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6608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玩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尤其是涉及一种玩具。



背景技术:

玩具已经成为了小朋友童年时代必不可少的玩具之一,现有玩具的造型、款式、功能也越来越多,其中可向前发射配件的玩具受到很多小朋友的喜爱,但相关技术中的可向前发射配件的玩具,仅仅可以向前发射配件,不能将配件自动收回来,通常需要手动拾取弹出的配件,然后再将配件安装到玩具的本体上。

由于配件一般会被弹出很长一段距离,每次弹出配件后都需要跑到配件跟前将配件拾取回来,从而将对给小朋友的玩耍造成一定困扰,小朋友容易对其失去兴趣,并且配件被弹出还有可能会造成配件丢失,从而降低玩具的乐趣性。另外,相关技术中的玩具的配件弹出的距离没有限制,从而在玩耍的过程中将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玩具,所述玩具通过设置收放装置,在配件被弹出后可将配件收回本体,不需要手动拾取弹出后的配件,从而可以方便小朋友的玩耍,提高小朋友玩耍的兴趣,并且配件不容易丢失。另外,配件被弹出的距离被收放装置限制,从而可以提高玩耍过程中的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玩具,包括:本体;配件,所述配件设在所述本体上且可弹出;锁定驱动机构,所述锁定驱动机构设在所述本体上且包括彼此相连的锁定件和驱动件,所述锁定件与所述配件配合以锁定和释放所述配件,所述驱动件在所述锁定件释放所述配件时驱动所述配件弹出所述本体;收放装置,所述收放装置设在所述本体上且所述收放装置与所述配件通过连接线相连,所述收放装置收放所述连接线以在所述配件弹出后将所述配件收回所述本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玩具,通过设置收放装置,在配件被弹出后可将配件收回本体,不需要手动拾取弹出后的配件,从而可以方便小朋友的玩耍,提高小朋友玩耍的兴趣,并且配件不容易丢失。另外,配件被弹出的距离被收放装置限制,从而可以提高玩耍过程中的安全性。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玩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玩具还包括:第一触发件,所述第一触发件可前后移动地设在所述本体上,所述第一触发件与所述收放装置可配合或脱离,当所述收放装置将弹出后的配件朝向所述本体收回时,所述收放装置与所述第一触发件配合以驱动所述第一触发件移动;可翻转地设在所述本体底壁上的翻转件,所述翻转件与所述第一触发件配合以将所述翻转件定位在所述本体上,当所述第一触发件被触发移动时,所述第一触发件和所述翻转件彼此脱离,所述翻转件翻转并与支撑面发生作用以带动所述本体发生翻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变形部和第二触发件,所述变形部可变形地设在所述本体上,所述变形部具有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所述第二触发件设在所述本体上且可与所述变形部配合或分离,当所述第二触发件与所述变形部配合时,所述变形部被定位在所述第一形态,当所述第二触发件与所述变形部分离时,所述变形部变形为第二形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玩具还包括:第一触发件,所述第一触发件可前后移动地设在所述本体上,所述第一触发件与所述收放装置可配合或脱离,当所述收放装置将弹出后的配件朝向所述本体收回时,所述收放装置与所述第一触发件配合以驱动所述第一触发件移动;可翻转地设在所述本体底壁上的翻转件,所述翻转件与所述第一触发件配合以将所述翻转件定位在所述本体上,当所述第一触发件被触发移动时,所述第一触发件和所述翻转件彼此脱离,所述翻转件翻转并与支撑面发生作用以带动所述本体发生翻转,其中,所述第二触发件可前后移动地设在所述本体上,所述第二触发件的至少一部分向下伸出所述本体底壁,当所述翻转件翻转时,所述翻转件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二触发件配合以驱动所述第二触发件移动使得所述第二触发件与所述变形部脱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一玩具盘,所述锁定驱动机构可上下移动地设在所述本体上,所述本体上设有用于夹持所述第一玩具盘的夹持口,所述锁定件包括彼此相连的触发部和锁定部,所述锁定部可与所述配件配合或脱离,所述触发部的底部延伸至所述夹持口内,在所述夹持口夹持所述第一玩具盘时所述触发部被触发而向上移动,所述锁定部与所述配件脱离以释放所述配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夹持口处设有第一磁铁,所述第一玩具盘为可与所述第一磁铁吸附的磁性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玩具还包括第二玩具盘,所述第二玩具盘适于放置于支撑面上,当所述配件弹出所述本体后可与所述第二玩具盘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收放装置包括可在储存能量的储能状态和释放能量的释能状态之间转动的发条盘和驱动所述发条盘在所述储能状态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连接线的一端与所述配件相连且另一端缠绕在所述发条盘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发条盘相连;推拉件,所述推拉件在抽出所述本体的抽出位置和收回所述本体的收回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所述本体上,所述推拉件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齿条部,所述齿条部与所述齿轮啮合以在所述推拉件移动时驱动所述发条盘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传动件,所述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发条盘相连,所述传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齿轮可配合和脱离,当所述传动件与所述齿轮相互配合时,所述齿轮驱动所述传动件转动,当所述传动件与所述齿轮彼此脱离时,所述齿轮相对于所述传动件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齿轮包括齿轮本体和连接部,所述传动件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传动件上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可相互止抵或分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本体相连且另一端与所述推拉件相连,所述推拉件在所述抽出位置时所述复位弹簧被拉伸以驱动所述推拉件朝向所述收回位置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本体上还设有发条盘锁定机构,所述发条盘上设有卡口,所述发条盘锁定机构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设在所述本体上;第一活动件,所述第一活动件可转动地设在所述转动轴上,所述第一活动件绕所述转动轴转动的过程中具有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当所述第一活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活动件与所述发条盘的外壁止抵,所述发条盘可在储能状态下转动,当所述第一活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活动件的至少一部分卡入所述卡口内,所述发条盘被锁定,当所述第一活动件位于第三位置时,所述发条盘被释放并可在所述释能状态下转动;第二活动件,所述第二活动件可转动地设在所述转动轴上且与所述第一活动件沿上下方向并排设置,所述第二活动件可在邻近所述发条盘的邻近位置和远离所述发条盘的远离位置之间转动,所述配件的内端可与所述第二活动件配合以驱动所述第二活动件由所述远离位置朝向所述邻近位置转动,所述第二活动件上设有在上下方向上贯穿其厚度的滑槽,所述第一活动件上设有凸柱,所述凸柱可滑动地配合在所述滑槽内;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本体和所述第一活动件止抵以常驱动所述凸柱止抵在所述滑槽的邻近所述发条盘的一端;复位装置,所述复位装置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本体和所述第二活动件相连以常驱动所述第二活动件朝向所述远离位置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活动件和所述第二活动件之间设有阻尼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玩具为玩具车,所述本体为车体,所述车体上设有可驱动所述车体移动的车轮。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玩具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变形部处于第一形态;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玩具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变形部处于第二形态;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玩具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翻转件与第一触发件处于配合状态;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玩具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翻转件与第一触发件处于脱离状态;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玩具本体底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玩具的翻转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玩具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活动件位于第二位置处;

