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健身用天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47665阅读:10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健身用天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健身用天梯。

(二)

背景技术:

天梯是体育训练中广受人们喜爱的健身项目,通过天梯拉杆锻炼臂力、翻动等训练。现有天梯的拉杆件和立柱之间通过焊接相连,在运输、装卸上复杂、费时耗力,而且,因为固定式焊接方式,对于不同身高或不同年龄段人们使用时,会因为天梯特定尺寸及高度而影响人们的使用;此外,现有天梯一般暴露在外,遇到雨雪阴雨天气,或者太阳光线较强的时间段,严重制约了人们的训练和使用。

(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方便实用的健身用天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健身用天梯,包括底座板,在底座板四角处固设第一伸缩支撑杆体和第二伸缩支撑杆体,第一伸缩支撑杆体和第二伸缩支撑杆体左右相对设置;在第一伸缩支撑杆体和第二伸缩支撑杆体之间的底座板中部对应第一伸缩支撑杆体和第二伸缩支撑杆体设有竖直支撑杆;在第一伸缩支撑杆体和竖直支撑杆之间连接第一横杆,第一横杆的右端与竖直支撑杆转动相连,第一横杆的左端穿过设于第一伸缩支撑杆体顶部的通孔槽设置;在第二伸缩支撑杆体和竖直支撑杆之间连接第二横杆,第二横杆的左端与竖直支撑杆转动相连,第二横杆的右端穿过设于第二伸缩支撑杆体顶部的通孔槽设置;在两第一横杆之间以及两第二横杆之间均从左向右均匀间隔设有若干个拉杆,在相邻拉杆上交错包设有橡胶垫圈;在竖直支撑杆上从上向下依次设有若干个储物盒,在储物盒外侧设有挂钩;在第一伸缩支撑杆体、第二伸缩支撑杆体和竖直支撑杆外部的底座板顶面覆设橡胶软垫;在第三支撑杆顶端支撑设有一顶盖。

所述第一伸缩支撑杆体包括与底座板固连的第一底杆,在第一底杆顶端固连一第一液压缸,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顶端与一第一顶杆固连,第一通孔槽设于第一顶杆顶部;在第一底杆顶部和第一顶杆底部外侧套设一第一伸缩套筒;所述第二伸缩支撑杆体包括与底座板固连的第二底杆,在第二底杆顶端固连一第二液压缸,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顶端与一第二顶杆固连,第二通孔槽设于第二顶杆顶部;在第二底杆顶部和第二顶杆底部外侧套设一第二伸缩套筒。

设于第一顶杆的通孔槽在第一顶杆上由右侧向左侧方向呈孔径逐渐增大设置;设于第二顶杆的通孔槽在第二顶杆上由左侧向右侧方向呈孔径逐渐增大设置;所述橡胶垫圈的长度为拉杆长度的一半。

各第一横杆通过设于竖直支撑杆上的第一轴杆与竖直支撑杆转动相连,在第一横杆外侧的第一轴杆上设有紧固螺栓;各第二横杆通过设于竖直支撑杆上的第二轴杆与竖直支撑杆转动相连,在第二横杆外侧的第二轴杆上设有紧固螺栓。

