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012899阅读:577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容易抓住的球。


背景技术:

参照图38至图40,对在专利文献1的段落0030和段落0043及图4中
公开的表皮体201进行说明。如图40所示,表皮体201构成为,为了形成折
叠部202,而在表皮体201的边缘部形成切口部203,将邻接的切口部203之
间的边缘部沿着以虚线表示的折叠线204进行折叠而形成折叠部202,以使
折叠后的折叠部202不会展开的方式如图38、图39所示那样利用支撑部件
205将邻接的折叠部202相互粘接。
另外,如图38、图39所示,在将多个表皮体201安装于构成为球体的
球主体206的情况下,利用粘接剂将邻接的表皮体201的折叠部202彼此相
互粘接,并且利用粘接剂将支撑部件205粘接于球主体206,在表皮体201
与球主体206之间形成空腔部207。
然而,对于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表皮体201,将折叠部202用粘接剂粘
接于与表皮体201不同的部件即支撑部件205,从而成为使折叠部202保持
折叠后的形状的复杂的构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605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背景技术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使球容易抓住。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是一种球,其球主体由表皮体覆盖,其特征在于,表皮体具有表

皮部及从表皮部的周缘部向球主体侧突出的周壁部,利用由树脂或橡胶形成
的软质材料一体地形成该表皮体,或其特征在于,在球主体的表面或覆盖球
主体的表皮体的表面设置有钩挂手指的台阶部或平面部,或其特征在于,在
球主体的表面或覆盖球主体的表皮体的表面设置有由平面或近似平面的较大
曲率半径的曲面形成的平面部。
发明效果
对于本发明,即使是手球球赛那样用手抓住球的球赛,人抓住球时,表
皮体的表皮部也容易凹下,或手指钩在台阶部,或手指触及平面部而感觉为
外径小的球,从而球容易抓住,投射或接住球变得容易。
在本发明中,若在表皮体的表面侧设置有将表皮部与周壁部之间的棱角
以形成平面或曲面的方式除去的结构的倒角部,则在将多个表皮体粘贴于球
主体而构成球的情况下,在邻接的表皮体彼此的边界形成基于倒角部的谷部,
通过用手钩住谷部,从而容易抓住球。
在本发明中,若在表皮部的表面形成有难以打滑那样的凸凹或由难以打
滑的材料形成的被膜,则容易抓住球。
在本发明中,若在表皮体的里侧设置有构成为从周壁部向中心部侧延伸
且与表皮部分离的伸出部,或在表皮体的内部设置有构成为跨及周壁部形成
底部且由表皮部、周壁部及底部包围的空腔部,则利用粘接剂将伸出部或底
部粘接于球主体,从而相对于球主体的粘接面积增加,粘接强度提高。
在本发明中,若在表皮体的内部一体地形成有构成为由表皮部及周壁部
包围的发泡区域部,则人抓住球时,除了能够得到无触底感的触感,由于周
壁部及发泡区域部能够粘接于球主体,因此相对于球主体的粘接面积增加,
粘接强度提高。
在本发明中,若表皮体为多个,邻接的表皮体的一个表皮体的表面与另
一个表皮体的表面构成向球的半径方向的台阶部,或,当在表皮体的里面设
置有空腔部,表皮体将球主体覆盖的情况下,形成作为由球主体及表皮体包
围而成的空间的空腔部,则人抓住球时,表皮体容易凹下,人容易抓住球。
在本发明中,若在表皮体的空腔部设置有缓冲部,则触感提高。另外,
若将该缓冲部粘接于球主体,则相对于球主体的粘接面积增加,粘接强度提
高。
在本发明中,若利用凹部构成台阶部,则人抓住球时,通过使手指的前
端进入凹部,从而使手指肚容易钩在凹部的周围。
在本发明中,若在台阶部设置有粘着材料,则粘着材料的位置不偏离,
手指粘接于粘着材料而容易钩在台阶部。
在本发明中,若在邻接的表皮体的交界设置有构成谷部的倒角部,则变
成手缝款式的球。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1的将球主体和表皮体分解后的球的立
体图。
图2是将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1的在球主体粘贴有表皮体的球的一部分
在球的直径方向切断而表示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1的表皮体的制造中使用的注射成型模
具的合模状态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1的表皮体的制造中使用的注射成型模