图8是图7中的A处放大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玩具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活动件位于第三位置处;

图10是图9中的B处放大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玩具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玩具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的C处放大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玩具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玩具的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玩具的发条盘锁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玩具的收放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中所示的收放装置的发条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8中所示的发条盘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7中所示的收放装置的传动件和齿轮配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20中所示的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玩具的锁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玩具的锁定件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玩具的第一触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玩具的第二触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玩具的推拉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玩具的发条盘锁定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玩具100;

本体1;夹持口11;第一穿过孔12;第二穿过孔13;

配件2;配合部21;凹槽211;

接线部22;底座221;上盖222;

锁定驱动机构3;锁定件31;触发部311;锁定部312;驱动件32;

收放装置4;发条盘41;卡口411;

驱动组件42;齿轮421;齿轮本体4211;连接部4212;

推拉件422;第一支腿4221;第二支腿4222;手持部4223;

传动件423;装配凹槽4231;

复位弹簧424;

第一触发件5;第一止抵部51;第一定位柱52;

翻转件6;凸出部61;

发条盘锁定机构7;转动轴71;

第一活动件72;第一本体721;第二止抵部722;第三止抵部723;

第二活动件73;第二本体731;第四止抵部732;

弹性件74;复位装置75;阻尼件76;

变形部8;第一变形部81;第二变形部82;第三变形部83;

第二触发件9;第五止抵部91;第二定位柱92;

第一玩具盘101;第一磁铁102;第二玩具盘103;第二磁铁104;

连接线201;齿条部202;第一限位部203;第二限位部204;驱动部205;

第一卡扣301;第一卡槽302;第二卡扣303;

滑槽401;凸柱402;

连接凹槽501;连接凸起502;

第一弹簧601;第三弹簧602;

扭簧700;车轮8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2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玩具100。

如图1-图2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玩具100包括:本体1、配件2、锁定驱动机构3和收放装置4。

