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肢锻炼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3659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行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下肢锻炼器。



背景技术:

在骨科治疗中,股骨颈、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由于恢复期较长,易发生足下垂及护理并发症,要求患者保持外展中立位。目前国内仅有脑梗塞后遗症康复锻炼,即站立直立行走抬腿抬脚康复助力带;该助力带不能与患者的足部稳定贴合,也不可预防足下垂,更不可预防足内旋、足外旋。同时国内尚无既可卧位床上进行直腿抬高和协助下肢肌力减退患者的康复锻炼带。长期卧床的病人或下肢功能有问题的病人需要经常对其腿部进行锻炼,通常情况下是要求护理人员抬起病人的双腿,然后对其进行伸缩或上下运动,这样不仅能够迅速恢复病人的下肢功能,而且对其功能的保持也有很大的作用,但是这种方法常常让护理人员感觉劳累,而且让病人也感到不舒服。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下肢锻炼器,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可以坐或卧在床上,将腿放置在腿垫的大腿置放处,将脚固定在脚底固定垫上,用手一紧一松的拉动手拉带,带动腿部肌肉运动,防止下肢肌力减退。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使用方便而且制作成本低,容易被医护人员和病患所接受。

(二)技术方案

一种下肢锻炼器,包括:腿垫、脚跟置放处和脚底固定垫;所述的腿垫和脚底固定垫之间呈正90度夹角,夹角处挖空,所述的挖空处为脚跟置放处;所述的腿垫和脚底固定垫为一个整体,之间通过连接带连接;所述的腿垫从大腿根处至踝关节位置为同一水平,腿垫中间设置有圆弧形凹槽的大腿置放处;所述的脚底固定垫连接一根手拉带,所述的手拉带的正中间缝制在脚底固定带的背面;所述的脚底固定垫设置有U形凹槽,所述的的U行凹槽的正面设置有两根松紧带,可以固定住脚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腿垫的厚度为20厘米,宽度为40厘米,圆弧形凹槽的最长直径为30厘米,深度为15厘米。

进一步的,所述的脚底固定垫的厚度为3厘米,U形凹槽的深度为2厘米。

进一步的,所述的松紧带的宽度为2厘米,两根松紧带之间的间距为5厘米。

进一步的,所述的手拉带的两端设置有金属手环,所述的金属手环上设置有橡胶防滑层。

进一步的,所述的手拉带为尼龙织带,宽度为3厘米,长度为2米。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下肢锻炼器,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以坐或卧在床上,将腿放置在腿垫的大腿置放处,将脚固定在脚底固定垫上,用手一紧一松的拉动手拉带,带动腿部肌肉运动,防止下肢肌力减退。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使用方便而且制作成本低,容易被医护人员和病患所接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及零部件标注:1.腿垫、 2.脚底固定垫、 3.脚跟置放处、 4.连接带、5.松紧带、 6.手拉带、 7.金属手环、8.橡胶防滑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下肢锻炼器,包括:腿垫、脚跟置放处和脚底固定垫;所述的腿垫和脚底固定垫之间呈正90度夹角,夹角处挖空,所述的挖空处为脚跟置放处;所述的腿垫和脚底固定垫为一个整体,之间通过连接带连接;所述的腿垫从大腿根处至踝关节位置为同一水平,腿垫中间设置有圆弧形凹槽的大腿置放处;所述的脚底固定垫连接一根手拉带,所述的手拉带的正中间缝制在脚底固定带的背面;所述的脚底固定垫设置有U形凹槽,所述的的U行凹槽的正面设置有两根松紧带,可以固定住脚的位置。

其中,所述的腿垫的厚度为20厘米,宽度为40厘米,圆弧形凹槽的最长直径为30厘米,深度为15厘米。

其中,所述的脚底固定垫的厚度为3厘米,U形凹槽的深度为2厘米。

其中,所述的松紧带的宽度为2厘米,两根松紧带之间的间距为5厘米。

其中,所述的手拉带的两端设置有金属手环,所述的金属手环上设置有橡胶防滑层。

其中,所述的手拉带为尼龙织带,宽度为3厘米,长度为2米。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