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健身甩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28295阅读:27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健身甩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健身甩球。



背景技术:

健身甩球是健身器材的一种,现有的健身甩球直接由手环端部系一根绳子,绳子端再系上一个球,功能较为单一,仅仅具有一个甩动的功能。由于绳子直接系在手环端,传力效果较差,球在甩动过程中较为费力,而且长时间甩动手环端的绳子极容易磨损。

有鉴于此,研发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健身球是健身器材生产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健身甩球。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健身甩球。该健身甩球包括手柄、弹力绳、衔接绳和弹力球,所述手柄包括杆体、金属连接头和防滑套,所述金属连接头固接在所述杆体一端,所述防滑套套在所述杆体的另一端,所述金属连接头顶端设有一开口,上端侧边开有与顶端开口相通的斜坡式开口,所述金属连接头顶端开口内设有高于开口水平面的耐磨橡胶圈;所述弹力球上设有连接环,外表面包裹有耐磨布,耐磨布上设有荧光层;所述弹力绳由单股对折成两股,对折后的两端系结在一起,形成第一绳结,未系结端与所述连接环系结在一起;所述衔接绳由单股对折成两股,对折后的两端系结在一起,形成第二绳结,未系结端穿过斜坡式开口、顶端开口内的耐磨橡胶圈,使得第二绳结卡在所述斜坡式开口处;所述弹力绳的第一绳结端与所述衔接绳未系结端系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杆体与防滑套之间还设有PTC加热片,杆体侧边开有容纳电池的凹槽及开关按键,所述PTC加热片通过开关按键与所述电池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防滑套与金属连接头之间的杆体上侧边和下侧边设有挂钩,用于缠绕弹力绳。

进一步地,所述杆体底端上还设有挂钩,用于挂绳或挂饰品。

进一步地,所述防滑套上均匀设置有按摩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的长度范围为35-45厘米。

进一步地,所述弹力绳由单股长度为140-190厘米对折成两股长度为70-95厘米的弹力绳,弹力绳的直径为1.8毫米。

进一步地,所述衔接绳由单股长度为10-16厘米对折成两股长度为5-8厘米的棉绳。

进一步地,所述杆体为玻璃杆、碳素杆或红木杆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连接头为铜头或不锈钢头。

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者手持手柄末端,利用弹力球的弹性,弹力绳的伸缩性和衔接绳的传力,可将弹力球向前、向后、向左和向右甩动,待球着地再向相反方向甩动,即可完成健身运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特别有利于肩部、颈部、腰部和胳膊等部位的舒筋活血,可强筋健骨、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和开发智力,也可加秧歌舞步,平四舞步,踢踏舞步,配合广场舞曲“吉特巴”等音乐舞曲进行有节奏的甩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健身甩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健身甩球的运动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健身甩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健身甩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的健身甩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五的健身甩球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手柄,1.1-杆体,1.2-金属连接头,1.2.1-开口,1.2.2-斜坡式开口,1.3-防滑套,2-弹力绳,2.1-第一绳结,3-衔接绳,3.1-第二绳结,4-弹力球,4.1-连接环,4.2耐磨布,4.2.1-荧光层,5-耐磨橡胶圈,6-PTC加热片,7-电池,8-开关按键,9-挂钩,10-挂钩,11-按摩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仅为示例性说明,并未按照严格比例绘制,而且其中可能有为描述便利而进行的局部放大、缩小,对于公知部分结构亦可能有一定缺省。

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健身甩球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实施例一的健身甩球。该健身甩球包括手柄1、弹力绳2、衔接绳3和弹力球4。

手柄1包括杆体1.1、金属连接头1.2和防滑套1.3,金属连接头1.2固接在杆体1.1一端,防滑套1.3套在杆体1.1的另一端,金属连接头1.2顶端设有一开口1.2.1,上端侧边开有与顶端开口1.2.1相通的斜坡式开口1.2.2。金属连接头1.2顶端开口1.2.1内设有高于开口水平面的耐磨橡胶圈5。

弹力球4上设有连接环4.1,外表面包裹有耐磨布4.2,耐磨布上设有荧光层4.2.1。通过增设耐磨布4.2可以防止弹力球4长时间弹打带来外表面的磨损,而在耐磨布4.2上增设荧光层4.2.1可以在黑暗区域甩动时起到警示的作用。