配件2设在本体1上且可弹出,其中配件1可以朝向本体1的任意方向弹出,例如可以朝向本体1的前方弹出(如图2中所示),当然还可以朝向本体1的后方、左侧或右侧等方位弹出,锁定驱动机构3设在本体1上且包括彼此相连的锁定件31和驱动件 32,锁定件31与配件2配合以锁定和释放配件2,驱动件32在锁定件31释放配件2 时驱动配件2弹出本体1,收放装置4设在本体1上且收放装置4与配件2通过连接线201相连,收放装置4可收放连接线201以在配件2弹出后将配件2收回本体1。

具体而言,配件2设在本体1且与锁定件31配合,锁定件31可以锁定和释放配件 2,也就是说,锁定件31可以将配件2锁定在本体1上也可以释放配件2,当锁定件31 将配件2锁定在本体1上时,配件2无法弹出本体1,当锁定件31将配件2释放时,此时锁定件31可以在驱动件32的驱动下弹出本体1,当配件2被释放弹出后,收放装置 4可以收回连接线201,从而将配件2收回本体1;当需要再次弹射配件2时,收放装置 4对连接线201进行放松,锁定件31对配件2进行释放,驱动件32将配件2弹出,配件2被弹出后,收放装置4再次收回连接线201,配件2被再次收回本体1以待下次弹出,如此循环往复。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玩具100,通过设置收放装置4,在配件2被弹出后可将配件2收回本体1,不需要手动拾取弹出后的配件2,从而可以方便小朋友的玩耍,提高小朋友玩耍的兴趣,并且配件2不容易丢失。另外,配件2被弹出的距离被收放装置4 限制,从而可以提高玩耍过程中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14所示,所述收放装置4包括可在储存能量的储能状态和释放能量的释能状态之间转动的发条盘41和驱动发条盘41在储能状态转动的驱动组件42,连接线201的一端与配件2相连且另一端缠绕在发条盘41上。具体地,当锁定件31锁定配件2时,驱动组件42驱动发条盘41在储能状态下转动,连接线201被放松;当锁定件31释放配件2时,配件2在驱动件32的驱动下弹出本体 1,发条盘41将在释能状态下转动,连接线201被收回,从而将配件2收回本体1,收放装置4结构简单且可运行靠性高。

如图15中所示,配件2具有接线部22,接线部22包括底座221和上盖222,上盖 222盖设在底座221上且所述上盖222和底座221共同限定出接线腔,底座221上设有向上延伸的接线柱,接线部22上设有连通接线腔的穿线孔,连接线201的一端通过穿线孔进入接线腔内,并且连接在接线柱上,将连接线201连接完成后,将上盖222连接在底座221上,可选地,上盖222和底座221之间可以通过紧固件(例如螺钉等)进行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如图14中所示,驱动组件42包括齿轮421和推拉件422,齿轮421与发条盘41相连,推拉件422在抽出本体1的抽出位置和收回本体1的收回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本体1上,推拉件422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齿条部202,齿条部202 与齿轮421啮合以在推拉件422移动时驱动发条盘41转动,由此驱动发条盘41在储能状态转动,收放装置4结构简单、装配方便。

优选地,如图14和图17-图21所示,上述驱动组件42还包括传动件423传动件423 的一端(如图20中所示的传动件423的上端)与发条盘41相连,传动件423的另一端 (如图20中所示的传动件423的下端)与齿轮421可配合和脱离,当传动件423与齿轮421相互配合时,齿轮421可驱动传动件423转动,同时传动件423带动发条盘41 转动,也就是说,当传动件423与齿轮421相互配合时,齿轮421通过传动件423驱动发条盘41在储能状态转动以储存能量,连接线201被放松;当传动件423与齿轮421 彼此脱离时,齿轮421相对于传动件423转动,此时齿轮421转动,传动件423和发条盘41不转动。

具体而言,当推拉件422在抽出位置移动时,推拉件422与齿轮421配合以驱动齿轮421转动,在齿轮421转动的过程中,齿轮421与传动件423配合,通过齿轮421转动来驱动传动件423转动,由此驱动发条盘41在储能状态转动以储存能量,连接线201 被放松以在所述配件2被释放时弹出本体1;当推拉件422在收回位置移动时,推拉件 422与齿轮421配合以驱动齿轮421反向转动,在齿轮421反向转动的过程中,齿轮421 与传动件423脱离,此时齿轮421转动并不会带动传动件423转动,此时发条盘41不会转动,也就是说,通过设置传动件423,在推拉件422在抽出位置移动时,齿轮421 将会驱动发条盘41在储能状态下转动,在推拉件422在收回位置移动时,此时齿轮421 将不会驱动发条盘41在释能状态下转动,由此,在推拉件422朝向收回位置复位时,不会造成发条盘41释能,由此可以避免在推拉件422复位的过程中,连接线201被收缩,从而导致配件2在释放时无法弹出本体1。