具的开模状态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2的表皮体的制造中使用的成型模具的
开模状态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2的表皮体的制造中使用的成型模具的
合模状态的剖面图。
图7是将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2的在球主体粘贴有表皮体的球的一部分
在球的直径方向切断而表示的剖面图。
图8是表示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3的表皮体的里面侧的立体图。
图9是将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3的在球主体粘贴有表皮体的球的一部分
在球的直径方向切断而表示的剖面图。
图10是表示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4的在球主体粘贴有表皮体的球的一部
分的剖面图。
图11是表示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4的表皮体的制造中使用的成型模具的
开模状态的剖面图。
图12是将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5的在球主体粘贴有表皮体的球的一部分

在球的直径方向切断而表示的剖面图。
图13是表示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5的表皮体的制造中使用的成型模具的
开模状态的剖面图。
图14是表示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5的表皮体的制造中使用的成型模具的
合模状态的剖面图。
图15是将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6的在球主体粘贴有表皮体的球的一部分
在球的直径方向切断而表示的剖面图。
图16是表示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6的表皮体的制造中使用的成型模具的
成型空间部的容积缩小后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17是表示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6的表皮体的制造中使用的成型模具的
成型空间部的容积扩大后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18是将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7的在球主体粘贴有表皮体的球的一部分
在球的直径方向切断而表示的剖面图。
图19是表示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8的将球主体和表皮体分解后的球的立
体图。
图20是将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8的在球主体粘贴有表皮体的球的一部分
在球的直径方向切断而表示的剖面图。
图21是表示手指钩挂在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8的球的凹部的状态的示意
图。
图22是表示在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9的球的凹部设置有粘着材料的结构
的剖面图。
图23是将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10的在球主体粘贴有表皮体的球的一部
分在球的直径方向切断而表示的剖面图。
图24是表示在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11的表皮体的表面设置的台阶部的
结构的俯视图。
图25是表示在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12的表皮体的表面设置的台阶部的
结构的俯视图。
图26是表示在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13的表皮体的表面设置的台阶部的
结构的俯视图。
图27是表示在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14的表皮体的表面设置的台阶部的

结构的俯视图。
图28是表示在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15的表皮体的表面设置的台阶部的
结构的俯视图。
