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毽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71966发布日期:2018-08-14 18:01阅读:6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体育休闲用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毽子。



背景技术:

踢毽子是一种在我国流行久远的民俗,因其设备简单,容易学习,活动场所也没有限制,随时随体可以进行,加上个人和群体都可以玩耍,故而深受人们的喜爱。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踢毽子需要比较熟练的脚法、操纵、控制等技巧,主要是为了让毽子的飞在空中的时间最久,此外,毽子还有一种球拍击打的玩法,而现有的毽子都是在头部固定羽毛或彩色的布条,这种玩法就很容易损坏毽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毽子,以解决毽子的羽毛和头部连接不稳固,容易脱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毽子,包括头部、上螺纹孔、连接块、螺钉、下螺纹孔、裙部、叶片和荧光片,所述头部的内部设置有上螺纹孔,所述头部的下部设置有连接块,且连接块的内部设置有螺钉,所述螺钉的外围设置有计数器,所述连接块的外表面设置有微型显示屏,所述连接块的下部设置有裙部,所述裙部的内部设置有下螺纹孔,所述裙部的下部设置有叶片。

优选的,所述头部和连接块为弹性材料,如橡胶制作,脚踢或击打的时候产生一定的弹力。

优选的,所述螺钉选用轻质材料,如塑料材质。

优选的,所述头部为半球状,且头部和裙部的螺纹孔与连接块内部的螺钉纵向贯通。

优选的,所述裙部的外表面设置有荧光条。

优选的,所述计数器的内部设置有纽扣电池,且计数器与纽扣电池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叶片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种,如羽毛或者布条,一般设置3-8个,当选择布条作为叶片时,可以直接粘贴在裙部的侧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装置在中部增加一个连接块,并且内部设置螺钉,将毽子的头部和裙部之间的受力进行了缓冲,头部和裙部之间的连接也更加稳固,使得叶片不易脱落,在头部和裙部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螺纹孔,使得在使用过程中头部和裙部不容易分离,在连接块的外边面设置微型显示屏,微型显示屏和计数器配合可以准确显示踢毽子的次数,在裙部设置有荧光条,可以使得人们在夜晚使用时提高毽子的辨识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等轴侧图。

图中:1--头部、2--上螺纹孔、3--连接块、4--螺钉、5--下螺纹孔、6--裙部、7--叶片、8--微型显示屏、9--计数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毽子,包括头部1、上螺纹孔2、连接块3、螺钉4、下螺纹孔5、裙部6、叶片7、计数器9和微型显示屏8,所述头部1的内部设置有上螺纹孔2,所述头部1的下部设置有连接块3,将毽子的头部1和裙部6之间的受力进行了缓冲,头部1和裙部6之间的连接也更加稳固,使得叶片7不易脱落,且连接块3的内部设置有螺钉4,起到连接头部1和裙部6的作用,所述螺钉4的外围设置有计数器9,起到自动计数的功能,踢毽子时连接块3中的计数器9自动开启,并且连接连接块3外围的微型显示屏8,在一轮过后微型显示屏8上会显示本轮连续踢毽子的数目,长时间不使用时计数器9和微型显示屏8自动关闭,所述连接块3的外表面设置有微型显示屏8,所述连接块3的下部设置有裙部6,起到设置叶片7的作用,所述裙部6的内部设置有下螺纹孔5,在头部1和裙部6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螺纹孔,使得在使用过程中头部1和裙部6不容易分离,所述裙部6的下部设置有叶片7,所述头部1和连接块3为弹性材料,如橡胶制作,脚踢或击打的时候产生一定的弹力,所述螺钉4选用轻质材料,如塑料材质,可以减轻毽子的自重,带来更加舒适的运动感,所述头部1为半球状,且头部1和裙部6的螺纹孔与连接块3内部的螺钉4纵向贯通,所述裙部6的外表面设置有荧光条,可以使得人们在夜晚使用时提高毽子的辨识度,所述计数器9的内部设置有纽扣电池,且计数器9与微型显示屏8电性连接,所述叶片7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种,如羽毛或者布条,一般设置3-8个,当选择布条作为叶片7时,可以直接粘贴在裙部6的侧面。

工作原理:通过连接块3上的螺钉4将上部的头部1和下部的裙部6连接,在叶片7上设置羽毛或者布条,设置3-8个,悬着布条作为叶片7时,直接粘贴在裙部6的侧面,踢毽子时连接块3中的计数器9自动开启,并且连接连接块3外围的微型显示屏8,在一轮过后微型显示屏8上会显示本轮连续踢毽子的数目,长时间不使用时计数器9和微型显示屏8自动关闭。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