弹力绳2由单股对折成两股,对折后的两端系结在一起,形成第一绳结2.1,未系结端(对折处)与连接环4.1系结在一起,具体系结方法可以是:将弹力绳2未系结端(即对折处)穿进弹力球4的连接环4.1内,然后将弹力绳2的第一绳结2.1端从对折处形成的环内穿过去,拉紧弹力绳2即可。

衔接绳3也是由单股对折成两股,对折后的两端系结在一起,形成第二绳结3.1,未系结端(对折处)穿过斜坡式开口1.2.2、顶端开口1.2.1内的耐磨橡胶圈5,使得第二绳结3.1卡在斜坡式开口1.2.2处。而增设耐磨橡胶圈5可避免衔接绳3的未系结端(对折处)受到磨损,可有效的保护衔接绳3。

弹力绳2的第一绳结端2.1与衔接绳3未系结端系接在一起。具体系结方法可以是:将弹力绳2的第一绳结端2.1穿过衔接绳3未系结端(对折处)形成的环内,继续拉动弹力绳2的第一绳结端2.1,将第一绳结端2.1内环穿过整个手柄1,拉紧弹力绳2,便可使得弹力绳2的第一绳结端2.1与衔接绳3未系结端连接在一起。通过该种系法,可根据不同人群的身高,通过拉动第一绳结端2.1与衔接绳3未系结端,将第一绳结端2.1拉出,并系上一个绳结就可以调整弹力绳2的长度。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健身甩球的手柄1的长度范围为35-45厘米。采用手柄式结构恰好利用了杠杆原理,较为省力。弹力绳2由单股长度为140-190厘米对折成两股长度为70-95厘米的弹力绳,弹力绳的直径为1.8毫米。衔接绳3由单股长度为10-16厘米对折成两股长度为5-8厘米的棉绳或其它类似于棉绳这种不带弹力的绳。通过增加不带弹力的衔接绳3,可起到稳固和传力作用,且手感较为舒适,如果直接将弹力绳2系在手柄1上,弹力绳2从手柄端头就开始收缩,这样的手柄1容易晃动,甩力不容易传出去,手感不舒适。另外杆体1.1可以为玻璃杆、碳素杆或红木杆中的任意一种。金属连接头1.2可为铜头或不锈钢头。防滑套1.3可以是海绵套,海绵套的直径在2.5-3厘米。弹力球的弹性强度为:裹上耐磨布的球在2米高处着地后可回弹1.0-1.3米范围内的球均可,例如网球或其它弹力球。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健身甩球的运动状态示意图。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健身甩球在使用时,通过使用者手持手柄末端,利用弹力球4的弹性,弹力绳2的伸缩性和衔接绳3的传力性能,可将弹力球4向前、甩动,待球着地再向相反方向即向后甩动,即可完成健身运动。当然也可向左向右甩动。使用时,可左右双手各持一个健身球,进行同步甩动,完成健身运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健身甩球结构及运动状态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健身甩球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健身甩球的另一种结构,该种结构与图1所示的结构基本相同,所不同之处在于:杆体1.1与防滑套1.3之间还设有PTC加热片6,杆体1.1侧边开有容纳电池7的凹槽1.1.1,杆体1.1外侧壁上设有开关按键8, PTC加热片6通过开关按键8与电池7相连接。通过该种设计,可以在寒冷的天气里,给使用者供暖,避免手部冰冷。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健身甩球结构进行了详细说明,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健身甩球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可在防滑套1.3与金属连接头1.2之间的杆体1.1上侧边和下侧边分别设置一挂钩9,设置挂钩9的作用是:可在健身结束后,将弹力绳2绕着挂钩9缠绕,最后将弹力绳2末端系个绳结扣在挂钩9处即可固定。可避免在健身甩球不用的时候,弹力绳2缠绕在一起的问题发生。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健身甩球结构进行了详细说明,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健身甩球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可以在杆体1.1底端上还设有挂钩10,用于挂绳或挂饰品。挂饰品可以是彩带,可增加舞台表演效果。通过挂绳方式可以将手柄挂在墙体上或其它位置进行放置。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健身甩球结构进行了详细说明,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健身甩球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可以在防滑套1.3上均匀设置有按摩凸起11。主要起到一个按摩的作用,增加舒适感。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