进一步地,齿轮421可以包括齿轮本体4211和连接部4212,传动件423与连接部 4212相连,其中连接部4212上设有第一限位部203,传动件423上设有第二限位部204,第一限位部203和第二限位部204可相互止抵或分离。如图20和图21所示,连接部4212 可以形成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柱状结构,传动件423的底壁上设有底部敞开的装配凹槽 4231,第一限位部203为形成为设在连接部4212的外周壁上的凸起结构,第二限位部 204形成为设在装配凹槽4231内壁上的凸起结构,连接部4212配合在装配凹槽4231 内,在齿轮421转动的过程中,第一限位部203和第二限位部204止抵或分离,当推拉件422在抽出位置移动时,推拉件422带动齿轮421转动,当齿轮421转动至第一限位部203和第二限位部204相互止抵时,齿轮421带动传动件423转动,从而驱动发条盘41在储能状态转动;当推拉件422在收回位置移动时,推拉件422驱动齿轮421反向转动,此时第一限位部203和第二限位部204分离,齿轮421转动的同时,传动件423和发条盘41不转动,发条盘41仍然处于储能状态。

如图14中所示,驱动组件42还可以包括复位弹簧424,复位弹簧424的一端与本体1相连且另一端与推拉件422相连,推拉件422在抽出位置时复位弹簧424被拉伸以驱动推拉件422朝向收回位置移动,在复位弹簧424驱动推拉件422朝向收回位置移动时,传动件423与齿轮421彼此脱离,从而使得推拉件422在复位的过程中,发条盘41不会发生转动而导致连接线201被收缩。

发条盘41和传动件423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任意选定,例如发条盘41和传动件423的其中一个上可以设有连接凹槽501,另一个上设有与连接凹槽501 适配的连接凸起502,通过连接凸起502和连接凹槽501之间的配合实现发条盘41和传动件423之间的连接,装配方便,且连接可靠性高。例如图19-图20中所示,连接凹槽 501形成在发条盘41的底壁上,连接凸起502形成在传动件423的顶壁上,优选地,连接凹槽501可以形成为跑道形凹槽211,从而可以使得发条盘41和传动件423之间的配合更加稳定、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和图26所示,推拉件422包括第一支腿4221、第二支腿4222和手持部4223,第一支腿4221和第二支腿4222均沿前后方向延伸,且第一支腿4221和第二支腿4222沿左右方向并排间隔设置,齿轮421设在第一支腿4221 和第二支腿4222之间,齿条部202形成在第一支腿4221上,复位弹簧424与第二支腿 4222相连,手持部4223设在第一支腿4221和第二支腿4222之间,当推拉件422位于收回位置时,手持部4223的至少一部分伸出本体1,从而可以更加方便推拉件422的抽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图10和图16中所示,本体1上还设有发条盘锁定机构7,发条盘41上设有卡口411,发条盘锁定机构7包括转动轴71、第一活动件72、第二活动件73、弹性件74和复位装置75,转动轴71设在本体1上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一活动件72可转动地设在转动轴71上,第一活动件72绕转动轴71转动的过程中具有第一位置(图未示出)、第二位置(如图7-图8所示)和第三位置(如图 9-图10所示),当第一活动件72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活动件72与发条盘41的外壁止抵,发条盘41可在储能状态下转动,当第一活动件72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活动件 72的至少一部分卡入卡口411内,发条盘41被锁定,当第一活动件72位于第三位置时,发条盘41被释放并可在释能状态下转动。第二活动件73可转动地设在转动轴71上且与第一活动件72沿上下方向并排设置,第二活动件73可在邻近发条盘41的邻近位置 (如图8中所示)和远离发条盘41的远离位置(如图10中所示)之间转动,配件2的内端可与第二活动件73配合以驱动第二活动件73由远离位置朝向邻近位置转动,第二活动件73上设有在上下方向上贯穿其厚度的滑槽401,第一活动件72上设有凸柱402,凸柱402可滑动地配合在滑槽401内,弹性件74的两端分别与本体1和第一活动件72 止抵以常驱动凸柱402止抵在滑槽401的邻近发条盘41的一端,复位装置75的两端分别与本体1和第二活动件73相连以常驱动第二活动件73朝向远离位置移动。

