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羽毛球陪练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46819阅读:19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羽毛球陪练机器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羽毛球陪练机器人的组成装置,属于智能机器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羽毛球作为一项体育运动,既可以作为一种娱乐项目来玩,又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人们的抵抗力,全面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因此,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喜欢。

然而,在进行羽毛球教学和训练时,往往需要使用大量羽毛球,一旦球被打完就需要去一个个捡起羽毛球再重新开始,严重影响锻炼者的运动体验;同时,还需要有人陪练发球,这样陪练发球的运动强度大,体力消耗极大,且发球质量不易控制。

目前,市面上出现了一种羽毛球陪练机器人,而供球装置是羽毛球陪练机器人的一个重要组成装置,其能为发球装置供球。然而,现有技术的供球装置在供球时容易出现一次提供多个羽毛球,造成设备故障,且提供的羽毛球的朝向也不一致,影响后续发球。

因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创新的羽毛球陪练机器人,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接球、供球和发球的羽毛球陪练机器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羽毛球陪练机器人,其包括移动平台、接球装置、供球装置以及发球装置;其中,所述接球装置、供球装置和发球装置均安装于移动平台上;所述接球装置和供球装置对接,并位于供球装置的上方;所述供球装置和发球装置对接,并位于发球装置的上方。

本发明的羽毛球陪练机器人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球装置包括接球斗、支架、主动轮、被动轮、理球带以及电机;其中,所述接球斗安装于支架的顶部;所述主动轮和被动轮分别枢接于支架两端;所述电机连接并驱动主动轮;所述理球带套设在主动轮和被动轮上,其位于接球斗的下方。

本发明的羽毛球陪练机器人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动轮的直径大于被动轮的直径。

本发明的羽毛球陪练机器人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球斗包括两侧的侧板以及连接两侧板的挡板;所述理球带沿侧板延伸方向延伸;理球带之间、理球带和侧板之间设有出球口。

本发明的羽毛球陪练机器人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供球装置包括储球筒、供球筒、电机支架、上电机、上夹持臂、下电机以及下夹持臂;其中,所述储球筒和供球筒一体注塑成型,且储球筒呈竖直设置;所述电机支架安装于储球筒的外侧壁上;所述上电机和下电机分别上下堆叠的安装于电机支架上;所述上夹持臂通过一对齿轮相啮合,其中一齿轮连接至上电机上,并由上电机驱动;所述下夹持臂通过另一对齿轮相啮合,其中一齿轮连接至下电机上,并由下电机驱动。

本发明的羽毛球陪练机器人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夹持臂和下夹持臂上均安装有抱箍,所述抱箍能和羽毛球相贴合。

本发明的羽毛球陪练机器人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发球装置包括支架、发球斗、翻转输送系统、发球平台、两发球轮以及发球电机;其中,所述发球斗安装于发球平台上,其位于两发球轮中间的一侧;所述翻转输送系统设置在发球斗和两发球轮之间的底部;所述发球平台安装于支架的顶部;所述两发球轮枢接于发球平台上;所述发球电机安装于发球平台的底部,其连接并驱动发球轮转动。

本发明的羽毛球陪练机器人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翻转输送系统由一电机驱动,其采用链条或者倒刺带。

本发明的羽毛球陪练机器人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两发球轮之间的间隙宽度为22mm;发球轮采用PU材质发球轮,转速为4000转/min。

本发明的羽毛球陪练机器人还设置为:所述支架的顶部设有一销轴;所述发球平台的底部设有一对夹持块,所述夹持块夹持于销轴上,并通过一第一第一锁紧螺钉锁紧;所述发球平台的一侧螺接有第二锁紧螺钉,所述第二锁紧螺钉抵接于发球斗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羽毛球陪练机器人通过移动平台的移动,能将羽毛球接住,并将羽毛球整理成头部一律朝下而输出,便于后续供球。

2.本发明的羽毛球陪练机器人的供球装置能够逐个供球且并使球头朝下,便于后续发球。

3.本发明的羽毛球陪练机器人的发球质量高,并能根据需要调整发球角度和力量,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羽毛球陪练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接球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图1中的接球装置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4是图1中的接球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图1中的发球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图1中的发球装置的主视图。

