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网球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81204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网球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体育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携式网球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网球场都是固定的,受地理条件及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享受网球的乐趣。

突发奇想,没有其他参考物,我不能随时随地打网球,网球不比羽毛球,一定要有场地才能玩得很有乐趣,所以我们为什么不把网球场放进行囊呢?让所有热爱网球的人能摆脱球场的限制,只要有一片大小适合的空地,如停车场、广场、院坝,我们就能现搭球场。用111cm*12cm*6cm大小的小东西搭建一个10.97m*23.77m的球场,然后开始打网球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便携式网球场。

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如下:球场存在的主要价值之一就是有规则线,有规则线才有竞技,发明人用激光划线代替原始的划线方法,将规则线的问题解决这是压缩球场的关键之一。而后就是网子的问题,发明人用薄膜(或者聚强光光束)代替了传统意义的球网,这也是压缩球场的关键之一。网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球特别容易被打飞导致很难找回,所以发明人加入了细线链球及细线收缩系统,细线链球使球不至于飞到找不回来的地方,细线收缩系统让打球时不会受到太多细线带来的干扰,该项措施代替了正规球场的球场围网,当然如果追求极致还原体验的可以不使用这个功能。如果对球场地面有极高要求的人也可使用配套的“加强地面”来还原球场地面。如果又不想丢球又想要极高的还原度,还可使用配套的“球场围网”来还原球场围网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便携式网球场,所述便携式网球场包括网柱群(48),所述网柱群(48)包括中央支柱(52)和两个侧网柱(51);所述中央支柱(52)是以中央支柱外支架(16)为基本载体的组合体,所述中央支柱外支架(16)下端有与中央支柱脚架(14)连接的第一竖直转动轴承(11),所述中央支柱脚架(14)近轴端装有第一水平转动轴承(12),所述中央支柱外支架(16)内部有中空通线仓(2)和纳线仓(8),所述中空通线仓(2)与所述纳线仓(8)以收线装置(6)为界限上方为中空通线仓(2)下方为纳线仓(8),所述收线装置(6)上有方便连接线(10)通过的通线槽(7),所述中央支柱外支架(16)顶端有与中空通线仓(2)相通的圆形通孔(1),所述纳线仓(8)底部安装有回簧扣(9),所述回簧扣(9)锁定所述连接线(10),所述连接线(10)连接着带线网球(36),所述中央支柱外支架(16)为薄膜网面(13)的固定端;所述侧网柱(51)是以侧网柱外支架(53)为基本载体的组合体,所述侧网柱外支架(53)顶部安装有聚强光划线器(33),所述侧网柱外支架(53)上有放置防外偏脚架(18)的防外偏脚架槽(20),所述侧网柱外支架(53)上有放置防内偏脚架(21)的防内偏脚架槽(23),所述防外偏脚架(18)和防内偏脚架(21)分别与侧网柱外支架(53)通过第二和第三竖直转动轴承(19、22)连接,所述侧网柱外支架(53)内部有纳网仓(29),所述纳网仓(29)顶部有收网电机(24、58),所述收网电机(24、58)由收网电机的开关及控制器(25、59)控制,所述收网电机(24、58)下端连接网面转杆(26、57),所述网面转杆(26、57)为薄膜网面(13、56)的活动转动端,所述网面转杆(26)下端连接第二水平转动轴承(27),所述侧网柱外支架(53)侧面上有为让薄膜网面(13)通过的薄膜网面展出间隙(17)。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采用聚强光划线器在地面投影出球场的规则线,采用聚强光虚拟网面系统或采用薄膜网面卷绕方式储存在侧网柱内使用时拉出固定在中央支柱形成球网,从而实现了球场的压缩,达到了便携的目的。

在中央支柱设置了连接线及带线网球,利于限定球飞出的距离,有利于找回网球,可降低网球场里的运动员们因担心球飞出的太远以至找不到的心理因素而不敢大力抽球,提高该装置的实用性。

由于采用光路规则线及光路球网的方案,为打夜球带来另一种体验。

采用脚架与轴承的组合使其成为可摆动结构,便于伸展和收纳脚架,降低收纳整理时脚架占用的空间,提高该网球场的使携性能。

附图说明

图1a、图1b、图1c分别为一个实施例便携式网球场的网柱群收纳时的正视、侧视和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d为图1a中A处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a、图2b为一个实施例的网柱群展开时的正视和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a为一个实施例的侧网柱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b、图3c分别为图3a中B处和C处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的侧网柱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的侧网柱的另一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的中央支柱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的中央支柱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的中央支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另一个实施例网柱群在使用聚强光虚拟网面系统时侧网柱与中央支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的聚强光划线器所划线的规则线的示意图;

