二动作构件的右腿动作构件555均处于初始位置的状态起,使旋转把手51向作为第一方向的顺时针方向CWl旋转时,作为第一凸轮部的凸轮部会在作为第三凸轮部的凸轮部M4A移动右臂动作构件 554之前移动右臂动作构件554,且作为第二凸轮部的凸轮部M5B会在作为第四凸轮部的凸轮部M5A移动右腿动作构件555之前移动右腿动作构件555。所述内容的原因在于构成为(360° —Θ4) >φ4、(360° —Θ5)〉φ5。
另外,从作为第一动作构件的右臂动作构件5Μ及作为第二动作构件的右腿动作构件555均处于初始位置的状态起,使旋转把手51向作为第二方向的逆时针方向CW2旋转时,作为第三凸轮部的凸轮部会在作为第一凸轮部的凸轮部Μ4Β移动右臂动作构件 554之前移动右臂动作构件554,且作为第四凸轮部的凸轮部Μ5Α会在作为第二凸轮部的凸轮部Μ5Β移动右腿动作构件555之前移动右腿动作构件555。所述内容的原因在于构成为(360° —φ4) >θ4,(360°-φ5) >Θ5。
另外,如上所述,作为第三凸轮部的凸轮部Μ4Α与作为第四凸轮部的凸轮部Μ5Α 大致同时移动右臂动作构件阳4与右腿动作构件555。
另外,以上,仅说明了将右臂动作构件554作为本发明中所说的第一动作构件、右腿动作构件555作为本发明中所说的第二动作构件的情形的动作,但本实施例中,应容易理解为将左腿动作构件551、左臂动作构件552、躯干部动作构件553、右臂动作构件554、右腿动作构件阳5中的任一构件作为本发明中所说的第一动作构件、第二动作构件,均只要分别采用适当的凸轮部作为第一凸轮部、第二凸轮部、第三凸轮部、第四凸轮部便成为相同的动作。
以所述内容为前提,对使作为操作部50的旋转把手51旋转时的玩具10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如果使旋转把手51向逆时针方向CW2旋转45° (进行第二操作,即,向第二方向旋转),那么因为0i = 45° (i = 1 5),所以所有动作构件55均通过凸轮构件M 而大致同时从初始位置向动作位置移动。由此,在躯干部21、臂部22、腿部23的所有部中, 躯干部动作构件阳3、左臂动作构件552、右臂动作构件554、左腿动作构件551、右腿动作构件555分别使卡合爪214、224、224、234、234向解放方向移动,因此躯干部21、臂部22、腿部 23的所有门27的封闭状态下的保持大致同时被解除。因此,所有门27大致同时展开(成为开放状态)。
另一方面,如果使旋转把手51向顺时针方向CWl旋转45° (进行第一操作,即,向第一方向旋转),那么因为φ2 = 45°且cp2<cp4<cpl<(p5<cp3,所以在其他动作构件之前,首先左臂动作构件552通过凸轮板542的凸轮部M2B而向动作位置移动,因此左臂22L的门 27展开(成为开放状态)。
如果接着使旋转把手51向顺时针方向CWl旋转60°,那么因为φ4= 105°且 φ4<φ1<φ5<φ3,所以在左腿动作构件551、右腿动作构件555、躯干部动作构件553之前, 右臂动作构件5 通过凸轮板544的凸轮部M4B而向动作位置移动,因此右臂22R的门27 展开(成为开放状态)。
如果进一步使旋转把手51向顺时针方向CWl旋转70°,那么因为φ = 口5°且φ <φ5 <φ3,所以在右腿动作构件阳5、躯干部动作构件553之前,左腿动作构件551通过凸轮板讨1的凸轮部MlB而向动作位置移动,因此左腿23L的门27展开(成为开放状态)。
如果接着使旋转把手51向顺时针方向CWl旋转50°,那么因为φ5二225°且 Φ5<φ3,所以在躯干部动作构件553之前,右腿动作构件555通过凸轮板545的凸轮部Μ5Β 而向动作位置移动,因此右腿23R的门27展开。
如果进一步使旋转把手51向顺时针方向CWl旋转60°,那么躯干部动作构件553 通过凸轮板543的凸轮部而向动作位置移动,因此躯干部21的门27展开(成为开放状态)。
S卩,在使旋转把手51向顺时针方向CWl旋转时(进行第一操作时、进行向第一方向旋转的操作时),左臂、右臂、左腿、右腿、躯干部的各部的门27错开时期(即,在不同时期、时间点)依次展开(成为开放状态)。
另外,在躯干部21、臂部22、腿部23的收容空间沈内,可收容各种收容构件40。
如图21所示,例如在躯干部21的收容空间沈内可收容巡逻车41的车身,在臂部 22及腿部23的收容空间沈内可分别收容巡逻车41的设置着车轮42 (形成着机关枪)的车轮部。另外,图21中省略了门27。
如上所述,在收容空间沈内收容车身、车轮部且使门27成为封闭状态之后,如果如上所述那样对旋转把手51进行旋转操作,那么门27成为开放状态,收容在收容空间沈内的巡逻车41的车身及形成着机关枪的车轮42在玩具10的表面露出(参照图2 ,因此可使玩具的形态变化为从门27处于封闭状态时来看难以预料到的物体。
另外,也可以在巡逻车41的车身设置作为演出机构的发光部(巡逻灯411)及发声装置,对应于门27成为开放状态,进行一边使警报器鸣响一边使巡逻灯411亮灭的演出。
