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卸的网球挥击锻炼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53207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拆卸的网球挥击锻炼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动器械,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拆卸的网球挥击锻炼器。



背景技术:

网球是一种许多人都喜爱的运动项目,在对打过程中,球员必须采用正确姿势才能击出好球。因为网球拍一般都有相当的重量,而且网球在对打过程中是以高速飞行,所以球员的手臂必须设有相当程度的力量才能挥动球拍将球回击。因此球员经常会采用挥空拍的方式来校正自己的姿势,并在网球拍上加装配重器材来增加重量,便于在练习挥拍的同时能训练手臂力量。然而一般的配重器材安装与拆卸的操作都非常繁琐,每次安装配重器材都需要耗费一段不短的时间,训练结束时拆卸也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拆卸的网球挥击锻炼器,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网球拍配重器材拆卸不便的缺陷。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拆卸的网球挥击锻炼器,其包括一凸配重块以及一凹配重块,所述凸配重块包括一凸块体、一凸块侧壳以及一凸结合件,所述凸块体的一侧设有所述凸块侧壳,所述凸块侧壳的外侧设有一所述凸结合件,所述凹配重块包括一凹块体、一凹块侧壳以及一凹结合部,所述凹块体的一侧设有所述凹块侧壳,所述凹块侧壳的外侧设有一所述凹结合部,所述凹结合部可与所述凸结合件结合从而使凹配重块与凸配重块组装固定。

优选地,所述凹结合部与所述凸结合件以螺锁的方式来组装固定,所述凸结合件为一杆体结构并在外侧设有凸螺纹,所述凹结合部为一凹孔结构并内侧设有凹螺纹。

优选地,所述凸配重块与凹配重块采用磁吸的方式来组装固定,所述凸结合件与凹结合部分别为凸块与凹孔的结构,并且在所述凸块体内设有一凸块磁件,所述凸块磁件靠近凸块侧壳,所述凹块体内则设有一凹块磁件,所述凹块磁件靠近凹块侧壳。

优选地,所述凸块磁件与凹块磁件分别以不同的磁极对应设在凸块侧壳与凹块侧壳上,所述凸块磁件以N极对应所述凸块侧壳,所述凹块磁件则以S极对应所述凹块侧壳。

优选地,所述凹块侧壳用可压缩形变的材质所制成,将凸结合件与凹结合部相互对应嵌合后,所述凸结合件会挤压凹结合部的侧壁并使其产生形变,使凹结合部的侧壁会对凸结合件产生迫紧固定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凸配重块与凹配重块采用黏固的方式来组装固定,在所述凸结合件与凹结合部间设置可相互黏附的魔鬼毡组件,并且在所述凸块体与凹块体内分别设有凸块磁件与凹块磁件。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通过设置一对带结合件的凸凹配重块,使用者将结合件穿过球拍网线间的空隙并结合后,可将凸配重块与凹配重块组装固定在网球拍的网线部位,将锻炼器安装后可增加球拍的重量,让使用者在练习挥拍动作时,既能校正自己的挥拍姿势,还可训练手臂的肌肉,安装和拆卸也比较简便快速,锻炼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使用状态参考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使用状态参考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一种可拆卸的网球挥击锻炼器,其结构包括:一凸配重块2以及一凹配重块3。