图11a、图11b、图11c分别为一个实施例球场围网收纳时的正视、侧视和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一个实施例球场围网展开时的示意图;

图13a为一个实施例加强地面的结构示意图,图13b为图13a中D处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圆形通孔,2、中空通线仓,3、纤维棉绒层,4、滚轮柱,5、马达,6、收线装置,7、通线槽,8、纳线仓,9、回簧扣,10、连接线,11、第一竖直转动轴承,12、第一水平转动轴承,13、薄膜网面,14、中央支柱脚架,15、防滑垫,16、中央支柱外支架,17、薄膜网面展出间隙,18、防外偏脚架,19、第二竖直转动轴承,20、防外偏脚架槽,21、防内偏脚架,22、第三竖直转动轴承,23、防内偏脚架槽,24、收网电机,25、收网电机的开关及控制器,26、网面转杆,27、第二水平转动轴承,28、防内偏脚架通过及固定槽,29、纳网仓,30、防内偏脚架抠出槽、31、脚架远轴端的内置重物,32、防外偏脚架卡子,33、聚强光划线器,36、带线网球,37、储网匣模块二,38储网匣模块一,39、锁定卡对,40、顶部盖板,41、浮空氦囊,42、聚丙烯细纤网,43、小坠珠,44、磁铁条,45、弹性塑胶层,46、玻璃纤维层,47、叠层橡胶层,48、网柱群,49、球场围网,50、加强地面,51、侧网柱,52、中央支柱,53、侧网柱外支架,54、聚强光划线器所划线规划图,55、聚强光虚拟网面系统,56、30mm宽薄膜网面,57、网面短转杆,58、收网电机,59、收网电机及聚强光灯头的开关,60、聚强光灯头,61、光感受器,62、信号发射器,63、信号接收器及灯光控制器,64、右边的聚强光划线器,65、左边的聚强光划线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a至图1d、图2a、图2b、图3a至图3c、图4至图8、图10、图11a至图11c、图12、图13a、图13b。

本便携式网球场包括网柱群48,网柱群48包括中央支柱52和两个侧网柱51。

中央支柱52是以中央支柱外支架16为基本载体的组合体,中央支柱外支架16下端有与中央支柱脚架14连接的第一竖直转动轴承11,中央支柱脚架14近轴端装有第一水平转动轴承12,中央支柱外支架16内部有中空通线仓2和纳线仓8,所述中空通线仓2与所述纳线仓8以收线装置6为界限上方为中空通线仓2下方为纳线仓8,收线装置6上有方便连接线10通过的通线槽7,中央支柱外支架16顶端有与中空通线仓2相通的圆形通孔1,纳线仓8底部安装有回簧扣9,回簧扣9锁定连接线10一端,连接线10另一端连接着带线网球36,中央支柱外支架16为薄膜网面13的固定端。

侧网柱51是以侧网柱外支架53为基本载体的组合体,侧网柱外支架53顶部安装有聚强光划线器33,侧网柱外支架53上有放置防外偏脚架18的防外偏脚架槽20,侧网柱外支架53上还有放置防内偏脚架21的防内偏脚架槽23,防外偏脚架18和防内偏脚架21分别与侧网柱外支架53通过第二竖直转动轴承19和第三竖直转动轴承22连接,侧网柱外支架53内部有纳网仓29,所述纳网仓29顶部有收网电机24,收网电机24由收网电机的开关及控制器25控制,所述收网电机24下端连接网面转杆26,所述网面转杆26为薄膜网面13的活动转动端,网面转杆26下端连接第二水平转动轴承27,所述侧网柱外支架53侧面上有为让薄膜网面13通过的薄膜网面展出间隙17。

为了满足那些不想用带线网球与连接线的娱乐方式的方案的玩家,便携式网球场进一步还包括球场围网49,所述球场围网49包括储网匣、细纤网42、若干浮空氦囊41和若干坠珠43。其中,储网匣以储网匣模块一38及储网匣模块二37为基本主体,储网匣模块连接顶部盖板40,顶部盖板40对接处有锁定卡对39以锁定两块顶部盖板40,在一个实施例中储网匣由两个储网匣模块一38及两个储网匣模块二37组成,即由四段储网模块可拆卸地组合在一起,细纤网42的下沿的四个点对应连接在储网匣的所述四段储网模块,若干浮空氦囊41和若干坠珠43分别连接在所述细纤网42的上沿和下沿。所述细纤网42为聚丙烯细纤网或丙纶细纤网。氦气浮囊41浮空牵动丙纶细纤网42,所述坠珠43防止了氦气浮囊41的无休止牵动。该便携式网球场的球场网运用蛛网式设计,用丙纶细纤网代替传统意义的钢丝网,如同蛛网束物一样,用轻柔且有摇摆性的丙纶细纤网来拦下飞行的网球。