图29是表示在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16的表皮体的表面设置的台阶部的
结构的俯视图。
图30是表示在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17的表皮体的表面设置的台阶部的
结构的俯视图。
图31是表示在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18的表皮体的表面设置的台阶部的
结构的俯视图。
图32是表示在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19的表皮体的表面设置的台阶部的
结构的俯视图。
图33是表示在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20的表皮体的表面设置的台阶部的
结构构成的俯视图。
图34是表示在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21的表皮体的表面设置的台阶部的
结构的俯视图。
图35是表示在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22的表皮体的表面设置的台阶部的
结构的俯视图。
图36是表示在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23的表皮体的表面设置的台阶部的
结构的俯视图。
图37是表示在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24的表皮体的表面设置的台阶部的
结构的俯视图。
图38是将以往的球主体及表皮体分解表示的立体图。
图39是将以往的在球主体粘贴有表皮体的球的一部分在球的直径方向
切断而表示的剖面图。
图40是表示以往的表皮体的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对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1的球1进行说明。在图1中,球1
构成为,利用未图示的粘接剂将多个表皮体3粘贴于球主体2。球主体2能
够适用以下任何一种形状或构造:球体或椭圆体或与此类似的形状、球体以

外如截角二十面体那样设置有平面部的球体或椭圆体或与此类似的形状、在
球主体2的表面缠绕线的构造、在球主体2的表面未缠绕线的构造、球主体
2的内部能够将空气充放而能够膨胀的中空的构造、不能对球主体2的内部
充放空气的中空的构造、用缓冲材料填满球主体2的内部的非中空的构造。
表皮体3虽然在图1中表现为六边形,但是同样能够适用六边形以外的
形状。表皮体3构成为,通过将用树脂或橡胶形成的软质材料注入到注射成
型或冲压成型或真空成型或吹塑成型等的模具进行成型,从而成为一体地形
成的具有表皮部4、周壁部5、倒角部6及空腔部7的结构,而成为不使用在
段落0004中叙述的支撑部件125的、简单的构造。
表皮部4成为从里侧向表面侧突出的球面那样的圆顶形。由此,表皮部
4构成预先决定的沿球1的外壁面的三维的曲面。此外,在该说明书中,里
侧是指球主体2侧,表面侧是指人接触侧。
周壁部5是从表皮部4的各周缘部向表皮部4的里侧突出,绕表皮部4
的周缘部一周的环形。由此,在表皮部4的里面,形成由表皮部4及周壁部
5包围而成的空腔部7。
倒角部6是在表皮体3的表面侧,将表皮部4与周壁部5之间的棱角以
成为平面或曲面的方式除去的结构。也就是,表皮部4与周壁部5之间的棱
角以成为平面或曲面的方式被除去的结构的倒角部6成为设置于表皮体3的
表面侧的造型。此外,倒角部6也能够适用延伸到与表皮体3的里面相交的
部分的结构。
此外,在图1的表皮部4的表面,设置难以打滑那样的褶皱或凹痕或压
花等凸凹或由难以打滑的材料形成的被膜,也能够同样地适用。对于设置被
膜的构造,既可以是在表皮体3成型时将被膜设置于表皮部4的表面的结构,
也可以是在成型后的表皮体3的表皮部4的表面粘接被膜的结构。
参照图2,对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1的用未图示的粘接剂将多个表皮体3
粘贴于球主体2的、球1的一部分进行说明。在图2中,在将多个表皮体3
安装于球主体2的情况下,使邻接的表皮体3的周壁部5相互熔接或用粘接
剂相互粘接,水或汗等水分不会从多个表皮体3的交界向球主体2侧渗入,
多个表皮体3彼此的结合强度提高。
另外,将邻接的周壁部5的球主体2侧的面与球主体2的外壁面进行未

图示的熔接或用粘结剂粘接,将邻接的表皮部4配置为与球主体2的外壁面
分离,在球主体2与表皮体3之间形成作为利用球主体2、表皮部4及周壁
部5包围而成的空间的空腔部7,多个表皮体3覆盖球主体2的外壁面的整
体,在人抓住球1时,表皮部4容易凹下,球1容易抓住。另外,在邻接的
表皮体3彼此的边界形成有基于倒角部6的谷部,用手钩住谷部,从而球1
容易抓住。另外,利用谷部,也能够使球1的外观为手缝的款式。
参照图3及图4,对通过注射成型制造图2所示的表皮体3的方法进行