在第一顶杆左右两侧的第一横杆上设有紧固螺栓;在第二顶杆左右两侧的第二横杆上设有紧固螺栓。

所述第一轴杆高于第二轴杆设置。

所述橡胶软垫通过钉体固定覆设于底座板上。

所述底座板外侧呈从上向下向外侧倾斜设置。

所述挂钩的数量为2个,所述储物盒的数量为3个;所述储物盒为透明储物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健身用天梯在底部设置了底座板,通过底座板支撑并固定其上整个天梯构造,区别于现有四根立柱直接与地面支撑固定的结构方式,一方面能够使天梯与地面连接更加稳固,另一方面使运动者从起身到落地有一个平稳的缓冲;通过可调节高度和倾斜角度的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设置,方便不同身高的人们使用,特别适合人们在运动开始方便的把住天梯上较低处拉杆,然后逐渐向上向高处移动,更好的锻炼臂力及抓握力,起到更显效的锻炼效果;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采用一端与竖直支撑杆转动相连,另一端则活动插设在两侧的第一伸缩支撑杆体和第二伸缩支撑杆体上,方便灵活的调节两横杆的高度及倾角,一方面适应不同身高的锻炼着使用,另一方面增强健身效果;通过液压缸上活塞杆伸缩带动其上顶杆竖向移动,进而使各横杆变换倾斜角度,该方式调节便利,使用方便,调节后稳固、安全;通过在液压缸及其活塞杆外的顶杆和底杆之间设置套筒,很好的保护了液压缸,同时也不会造成平时训练、锻炼者对该部分结构的干扰或破坏;通过在第一伸缩支撑杆体两侧的各第一横杆上设置紧固螺栓,在第二伸缩支撑杆体两侧的各第二横杆上设置紧固螺栓,方便在对横杆调节后的加固,使用更安全、方便;通过底座板上橡胶垫圈的设置,能够对锻炼者下跳时起到缓冲作用,防止受伤,同时,增大摩擦力,避免在运动过程中出现下落后跌倒、滑道的状况;通过将底座板的侧壁设置呈从上向下向外倾斜的方式,方便与地面形成缓和的坡面,避免磕绊;通过在竖直支撑杆上设置储物盒,方便运动者将随身易掉物品如手机、眼镜、手表等取下,使运动更轻松;通过储物和外侧的挂钩设置,方便挂置外套和衣物,很好的消除了现有天梯运动健身过程中无处放置外套、随着运动热身的加剧人们卸下外套而无处放置的问题;通过顶盖的设置,遮风挡雨,方便各种天气下正常使用;通过在相邻拉杆上交错包设橡胶垫圈,一方面可增加手与拉杆把持的摩擦力,另一方面也能方便秋冬季使用时,因为拉杆较凉而影响锻炼效果的问题。

(四)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顶盖下方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第一顶杆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板,2第一伸缩支撑杆体,3第二伸缩支撑杆体,4竖直支撑杆,5第一横杆,6第二横杆,7拉杆,8橡胶垫圈,9储物盒,10挂钩,11橡胶软垫,12顶盖,13第一底杆,14第一液压缸,15第一液压缸活塞杆,16第一顶杆,17第一伸缩套筒,18第二底杆,19第二液压缸,20第二液压缸活塞杆,21第二顶杆,22第二伸缩套筒,23第一轴杆,24第二轴杆,25紧固螺栓,26通孔槽。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附图1-3所示,该健身用天梯包括底座板1,在底座板1四角处固设左右相对设置的第一伸缩支撑杆体2和第二伸缩支撑杆体3,第一伸缩支撑杆体和第二伸缩支撑杆体分别为前后设置的两个;在第一伸缩支撑杆体2和第二伸缩支撑杆体3之间的底座板1中部对应第一伸缩支撑杆体2和第二伸缩支撑杆体3设有竖直支撑杆4;在第一伸缩支撑杆体和竖直支撑杆之间连接两前后相对设置的第一横杆5,第一横杆5的右端与竖直支撑杆4转动相连,第一横杆5的左端穿过设于第一伸缩支撑杆体2顶部的通孔槽设置;在第二伸缩支撑杆体3和竖直支撑杆4之间连接两前后相对设置的第二横杆6,第二横杆6的左端与竖直支撑杆4转动相连,第二横杆6的右端穿过设于第二伸缩支撑杆体3顶部的通孔槽设置;第一伸缩支撑杆体2顶部的通孔槽和第二伸缩支撑杆体3顶部的通孔槽相对衬;在两第一横杆5之间以及两第二横杆6之间均从左向右均匀间隔设有若干个拉杆7,两第一横杆之间的拉杆两端与第一横杆焊接相连,两第二横杆之间的拉杆两端与第二横杆焊接相连;在相邻拉杆7上交错包设有橡胶垫圈8;在竖直支撑杆4上从上向下依次固设有若干个顶端开放设置的储物盒9,在储物盒9外侧设有挂钩10;在第一伸缩支撑杆体2、第二伸缩支撑杆体3和竖直支撑杆4外部的底座板1顶面覆设橡胶软垫11;在竖直支撑杆4顶端支撑设有一顶盖12。