这时,预先在巡逻车41的车身设置成为所述演出的执行开关的按压开关412。按压开关412可在从巡逻车41的车身的表面突出的接通状态、与相对于表面被压下的断开状态之间变位。而且,躯干部21的门27在朝向封闭状态的中途,与突出的接通状态的按压开关412抵接,相对于车身表面将该按压开关412压下,在该门27成为封闭状态时,可保持该按压开关412的断开状态。
于是,在门27为封闭状态时,按压开关412通过抵接于门27而被压下,成为断开状态。然后,在门27成为开放状态时,按压开关412从巡逻车41的表面突出而成为接通状态。因此,执行巡逻灯411亮灭且从发声装置鸣响警报器的演出。
另外,收容在收容空间沈内的巡逻车41的车身、车轮部可相互结合,通过结合而构成如图23所示的巡逻车41。
另外,还可以在车轮部也设置作为演出机构的发光部、发声装置,通过设置与车身相同的按压开关,对应于门27成为开放状态,执行一边使机关枪亮灭一边发出发射声音的演出。
另外,作为其他收容构件的例,对作为演出机构的设置着可在相对于收容构件的表面接近的位置与离开的位置之间活动的活动构件的部分进行说明。例如将活动构件设为翼43,将收容构件设为形成着所述翼43的翼部。另外,关于翼部,准备设置着左翼43L的左翼部、设置着右翼43R的右翼部,且设为可分别收容在玩具10的右臂、左臂的收容空间沈内(参照图M)。两翼43L、43R分别可在相对于左翼部、右翼部的表面接近的位置与离开的位置之间活动,且分别受到弹性构件向从左翼部、右翼部的表面离开的方向的赋能。即,在不作用外力的状态下,两翼43L、43R会从左翼部、右翼部的表面离开,而成为展开成翼状的状态(参照图对),且当收容在收容空间沈内时,通过抵接于朝向封闭状态的门27,而抵抗弹性构件的弹性,一边折叠,一边被迫向相对于左翼部、右翼部的表面接近的位置活动。而且,在门27处于封闭状态时,通过抵接于门27,而被保持在将翼折叠的状态下相对于左翼部、右翼部的表面接近的位置上(参照图25,另外,图25中省略了门27)。
如果从所述状态起,操作旋转把手51,使门27成为开放状态,那么两翼43L、43R利用弹性构件的弹性而分别向从左翼部、右翼部的表面离开的方向活动,执行成为展开成翼状的状态的演出。从门27处于封闭状态的玩具10的形态来看,难以预料到43L、43R会从左臂、右臂的收容空间26展开,因此可进行具有意外性的变化。
另外,左翼部、右翼部也可以相互结合,而构成如图沈所示的龙43的一部分即脊背部分。这时,龙43的除脊背部分(由左翼部、右翼部所构成的部分)以外的部分也可以适当分割,而收容在躯干部21、腿部23的收容空间沈内(参照图对、25)。如上所述,也可以通过使各部的收容空间26内所收容的收容构件相互结合,而形成模仿人形玩偶、动物、 汽车等的形象物(例如,巡逻车41、龙43)的一部分或整体。由此,不仅可将收容构件用于玩具10的形状的变化,也可以通过相互结合而作为巡逻车41、龙43等与玩具10独立的玩具来进行其他游戏。
根据以上所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玩具10,在玩具本体20的内部设置着收容空间26,且经由开口 25而与玩具外部相连。在开口 25处,设置着一直受到弹簧观向作为开放状态的开放侧赋能的门27,通过抵抗弹簧观来关闭门27且用保持机构四加以保持,而成为封闭状态。
在玩具本体20设置着操作部50,如果以操作部50的操作进行第一操作,那么解除机构52使第一保持机构四的解除与其他保持机构四的解除在不同时期执行。另外,如果进行第二操作,那么使第一保持机构四的解除及其他保持机构四的解除大致同时进行。
因此,因为通过操作部50的操作而进行不同的变化,所以可提供一种具有意外性的玩具10。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详述,但本发明的玩具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范围所记载的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形、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玩具,其特征在于包含 玩具本体;第一及第二开口,设置在玩具本体;收容空间,通过所述第一及第二开口而与玩具本体的外部连通; 第一封闭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可采取封闭所述第一开口的封闭状态与开放所述第一开口的开放状态;第二封闭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可采取封闭所述第二开口的封闭状态与开放所述第二开口的开放状态;第一赋能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对所述第一封闭构件向开放状态赋能; 第二赋能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对所述第二封闭构件向开放状态赋能; 