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墙体单双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9672阅读:6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墙体单双杠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多功能墙体单双杠,包括两个固定架,所述固定架正面均设置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固定架的一面设置第一握杆,所述支撑杆之间设置连接杆,所述固定架背面设置安装座,所述固定架的侧面设置通孔,所述固定架内部为空腔,所述固定架内部设置顶端为折弯型的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侧面设置与通孔相对应的穿孔,所述穿孔设置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两个升降杆顶部之间设置横杆,还包括与通孔、穿孔相对应的锁紧螺栓。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占地空间小,使用时通过安装座固定于墙面上,安全性高,并且横杆通过升降杆来调节高度,从而适合不同身高人们的使用,增加了本装置的实用性。
【专利说明】一种多功能墙体单双杠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体育用品领域,具体是一种多功能墙体单双杠。

【背景技术】
[0002]单杠和双杠都是常见的体育器材,它们可以锻炼人体的上肢力量、腹部力量、背部力量等。但传统的单双杠都是安装在室外的,不仅需要一定的场地,而且还受到天气的影响,从而给人们的日常锻炼身体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0003]为解决上述现象,市场上出现了室内使用的单双杠,一种是通过底座放置于地面上使用,这种单杠占地空间大,使用不方便;另一种则是将单杠通过旋转产生张力使其两端卡在门框或者墙上,但是这种单杠结构复杂,稳定性差,安全性低,使用起来不方便,较容易使单杠从门框或者墙上脱落,存在一定的使用安全问题,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一种多功能墙体单双杠,它可以解决公知技术中的不足,不仅占地面积小,功能多样,而且单杠高度可调节,从而满足了人们对运动多样性的需求,并且安全性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方案是:
[0006]一种多功能墙体单双杠,包括两个固定架,所述固定架正面均设置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固定架的一面设置第一握杆,所述支撑杆之间设置连接杆,所述固定架背面设置安装座,所述固定架的侧面设置通孔,所述固定架内部为空腔,所述固定架内部设置顶端为折弯型的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侧面设置与通孔相对应的穿孔,所述穿孔设置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两个升降杆顶部之间设置横杆,还包括与通孔、穿孔相对应的锁紧螺栓。
[0007]所述支撑杆顶部均设置第二握杆,所述第二握杆设置在靠近第一握杆的一端。
[0008]所述支撑杆顶部均设置海绵垫。
[0009]所述连接杆上设置靠垫。
[0010]所述升降杆顶端设置挂环。
[0011]所述固定架底端均设置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另一端与支撑杆连接。
[0012]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1、本实用新型占地空间小,使用时通过安装座固定于墙面上,安全性高,并且横杆通过升降杆来调节高度,从而适合不同身高人们的使用,增加了本装置的实用性;
[0014]2、功能多样,除了简单的引体向上,还包括双臂屈伸,单杠悬挂抬腿,双杠悬挂屈膝,双杠悬挂抬腿等动作,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性;
[0015]3、本装置所设置的海绵垫和靠垫增加了使用者在使用时的舒适度;
[0016]4、所述挂环可以用来吊沙袋或者吊挂其他东西,从而进行更多的训练,进一步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性;
[0017]5、固定板使得支撑杆在使用时更加牢固,从而增加了本装置的稳定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中所示标号:
[0020]1、固定架;2、支撑杆;3、第一握杆;
[0021]4、连接杆; 5、安装座; 6、通孔;
[0022]7、升降杆; 8、穿孔; 9、横杆;
[0023]10、第二握杆;11、海绵垫;12、靠垫;
[0024]13、挂环;14、固定板;15、锁紧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002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墙体单双杠,主体结构包括两个固定架1,所述固定架I正面均设置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远离固定架I的一面设置第一握杆3,优选的,所述支撑杆2顶部均设置第二握杆10,所述第二握杆10设置在靠近第一握杆3的一端,第一握杆3、第二握杆10可以用来练习双臂屈伸、双杠悬挂屈膝、双杠悬挂抬腿等动作,功能多,实用性好。所述支撑杆2之间设置连接杆4,所述固定架I背面设置安装座5,本装置通过安装座5固定在墙面上,作为一种优选方式,安装座5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墙面上,从而拆卸方便,增加了便利性。所述固定架I的侧面设置通孔6,所述固定架I内部为空腔,所述固定架I内部设置顶端为折弯型的升降杆7,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升降杆7顶端设置挂环13,所述挂环13可以用来吊沙袋或者吊挂其他东西,进一步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性。所述升降杆7的侧面设置与通孔6相对应的穿孔8,所述穿孔8设置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两个升降杆7顶部之间设置横杆9,还包括与通孔6、穿孔8相对应的锁紧螺栓15。