说明。图4表示成型模具21的开模状态。在图4中,成型模具21包括第1
模具22及第2模具23。第1模具22包括主体外壁面部24、倒角壁面部25
及分割面部26。第2模具23包括主体内壁面部27、周壁凹部28、分割面部
29及浇口30。并且,若第1模具22沿直线31向第2模具23侧移动,分割
面部26、29相互对准,则成型模具21成为图3所示的合模状态,在成型模
具21的内部构成成型空间部32。
在图3中,从浇口30向成型空间部32注射由熔融的热塑性树脂或热固
性树脂或橡胶形成的软质材料,凝固后,通过开模能够得到作为成型件的图
2所示形状的表皮体3。此外,将浇口30如在图3中虚线所示那样设置于分
割面部26、29侧也能够适用。
参照图5至图7,对通过冲压成型制造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2的表皮体3
的方法进行说明。图5表示成型模具41的开模状态。在图5中,成型模具
41包括第1模具42及第2模具43。第1模具42包括主体外壁面部44、倒
角壁面部45、周壁外壁面部46及分割面部47。第2模具43包括主体内壁面
部48、周壁内壁面部49及分割面部50。
在进行冲压成型的情况下,在成型模具41的开模状态下,将由软化的热
塑性树脂或热固性树脂或橡胶形成的块状的软质材料51放在第2模具43上。
并且,随着第1模具42沿直线52向第2模具43侧下降,如图6所示,软质
材料51被夹在第1模具42与第2模具43之间的同时承受压力,成型模具
41成为合模状态,凝固后,通过开模能够得到作为成型件的图7所示形状的
表皮体3。
参照图8及图9,对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3的表皮体3进行说明。图8
及图9所示的表皮体3构成为,使伸出部8从周壁部5向中心部侧延伸。伸

出部8与表皮部4分离。也就是,构成为,将从周壁部5向中心部侧延伸且
与表皮部4分离的结构的伸出部8设置于表皮体3的里侧。利用该结构,通
过将伸出部8如图9所示那样与球主体2粘接,从而使与球主体2粘接的面
积与将图2所示的周壁部5的球主体2侧的面粘接于球主体2的结构相比变
大,粘接强度变强。
此外,对图8及图9所示的表皮体3进行注射成型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成
型模具能够适用设置为在图3及图4所示的成型模具21中将形成伸出部8的
成型空间部与周壁凹部28接连设置的构造。
参照图10对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4的表皮体3进行说明。图10所示的
表皮体3构成为,跨及周壁部5形成底部9,空腔部10由表皮部4、周壁部
5及底部9包围而成。也就是,构成为,跨及周壁部5形成底部9,将由表皮
部4、周壁部5及底部9包围的结构的空腔部10设置于表皮体3的内部。利
用该结构,由于将底部9与球主体2粘接,因此粘接强度变强。
参照图11对通过真空成型制造图10所示的表皮体3的方法进行说明。
图11表示成型模具61的开模状态。在图11中,成型模具61包括第1模具
62及第2模具63。第1模具62包括主体外壁面部64、倒角壁面部65、分割
面部66及吸引孔部67。第2模具63包括底面部68、周壁外壁面部69、分
割面部70及吸引孔部71。利用真空成型设备中的上压板72、下压板73及隔
片74支撑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两片板状的软质材料75、76,将材料75、76
加热而使其软化。
然后,在第1模具62和第2模具63向相互相对的方向移动,分割面部
66、70相互对准,成型模具61变为合模状态的工序中,吸引孔部67利用来
自吸引机构的抽真空动作而将材料75拉长且使其与第1模具62的主体外壁
面部64、倒角壁面部65及分割面部66密接,吸引孔部71利用来自吸引机
构的抽真空动作而将材料76拉长且使其与第2模具63的底面部68、周壁外
壁面部69及分割面部70密接,从而能够得到作为成型件的图10所示形状的
表皮体3。
参照图12对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5的表皮体3进行说明。图12所示的
表皮体3构成为,跨及周壁部5形成底部9,空腔部10由表皮部4、周壁部
5及底部9包围而成。对于图12所示的表皮体3,在底部9具有充入压缩空

气时留下的孔部11的结构与图10所示的表皮体3不同。因此,由于利用未
图示的粘接剂将底部9粘接于球主体2,因此粘接强度变强。
参照图13及图14对通过吹塑成型制造图12所示的表皮体3的方法进行
说明。图13表示成型模具81的开模状态。在图13中,成型模具81包括第
1模具82及第2模具83。第1模具82包括主体外壁面部84、倒角壁面部85
及分割面部86。第2模具83包括底面部87、周壁外壁面部88、分割面部89
及空气吹入机构90。空气吹入机构90包括喷嘴91。