第一保持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抵抗所述第一赋能机构的赋能而将所述第一封闭构件保持为封闭状态;第二保持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抵抗所述第二赋能机构的赋能而将所述第二封闭构件保持为封闭状态; 操作部;及解除机构,根据对所述操作部的操作,解除所述第一保持机构的保持及第二保持机构的保持;所述解除机构当所述操作部中进行第一操作时,将所述第一保持机构的保持与所述第二保持机构的保持在不同时期解除;当进行第二操作时,可将所述第一保持机构的保持及第二保持机构的保持大致同时解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闭构件包含第一被卡合部,且所述第一保持机构包含第一卡合部; 所述第一保持机构是通过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封闭构件的第一被卡合部卡合而可将所述第一封闭构件保持为封闭状态;所述第二封闭构件包含第二被卡合部,且所述第二保持机构包含第二卡合部; 所述第二保持机构是通过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封闭构件的第二被卡合部卡合而可将所述第二封闭构件保持为封闭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玩具,其特征在于设置着第一动作构件,使所述第一保持机构的第一卡合部向解除与所述第一封闭构件的第一被卡合部的卡合的方向移动;及第二动作构件,使所述第二保持机构的第二卡合部向解除与所述第二封闭构件的第二被卡合部的卡合的方向移动;通过所述操作部的操作,使所述第一动作构件相对于所述玩具本体从初始位置向动作位置移动,由此所述第一卡合部移动;通过所述操作部的操作,使所述第二动作构件相对于所述玩具本体从初始位置向动作位置移动,由此所述第二卡合部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为使所述操作部向第一方向旋转的操作,所述第二操作为使所述操作部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的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除机构包含随着所述操作部的旋转而旋转的凸轮构件,所述凸轮构件与所述第一动作构件及第二动作构件抵接;设置着使所述第一动作构件从初始位置向动作位置移动的第一凸轮部、及使第二动作构件从初始位置向动作位置移动的第二凸轮部;所述第一凸轮部与所述第二凸轮部在所述凸轮构件上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动作构件抵接于所述凸轮构件的第一抵接位置与所述第二动作构件抵接于所述凸轮构件的第二抵接位置的所述凸轮构件上的距离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玩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轮构件,设置着使所述第一动作构件从初始位置向动作位置移动的第三凸轮部、及使所述第二动作构件从初始位置向动作位置移动的第四凸轮部;所述第三凸轮部与所述第四凸轮部在所述凸轮构件上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一动作构件抵接于所述凸轮构件的第一抵接位置与所述第二动作构件抵接于所述凸轮构件的第二抵接位置的所述凸轮构件上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玩具,其特征在于当从所述第一动作构件及所述第二动作构件均处于所述初始位置的状态起,使所述操作部向所述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第一凸轮部在所述第三凸轮部移动所述第一动作构件之前移动所述第一动作构件,且所述第二凸轮部在所述第四凸轮部移动所述第二动作构件之前移动所述第二动作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玩具,其特征在于当从所述第一动作构件及所述第二动作构件均处于所述初始位置的状态起,使所述操作部向所述第二方向旋转时,所述第三凸轮部在所述第一凸轮部移动所述第一动作构件之前移动所述第一动作构件,且所述第四凸轮部在所述第二凸轮部移动所述第二动作构件之前移动所述第二动作构件,并且所述第三凸轮部与所述第四凸轮部大致同时移动所述第一动作构件与所述第二动作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为将所述操作部向第一方向移动的操作,所述第二操作为将所述操作部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的操