当将弹出的配件2安装到本体1上时,将配件2向后推动以将配件2锁定在本体1 上,配件2向后推动时,配件2的内端与第二活动件73止抵,配件2将会驱动第二活动件73由远离位置朝向邻近位置转动(由前向后),此时第一活动件72将会向后移动至第一位置处(图未示出),此时第一活动件72和发条盘41接触,此时可以将推拉件 422朝向抽出位置移动,齿轮421将带动传动件423和发条盘41转动,发条盘41储存能量,连接线201被放松,连接线201被放松的长度与发条盘41上的卡口411的数量有关,卡口411可以设置一个或者多个,当卡口411设置一个时(如图7-图10所示),连接线201被放松的长度为发条盘41的周长,卡口411数量和位置的设计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选定。当连接线201被放松完成后(此时发条盘41储能结束),第一活动件72 位于第二位置处,第一活动件72的至少一部分卡入卡口411内,发条盘41被锁定(如图7-图8中所示),此时发条盘41储存的能量被锁定,并且连接线201处于放松状态,此时推拉件422将在复位弹簧424的作用下复位;当弹射配件2时,首先锁定件31将配件2释放,配件2在驱动件32的驱动下弹出,配件2弹出的距离与连接线201被放松的长度大致相等,配件2弹出后,第二活动件73在复位装置75的作用下朝向远离位置移动,由此驱动第一活动件72运动至第三位置处,此时发条盘41将被释放并在释能状态下转动,连接线201将被收回,由此将配件2收回至本体1上。可选地,复位装置 75可以为扭簧,弹性件74可以为弹簧。

优选地,如图27中所示,第一活动件72和第二活动件73之间还可以设有阻尼件 76,通过在第一活动件72和第二活动件73之间设置阻尼件76,第一活动件72和第二活动件73不会在配件2被弹出的瞬间就朝向本体1的前端移动,而是在阻尼件76的作用下,慢慢向前移动,从而可以避免配件2被弹出的瞬间就被收回。阻尼件76可以形成为环状套设在转动轴71上,安装方便。另外,阻尼件76可以由橡胶材料制成,当然并不限于此,阻尼件76还可以由塑料等材料制成。

可选地,如图16中所示,第一活动件72包括第一本体721、第二止抵部722和第三止抵部723,第一本体721可以为在水平面内延伸的平板结构,第二止抵部722和第三止抵部723间隔设在第一本体721上,第二止抵部722为形成在第一本体721的侧壁上的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凸起结构,当第一活动件72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止抵部722 与发条盘41的外周壁止抵,发条盘41在推拉件422的驱动下转动储存能量,当第一活动件72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止抵部722卡入卡口411内,发条盘41被锁定,当第一活动件72位于第三位置时,第二止抵部722与发条盘41脱离,发条盘41可以在释能状态转动。第三止抵部723可以为由第一本体721的边缘向上延伸的翻边结构,弹性件 74的两端分别止抵在本体1和第三止抵部723上。

第二活动件73包括第二本体731和第四止抵部732,第二本体731可以为在水平面内延伸的平板结构,第四止抵部732为由第二本体731的边缘向上延伸的翻边结构,配件2的内端与第四止抵部732配合或分离。另外,如图16所示,滑槽401可以形成在第二本体731上,凸柱402形成在第一本体721上。第一活动件72和第二活动件73 结构简单,方便玩具100整体的装配、并且玩具100整体操作可靠性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玩具100还包括第一触发件5和翻转件6,第一触发件5可前后移动地设在本体1上,第一触发件5与收放装置4可配合或脱离,当收放装置4将弹出后的配件2朝向本体1收回时,收放装置4与第一触发件5配合以驱动第一触发件5移动,翻转件6可翻转地设在本体1底壁上,翻转件6与第一触发件5配合以将翻转件6定位在本体1上,当第一触发件5被触发移动时,第一触发件5和翻转件 6彼此脱离,翻转件6翻转并与支撑面(支撑面可以为地面等)发生作用以带动本体1 发生翻转。

也就是说,当收放装置4将配件2朝向本体收回时,第一触发件5被触发,第一触发件5和翻转件6彼此脱离,翻转件6翻转并与支撑面发生作用以带动本体1发生翻转。简言之,当配件2朝向本体1收回的过程中,第一触发件5被触发,玩具100发生翻转,由此可以增加玩具100的趣味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3-图4和图11所示,玩具100包括第一触发件5和翻转件6,第一触发件5可前后移动地设在本体1上,第一触发件5可以设在传动件423的前方,传动件423上设有可驱动第一触发件5移动的驱动部205,当发条盘41处于释能状态时,驱动部205与第一触发件5配合以驱动第一触发件5移动,翻转件6可翻转地设在本体1底壁上,翻转件6与第一触发件5配合以将翻转件6定位在本体1上,当第一触发件5被触发移动时,第一触发件5和翻转件6彼此脱离,翻转件 6翻转并与支撑面(支撑面可以为地面等)发生作用以带动本体1发生翻转。也就是说,当发条盘41处于释能状态时,发条盘41带动传动件423转动,此时配件2朝向本体1 收回,同时传动件423在转动的过程中,传动件423上的驱动部205触发第一触发件5,驱动部205推动第一触发件5向前移动,从而使得第一触发件5和翻转件6彼此脱离,翻转件6翻转并与支撑面发生作用以带动本体1发生翻转。

