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报警的安全秋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6501阅读:7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自动报警的安全秋千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秋千,通过安全带保护发生危险的荡秋千者,通过报警触发装置启动声光报警器发出声光报警。



背景技术:

荡秋千是中国的传统运动项目,起源于战国时代,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由于各民族文化背景、生存地域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所存在的差异,使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荡秋千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运动方式,其花样变化多端,有彝族秋千、土族秋千、纳西族秋千、朝鲜族秋千和打磨秋千等。

常见室外秋千的基本结构为:一根水平固定的横梁,两根相同长度的绳索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横梁上,两固定点间有一定的间隔,固定好的两绳索的另一端自然下垂并在两绳索的下端悬挂一踏板,横梁、绳索、踏板足够坚固。

荡秋千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荡秋千的人坐在踏板上,由另外的人推或者拉,也就是秋千在来回摆动到一定的位置时,有人顺着秋千的运动方向推或者拉一把,这样秋千就荡得越来越高。但这种方法大多适用于比较小的孩子,大多数人是要靠自己把秋千荡起来,这种方法是,一开始登上秋千的踏板时要有一个初始速度,使秋千有一个小的摆动,然后,随着秋千的小摆动,作起立和下蹲的动作,不过这个动作要做得有节律,即当秋千下落时取蹲位,秋千上升时取立位,这样秋千就越荡越高。

如果对秋千驾驭不好,秋千越荡越高、越荡越快,会出现脚从踏板滑落从而导致人被运动惯性甩飞最后跌落地面受伤的风险。中国专利CN201620060247.7《一种安全秋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秋千绳上连接有安全带,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防止荡秋千人跌落的安全性,但不便于荡秋千者反复做起立和下蹲的动作。中国专利CN201620359929.8《一种高安全秋千》则是在踏板的上面设置了网状的安全防护栏,能很好的起到防止荡秋千者被甩出跌落的风险,但同样不便于荡秋千者反复做起立和下蹲的动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可自动报警的安全秋千,满足秋千爱好者的安全需要,特别是满足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学生的安全需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自动报警的安全秋千,包括安装底座、秋千架、秋千绳、踏板、软梯、安全带、安全带连接绳、报警触发装置、报警触发装置固定绳、声光报警器、导线、电源线,两个安装底座通过螺栓固定于地面,秋千架包括两个等高的立柱以及一根横梁,两个等高的立柱分别竖直固定于安装底座,横梁的两端分别与竖直立柱的顶端固定处于水平位置,秋千绳为两根且等长,一端固定于横梁,另一端自然下垂且端部与踏板连接,使得踏板水平悬挂,踏板的底部居中连接有软梯,横梁居中部位连接有报警触发装置固定绳,报警触发装置固定绳下端连接有报警触发装置,报警触发装置下端连接有安全带连接绳,安全带连接绳下端连接有安全带,报警触发装置通过导线与声光报警器连接,声光报警器通过电源线与电源连接,声光报警器悬挂于横梁上或别的固定物上边。

报警触发装置由外壳、T字形部件、弹簧、导电块、导线构成,外壳上表面外侧居中部位连接有报警触发装置固定绳,下表面居中部位有一个圆孔,T字形部件由两个同轴圆柱体连接形成,T字形部件居于外壳的内部,其底部由外壳的小圆孔向外伸出,并且与安全带连接绳相连接,T字形部件的顶部半径大于外壳小圆孔半径,弹簧套在T字形部件底部外围,且处在小圆孔内表面与T字形部件顶部下表面之间,弹簧的半径大于小圆孔半径且小于T字形部件顶部的半径,T字形部件顶部下表面边缘处固定有一导电块A,其垂直位置正下方外壳下表面内侧固定有另一导电块B,两个导电块分别连接导线A、导线B,导线A、导线B穿过外壳与声光报警器相连接,T字形部件、外壳均不导电。