图7是图6中沿A-A的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至附图7所示,本发明为一种羽毛球陪练机器人,其由移动平台1、接球装置2、供球装置3以及发球装置4等几部分组成。

其中,所述接球装置2、供球装置3和发球装置4均安装于移动平台1上。所述接球装置2和供球装置3对接,并位于供球装置3的上方。所述供球装置3和发球装置4对接,并位于发球装置4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接球装置2由接球斗21、支架22、主动轮23、被动轮24、理球带25以及电机26等几部分装配而成。

其中,所述接球斗21安装于支架22的顶部,其能接住羽毛球10。

所述主动轮23和被动轮24分别枢接于支架22两端。所述电机26连接并驱动主动轮23。且所述主动轮23的直径大于被动轮24的直径。

所述理球带25套设在主动轮23和被动轮24上,其位于接球斗21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接球斗21包括两侧的侧板211以及连接两侧板的挡板212。所述理球带25沿侧板延伸方向延伸;理球带25之间、理球带25和侧板211之间设有出球口27。

所述供球装置3每次提供一羽毛球10,呈左右对称设置,由储球筒31、供球筒32、电机支架33、上电机34、上夹持臂35、下电机36以及下夹持臂37等几部分组成。

其中,所述储球筒31和供球筒32一体注塑成型,且储球筒31呈竖直设置。

所述电机支架33安装于储球筒31的外侧壁上。所述上电机34和下电机35分别上下堆叠的安装于电机支架33上。

所述上夹持臂35通过一对齿轮38相啮合,其中一齿轮连接至上电机34上,并由上电机34驱动,从而实现上夹持臂35的开合。

所述下夹持臂37通过另一对齿轮39相啮合,其中一齿轮连接至下电机36上,并由下电机6驱动,从而实现下夹持臂37的开合。

进一步的,所述上夹持臂35和下夹持臂37上均安装有抱箍311,所述抱箍311能和羽毛球10相贴合,从而使羽毛球10不易滑落。

所述发球装置4由支架41、发球斗42、翻转输送系统43、发球平台44、两发球轮45以及发球电机46等几部分组成。

其中,所述发球斗42安装于发球平台44上,其位于两发球轮45中间的一侧。

所述翻转输送系统43设置在发球斗42和两发球轮45之间的底部,其能将羽毛球翻到,从而使发球轮45的发球力量损失最小,增强羽毛球发球距离。该翻转输送系统43由一电机431驱动,其采用链条或者倒刺带。

所述发球平台44安装于支架41的顶部。具体的说,所述支架41的顶部设有一销轴411;所述发球平台44的底部设有一对夹持块441,所述夹持块441夹持于销轴411上,并通过第一锁紧螺钉47锁紧,通过拧松第一锁紧螺钉47可实现发球平台44的角度调节,从而调整羽毛球的发球角度。所述发球平台44的一侧螺接有第二锁紧螺钉48,所述第二锁紧螺钉48抵接于发球斗42上,通过拧松第二锁紧螺钉48来调整发球斗42的角度。

所述两发球轮45枢接于发球平台44上;所述发球电机46安装于发球平台44的底部,其连接并驱动发球轮45转动。所述两发球轮45之间的间隙宽度为22mm;发球轮45采用PU材质发球轮45,转速为4000转/min。

本发明的羽毛球陪练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如下:接球装置2的接球斗21将羽毛球接住,并落至理球带25上;电机26驱动主动轮23转动,主动轮23带动理球带25转动;理球带25带动羽毛球,羽毛球在理球带25之间或者理球带25与侧板211之间运动,使羽毛球依靠其自重而整理成头部一律朝下而输出,并通过出球口27排出至供球装置3。

当供球装置3的上夹持臂35合拢时,刚好有一个羽毛球10由下夹持臂37夹持;此时,下夹持臂37张开,使该羽毛球10头部朝下,并竖直落至供球筒32中,通过供球筒32将羽毛球送至发球装置4;然后,下夹持臂37合拢,上夹持臂35张开,使又一个羽毛球落至下夹持臂37上;重复上述动作,可以实现连续的供球。

羽毛球落入发球装置4的发球斗42后,通过翻转输送系统43将羽毛球10输送至两发球轮45之间,然后,通过两发球轮45的反向转动来激发羽毛球。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创作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创作,凡在本创作的精神及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创作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