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脚联动的健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45535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脚联动的健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健身器,特别是指一种手脚联动的健腹器。



背景技术: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人们每日面对大量的工作压力及快节奏的生活,这些繁重的工作和忙碌的生活都带给人们精神和身体上的极大压力,人们对身体状况也日益重视,运动在日常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人们一般进行的运动多为室外运动,如跑步、游泳、打球、爬山等等,这些运动受场地、环境和大型运动器材的限制,人们无法去很好的锻炼,达到舒心健体的目的。针对户外运动存在的不足,室内运动开始渐露头脚,室内运动一般都需要配合健身器械进行运动,例如跑步机、健腹机、室内健身自行车等等,以健腹机中的仰卧起坐机为例,虽其可操作性强、适用范围广,但现有技术中的仰卧起坐机键身器靠背与底座支架是铰接的,通过连接两者的扭簧使靠背复位,但是,当使用者后仰时,因为扭簧的作用会使底座支架翘起,而有可能压到使用者的衣物甚至是身体,从而造成危险,并且,现有的仰卧起坐机健身器其脚步是固定不动的,导致下身肌肉灵活性受限,无法得到全方位的锻炼,锻炼效果不佳。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健身器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锻炼效果好的手脚联动的健腹器。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手脚联动的健腹器,其包括前支脚、后支脚、头部支撑杆、中部支撑杆及连动组,头部支撑杆上固定两握把,中部支撑杆上固定一支架,支架上设有坐垫及脚杆,所述连动组连接前支脚及后支脚,头部支撑杆及中部支撑杆与连动组连动。

所述连动组包括一支撑板、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及第三连杆,支撑板固定在前支脚与后支脚之间,第一连杆的一端枢接在前支脚上,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枢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的一端枢接,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头部支撑杆固定连接,该第三连杆于两端部之间还设有一枢接孔,通过一枢轴将该第三连杆枢接在支撑板上,所述中部支撑杆固定在第一连杆上,该中部支撑杆位于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连接的一端。

所述支撑板上还设有一限位凸块限制第三连杆的转动角度。

所述第一连杆通过一转轴与支撑板连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及第三连杆的枢接处分别设有耐磨垫片。

所述头部支撑杆的中部固设一头垫,两握把分别设于该头垫的两侧,所述中部支撑杆上还设有一靠垫。

所述前支脚及后支脚分别为一U型架,所述连动组包括两组,两连动组的支撑板分别连接前支脚及后支脚的两侧,中部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连杆组的第一连杆上,头部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连杆组的第三连杆上。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手脚联动的健腹器使用时,使用者坐在坐垫上,双脚搭靠或者勾扣在脚杆上,手握握把做腹部前屈运动,由于设置连动组,连动组会把头部支撑杆及中部支撑杆连动在一起进行动作,即握把往前动作时,固定在支架上的坐垫及脚杆会收连动组连动,而握把往后动作时,支架会跟随动作,使用者在运动时和常规的腹部前屈训练器不同,常规的训练器使用者下身不动,仅上身前屈,而本实用新型实现联动,使用训练效果更好,既可以锻炼到腹肌,又不会过渡消耗体力,并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相较于常规的腹部前屈训练器成本更低,锻炼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健腹器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健腹器的起始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健腹器的极限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手脚联动的健腹器100,其包括前支脚1、后支脚2、头部支撑杆3、中部支撑杆4及连动组5,头部支撑杆3上固定两握把6,中部支撑杆4上固定一支架7,支架7上至少设有坐垫71及脚杆72,所述连动组5连接前支脚1及后支脚2,该连动组5连动头部支撑杆3及中部支撑杆4进行前后反向动作。

连动组5包括一支撑板51、第一连杆52、第二连杆53及第三连杆54,支撑板51固定在前支脚1与后支脚2之间,第一连杆52的一端枢接在前支脚1上,另一端与第二连杆53的一端枢接,第二连杆53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54的一端枢接,第三连杆54的另一端与所述头部支撑杆3固定连接,该第三连杆54于两端部之间还设有一枢接孔,通过一枢轴55将该第三连杆54枢接在支撑板51上,所述中部支撑杆4固定在第一连杆52上,该中部支撑杆4位于第一连杆52上且靠近第二连杆53连接的一端。第一连杆52可进一步通过一转轴56与支撑板51连接在一起。另外,第一连杆52、第二连杆53及第三连杆54的枢接处可分别设有耐磨垫片57来减少刚性摩擦的噪音,同时增加连接强度。而支撑板51上还设有一限位凸块58来限制第三连杆54的转动角度。

为了增加舒适度及锻炼效果,固定在中部支撑杆4的支架7上还可设有一靠垫73,靠垫73背面可进一步设置减震弹簧74增加使用舒适度,头部支撑杆3可于两握把6之间设置一头垫31,供使用者使用时头部靠在头垫31上。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前支脚1及后支脚2分别为一U型架,两U型架的顶端相靠形成一稳固的三角支撑架,所述连动组5包括两组,两连动组5的支撑板51分别连接前支脚及后支脚的两侧,中部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连杆组5的第一连杆52上,头部支撑杆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连杆组5的第三连杆54上。

本实用新型手脚联动的健腹器100使用时,使用者坐在坐垫71上,双脚搭靠或者勾扣在脚杆72上,背部可贴靠在靠垫73,头部枕在头垫31上,双手握住握把6做腹部前屈运动,由于头部支撑杆3与第三连杆54固定,握把6往前拉时,第三连杆54会以枢轴55为轴心,第三连杆54与头部支撑杆3连接的一端向上并向前转动,直至该第三连杆54被限位凸块57止挡,由于第二连杆53的两端连接第三连杆54及第一连杆52,第三连杆54向上向前动作时,第三连杆54的另一端会向下向后动,将第二连杆53向下推,第二连杆53连动第一连杆52将中部连杆往下向前推,第一连杆52与前支脚1枢接的一端会顺时针转动一角度,带动中部支撑杆4同时转动,从而使支架7的坐垫71及脚杆72往握把6的方向靠近,形成如图3所示的极限状态。

本实用新型手脚联动的健腹器100由于设置连动组5,连动组5会把头部支撑杆3及中部支撑杆4连动在一起,使用者在运动时和常规的腹部前屈训练器不同,常规的训练器使用者下身不动,仅上身前屈,而本实用新型可将手脚联动,使用训练效果更好,既可以锻炼腹部肌肉,又不会过渡消耗体力,并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相较于常规的腹部前屈训练器成本更低,锻炼效果更好。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