荡秋千者通过软梯站于秋千的踏板上,将安全带系于腰部,可由另外的人助推使秋千获得一定的初速度,然后,荡秋千者通过下蹲、起立动作的反复将秋千逐渐荡起来,荡秋千的过程中,安全带连接绳始终处于松弛状态,不影响荡秋千者的动作。当荡秋千者从踏板上跌落时,安全带连接绳把荡秋千者悬挂起来,使其不跌落到地面上或甩飞,由于安全带连接绳受到向下的拉力,其将牵引T形部件向下运动,弹簧受到挤压而被压缩,两个导电块相互接近并接触,声光报警器电源接通,声光报警器发出警报声与灯光,且被附近的老师或行人听到或看到,并去解救被困的荡秋千者。当荡秋千者被解救后,安全带连接绳受力消除,受压缩的弹簧自然张开,使得T字形部件向上运动,两个导电块分离,声光报警器电源断开,声光报警器停止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与既有的技术相比较,安全防护装置不影响荡秋千者自由动作,且在跌落时,声光报警器会自动启动,吸引附近的人注意并开展解救工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报警触发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装底座,2.螺栓,3.立柱,4.横梁,5.秋千绳,6.踏板,7.安全带,8.安全带连接绳,9.报警触发装置固定绳,10.报警触发装置,11.导线,12.声光报警器,13.电源线,14.软梯,101.外壳,102.T字形部件,103.弹簧,104.导电块A,105.导电块B,106.导线A,107.导线B。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一种可自动报警的安全秋千,包括安装底座、秋千架、秋千绳、踏板、软梯、安全带、安全带连接绳、报警触发装置、报警触发装置固定绳、声光报警器、导线、电源线。两个安装底座通过螺栓固定于地面,相互之间间距为2米。秋千架包括两个等高的立柱以及一根横梁,两个等高的立柱分别竖直固定于安装底座,横梁的两端分别与竖直立柱的顶端固定处于水平位置,立柱的高度为3.9米,横梁的长度为2.1米。秋千绳为两根且等长,长度为2.7米,一端固定于横梁(两固定点中心与横梁中心重叠,且两固定点的间距为70厘米),另一端自然下垂且端部与踏板连接,使得踏板水平悬挂。踏板的底部居中连接有软梯,软梯长度为1米,软梯自然下垂时底部与地面间距为20厘米。横梁居中部位连接有报警触发装置固定绳(绳长为50厘米),报警触发装置固定绳下端连接有报警触发装置,报警触发装置下端连接有安全带连接绳(绳长为1.9米),安全带连接绳下端连接有安全带。报警触发装置通过导线与声光报警器连接,声光报警器通过电源线与电源连接,声光报警器悬挂于横梁上。

报警触发装置由外壳、T字形部件、弹簧、导电块、导线构成,外壳上表面外侧居中部位连接有报警触发装置固定绳,下表面居中部位有一个圆孔,T字形部件由两个同轴圆柱体连接形成, T字形部件居于外壳的内部,其底部由外壳的小圆孔向外伸出,并且与安全带连接绳相连接,T字形部件的顶部半径大于外壳小圆孔半径,弹簧套在T字形部件底部外围,且处在小圆孔内表面与T字形部件顶部下表面之间,弹簧的半径大于小圆孔半径且小于T字形部件顶部的半径。T字形部件顶部下表面边缘处固定有一导电块A,其垂直位置正下方外壳下表面内侧固定有另一导电块B,两个导电块分别连接导线A、导线B,导线A、导线B穿过外壳与声光报警器相连接。T字形部件、外壳均不导电。

荡秋千者使用本秋千荡秋千时,通过蹬踏软梯站于秋千的踏板上,将安全带系于腰部,可由另外的人助推使得秋千获得一定的初速度,然后,荡秋千者通过下蹲、起立动作的反复将秋千逐渐荡起来,荡秋千的过程中,安全带连接绳始终处于松弛状态,不影响荡秋千者的动作。当荡秋千者从踏板上跌落时,安全带连接绳把荡秋千者悬挂起来,使其不跌落到地面上或甩飞,由于安全带连接绳受到向下的拉力,其将牵引T形部件向下运动,弹簧受到挤压而被压缩,两个导电块相互接近并接触,声光报警器电源接通,声光报警器发出警报声与灯光,且被附近的老师或行人听到或看到,并去解救被困的荡秋千者。当荡秋千者被解救后,安全带连接绳受力消除,受压缩的弹簧自然张开,使得T字形部件向上运动,两个导电块分离,声光报警器电源断开,声光报警器停止工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