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滚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8554阅读:771来源:国知局
运动滚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运动滚轮,包括一轴杆以及枢设在轴杆的两末段的两个轮组,各轮组包括绕轴杆的纵轴的圆周方向枢接的多个第一滚轮,各轮组进一步包括沿着平行于轴杆的纵轴的方向枢接的多个第二滚轮,每一个第二滚轮介于两个第一滚轮之间,且两个第二滚轮之间具有两个第一滚轮,如此在各轮组依纵轴为旋转轴转动或哲运动滚轮沿纵轴产生位移时,接触地面的第二滚轮能够产生少许的摩擦阻力,降低使用者因为肌肉强度不足在操作运动滚轮的过程中滑落地面的机率。
【专利说明】运动滚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运动滚轮,尤指一种用来训练身体各部位肌肉的滚轮。

【背景技术】
[0002] 市面上有一种滚轮,这种滚轮在一横向的握柄中央枢设至少一个轮子,轮子可相 对握柄转动,操作时,使用者的双手握持在握柄的两末端(轮子在两手之间),双脚或双膝 着地,手顺着滚轮的滑动伸出头顶之外,利用全身的力量使得除了双脚或双膝以外的部位 均不着地,随后在将手拉动滚轮朝角的方向移动,如此反复可以训练腹部、手部以及腿部的 肌肉。这种传统的滚轮只能做单一方向的滚动,因此使用这种滚轮所能操作的运动姿势相 当有限,操作这种滚轮时,使用者的身体朝向地面双脚或双膝着地,双手握持在滚轮的握柄 上,在初始状态滚轮大致与人的头部对齐,进一步推动滚轮朝头部上方滚动,如此身体会逐 渐朝向地面靠近,使用者利用手臂以及身体的力量撑住,使身体与地面隔开,随后回拉滚轮 复位至约与身体对齐的位置,这种滚轮的所能操作的运动姿势的难度相当高,需要运用全 身的肌肉力量,一般使用者若身体的肌肉强度不足,难以操作这种滚轮锻炼身体肌肉,甚至 在操作滚轮的过程中可能因为肌肉强度无法支撑身体平衡而滑落地面。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为解决此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运动滚轮,包括:
[0004] -轴杆,包括两末段,以及在两末段之间延伸的一中间段;
[0005] 两轮组,分别枢接在轴杆的各末段上,各轮组包括一外周面以及形成在轮组中央 的一轴孔,各轮组进一步包括形成在外周面上且沿圆周方向隔开的多个第一槽,各第一槽 包括沿圆周方向隔开的两个端面,各端面各具有一第一枢孔,各轮组的轴孔与轴杆的末段 枢接,中间段位于两轮组之间;
[0006] 多个第一滚轮,与各第一槽的各第一枢孔枢接。
[0007] 本实用新型的运动滚轮借着各轮组能产生依轴杆为轴心的转动,允许运动滚轮在 第一个方向位移,通过各第一滚轮允许运动滚轮在第两个方向位移,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运 动滚轮可操作的运动姿势更加多样化。
[0008] 其中,各轮组进一步包括形成在外周面上的多个第二槽,各第二槽位于每两个第 一槽之间,且相邻的两个第一槽位于两个第二槽之间,各第二槽包括沿轴杆的轴向隔开的 两个侧端面,各侧端面各具有一第二枢孔,所述的运动滚轮进一步包括:
[0009] 多个第二滚轮,与各第二槽的各第二枢孔枢接。
[0010]当各轮组依轴杆的纵轴为旋转中心转动时,各第二滚轮的其中任意之一接触地面 后,会对各轮组产生少许的阻力,而且当运动滚轮产生沿轴杆的纵轴的方向位移时,接触地 面的第二滚轮也因为转动方向与各第一滚轮不同,因而产生摩擦阻力,如此本实用新型的 运动滚轮可以适用于初学者,也就是说,当初学者身体的肌肉强度不足时,使用本实用新型 的运动滚轮可以产生少许的阻力,降低使用者依靠肌肉支撑身体平衡的需求,如此初学者 因为肌肉无法支撑身体而滑落地面的情形可以有效的减少,进一步降低操作运动滚轮产生 运动伤害的机率。
[0011] 其中,各轮组包括由一第一外壳与一第二外壳共同组成的一壳体,第一外壳及第 二外壳各包括相互贴合的一内表面与一外表面,夕卜周面形成在第一外壳及第二外壳的内表 面和外表面外侧之间,各第一槽是由第一外壳及第二外壳的外周面相互对齐的两个凹槽所 构成,各第二槽是由第一外壳及第二外壳的外周面相互对齐的另两个凹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运动滚轮的立体分解图;
[0013] 图2为图1的轮组的立体分解图;
[0014]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运动滚轮的立体组合图;
[0015] 图4为沿图3的4-4线所取的剖视图;
[0016] 图5为沿图3的5-5线所取的剖视图;
[0017] 图6为本实用新型运动滚轮的第一种操作状态图;
[0018] 图7为本实用新型运动滚轮的第二种操作状态图;
[0019] 图8为本实用新型运动滚轮的第二种操作状态图。