如图12-图13和图20中所示,驱动部205可以为形成在传动件423的外周壁上的凸起,第一触发件5具有与驱动部205配合的第一止抵部51,第一止抵部51形成为由左向右倾斜的斜面,由此可以便于驱动部205和第一止抵部51之间的配合和分离,传动件423传动过程更加顺畅。

进一步地,如图3、图11和图12中所示,第一触发件5和翻转件6的其中一个上设有第一卡扣301且另一个上设有与第一卡扣301相适配的第一卡槽302,当第一触发件5被触发时,第一卡扣301和第一卡槽302脱离,由此翻转件6和第一触发件5脱离配合,翻转件6翻转并与支撑面发生作用以带动本体1发生翻转。

如图24中所示,第一触发件5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一止抵部51形成在第一触发件 5的后端,第一卡扣301形成在第一触发件5的前端且沿向下延伸。如图12所示,第一触发件5的前端和本体1之间可以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弹簧601,第一弹簧601 的前后两端分别止抵在本体1和第一触发件5的前端面上,在第一触发件5被触发后,其可以在第一弹簧601的驱动下复位。优选地,如图24中所示,第一触发件5的前端设有向前延伸的第一定位柱52,第一弹簧601的一端套设在第一定位柱52上,从而使得第一弹簧601的定位更加稳定。

如图3-图4中所示,翻转件6可以通过转轴和扭簧700可翻转地定位在本体1底壁上,翻转件6和扭簧700均可转动地连接在转轴上,扭簧700的一端与本体1底壁相连,另一端与翻转件6相连,当翻转件6被第一触发件5锁定时(如图3)中所示,此时扭簧700储存势能;当翻转件6解锁时,翻转件6在扭簧700的作用下翻转180°,翻转件6翻转至如图4中所示的位置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玩具100还包括变形部8和第二触发件9,变形部8可变形地设在本体1上,变形部8具有第一形态(例如图1中所示) 和第二形态(例如图2中所示),第二触发件9设在本体1上且可与变形部8配合或分离,当第二触发件9与变形部8配合时,变形部8被定位在第一形态,当第二触发件9 与变形部8分离时,变形部8变形为第二形态。

进一步地,如图1-图5所示,变形部8和第二触发件9的其中一个上设有第二卡扣 303且另一个上设有与第二卡扣303相适配的第二卡槽,通过第二卡扣303和第二卡槽之间的配合可以将变形部8定位在第一形态,当第二卡扣303由第二卡槽内脱离时,变形部8变形为第二形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1中所示,第二触发件9可前后移动地设在本体1上,第二触发件9的至少一部分向下伸出本体1底壁,当翻转件6翻转时,翻转件6的一部分与第二触发件9配合以驱动第二触发件9移动使得第二触发件9与变形部8脱离。如图25所示,第二触发件9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二卡扣303形成在第二触发件9的前端且向上延伸,第二触发件9的底壁上设有向下突出的第五止抵部91,且第五止抵部91由上向下倾斜延伸,第五止抵部91伸出本体1底壁,当翻转件6翻转时,第五止抵部91与翻转件6止抵,并且驱动第二触发件9向后移动,第二触发件9和变形部8脱离,变形部8变形为第二形态。

优选地,第二触发件9和本体1之间设有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触发件9和本体1止抵,从而在第二触发件9被触发而向后移动后,其可以在第二弹簧的驱动下复位。如图25中所示,第二触发件9的后端设有向后延伸的第二定位柱92,第二弹簧的一端套设在第二定位柱92上,从而使得第二弹簧的定位更加稳定。

如图5和图6所示,本体1的底壁上设有在上下方向贯穿其厚度的第一穿过孔12 和第二穿过孔13,第一卡扣301穿过第一穿过孔12后与第一卡槽302配合,第五止抵部91穿过第二穿过孔13后伸出本体1底壁,第二穿过孔13形成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长条状。

如图6所示,翻转件6上设有凸出部61,当翻转件6翻转时,翻转件6上的凸出部 61与第五止抵部91配合,以驱动第二触发件9向后移动使得第二触发件9与变形部8 脱离,变形部8变形为第二形态。