而且,将利用挤出机制作的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筒状的型坯92配置于第
1模具82与第2模具83之间。其后,第1模具82和第2模具83向相互相
对的方向移动,分割面部86、89相互对准,成型模具81变为合模状态。
接着,通过如图14所示那样将空气吹入机构90的喷嘴91插入到型坯
92的内部,从喷嘴91将压缩空气吹入到型坯92的内部而将型坯92拉长并
使其与第1模具82的主体外壁面部84、倒角壁面部85、第2模具83的底面
部87及周壁外壁面部88密接,从而能够得到由型坯92而成的中空的成型件。
其后,将成型模具81进行开模,将由型坯92而成的中空的成型件脱模后,
进行去除不要的部分的修剪,从而能够得到图12所示的表皮体3。
参照图15对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6的表皮体3进行说明。图15所示的
表皮体3构成为,在由表皮部4和周壁部5包围的区域具备具有闭孔泡沫的
发泡区域部12。也就是,构成为,由表皮部4和周壁部5包围的结构的发泡
区域部12与表皮体3的内部一体地形成。利用该结构,在人抓住球1时,抓
住球1的触感变好。另外,由于利用未图示的粘接剂将周壁部5及发泡区域
部12粘接于球主体2,因此粘接强度变强。
参照图16及图17对利用注射成型中的模芯回退成型制造图15所示的表
皮体3的方法进行说明。图16表示成型模具101的滑动模芯104使成型空间
部112的容积缩小的状态。在图16中,成型模具101包括第1模具102、第
2模具103及滑动模芯104。第1模具102包括主体外壁面部105、倒角壁面
部106、周壁外壁面部107及分割面部108。第2模具103包括模芯容纳部
109及分割面部110。在模芯容纳部109中容纳有滑动模芯104。在分割面部
108、110侧设置有浇口111。
如图16所示,成型空间部112由主体外壁面部105、倒角壁面部106、

周壁外壁面部107及滑动模芯104构成,在滑动模芯104使成型空间部112
的容积缩小的状态下,从注射成型机的气缸将由熔融的热塑性树脂形成的成
型材料113经由浇口111向成型空间部112注射。在该注射的成型材料113
中混合有发泡剂等。在向成型空间部112注射的成型材料113变硬之前,滑
动模芯104如箭头114所示那样向与表皮体3的表皮部4分离的方向移动。
通过上述滑动模芯104的移动,如图17所示,成型空间部112的容积扩
大,成型材料113中含有的发泡剂等进行发泡,形成具有气泡的发泡区域部
12。由此,能够得到图15所示的表皮体3。
参照图18对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7的球1的表皮体3进行说明。对于图
18所示的表皮体3,表皮部4成为平板状的结构与图2所示的表皮体3不同。
参照图19对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8的球1的表皮体3进行说明。对图
19所示的表皮体3进行说明。表皮体3的表皮部4包括中央部的平面部121
及包围平面部121的斜面部122。
在将表皮体3粘贴于球主体2的情况下,存在平面部121变成较大的曲
率半径的曲面的倾向,因此,设为,平面部121也包括以下任意一种结构:
由平面形成的结构;和由近似平面的较大的曲率半径的曲面形成的结构。斜
面部122构成成为随着从平面部121侧靠近倒角部6侧而逐渐地下降的斜坡
的倾斜。
在表皮部4的表面,作为从表皮部4的表面侧向表皮体3的内部的凹陷
而构成有大凹部123和小凹部124。大凹部123的个数不限定于以下的数值,
但是若描述试制表皮体3时的一例,则构成为,将大凹部123在表皮部4的
平面部121的中心部设置1个和在周缘部设置6个合计7个,以逐个包围7
个大凹部123的每个的同时沿平面部121和斜面部122散布的方式设置多个
小凹部124。周缘部的6个大凹部123构成为,配置于将表皮部4的中心部
与表皮部4的6个角部连结的直线上。
如图21所示,大凹部123构成钩挂手指的台阶部129。具体而言,大凹
部123的底部构成台阶部129的较低的部分,表皮体3的表面处的大凹部123
的周围构成台阶部129的较高的部分。
图19所示的小凹部124构成难以打滑的部分,但是不设置小凹部124的
结构也能够适用。作为难以打滑的部分,也可以代替小凹部124而在表皮体

3的表面设置褶皱,由小凹部124和褶皱这两者来构成也能够适用。小凹部
124使汗漏过从而能够使球难以打滑并且提高了表皮体3的挠性而能够更容
易抓住球。另外,取代小凹部124而设置未图示的小突起部也能够使球难以
打滑。
此外,大凹部123、小凹部124的配置形态不限定于上述说明的配置形
态,能够任意地配置。
如图20所示,在将多个表皮体3安装于球主体2的情况下,将邻接的表
皮体3的周壁部5相互熔接或利用粘接剂粘接,将邻接的周壁部5的球主体
2侧的面与球主体2的外壁面进行未图示的熔接或用粘接剂粘接,将邻接的