所述凸配重块2包括一凸块体21、一凸块侧壳22以及一凸结合件23。所述凸块体21的一侧设有所述凸块侧壳22,所述凸块侧壳22的外侧设有一所述凸结合件23。

所述凹配重块3包括一凹块体31、一凹块侧壳32以及一凹结合部33。所述凹块体31的一侧设有所述凹块侧壳32,所述凹块侧壳32的外侧设有一所述凹结合部33。所述凹结合部33可与所述凸结合件23结合从而使凹配重块3与凸配重块2组装固定。所述凹结合部33与所述凸结合件23以螺锁的方式来组装固定。所述凸结合件23为一杆体结构并在外侧设有凸螺纹231,所述凹结合部33为一凹孔结构并内侧设有凹螺纹331。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当需要进行训练时,使用者可将锻炼器装到网球拍4上,首先将凸配重块2放在网球拍4拍网42的一面,并使凸结合件23穿过网线43间的空隙后,再将凹配重块3放在拍网42的另一面,并使凹结合部33对应凸结合件23,最后再转动凹块体31来将凹螺纹331与凸螺纹231螺合锁固并使网线43被夹置在凸块侧壳22与凹块侧壳32之间,就可以将所述凸配重块2与凹配重块3组装固定在网球拍4的网线43上,使用者握持网球拍4的拍把41来练习挥拍时,因网球拍4外加了锻炼器的重量,所以使用者在挥拍时必须耗费更大的力气,从而达到锻炼手臂肌肉的效果,而且使用者在网球拍4有外加重量的情况下挥拍,也可保持收拍时自然向上的正确挥拍姿势。

实施例二

参照图5、图6和图7。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与实施例一大体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凸配重块2与凹配重块3采用磁吸的方式来组装固定,所述凸结合件23与凹结合部33分别为凸块与凹孔的结构,并且在所述凸块体21内设有一凸块磁件211,所述凸块磁件211靠近凸块侧壳22,凹块体31内则设有一凹块磁件311,所述凹块磁件311靠近凹块侧壳32,所述凸块磁件211与凹块磁件311分别以不同的磁极对应设在凸块侧壳22与凹块侧壳32上,所述凸块磁件211以N极对应所述凸块侧壳22,所述凹块磁件311则以S极对应所述凹块侧壳32。

当要将锻炼器安装在网球拍4上时,首先将凸配重块2放在拍网42的一面,并使凸结合件23穿过网线43间的空隙后,再将凹配重块3放在拍网42的另一面,并使凹结合部33与凸结合件23相互对应嵌合后,所述凸块磁件211与凹块磁件311也相互磁吸,使网线43被夹置在凸块侧壳22与凹块侧壳32之间后,将凸配重块2与凹配重块3组装固定在网球拍4的网线43上,当使用者握持网球拍4的拍把41来挥拍时,所述凸块磁件211与凹块磁件311的磁吸力可使凸配重块2与凹配重块3保持在结合的状态而不分离。

所述凹块侧壳32用可压缩形变的材质所制成,例如橡胶或硅胶,而所述凸结合件23与凹结合部33同样设为凸块与凹孔的结构,将凸结合件23与凹结合部33相互对应嵌合后,因所述凹结合部33是凹设在由可压缩形变材质所制成的凹块侧壳32,所以凸结合件23会挤压凹结合部33的侧壁并使其产生形变,从而使凹结合部33的侧壁会对凸结合件23产生迫紧固定的效果,防止凸结合件23从凹结合部33脱离。

实施例三

参照图8。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与实施例一大体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凸配重块2与凹配重块3采用黏固的方式来组装固定,在所述凸结合件23与凹结合部33间设置可相互黏附的魔鬼毡组件,并且在所述凸块体21与凹块体31内也分别设有凸块磁件211与凹块磁件311,因此要将锻炼器安装在网球拍4上时,便能将凸配重块2的凸结合件23与凹配重块3的凹结合部33穿过网线43间的空隙而相互对应黏附后,便可将凸配重块2与凹配重块3组装固定在网球拍4上,而且所述凸块磁件211与凹块磁件311之间的磁吸力可使凸配重块2与凹配重块3组装固定得更加稳固。

本创作的整体结构简单,因所述可快速地装设或拆卸于网球拍,而在使用上设有良好的便利性,且简单的结构也能有效地降低制造成本,而使本创作也设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其优点在于,通过设置一对带结合件的凸凹配重块,使用者将结合件穿过球拍网线间的空隙并结合后,可将凸配重块与凹配重块组装固定在网球拍的网线部位,将锻炼器安装后可增加球拍的重量,让使用者在练习挥拍动作时,既能校正自己的挥拍姿势,还可训练手臂的肌肉,安装和拆卸也比较简便快速,锻炼效果更好。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可拆卸的网球挥击锻炼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