如图1-图2中所示,变形部8可以包括沿第一变形部81和第二变形部82,第二变形部82设在第一变形部81的后部,第一变形部81和第二变形部82通过扭簧相连,第一变形部8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三变形部83,第三变形部83可以为动物的翅膀的形状,当然并不限于此,第三变形部83也通过扭簧与第一变形部81相连,当第二触发件 9和变形部8配合时,变形部8位于如图1中所示的第一形态,第一变形部81和第二变形部82大致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一变形部81两侧的第三变形部83也叠置在第一变形部81上,当第二触发件9和变形部8脱离时,变形部8变形为如图2中所示的第二形态,第一变形部81和第二变形部82呈倒“V”型,同时第一变形部81两侧的第三变形部83也展开(如同动物展开翅膀一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11所示,玩具100还包括第一玩具盘 101,锁定驱动机构3可上下移动地设在本体1上,本体1上设有用于夹持第一玩具盘 101的夹持口11,锁定件31包括彼此相连的触发部311和锁定部312,锁定部312可与配件2配合或脱离,触发部311的底部延伸至夹持口11内,在夹持口11夹持第一玩具盘101时触发部311被触发而向上移动,锁定部312与配件2脱离以释放配件2。具体地,在夹持口11夹持第一玩具盘101时,第一玩具盘101将会与触发部311接触,并且将会推动触发部311向上移动,锁定部312与配件2脱离,配件2被释放。

夹持口11处可以设有第一磁铁102,第一玩具盘101为可与第一磁铁102吸附的磁性件,这样第一玩具盘101可以被第一磁铁102吸入夹持口11内。如图11所示,第一磁铁102可以邻近夹持口11设置,从而使得第一玩具盘101更易被吸入夹持口11内。

进一步地,如图11、图22-图23所示,触发部311位于锁定部312的下方且触发部 311由上向下倾斜延伸,锁定部312形成为通孔,配件2包括与锁定部312配合或者脱离的配合部21,配合部21上设有凹槽211,通孔的内壁与凹槽211配合以将配件2锁止在本体1上,在触发部311被触发时通孔的内壁与凹槽211脱离以释放配件2。

需要说明的是,夹持口11在本体1上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任意设定,例如可以设在本体1的前部、后部、左侧、右侧、顶部或底部等,夹持口11夹持第一玩具盘101可以通过手动将第一玩具盘101插入夹持口11内,也可以通过移动本体1或移动第一玩具盘101,从而自动夹持第一玩具盘101。

例如,在图2和图11所示的示例中,锁定驱动机构3可上下移动地设在本体1的前部,本体1的前部设有用于夹持第一玩具盘101的夹持口11,在玩耍时,可以将第一玩具盘101放置在本体1的前方,然后朝向第一玩具盘101的方向推动本体1,从而在本体1和第一玩具盘101相互接触或邻近时第一玩具盘101自动夹持到夹持口11内;同样地,还可以将本体1放置于支撑面上,然后将第一玩具盘101朝向本体1的夹持口11 方向推动或弹射,当本体1和第一玩具盘101相互接触或邻近时第一玩具盘101自动夹持到夹持口11内,玩具100的趣味性更高,玩法更加多样化。通过移动本体1或移动第一玩具盘101而将第一玩具盘101自动夹持到夹持口11内,可以锻炼小朋友的手脑协调能力,提高小朋友的方向感和力度感等的控制能力。

可以理解的是,当将第一玩具盘101由夹持口11内取出时,可以采用任何方式驱动锁定件31复位。例如,可以向下按压手动推动锁定件31复位,或者还可以在锁定件31 和本体1之间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三弹簧602(如图7和图9所示),第三弹簧602 的两端分别止抵在锁定件31和本体1之间,锁定件31可以在第三弹簧602的驱动下自动复位。

可选地,如图7和图9所示,驱动件32可以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止抵在本体1和配件2上,当配件2被锁定在本体1上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当配件2解锁时,配件2在弹簧的作用下弹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玩具100还包括第二玩具盘103,第二玩具盘103 适于放置于支撑面上(例如地面等),当配件2弹出本体1后可与第二玩具盘103配合,由此可以增加玩具100的趣味性。