为了满足那些对地面欲求不满的玩家,极大程度还原一个网球场,所述便携式网球场进一步还包括由若干加强地面50拼接组成的球场地面,所述加强地面50包括叠层橡胶层47、玻璃纤维层46和弹性塑胶层45,所述叠层橡胶层47、玻璃纤维层46和弹性塑胶层45由下向上依次设置。上述若干加强地面50拼接组成的球场地面采用弹性塑胶、玻璃纤维和叠状橡胶的分层叠加来最大化地面的弹性与平整性,使其最大程度还原网球场的地面情况。图中44为组合用的磁铁条。较佳实施例中,球场地面由十个1.097m*23.77m*0.0015m的加强地面组成,每个加强地面之间通过两侧的磁铁条连接。

作为优选,在两个侧网柱51均设置聚强光划线器33,聚强光划线器33包括10组灯组,每组灯组投射一条规则线,两个侧网柱上的聚强光划线器33从两侧共同投射规则线。如图10中所示,R线条由右边的聚强光划线器64所划,L线条由左边的聚强光划线器65所划,D线条由右边的聚强光划线器64和左边的聚强光划线器65共同所划。由于采用两侧共同投射的方案,如果一侧投射的光线因人员移动被遮挡,另一侧仍能投射出完整的规则线,能够有效避免采用一侧投射引起的人员移动遮挡光线时无法投射出完整规则线的现象。

为了不让带线网球的线不影响到正常打球,中央支柱52中的收线装置6包括轴线平行且表面相切的两个滚轮柱4、驱动滚轮柱4的马达5以及附着在滚轮柱4表面的纤维棉绒层3,所述连接线10从两个滚轮柱4之间穿过。收线装置6中的滚轮柱4在马达5的驱动下,其表面的纤维棉绒层3不断摩擦连接线,使连接线一直处于向纳线仓回收的状态,即滚动的纤维棉绒层3轻微摩擦连接线10从而提供一个恒定的微小的将线拉回的力。

图9示出了另一个实施例网柱群在使用聚强光虚拟网面系统55时侧网柱与中央支柱的结构。参照图9,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中央支柱52和侧网柱51之间的网面由一条高度为30毫米的薄膜网面56和设置在其下方的聚强光虚拟网面组成,若干聚强光灯头60和相同数量的光感受器61相对应地设置在所述中央支柱52和侧网柱51以形成所述聚强光虚拟网面。进一步地,光感受器61设置在中央支柱52,所述光感受器61设置信号发射器62,在侧网柱51的聚强光划线器中有与所述信号发射器62配套的信号接收器及灯光控制器63。图9中57为网面短转杆,58为收网电机,59为收网电机及聚强光灯头的开关。所述聚强光虚拟网面系统55代替了传统意义上固定不变的球网,极大程度收缩一个网球场。同时,为了保留弹在网端的过网球的可能性,所述聚强光虚拟网面系统仍然有30mm宽的真实网面。

网柱群所有脚架与脚架槽、网柱群外支架与外支架对接的部分、球场围网对接的部分、以及加强地面50之间有磁体以强化对接稳定性。此外,所述侧网柱外支架53下端有防内偏脚架通过及固定槽28,所述防内偏脚架21远轴端有防内偏脚架抠出槽30。进一步在球场围网模块与模块对接的部分还有镶接用的槽与卡子。

为了方便更换坏掉了的连接线,中央支柱外支架18的一侧设置方便更换连接线10的可拆卸结构,拆卸后可看见完整的中空通线仓2、纳线仓8、收线装置6和回簧扣9。

为了便于存放及携带,所述网柱群48的两个侧网柱51和中央支柱52之间设置组合机构,在收纳状态两个侧网柱51位于中央支柱52两侧将中央支柱52紧紧包裹组合为一个整体。

为了提高网柱群的稳定性,所有脚架的远轴端均含有增重物质31(即重物)以降低重心来增强稳定性。同时,为了提高脚架的底部的牢固性,所述脚架的底部均设置有长方形结构的防滑垫,即脚架与地面接触的面设有防滑垫15。

