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速马达积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6571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可变速马达积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积木,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变速马达积木。



背景技术:

如同中国台湾公告号第m278981号专利案所公开的具教学与益智功能的玩具车,其包含两个分别设置于左、右侧的马达,及两个分别设置于左、右侧且受各该马达驱动的变速齿轮组,每一个变速齿轮组包括一个连动于马达的轴心的主动齿轮、一个啮合连动于该主动齿轮的中轴变速齿轮、一个与该中轴变速齿轮同轴且同步转动的中轴小齿轮、一个啮合连动于该中轴小齿轮的下轴变速齿轮、两个分别啮合连动于所述下轴变速齿轮的传动变速齿轮、两个分别与所述传动变速齿轮同轴且同步转动的传动小齿轮,及两个分别啮合连动于所述传动小齿轮的最终传动齿轮。通过每一个变速齿轮组中的各个齿轮的配合,而能产生一个预定的变速比,从而各该马达以该预定的变速比驱动该玩具车行进。

然而,各该变速齿轮组中的各个齿轮规格不尽相同,且每两相啮合的齿轮的转轴也具有不同的轴距。若欲更换各该变速组的齿轮以调整整体的变速比时,除需考虑各个齿轮的齿数,更需全盘地考虑各个齿轮的直径以符合于各转轴间的轴距,方能使更换后的各个齿轮间能正确地啮合。所以,若没有在更换之前先作一番计算,则需通过多次的尝试,才能挑选出适当的齿轮配置,造成不便性而降低寓教于乐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安装以产生多种变速比的可变速马达积木。

本发明的可变速马达积木适用于连接一个周边积木组,该可变速马达积木包含一个外壳、一个变速单元,及一个马达。

该外壳包括一个呈中空的容室。

该变速单元容设于该容室,且包括多个能拆卸地设置的机动齿轮组,每一个机动齿轮组具有一个第一齿轮及一个连动于该第一齿轮的第二齿轮,该第一齿轮与该第二齿轮分别具有一个第一齿数及一个第二齿数,且该第一齿数大于该第二齿数,每一个机动齿轮组的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其中的一者啮合于相邻机动齿轮组的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其中的另一者。

该马达容设于该容室,用于驱动该变速单元。

较佳地,该变速单元还包括一个受该马达驱动且啮合连动所述机动齿轮组的其中一者的输入齿轮组。

较佳地,该变速单元还包括一个受所述机动齿轮组的其中一者啮合连动的输出齿轮组。

较佳地,该输出齿轮组具有一个输出联轴件,且该外壳还贯穿设置有一个对应于该输出联轴件的端部的轴孔。

较佳地,该外壳还包括多个两两相对的轴座,且位于同一侧的该些轴座以等间距的方式间隔设置,每一个机动齿轮组还具有一个穿设每一个第一齿轮与每一个第二齿轮的心轴,且每一个心轴的相反端部能拆卸地枢设于每两相对的轴座。

较佳地,每一个机动齿轮组还具有一个相关于其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沿心轴的轴向的设置位置的辨识标志,且每一个机动齿轮组的辨识标志为色彩、符号及凸粒中的至少一者。

较佳地,该外壳还包括两个相互对接的侧壳件,所述侧壳件的内壁面分别两两相对地凹设有所述轴座。

较佳地,该外壳还包括一个由所述侧壳件共同界定出且连通于该容室供安装及拆卸所述机动齿轮组的开口,及一个能开启地盖设该开口的壳盖。

较佳地,该第一齿数与该第二齿数间的比值介于1.5至4间。

较佳地,该外壳还包括多个凸设于其外表面供连结该周边积木组的连结凸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该变速单元包括齿轮规格一致的所述机动齿轮组,使得相邻机动齿轮组间的啮合搭配单纯化,也就是说,每两相邻机动齿轮组间的配置若非其中一个机动齿轮组的第一齿轮 啮合另一个机动齿轮组的第二齿轮,则为其中一个机动齿轮组的第二齿轮啮合另一个机动齿轮组的第一齿轮。所以,使用者能直觉且毋须反复试误地组合出多种不同的配置以产生不同的变速比,因此能达到便于安装以产生多种变速比的目的。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图1是一个立体组合图,说明本发明可变速马达积木的一个实施例;