例如,在图2和图15所示的示例中,配件2的外端设有第二磁铁104,第二玩具盘 103为可与第二磁铁104吸附的磁性件,当配件2弹出本体1后可与第二玩具盘103吸附,由此可以增加玩具100的趣味性。当然,配件2和第二玩具盘103之间的配合方式并不限于此,例如,配件2上可设有卡爪部,当配件2弹出本体1后,可将第二玩具盘 103夹持在卡爪部内,配件2和第二玩具盘103之间的配合方式更加多样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玩具100可以为玩具车,本体1 为车体,车体上设有可驱动车体移动的车轮800,玩具车可以在支撑面上滑动,从而可以增加玩具100的趣味性。

下面参考图1-图27以玩具100为玩具车为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玩具100的具体玩法进行详细描述,其中玩具车100包括上述的车体1、配件2、锁定驱动机构3、收放装置4、第一触发件5、翻转件6、发条盘锁定机构7、变形部8、第二触发件9、第一玩具盘101、第一磁铁102、第二磁铁104和第二玩具盘103,变形部8具有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

首先将第一玩具盘101和第二玩具盘103分别由夹持口11和配件2上取下并放置于支撑面上(例如地面等),此时锁定件31在第三弹簧602的作用自动下移动复位,然后将配件2安装到车体1上,此时配件2的内端将会与第二活动件73的第四止抵部732 止抵,并推动第二活动件73向邻近发条盘41的邻近位置(向后)移动,此时第一活动件72也向后移动至第一位置处,此时第一活动件72的第二止抵部722与发条盘41的外周壁止抵,配件2的凹槽211与锁定件31的通孔内壁配合以将配件2锁止在车体1上;然后朝向抽出位置(向后)拉动推拉件422,推拉件422上的齿条部202与齿轮421啮合以带动齿轮421转动,当齿轮421转动至第一限位部203和第二限位部204相互止抵位置时,齿轮421将会带动传动件423和发条盘41转动,此时发条盘41储存能量,发条盘41和配件2之间的连接线201被放松,当发条盘41转动至其卡口411和第二止抵部722相互配合状态时,发条盘41被锁定在该位置处,发条盘41不会转动,此时第一活动件72位于第二位置处(如图7-图8中所示),当发条盘41被锁定后推拉件422将在复位弹簧424的作用下复位至收回位置(如图14中所示),在上述过程中传动件423 上的驱动部205与第一触发件5为脱离状态,第一触发件5不会被触发移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驱动部205与第一触发件5为脱离状态指的是驱动部205与第一触发件5之间不产生相互作用的状态,具体地,驱动部205与第一触发件5之间可以为分离状态,或者驱动部205与第一触发件5相互接触但并不产生止抵作用的状态。

接着可以转动翻转件6,使翻转件6与第一触发件5配合以将翻转件6水平定位在车体1上,另外将玩具车100的变形部8收合为如图1中所示的第一形态,使第二触发件9与变形部8配合以将变形部8锁定在第一形态。

然后将玩具车100朝向第一玩具盘101发射或推动,车体1上的第一磁铁102将第一玩具盘101吸入夹持口11内,此时第一玩具盘101将会触碰到锁定件31的触发部311,锁定件31整体向上移动,锁定件31将配件2释放,配件2在驱动件32的驱动下弹出,配件2被弹出的长度与连接线201被放松的长度相等,配件2在弹出车体1的同时将会吸附第二玩具盘103。

在配件2被释放射出后,第二活动件73将会在复位装置75的驱动下复位至远离发条盘41的远离位置(如图9-图10所示),同时第一活动件72将在第二活动件73的驱动下运动至第三位置处,此时第一活动件72与发条盘41分离,发条盘41在释能状态下转动释放能量,同时连接线201被收回,从而将配件2拉回车体1。

发条盘41在释能状态下转动时,除了将配件2收回车体1,传动件423上的驱动部 205将会和第一触发件5的第一止抵部51止抵(如图13所示),第一触发件5将会朝向车体1前端移动,从而使第一卡扣301与翻转件6上的第一卡槽302脱离,翻转件6 在扭簧的作用下朝向车体1后方翻转并与支撑面发生作用以带动车体1发生翻转。

翻转件6翻转180°后,翻转件6上的凸出部61将与第二触发件9的第五止抵部91 止抵,并驱动第二触发件9向后移动,由此第二触发件9与变形部8脱离配合,变形部 8被解锁变形为第二形态。

该玩具车100可供一个小朋友单独玩耍,也可以供多个小朋友同时玩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玩具车100,通过设置收放装置4,在配件2被弹出后可将配件2收回车体1,不需要手动拾取弹出后的配件2,从而可以方便小朋友的玩耍,提高小朋友玩耍的兴趣,并且配件2不容易丢失。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玩具车100,不仅可以向前弹射配件2,还可以进行翻转和变形,从而可以增加玩具车100的趣味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