上述实施例中为了极大程度收缩一个网球场,所述聚强光划线器用聚强光划线代替了传统意义的油漆划线法。为了极大程度收缩一个网球场,所述薄膜网面与侧网柱中的收网系统构成的伸缩结构代替了传统意义上固定不变的球网。

处于收纳状态时,两个侧网柱51紧紧包裹中央支柱52变成一个完整的柱体结构便于存放及携带,当需要使用时,先将两个侧网柱51和中央支柱52分开,释放所有的脚架以达到稳定状态,这时再将两个侧网柱51分别向两侧拉开以释放薄膜网面13(若为聚强光虚拟网面系统55,则先拉开30mm宽薄膜网面56,然后打开聚强光灯头60投射出可视网线),薄膜网面13完全拉开后打开聚强光划线器33,聚强光划线器33发出高亮度有色光线投射向地面,借助地面产生的漫反射形成网球场的规则线,这里可以有两种选择:使用带线网球36连接连接线10,并打开收线装置6,用连接线10控制带线网球36不至于飞离所选球场区域而丢失;或者使用球场围网49,解锁储网匣的顶部盖板40的锁定卡对39,分离球场围网的两个储网匣模块37、38,释放浮空氦囊41以展开聚丙烯细纤网42以形成常规球场的场地围网,以此防御网球飞离丢失。至于加强地面50,采用弹性塑胶、玻璃纤维和叠状橡胶的分层叠加来最大化地面的弹性与平整性。当要回收网柱群48时,先收回两个侧网柱51的所有脚架,然后打开收网电机24,借力让收网系统(24、25、26、27)将薄膜网面13收回,收起中央支柱52的所有脚架,关闭聚强光划线器33(若为聚强光虚拟网面系统55,聚强光灯头60则会在网面回收时一起关闭)。当要回收球场围网49时,先将小坠珠43放回储网匣中,再对接四个模块,续而将聚丙烯细纤网42放回储网匣中,最后将浮空氦囊41放回储网匣中,关闭储网匣的顶部盖板40并锁定。加强地面50进行卷藏时则是将磁铁条44相互吸附然后卷收即可。

一些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便携式网球场中的连接线及带线网球结构,利于限定球飞出的距离,有利于找回网球,可降低网球场里的运动员们因担心球飞出的太远以至找不到的心理因素,而不敢大力抽球,提高该装置的实用性。

(2)、该便携式网球场中的连接线与收线装置的恒力收回结构,可在不影响网球本身运动状态的情况下收回可能造成干扰的多出来的连接线。

(3)、该便携式网球场中的薄膜网面与收网系统的可伸缩结构,便于压缩该便携式网球场的大小,使其无论存放与携带都更加方便。

(4)、该便携式网球场中的聚强光虚拟网面系统的特殊结构,便于压缩该便携式网球场的大小,使其无论存放与携带都更加方便。

(4)、该便携式网球场中的脚架与轴承的组合使其成为可摆动结构,便于伸展和收纳脚架,降低收纳整理时脚架占用的空间,提高该网球场的使携性能。

(5)、该便携式网球场的所有脚架的底部均设置有防滑垫,避免网球击打薄膜网面时支柱发生移位,提高脚架的防滑性能。

(6)、该便携式网球场的所有脚架的远轴端均含有重物,以降低重心的方式提高支撑的稳定性。

(7)、该便携式网球场的聚强光划线器所投射的可视光路规则线,便于压缩该便携式网球场的大小,使其无论存放与携带都更加方便。

(8)、该便携式网球场的聚强光划线器采用两侧共同投射的方案,使规则线不会因为人员的移动而产生遮挡的现象。

(9)、该便携式网球场的球场网运用蛛网式设计,用可摆动的丝线结构的浮于半空中的丙纶细纤网来阻拦飞行的网球,来满足那些不想用带线网球与连接线的娱乐方式的方案的玩家。

(10)、该便携式网球场的加强地面,采用弹性塑胶、玻璃纤维和叠状橡胶的分层叠加来最大化地面的弹性与平整性,来满足那些对地面欲求不满的玩家。

(11)、该便携式网球场的中央支柱的外支架的一侧为可拆卸结构,此设计为了方便更换坏掉的连接线。

(12)、该便携式网球场由于采用光路规则线及光路球网的方案,为打夜球带来另一种体验。

(13)、该便携式网球场在展开的情况下具有各项该有的网球体验,且制造的球场大方美观。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