图2是一个立体分解图;

图3是一个俯视图,说明一个变速比为1:16的配置;

图4是另一个俯视图,说明一个变速比为16:1的配置;

图5是又一个俯视图,说明一个变速比为1:4的配置;

图6是再一个俯视图,说明一个变速比为4:1的配置;

图7是更一个俯视图,说明一个变速比为1:1的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1及图2,本发明可变速马达积木的一个实施例,适用于连接一个周边积木组(图未示),该可变速马达积木包含一个外壳1、一个变速单元2,及一个马达3。

该外壳1包括两个相互对接的侧壳件11、一个由所述侧壳件11的顶缘共同界定出的开口12、一个能开启地盖设该开口12的壳盖13、一个由所述侧壳件11及该壳盖13共同界定出且呈中空并连通该开口12的容室14,及多个凸设于所述侧壳件11的外表面供连结图未示的该周边积木组的连结凸块15。所述侧壳件11的内壁面分别两两相对地凹设有多个轴座111,且位于同一侧的所述轴座111以等间距的方式间隔设置。

该变速单元2容设于该容室14,且包括多个能拆卸地设置的机动齿轮组21、一个受该马达3驱动且啮合连动所述机动齿轮组21的其 中一者的输入齿轮组22,及一个受所述机动齿轮组21的其中一者啮合连动的输出齿轮组23。以下将以三个机动齿轮组21做进一步的说明,但数量不依此为限。

每一个机动齿轮组21具有一个第一齿轮211、一个连动于该第一齿轮211的第二齿轮212、一个穿设其第一齿轮211与第二齿轮212的心轴213,及一个相关于其第一齿轮211与第二齿轮212沿心轴213的轴向的设置位置的辨识标志。每一个心轴213的相反端部能拆卸地枢设于每两相对的轴座111,且每一个心轴213与套设其上的每一个第一齿轮211及每一个第二齿轮212同步转动。每一个机动齿轮组21的辨识标志为色彩、符号及凸粒中的至少一者。该第一齿轮211与该第二齿轮212分别具有一个第一齿数及一个第二齿数,且该第一齿数为该第二齿数的2倍,每一个机动齿轮组21的第一齿轮211及第二齿轮212其中的一者啮合于相邻机动齿轮组21的第一齿轮211及第二齿轮212其中的另一者。需要注意的是,该第一齿数与该第二齿数间的比值也可以是介于1.5至4间的其他数值。

该输入齿轮组22具有一个能配合地啮合于相邻机动齿轮组21的第二齿轮212的输入大齿轮221,及一个能配合地啮合于相邻机动齿轮组21的第一齿轮211的输入小齿轮222。该输入大齿轮221与该输入小齿轮222间的齿数比值为2,但不依此为限。该输入大齿轮221与该输入小齿轮222设置于同一个轴上且同步转动。

该输出齿轮组23具有一个能配合地啮合于相邻机动齿轮组21的第二齿轮212的输出大齿轮231、一个能配合地啮合于相邻机动齿轮组21的第一齿轮211的输出小齿轮232,及一个输出联轴件233,且该外壳1还贯穿设置有一个对应于该输出联轴件233的端部的轴孔16。该输出大齿轮231与该输出小齿轮232间的齿数比值为2,但不依此为限。该输出大齿轮231、该输出小齿轮232与该输出联轴件233设置于同一个轴上且同步转动。

使用者将该壳盖13开启后,即能自该开口12安装及拆卸所述机动齿轮组21,而能变换所述机动齿轮组21与该输入齿轮组22、该输出齿轮组23间的配置关系,也能变换相邻的机动齿轮组21间的配置关系,从而产生不同的变速比。

以下将举例说明数种配置下所产生的不同变速比,为使说明简明,该输入齿轮组22与该马达3间的变速比为1:1,且该输入大齿轮221的齿数、该第一齿数与该输出大齿轮231的齿数呈1:1:1的比例,但不依此为限。

