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空间四杆机构的三头肌训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8459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具空间四杆机构的三头肌训练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头肌训练机,尤其是指具空间四杆机构的三头肌训练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三头肌训练机一般包括配重块、滑轮组、钢丝绳、基座、左手臂总成及右手臂总成;配重块、左手臂总成及右手臂总成都安装在基座上;配重块通过滑轮组及钢丝绳与左手臂总成及右手臂总成连接。图I至图4所示,其中,左手臂总成10由第一长杆101枢接在固定杆20 —侧形成,并在第一长杆10的端部设置把手102 ;右手臂总成30由第二长杆301枢接在固定杆20另一侧形成,并在第二长杆301的端部设置把手302。 使用时,左右手分别握住设置在第一长杆上101的把手102及设置在第二长杆301上的把手302 ;用力上下移动左手臂总成10及右手臂总成20,达到锻炼三头肌的效果。然而,现有技术的左手臂总成10及右手臂总成20的结构,具有以下缺陷一、传力效果差;运动时,左、右手分别握住把手(102,302),作用力由上向下,再由下向上回位的过程中,作用力直接是作用在单向左手臂总成10、右手臂总成30上,整个运动过程中,全部依靠手臂施加的力,直接通过第一长杆101、第二长杆301与配重块的反作用力相作用,故传动效果不好,且第一长杆101及第二长杆301的压力较大。另外运动回程中,反作用力较大时,左、右手臂抬起不易使力,再加上无其它作用力托住左手臂总成10及右手臂总成30,故容易造成三头肌冲伤。二、不符合人体工学该结构在运动过程中,手臂是垂直地作用在左手臂总成10及右手臂总成30上,即锻炼时手臂是直上直下的,相对来说不是很舒适;然而实际手臂在做此运动时,胳膊有个偏微向外张开的角度,故不是很符合人体工学。鉴于现有技术的左手臂总成及右手臂总成的结构的上述缺陷,本发明人研发出一种克服上述缺陷的具空间四杆机构的三头肌训练机,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力效果佳且符合人体工学的具空间四杆机构的三头肌训练机。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为一种具空间四杆机构的三头肌训练机,包括配重块、滑轮组、钢丝绳、基座、左手臂总成及右手臂总成;配重块、左手臂总成及右手臂总成都安装在基座上;配重块通过滑轮组及钢丝绳与左手臂总成及右手臂总成连接;左手臂总成及右手臂总成都为空间四杆结构,左手臂总成及右手臂总成构成双四杆机构。进一步,左手臂总成由枢接在固定杆上端一侧的第一长粗管、枢接在固定杆下端一侧的第一长细管及两端分别枢接第一长粗管及第一长细管的第一枢接板组成;右手臂总成由枢接在固定杆上端另一侧的第二长粗管、枢接在固定杆下端另一侧的第二长细管及两端分别枢接第二长粗管及第二长细管的第二枢接板组成;固定杆安装在基座上。[0012]进一步,第一长粗管及第二长粗管的端部分别设置把手,把手与第一长粗管及第二长粗管的夹角为26度。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左手臂总成及右手臂总成都为空间四杆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一、传力效果佳;本实用新型的空间四杆结构,运动时,手握住两把手左手臂的作用力通过第一长粗管和第一长细管与配重块的反作用力相互作用,右手臂的作用力通过第二长粗管和第二长细管与配重块的反作用力相互作用,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都是通过空间双向杆完成的。不仅传动效果好,而且减轻了杆的负担。二、符合人体工学本实用新型的手把结构及空间四杆结构,在运动过程中,手臂作用在有倾斜11度的把手时,手臂很自然地随把手向外张开,同时做上下运动,从而达到锻炼三头肌的目的。从总体来看,整体结构都满足了人体运动的需求。

图I是现有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左视图;图3是现有技术的主视图;图4是现有技术的俯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9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三头肌训练机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配重块I滑轮组2钢丝绳3基座4左手臂总成5第一长粗管51第一长细管52第一枢接板53把手54右手臂总成6第二长粗管61第二长细管62第二枢接板63把手64固定杆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参阅图5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的一种具空间四杆机构的三头肌训练机,包括配重块I、滑轮组2、钢丝绳3、基座4、左手臂总成5及右手臂总成6。配重块I、左手臂总5成及右手臂总成6都安装在基座4上。配重块I通过滑轮组2及钢丝绳3与左手臂总成5及右手臂总成6连接。配重块I、滑轮组2、钢丝绳3及基座4都为现有技术,其具体结构此处不赘述。左手臂总成5及右手臂总成6都为空间四杆结构,左手臂总成及右手臂总成构成双四杆机构。其中,左手臂总成5由枢接在固定杆7上端 一侧的第一长粗管51、枢接在固定杆7下端一侧的第一长细管52及两端分别枢接第一长粗管51及第一长细管52的第一枢接板53组成;右手臂总成6由枢接在固定杆7上端另一侧的第二长粗管61、枢接在固定杆7下端另一侧的第二长细管62及两端分别枢接第二长粗管61及第二长细管62的第二枢接板63组成。为方便握手,可以在第一长粗管51及第二长粗管61的端部分别设置把手(54、64),且把手(54、64)分别与第一长粗管51及第二长粗管61的夹角为26度,而且把手(54、64)分别向内侧偏,与垂竖直方向成11度角,这样更符合人体工学。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并非对本案设计的限制,凡依本案的设计关键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具空间四杆机构的三头肌训练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配重块、滑轮组、钢丝绳、基座、左手臂总成及右手臂总成;配重块、左手臂总成及右手臂总成都安装在基座上;配重块通过滑轮组及钢丝绳与左手臂总成及右手臂总成连接;左手臂总成及右手臂总成都为空间四杆结构,左手臂总成及右手臂总成构成双四杆机构。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具空间四杆机构的三头肌训练机,其特征在于左手臂总成由枢接在固定杆上端一侧的第一长粗管、枢接在固定杆下端一侧的第一长细管及两端分别枢接第一长粗管及第一长细管的第一枢接板组成;右手臂总成由枢接在固定杆上端另一侧的第二长粗管、枢接在固定杆下端另一侧的第二长细管及两端分别枢接第二长粗管及第二长细管的第二枢接板组成;固定杆安装在基座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空间四杆机构的三头肌训练机,其特征在于第一长粗管及第二长粗管的端部分别设置把手,把手与第一长粗管及第二长粗管的夹角为26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具空间四杆机构的三头肌训练机,包括配重块、滑轮组、钢丝绳、基座、左手臂总成及右手臂总成;配重块、左手臂总成及右手臂总成都安装在基座上;配重块通过滑轮组及钢丝绳与左手臂总成及右手臂总成连接;左手臂总成及右手臂总成都为空间四杆结构,左手臂总成及右手臂总成构成双四杆机构。本实用新型传力效果佳且符合人体工学,增强使用者的舒适性。
文档编号A63B23/12GK202777630SQ20122039311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6日
发明者米切尔·卡门·布鲁 申请人:朗美(厦门)健身器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