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17755阅读:1243来源:国知局
束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器具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束套。



背景技术:

人们在进行剧烈运动时,难免会因外力或内部伤害造成身体部位的不适及疼痛,为了防止运动过程中受伤,会使用一些专门的加压束套进行保护。传统的束套,其涂层均为印刷或贴合至束套本体外侧表面,虽能达到张力限制的效果,产生紧束感,但位于束套本体外侧表面的涂层仅对人体部分在平行于体表的方向有张力限制,而在垂直于体表方向的加压效果非常低弱,对人体的保护不全面。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束套。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束套,包括:束套本体和涂层,所述束套本体具有靠近人体的内侧表面和远离人体的外侧表面,所述涂层设于束套本体内侧表面。涂层在平行于体表的方向产生的张力限制与传统束套的效果相同,并且,由于涂层设于束套本体内侧表面,因此,当人们穿戴束套时,其因人体部分支撑束套本体所产生的张力将涂层往垂直于体表的方向压制,涂层为了复位从而产生垂直于体表方向的力,进而产生垂直于体表方向的加压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束套本体为筒状结构,或者,所述束套本体为设有卡扣或粘扣带的片状结构。当为筒状结构时,使用时,将筒状的束套套于体表,以进行保护。所述束套本体还可为片状结构,所述片状束套上还设有卡扣或粘扣带,使用时,将片状束套围裹于体表,并借助卡扣或粘扣带围裹成筒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涂层为印刷涂层或热熔膜涂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涂层呈环状分布于束套本体内侧表面。使得人们穿戴束套时,涂层环状围裹住人体部分,加压均匀,紧束效果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涂层呈多层环状,各层涂层间隔分布于束套本体内侧表面。涂层间隔分布,既保证了加压效果,又使得人们穿戴时不会因为压力太过集中而感到不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各层涂层间隔均匀分布于束套本体内侧表面。所述涂层间隔均匀,使得人体部分受力均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各层涂层之间的间隔距离为,束套本体中心区域涂层的间隔距离小于束套本体两端区域涂层的间隔距离。通常在穿戴时,束套的中心区域所覆盖的人体部分为重点保护部分,因此将中心区域的涂层间隔距离适当缩小,产生的加压效果更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涂层为波浪形涂层段围成的环状涂层。涂层形状为呈波浪形的环状,穿戴时所产生的波浪形浮凸花纹,满足不同人的审美需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束套本体为弹性面料束套本体。弹性面料既能保证在穿戴时产生张力,又提高了穿戴舒适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涂层受力时,挤压所述外侧表面,使外侧表面的相应部位凸出。所述涂层设于束套本体内侧表面,除了能产生垂直于体表方向的加压效果外,也结合了外观设计的效果,由于人体穿戴后的张力和压力作用,会将涂层的厚度反映在束套本体的外侧表面,形成高低浮凸的效果,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涂层在水平方向产生的张力限制与传统束套的效果相同,并且,由于涂层设于束套本体内侧表面,因此,当人们穿戴束套时,其人体部分所产生的张力将涂层往下压制,涂层为了复位从而产生平行方向的力,进而产生平行方向的加压效果。另外,所述涂层设于束套本体内侧表面,除了能产生平行方向的加压效果外,也结合了外观设计的效果,由于人体穿戴后的张力和压力作用,会将涂层的厚度反映在束套本体的外侧表面,形成高低浮凸的效果,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所述涂层呈环状分布于束套本体内侧表面。使得人们穿戴束套时,涂层环状围裹住人体部分,加压均匀,紧束效果好。涂层间隔分布,既保证了加压效果,又使得人们穿戴时不会因为压力太过集中而感到不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束套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束套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束套穿戴效果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穿戴后的束套表面局部效果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束套本体;20、涂层;30、人体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束套,包括:束套本体10和涂层20,所述束套本体具有靠近人体的内侧表面和远离人体的外侧表面,所述涂层20设于束套本体10的内侧表面。涂层20在平行于体表的方向产生的张力限制与传统束套的效果相同,并且,由于涂层20设于束套本体10内侧表面,因此,当人们穿戴束套时,其因人体部分30支撑束套本体10所产生的张力将涂层20往垂直于体表的方向压制,涂层20为了复位从而产生垂直于体表方向的力,进而产生垂直于体表方向的加压效果,即同时满足了平行于体表的方向和垂直于体表的方向均有一定的加压效果。图1和图2中黑色箭头代表了穿戴时束套受到的张力,图2内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中,白色箭头代表了涂层的平行于体表的压力方向(图中涂层产生的垂直于体表的压力方向省略未示出)。

所述束套本体为筒状结构,或者,所述束套本体为设有卡扣或粘扣带的片状结构。本实施例中的束套本体为筒状结构,使用时,将筒状的束套套于体表,以进行保护。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束套本体还可为片状结构,所述片状束套上还设有卡扣或粘扣带,使用时,将片状束套围裹于体表,并借助卡扣或粘扣带围裹成筒状。

另外,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涂层20设于束套本体10内侧表面,除了能额外产生垂直于体表方向的加压效果外,也结合了外观设计的效果。所述涂层20受力时,挤压所述外侧表面,使外侧表面的相应部位凸出。由于人体穿戴后的张力和压力作用,会将涂层20的厚度反映在束套本体10的外侧表面,形成高低浮凸的效果,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即,不穿戴时,束套外侧表面为平面,穿戴时,束套外侧表面形成浮凸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涂层为印刷涂层或热熔膜涂层。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涂层20呈环状分布于束套本体10的内侧表面。使得人们穿戴束套时,涂层20环状围裹住人体部分30,加压均匀,紧束效果好。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所述束套本体10为片状结构时,所述涂层20则呈条状分布于束套本体10的内侧表面,当使用时,片状结构的束套本体10围裹于体表,则条状的涂层20围裹成环状涂层。

进一步地,所述涂层20呈多层环状,各层涂层20间隔分布于束套本体10内侧表面。涂层20间隔分布,既保证了加压效果,又使得人们穿戴时不会因为压力太过集中而感到不适。

本实施例中,所述各层涂层20间隔均匀分布于束套本体10内侧表面。所述涂层20间隔均匀,使得人体部分受力均匀。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设置为,所述各层涂层20之间的间隔距离为,束套本体10中心区域涂层的间隔距离小于束套本体10两端区域涂层的间隔距离。通常在穿戴时,束套的中心区域所覆盖的人体部分为重点保护部分,例如关节处或其他易受伤部位。因此将中心区域的涂层间隔距离适当缩小,产生的加压效果更好。

所述涂层20还可设置为波浪形涂层段围成的环状涂层。涂层20形状为呈波浪形的环状,穿戴时所产生的波浪形浮凸花纹,满足不同人的审美需求。还可根据消费者的喜好,设计出更多其他花纹或其他形状的涂层20。所述涂层20的厚度以及宽度也可根据不同需求设计为不同规格。

所述束套本体10为弹性面料束套本体10。弹性面料既能保证在穿戴时产生张力,又提高了穿戴舒适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