[0020] 附图标记说明:1〇-运动滚轮;20-轴杆;22-末段;24-外螺纹;26-中间段;28-握 套;30-轮组;32-壳体;34A-第一外壳;34B-第二外壳;36-内表面;38-外表面;40-外周 面;42-第一槽;43-端面;44-第一枢孔;46-第二槽;47-侧端面;48-第二枢孔;50-枢 部;52-容室;54-轴孔;56-锁合部;58-第一滚轮;60-第一轴;62-第二滚轮;64-第二轴; 66-轴承;68-螺丝;70-锁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以下所有附图仅便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基本教导而已,附图中将对构成较佳实施例 的元件的数目、位置、关系、及尺寸的延伸将有所说明,在阅读及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后 相关的变化实施属于业界技能。另外,在阅读及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后,配合特定力量、 重量、强度、及类似要求的精确尺寸及尺寸比例的改变亦属业界技能。
[0022] 在不同附图中是以相同标号来标示相同或类似元件;另外请了解文中诸如"第 一"、"第二"、"第三"、"上"、"下"、"前"、"后"、"内"、"外"、"端"、"部"、"段"、"水平"、"垂直"、 "向内"、"向外"、"宽度"、"长度"、"区"、"周围"、"侧"、"径向"、"轴向"等等及类似用语仅 便于看图者参考图中构造以及仅用于帮助描述本实用新型而已。
[0023] 依据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运动滚轮10包括一轴杆20,轴杆20包括两末段22以 及在两末段22之间延伸且外径大于各末段22的一中间段26,此外,各末段22包括形成在 外周面的一外螺纹24,轴杆20的中间段26套设诸如橡胶材质制成且用来提供使用者手掌 握持的一握套28。
[0024] 依据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运动滚轮10进一步包括与轴杆20的各末段22枢接 的两轮组30,各轮组30包括由相互盖合的一第一外壳34A与一第二外壳34B共同组成的一 壳体32 (如图2所不),第一及第二外壳34A、34B各包括相互贴合的一内表面36与隔开的 一外表面38,以及在内、夕卜表面36、38外侧之间延伸的一外周面40,第一及第二外壳34A、 34B共同界定出在外周面40且延伸至内表面36的多个凹槽,第一外壳34A的每一凹槽各 自与第二外壳34B的一凹槽相互对齐,界定出多个第一槽42与多个第二槽46,且每一个第 二槽46位于每两个第一槽42之间,各第一槽42介于相邻的另一个第一槽42与第二槽46 之间,即各第一槽42为两个一对地均匀分布在外周面40上,各第一槽42包括沿绕轴杆20 的纵轴的圆方向隔开的两端面43,各第一槽42的各端面43包括一第一枢孔44,各第二槽 46包括沿轴杆20的纵轴的纵向隔开的两个侧端面47,各第二槽46的各侧端面47包括一 第二枢孔48,此外第一及第二外壳34A、34B进一步包括形成在中央的一枢部50,枢部50包 括由内表面36沿纵向朝外表面38延伸但与之隔开的一容室52,以及由外表面38沿纵向延 伸至容室52底壁的一轴孔54,再者,第一与第二外壳34A、34B另包括绕纵轴的圆周方向均 布隔开的多个锁合部56,多支螺丝68由第二外壳34B的外表面38分别锁入第一外壳34A 的各锁合部56,将第一外壳及第二外壳34A、34B锁合在一起(如图3?图5所示)。
[0025] 多个第一滚轮58分别容置在各第一槽42中,多根第一轴60分别与各第一滚轮58 枢接,各第一轴60凸出第一滚轮60的两末端枢接在第一槽42中的两个第一枢孔44中,如 此各第一滚轮58能绕与之枢接的第一轴60转动,多个第二滚轮62分别容置在各第二槽46 中,多根第二轴64分别与各第二滚轮62枢接,各第二轴64凸出第二滚轮62的两末端与第 二槽46的两第二枢孔48枢接,如此各第一轴60垂直于轴杆20的纵轴,各第二轴64平行 于轴杆20的纵轴,因而各第一滚轮58的旋转轴心垂直于轴杆20的纵轴,各第二滚轮62的 旋转轴心平行于轴杆20的纵轴。
[0026] 此外,第一外壳及第二外壳34A、34B各自的容室52分别容置一轴承66,各轴承66 的内径略小于各轴孔54,如此,轴杆20的各末段22穿过第一及第二外壳34A、34B的轴孔 54与各轴承66枢接,且轴杆20的各外螺纹24位于各轮组30的外侧,两个锁固件70分别 螺锁于各外螺纹24上,且各锁固件70分别贴靠在各轮组30上,如此各轮组30被限制在锁 固件70与轴杆20的中间段26之间,因而各轮组30能稳定地绕轴杆20的纵轴转动。
[0027] 为了方便了解本实用新型运动滚轮10的使用方式,以下配合附图假设本实用新 型的运动滚轮10的其中两种基本使用态样,参阅图6所示第一种基本使用态样,是双手各 持一组本实用新型的运动滚轮10,并且使各运动滚轮10的轴杆20大致与身体呈平行,面朝 的面且双脚或双膝着地,如此可以利用各轮组30相对于轴杆20的滚动使手臂向身体的两 侧伸展,且手臂与前臂呈弯曲状使脸朝靠近地面的方向移动,随受在将手臂向中央靠拢手 臂与前臂伸直使脸朝远离地面的方向移动,如此反复,就能够使用两组运动滚轮10操作扩 胸运动进行胸肌与手臂肌肉训练。