表皮部4配置为与球主体2的外壁面分离,在球主体2与表皮体3之间形成
作为由球主体2、表皮部4及周壁部5包围而成的空间的空腔部7。
在将多个表皮体3安装于球主体2的状态下,由相邻的表皮体3彼此构
成台阶部128。即,若将以球1的中心部125为中心的假想圆形设为半径126,
将相邻的表皮体3中的一个上的斜面部122的以球1的中心部125为中心的
假想圆形设为半径127,则以使相邻的表皮体3中的另一个上的斜面部122
位于比半径127靠近球主体2侧的方式,构成相邻的表皮体3中的一个与另
一个,从而由相邻的表皮体3彼此构成台阶部128。
因此,图20所示的球1由于在球主体2与表皮体3之间由球主体2及表
皮体3包围而成的空腔部7,而使人抓住球1时,表皮体3容易凹下,容易
抓住球1。另外,由于由倒角部6形成的谷部,而使球1的外观为手缝的款
式。另外,在人抓住球1时,使手指钩在大凹部123或台阶部128上或使手
指接触平面部121而感觉为是外径较小的球1,从而容易抓住球1,投射或接
住球1变得容易。例如,如图21所示,若在人抓住球1时,抓住球1的人的
手指130的前端进入大凹部123,则该手指130的手指肚容易钩在大凹部123
的周围的台阶部129上。
如图20所示,在表皮体3的里面,设置有由表皮部4及界壁部5包围而
成的空腔部7。然而,表皮体3的里面是不设置空腔部7的结构也能够适用。
在不设置空腔部7的情况下,若将表皮体3的里面与球主体2的表面进行未
图示的熔接或用粘接剂粘接,则即使是大凹部123及小孔部124的一者或两
者贯通表皮体3的表面和里面的结构,水或汗等水分也不会渗入球主体2与

表皮体3之间,使粘接强度变强。
参照图22对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9的球1的表皮体3进行说明。图22
所示的球1构成为,在作为表皮体3的凹部的大凹部123设置粘着材料131。
对于粘着材料131的材质,能够适用苯乙烯系弹性体,有机硅系弹性体、橡
胶系弹性体、聚氨酯系弹性体等。粘着材料131构成为,可拆卸地设置于大
凹部123,使得在由于使用的经过,粘着力降低的情况下,能够更换新的。
参照图23,对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10的球1的表皮体3进行说明。由
于图23所示的表皮体3构成为在空腔部7设置了缓冲部132,因此在人抓住
球1时,抓住球1的触感变得很好。另外,也可以不用粘接剂将缓冲部132
粘接于球主体2,但是若用粘接剂将缓冲部132粘接于球主体2,则粘接强度
变强。缓冲部132由泡沫塑料或无纺织布或橡胶或弹性体等缓冲材料构成。
参照图24对在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11的表皮体3设置的台阶部的造型
进行说明。通过在图24所示的表皮体3的表面分散设置附加有斜线的多个凸
部133,而使凸部133以外的表皮体3的表面构成为作为台阶部的较低部分。
凸部133的个数不限定于7个,也可以是1至6个、8个以上。另外,凸部
133的从平面观察的情况下的形状不限定于圆形,也可以是椭圆形或方形。
多个凸部133的高度也可以相同或不同。
参照图25对在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12的表皮体3设置的台阶部的构造
进行说明。通过在图25所示的表皮体3的表面分散设置附加有斜线的由多个
形成的环形的凸部134,而使凸部134以外的表皮体3的表面构成为作为台
阶部的较低部分。另外,凸部134的从平面观察的情况下的形状不限定于圆
形,也可以是椭圆形或方形。多个凸部134的高度也可以相同或不同。
参照图26对在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13的表皮体3设置的台阶部的造型
进行说明。通过在图26所示的表皮体3的表面分散设置附加有斜线的多个凸
部135,而使凸部135以外的表皮体3的表面构成为作为台阶部的较低部分。
多个凸部135的高度也可以相同或不同。
参照图27对在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14的表皮体3设置的台阶部的造型
进行说明。通过在图27所示的表皮体3的表面分散设置附加有网格线的多个
凹部136,而使凹部136构成为作为台阶部的较低部分。另外,凹部136的
从平面观察的情况下的形状不限定于圆形或弧形,也可以是椭圆形或方形。

多个凹部136的深度也可以相同或不同。
参照图28对在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15的表皮体3设置的台阶部的造型
进行说明。通过在图28所示的表皮体3的表面以构成波纹形状的方式设置附
加有斜线的由多个形成的环形的凸部137,而使凸部137以外的表皮体3的
表面构成为作为台阶部的较低部分。另外,凸部137的从平面观察的情况下
的形状不限定于圆形,也可以是椭圆形或弧形或方形。多个凸部137的高度