[0027]本实用新型占地空间小,使用时通过安装座5固定于墙面上,并且通过固定架I上的通孔6和升降杆7上的穿孔8来调节升降杆7的高度,再通过锁紧螺栓15固定,从而适合不同身高人们的使用,增加了本装置的实用性;本装置功能多样,除了简单的引体向上,还包括双臂屈伸,单杠悬挂抬腿,双杠悬挂屈膝,双杠悬挂抬腿等动作,使用者可以足不出户,在家就可进行多样性的锻炼,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性。
[0028]优选的,所述支撑杆2顶部均设置海绵垫11,增加了使用者在使用时的舒适度。
[0029]优选的,所述固定架I底端均设置固定板14,所述固定板14另一端与支撑杆2连接,固定板14使得支撑杆2在使用时更加牢固,从而增加了本装置的稳定性。
[0030]实施例:
[0031]实施例1:一种多功能墙体单双杠,包括两个固定架1,所述固定架I正面均设置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顶部均设置海绵垫11,所述支撑杆2远离固定架I的一面设置第一握杆3,所述支撑杆2之间设置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上设置靠垫12,所述固定架I背面设置安装座5,所述固定架I的侧面设置通孔6,所述固定架I内部为空腔,所述固定架I内部设置顶端为折弯型的升降杆7,所述升降杆7的侧面设置与通孔6相对应的穿孔8,所述穿孔8设置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两个升降杆7顶部之间设置横杆9,还包括与通孔6、穿孔8相对应的锁紧螺栓15。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所设置的海绵垫11和靠垫12增加了使用者在使用时的舒适度。
[0032]实施例2: —种多功能墙体单双杠,包括两个固定架1,所述固定架I正面均设置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远离固定架I的一面设置第一握杆3,所述支撑杆2之间设置连接杆4,所述固定架I背面设置安装座5,所述固定架I的侧面设置通孔6,所述固定架I内部为空腔,所述固定架I内部设置顶端为折弯型的升降杆7,所述升降杆7的侧面设置与通孔6相对应的穿孔8,所述穿孔8设置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两个升降杆7顶部之间设置横杆9,所述升降杆7顶端设置挂环13,还包括与通孔6、穿孔8相对应的锁紧螺栓15。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挂环可以用来吊沙袋或者吊挂其他东西,从而进行更多的训练,进一步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性。
[0033]实施例3: —种多功能墙体单双杠,包括两个固定架1,所述固定架I正面均设置支撑杆2,所述固定架I底端均设置固定板14,所述固定板14另一端与支撑杆2连接,所述支撑杆2远离固定架I的一面设置第一握杆3,所述支撑杆2之间设置连接杆4,所述固定架I背面设置安装座5,所述固定架I的侧面设置通孔6,所述固定架I内部为空腔,所述固定架I内部设置顶端为折弯型的升降杆7,所述升降杆7的侧面设置与通孔6相对应的穿孔8,所述穿孔8设置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两个升降杆7顶部之间设置横杆9,还包括与通孔6、穿孔8相对应的锁紧螺栓15。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固定板14使得支撑杆2在使用时更加牢固,从而增加了本装置的稳定性。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功能墙体单双杠,其特征是:包括两个固定架(1),所述固定架(I)正面均设置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远离固定架(I)的一面设置第一握杆(3),所述支撑杆(2)之间设置连接杆(4),所述固定架(I)背面设置安装座(5),所述固定架(I)的侧面设置通孔(6),所述固定架(I)内部为空腔,所述固定架(I)内部设置顶端为折弯型的升降杆(7),所述升降杆(7)的侧面设置与通孔(6)相对应的穿孔(8),所述穿孔(8)设置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两个升降杆(7)顶部之间设置横杆(9),还包括与通孔¢)、穿孔(8)相对应的锁紧螺栓(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墙体单双杠,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杆(2)顶部均设置第二握杆(10),所述第二握杆(10)设置在靠近第一握杆(3)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墙体单双杠,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杆(2)顶部均设置海绵垫(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墙体单双杠,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杆(4)上设置靠垫(12) 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墙体单双杠,其特征是:所述升降杆(7)顶端设置挂环(13) 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墙体单双杠,其特征是:所述固定架(I)底端均设置固定板(14),所述固定板(14)另一端与支撑杆(2)连接。
【文档编号】A63B69/22GK203954582SQ201420375027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9日
【发明者】徐国超 申请人:徐国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