所述第一伸缩支撑杆体2包括与底座板1固连的第一底杆13,在第一底杆13顶端固连一第一液压缸14,第一液压缸14的第一液压缸活塞杆15顶端与一第一顶杆16固连,第一通孔槽设于第一顶杆16顶部;在第一底杆13顶部和第一顶杆16底部外侧套设一第一伸缩套筒17;所述第二伸缩支撑杆体3包括与底座板固连的第二底杆18,在第二底杆顶端固连一第二液压缸19,第二液压缸19的第二液压缸活塞杆20顶端与一第二顶杆21固连,第二通孔槽设于第二顶杆21顶部;在第二底杆18顶部和第二顶杆21底部外侧套设一第二伸缩套筒22。上述各伸缩套筒的伸缩式结构为现有套设在一起的可拉伸套筒结构。

两第一液压缸通过设于第一伸缩支撑杆体上的液压泵控制;两第二液压缸通过设于第二伸缩支撑杆体上的另一液压泵控制,为方便开启或关闭液压泵用于调节同侧伸缩杆体的倾斜度。

设于第一顶杆16的通孔槽在第一顶杆上由右侧向左侧方向呈孔径逐渐增大设置;设于第二顶杆21的通孔槽在第二顶杆上由左侧向右侧方向呈孔径逐渐增大设置;所述橡胶垫圈的长度为拉杆长度的一半;所述橡胶垫圈8的长度为拉杆7长度的一半,如此设计可方便换手移动过程中,移动方向不同而交错抓握到有橡胶垫圈8的位置或没有橡胶垫圈8的位置。

各第一横杆5通过设于竖直支撑杆4上的第一轴杆23与竖直支撑杆转动相连,在第一横杆5外侧的第一轴杆23上设有紧固螺栓25;各第二横杆6通过设于竖直支撑杆4上的第二轴杆24与竖直支撑杆4转动相连,在第二横杆6外侧的第二轴杆24上设有紧固螺栓25。此处,第一轴杆23和第二轴杆24分别与第一横杆5和第二横杆6固连,第一轴杆23和第二轴杆24分别穿过设于第一横杆5上开孔与第二横杆6上开口,从而使第一横杆5和第二横杆6可分别实现通过第一、第二轴杆与竖直支撑杆4转动相连。

在第一顶杆16左右两侧的第一横杆5上设有紧固螺栓25;在第二顶杆21左右两侧的第二横杆6上设有紧固螺栓25。

紧固螺栓位置的转轴和杆体上设置外螺纹。

所述第一轴杆23高于第二轴杆24设置。

所述橡胶软垫11通过钉体固定覆设于底座板1上。

所述底座板外侧呈从上向下向外侧倾斜设置;与地面形成缓坡,避免磕绊。

所述挂钩10的数量为2个,所述储物盒9的数量为3个;所述储物盒9为透明储物盒。

安装后使用时,可根据具体训练需求,或者大学训练场中不同年级段训练者身高水准,适当调节第一横杆5和第二横杆6的倾斜角度使用。具体即先松动紧固螺栓25,通过控制第一液压缸14和第二液压缸19,使第一横杆5和第二横杆6分别在第一顶杆的通孔槽和第二顶杆的通孔槽内左右移动并最终固定,拧紧紧固螺栓,即可方便的进行天梯健身训练。通过上述结构设置,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可适当的调节为水平或倾斜状,改变训练强度,提高训练效果。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