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为使所述操作部向第一方向旋转的操作,所述第二操作为使所述操作部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的操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玩具,其特征在于包含可收容在所述收容空间内的收容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玩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收容构件设置着演出机构,所述演出机构对应于所述第一封闭构件或所述第二封闭构件成为开放状态而执行演出。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演出机构包含可在相对于所述收容构件的表面接近的位置与离开的位置之间活动的活动构件、及对所述活动构件向从所述收容构件的表面离开的方向赋能的弹性构件;所述活动构件在所述第一及/或第二封闭构件为封闭状态时,通过抵接于所述第一及 /或第二封闭构件,而抵抗弹性构件,向接近所述收容构件的表面的方向移动,在所述第一及/或第二封闭构件成为开放状态时,利用所述弹性构件的弹性向从所述收容构件的表面离开的方向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演出机构包含发光部与按压开关;所述按压开关可在从所述收容构件的表面突出的接通状态与相对于表面被压下的断开状态之间变位,当所述第一及/或第二封闭构件为封闭状态时,通过抵接于所述第一及/ 或第二封闭构件而相对于所述收容构件的表面被压下,由此成为断开状态,当所述第一及/ 或第二封闭构件成为开放状态时,从所述收容构件的表面突出而成为接通状态;所述发光部在所述按压开关为断开状态时成为发光待机状态,在所述按压开关从断开状态变为接通状态时成为发光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构件至少包含第一收容构件与第二收容构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空间包含通过所述第一开口而与玩具本体的外部连通的第一收容空间、及通过所述第二开口而与玩具本体的外部连通的第二收容空间,所述第一收容构件可收容在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二收容构件可收容在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容构件及第二收容构件通过相互结合而构成模仿人形玩偶、动物、汽车等的形象物的至少一部分。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容构件及第二收容构件通过相互结合而构成模仿人形玩偶、动物、汽车等的形象物的至少一部分。
1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玩具,其特征在于玩具本体包含设置着操作部的中心构件、及可与所述中心构件连接的周边构件,至少所述第一开口设置在所述周边构件。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作构件包含存在于所述中心构件侧的中心侧部分、及存在于所述周边构件侧的周边侧部分,所述中心侧部分与周边侧部分在所述中心构件与所述周边构件相连接时可连动。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侧部分在所述中心构件与所述周边构件相连接时,通过与所述周边侧部分抵接,而可与所述周边侧部分连动。
22.根据权利要求19至21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玩具,其特征在于玩具本体形成为模仿包含躯干部与四肢部的人形玩偶或动物的形状,所述中心构件形成所述躯干部,所述周边构件形成所述四肢部。
全文摘要
本申请的发明为玩具。本发明提供一种富于意外性的变化的玩具。在玩具本体(20)设置着操作部(50),如果以操作部(50)的操作进行第一操作,那么解除机构(52)使第一保持机构(29)的解除与第二保持机构(29)的解除在不同时期执行。另外,如果进行第二操作,那么使第一保持机构(29)的解除及第二保持机构(29)的解除大致同时进行。因此,因为通过操作部(50)的操作而进行不同的变化,所以可提供一种富于意外性的变化的玩具(10)。
文档编号A63H3/36GK102500109SQ20111037503
公开日2012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日
发明者仲井智德, 伊藤伸幸, 原升, 村山隆运, 菊地和浩 申请人:万代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