也可以相同或不同。
参照图29对在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16的表皮体3设置的台阶部的造型
进行说明。通过在图29所示的表皮体3的表面以构成波纹形状的方式设置附
加有网格线的由多个形成的环形的凹部138,而使凹部138构成为作为台阶
部的较低部分。另外,凹部138的从平面观察的情况下的形状不限定于方形,
也可以是椭圆形或弧形或方形。多个凹部138的深度也可以相同或不同。
参照图30对在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17的表皮体3设置的台阶部的造型
进行说明。通过在图30所示的表皮体3的表面分散设置附加有网格线的多个
凹部139,而使凹部139构成为作为台阶部的较低部分。凹部139的个数不
限定于6个,也可以是1至5个、7个以上。另外,凹部139的从平面观察
的情况下的形状不限定于圆形或弧形,也可以是椭圆形或方形。多个凹部139
的深度也可以相同或不同。
参照图31对在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18的表皮体3设置的台阶部的造型
进行说明。通过在图31所示的表皮体3的表面以构成波纹形状的方式设置附
加有网格线的多个凹部140,而使凹部140构成为台阶部。凹部140的个数
不限定于2个,也可以是1个、3个以上。另外,内侧的圆形的凹部140的
从平面观察的情况下的形状不限定于圆形,也可以是椭圆形或弧形或方形。
另外,外侧的环形的凹部140的从平面观察的情况下的形状不限定于方形,
也可以是圆形或椭圆形或弧形。多个凹部140的深度也可以相同或不同。
参照图32对在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19的表皮体3设置的台阶部的造型
进行说明。通过在图32所示的表皮体3的表面分散设置附加有网格线的多个
凹部141,而使凹部141构成为作为台阶部的较低部分。另外,凹部141的
从平面观察的情况下的形状不限定于三角形,也可以是圆形或椭圆形或弧形
或三角形以外的方形。多个凹部141的深度也可以相同或不同。
参照图33对在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20的表皮体3设置的台阶部的造型
进行说明。通过在图33所示的表皮体3的表面以构成波纹形状的方式设置附
加有网格线的多个凹部142,而使凹部142构成为作为台阶部的较低部分。
构成较大的环形的多个凹部141在凹部141的圆周方向分开。另外,内侧的
方形的凹部142的从平面观察的情况下的形状不限定于方形,也可以是圆形
或椭圆形或弧形。另外,外侧的环形的凹部142的从平面观察的情况下的形
状不限定于方形,也可以是圆形或椭圆形或弧形。多个凹部141、142的深度
也可以相同或不同。
参照图34对在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21的表皮体3设置的台阶部的造型
进行说明。通过在图34所示的表皮体3的表面分散设置附加有斜线的多个凸
部143,在各凸部143的上表面设置附加有斜线的凸部144,而使凸部143、
144及表皮体3的表面构成为作为台阶部的较低部分。另外,凸部143、144
的从平面观察的情况下的形状不限定于圆形,也可以是椭圆形或弧形或方形。
多个凸部143、144的高度也可以相同或不同。另外,在图34所示的1个凸
部143中设置多个凸部144也能够适用。
参照图35对在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22的表皮体3设置的台阶部的造型
进行说明。通过在图35所示的表皮体3的表面分散设置附加有网格线的多个
凹部145,在各凹部145的底面设置附加有斜线的凸部146,而使凹部14构
成为作为台阶部的较低部分。凸部146的上表面比表皮体3的表面向上方突
出的情况和不比表皮体3的表面向上方突出的情况都能够适用。另外,凹部
145及凸部146的从平面观察的情况下的形状不限定于圆形,也可以是椭圆
形或弧形或方形。多个凹部145的深度也可以相同或不同,多个凸部146的
高度也可以相同或不同。另外,在图35所示的1个凹部145中设置多个凸部
146也能够适用。
参照图36对在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23的表皮体3设置的台阶部的造型
进行说明。通过在图36所示的表皮体3的表面分散设置附加有斜线的多个凸
部147,在各凸部147的上表面设置附加有个网格线的凹部148,而使表皮体
3的表面及凹部184构成为作为台阶部的较低部分。另外,凸部147及凹部
148的从平面观察的情况下的形状不限定于圆形,也可以是椭圆形或弧形或
方形。多个凸部147的高度也可以相同或不同,多个凹部148的深度也可以

相同或不同。另外,在图36所示的1个凸部147中设置多个凹部148也能够
适用。