参阅图3,该输入齿轮组22的输入大齿轮221与图中左侧的该机动齿轮组21的第二齿轮212相啮合,因而产生一个1:2的变速比。左侧的该机动齿轮组21的第一齿轮211与中央的该机动齿轮组21的第二齿轮212相啮合,因而产生另一个1:2的变速比。中央的该机动齿轮组21的第一齿轮211与右侧的该机动齿轮组21的第二齿轮212相啮合,因而产生又一个1:2的变速比。右侧的该机动齿轮组21的第一齿轮211与该输出齿轮组23的输出小齿轮232相啮合,因而产生再一个1:2的变速比。所以,该马达3相对于该输出齿轮组23的变速比为1:16。

参阅图4,该输入齿轮组22的输入小齿轮222与图中左侧的该机动齿轮组21的第一齿轮211相啮合,因而产生一个2:1的变速比。左侧的该机动齿轮组21的第二齿轮212与中央的该机动齿轮组21的第一齿轮211相啮合,因而产生另一个2:1的变速比。中央的该机动齿轮组21的第二齿轮212与右侧的该机动齿轮组21的第一齿轮211相啮合,因而产生又一个2:1的变速比。右侧的该机动齿轮组21的第二齿轮212与该输出齿轮组23的输出大齿轮231相啮合,因而产生再一个2:1的变速比。所以,该马达3相对于该输出齿轮组23的变速比为16:1。

参阅图5,该输入齿轮组22的输入小齿轮222与图中左侧的该机动齿轮组21的第一齿轮211相啮合,因而产生一个2:1的变速比。左侧的该机动齿轮组21的第一齿轮211与中央的该机动齿轮组21的第二齿轮212相啮合,因而产生一个1:2的变速比。中央的该机动齿轮组21的第一齿轮211与右侧的该机动齿轮组21的第二齿轮212相啮合,因而产生另一个1:2的变速比。右侧的该机动齿轮组21的第一齿轮211与该输出齿轮组23的输出小齿轮232相啮合,因而产生又一个1:2的变速比。所以,该马达3相对于该输出齿轮组23的变速比为1:4。

参阅图6,该输入齿轮组22的输入小齿轮222与图中左侧的该机动齿轮组21的第一齿轮211相啮合,因而产生一个2:1的变速比。左侧的该机动齿轮组21的第二齿轮212与中央的该机动齿轮组21的第一齿轮211相啮合,因而产生另一个2:1的变速比。中央的该机动齿轮组21的第二齿轮212与右侧的该机动齿轮组21的第一齿轮211相啮合,因而产生又一个2:1的变速比。右侧的该机动齿轮组21的第一齿轮211与该输出齿轮组23的输出小齿轮232相啮合,因而产生一个1:2的变速比。所以,该马达3相对于该输出齿轮组23的变速比为4:1。

参阅图7,该输入齿轮组22的输入小齿轮222与图中左侧的该机动齿轮组21的第一齿轮211相啮合,因而产生一个2:1的变速比。左侧的该机动齿轮组21的第一齿轮211与中央的该机动齿轮组21的第二齿轮212相啮合,因而产生一个1:2的变速比。中央的该机动齿轮组21的第二齿轮212与右侧的该机动齿轮组21的第一齿轮211相啮合,因而产生另一个2:1的变速比。右侧的该机动齿轮组21的第一齿轮211与该输出齿轮组23的输出小齿轮232相啮合,因而产生另一个1:2的变速比。所以,该马达3相对于该输出齿轮组23的变速比为1:1。

经由以上的说明,上述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一、通过该变速单元2包括齿轮规格一致的所述机动齿轮组21,使得相邻机动齿轮组21间的啮合搭配单纯化,有助于使用者直觉且不需要试误地组合出多种对应不同变速比的配置。

二、通过每一个机动齿轮组21具有相关于每一个第一、第二齿轮211、212沿每一个心轴213的轴向位置的辨识标志,能让用户更清楚地挑选出组配某一个变速比所需的机动齿轮组21,从而能进一步增添便利性。

三、通过能开启的该壳盖13及能拆卸所述机动齿轮组21,而能于开启该壳盖13后方便地替换所述机动齿轮组21以调整变速比。

综上所述,本发明装置确实能达成本发明的目的。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 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