[0028] 参阅图7所示的第二种基本使用态样,是双手各持一组本实用新型的运动滚轮 10,并且使各运动滚轮10的轴杆20大致上与身体垂直,双脚着地且面朝地面,如此利用各 轮组30相对轴杆20的滚动单手将一组运动滚轮10推移朝远离头顶的方向,随后沿着平行 于轴杆20的纵轴的方向施力(如图8所示),造成位于头顶外的运动滚轮10的各轮组30 上与地面接触的各第一滚轮58产生滚动,因而该运动滚轮10能够随着手臂的摆动产生弧 形的位移而复位,如此能够同时运练手臂以及身体的肌肉。
[0029] 本实用新型的运动滚轮10借着各轮组30能产生依轴杆20为轴心的转动,允许运 动滚轮10在第一个方向位移,通过各第一滚轮58允许运动滚轮10在第两个方向位移,使 得本实用新型的运动滚轮10可操作的运动姿势更加多样化。
[0030] 当各轮组30依轴杆20的纵轴为旋转中心转动时,各第二滚轮62的其中任意一者 接触地面后,会对各轮组30产生少许的阻力,而且当运动滚轮10产生沿轴杆20的纵轴的 方向位移时,接触地面的第二滚轮62也因为转动方向与各第一滚轮58不同,因而产生摩 擦阻力,如此本实用新型的运动滚轮10可以适用于初学者,也就是说,当初学者身体的肌 肉强度不足时,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运动滚轮10可以产生少许的阻力,降低使用者依靠肌肉 支撑身体平衡的需求,如此初学者因为肌肉无法支撑身体而滑落地面的情形可以有效的减 少,进一步降低操作运动滚轮10产生运动伤害的机率。
[0031]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教导已加以说明,对具有本领域通常技能的人而言,许多延伸 和变化将是显而易知的。举例言之,各轮组30的壳体32可以不包括第一及第二外壳34A、 34B,也就是说,壳体32 -体成形,各第一槽42的各第一枢孔44到外周面40之间延伸宽度 小于第一枢孔44直径的狭槽,各第二槽46的各第二枢孔48到外周面40之间延伸宽度小 于第二枢孔48的狭槽,如此各第一或第二轴60、64直接由狭槽嵌入与分别与第一或第二枢 孔44、48枢接。或者,运动滚轮10可以不包括握套28,如此使用者的手系握持在轴杆20的 中间段26。
[0032] 由于说明书揭示的本实用新型可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或大体特征的其它特 定形式来实施,且这些特定形式的一些形式已经被指出,所以,说明书揭示的实施例应视为 举例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是由所附的申请专利范围界定,而不是由上述说明 所界定,对于落入申请专利范围的均等意义与范围的所有改变仍将包含在其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运动滚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轴杆(20),包括两末段(22),以及在两末段(22)之间延伸的一中间段(26); 两轮组(30),分别枢接在轴杆(20)的各末段(22)上,各轮组(30)包括一外周面(40) 以及形成在轮组(30)中央的一轴孔(54),各轮组(30)进一步包括形成在外周面(40)上且 沿圆周方向隔开的多个第一槽(42),各第一槽(42)包括沿圆周方向隔开的两个端面(43), 各端面(43)各具有一第一枢孔(44),各轮组(30)的轴孔(54)与轴杆(20)的末段(22)枢 接,中间段(26)位于两轮组(30)之间; 多个第一滚轮(58),与各第一槽(42)的各第一枢孔(44)枢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滚轮,其特征在于,各轮组(30)进一步包括形成在外周面 (40)上的多个第二槽(46),各第二槽(46)位于每两个第一槽(42)之间,且相邻的两个第 一槽(42)位于两个第二槽(46)之间,各第二槽(46)包括沿轴杆(20)的轴向隔开的两个 侧端面(47),各侧端面(47)各具有一第二枢孔(48),所述的运动滚轮进一步包括 : 多个第二滚轮¢2),与各第二槽(46)的各第二枢孔(48)枢接。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动滚轮,其特征在于,各轮组(30)包括由一第一外壳(34A) 与一第二外壳(34B)共同组成的一壳体(32),第一外壳及第二外壳(34A、34B)各包括相 互贴合的一内表面(36)与一外表面(38),夕卜周面(40)形成在第一外壳及第二外壳(34A、 34B)的内表面和外表面(36、38)外侧之间,各第一槽(42)是由第一外壳及第二外壳(34A、 34B)的外周面(40)相互对齐的两个凹槽所构成,各第二槽(46)是由第一外壳及第二外壳 (34A、34B)的外周面(40)相互对齐的另两个凹槽。
【文档编号】A63B23/04GK203842249SQ201420237376
【公开日】2014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9日
【发明者】吴永承 申请人:吴永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