参照图37对在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24的表皮体3设置的台阶部的造型
进行说明。通过在图37所示的表皮体3的表面分散设置附加有网格线的多个
凹部149,在各凹部149的底面设置涂满黑色的凹部150,而使凹部149、150
构成为作为台阶部的较低部分。另外,凹部149、150的从平面观察的情况下
的形状不限定于圆形,也可以是椭圆形或弧形或方形。多个凹部149、150的
深度也可以相同或不同。另外,在图37所示的1个凹部149中设置多个凹部
150也能够适用。
虽然未对在由图24至图37所示的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11至24的表皮
体3设置的台阶部的造型以外的造型进行图示,但是以下那样的造型也能够
适用。例如,通过在表皮体3的表面设置1个较大的凸部,在该1个凸部中
设置1个或2个以上的环形的凹部,从而在表皮体3的表面设置由上述凸部
和上述凹部形成的波纹形状,使表皮体3的表面及凹部构成为作为台阶部的
较低部分。或者,通过在表皮体3的表面的中心部设置1个凹部,在该1个
凹部的周围在表皮体3的外周的方向成放射状地设置较长的2个以上的凹部,
在这些放射状的凹部之间设置凹部,上述放射状的凹部的深度与它们之间的
凹部的深度相互不同,而使这些凹部构成为作为台阶部的较低部分。
若对所述各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的表皮体3的材料与注射成型或冲压成
型或真空成型或吹塑成型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则对于注射成型及冲压成型,
作为表皮体3的材料能够使用热塑性树脂或热固性树脂或橡胶,对于真空成
型或吹塑成型,作为表皮体3的材料一般能够使用热塑性树脂。另外,在多
个表皮体3由同种热塑性树脂构成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周壁部5彼此相互熔
接。
另外,对于图19至图37所示的球1,即使不设置表皮体3,具有球主体
2,在球主体2的表面设置图20所示的平面部121、图21所示的钩挂手指130
的台阶部129、具有图22所示的粘着材料131的台阶部129、及图24至图
37所示的台阶部也能够适用。
所述各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的表皮体3的从平面观察的形状不限定于五
边形、六边形。
通过将由树脂或橡胶形成的软质材料注入注射成型或冲压成型或真空成
型或吹塑成型等的模具进行成型从而使所述各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的多个表
皮体3以成为连结后的形态的方式一体构成也能够适用。
符号说明
1球
2球主体
3表皮体
4表皮部
5周壁部
6倒角部
7空腔部
8伸出部
9底部
10空腔部
11孔部
12发泡区域部
21成型模具
22第1模具
23第2模具
24主体外壁面部
25倒角壁面部
26分割面部
27主体内壁面部
28周壁凹部
29分割面部
30浇口
31直线
32成型空间部
41成型模具
42第1模具
43第2模具
44主体外壁面部
45倒角壁面部
46周壁外壁面部
47分割面部
48主体内壁面部
49周壁内壁面部
50分割面部
51材料
52直线
61成型模具
62第1模具
63第2模具
64主体外壁面部
65倒角壁面部
66分割面部
67吸引孔部
68底面部
69周壁外壁面部
70分割面部
71吸引孔部
72上压板
73下压板
74隔片
75材料
76材料
81成型模具
82第1模具
83第2模具
84主体外壁面部
85倒角壁面部
86分割面部
87底面部
88周壁外壁面部
89分割面部
90空气吹入机构
91喷嘴
92型坯
101成型模具
102第1模具
103第2模具
104滑动模芯
105主体外壁面部
106倒角壁面部
107周壁外壁面部
108分割面部
109模芯容纳部
110分割面部
111浇口
112成型空间部
113材料
114箭头
115球主体
121平面部
122斜面部
123大凹部(台阶部)
124小凹部
125球1的中心部
126以中心部125为中心的假想圆形的半径
127以中心部125为中心的球主体2的表面的半径
128台阶部
129台阶部
130手指
131粘着材料
132缓冲部
133凸部
134凸部
135凸部
136凹部
137凸部
138凹部
139凹部
140凹部
141凹部
142凹部
143凸部
144凸部
145凹部
146凸部
147凸部
148凹部
149凹部
150凹部
151凸部
152凹部
153凸部
154凹部
155凸部
156凹部
157凹部
158凹部
201表皮体
202折叠部
203切口部
204折叠线
205支撑部件
206球主体
207空腔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