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真冰用冰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71960发布日期:2018-08-14 18:01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冰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仿真冰用冰壶。



背景技术:

冰壶又称掷冰壶、冰上溜石,有时也称为“冰球”是以队为单位在冰上进行的一种投掷性竞赛项目,是一项冬季奥运会比赛项目。冰壶所有的“壶”称为“石壶”,运动员需要把对方的“石壶”击走,并把己队的“石壶”留在比赛场地的圆心中。

冰壶起源于16世纪的苏格兰,当时人们会于冬天时在冰冻的池塘湿地上玩一种推石球游戏。比赛上所用的“石壶”必须是为一个由花岗岩打磨而成,并加上光油的圆球,它的球身稍呈扁状,而且有柄,直径29厘米、重量为42磅,即19.1公斤左右。真正优秀的运动员会表现得在松开冰壶石后没费多大力气就使冰壶石沿着冰道行进。使用刷子以支持您的左侧。用左脚滑行,而您的右腿在后面展开,您缓慢行进,同时使劲前倾以便用您的右手松开冰壶石。掷冰壶石的手法与掷保龄球的手法有几分相似,首先,你拿起冰壶石并把它向后拖,通常以反冲的姿势将它提出冰面,然后再推出或旋转冰壶石使其向前沿冰面平稳滑行。但是,要取得更好的掷出效果,你应该尽可能随冰壶石一起滑行。优秀的冰壶石运动员通常非常贴近冰面滑行,有时姿势显得非常舒展,必须在“拱线”前松开冰壶石,有人将冰壶称之为“冰上国际象棋”。

所有以上运动、活动以及相关的器具均是产生于国外,产生于纬度比较高的地区国家,我国接触、引进比较少、比较晚,国内大部分地区是不具备冰壶运动的场地条件和用具,特别是国内一些南方城市,因此,为了普及冰壶知识,冰壶运动,人们盼望有可以在室内仿真冰上使用竞技的冰来提升国人冰壶知识,增加冰壶运动技能技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仿真冰用冰壶。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仿真冰用冰壶,包括把手,把手下端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壶盖、壶身和壶底,壶底上均布有塞孔,塞孔中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下端设置有滚轮座,滚轮座下端设置有轴承,轴承中安装有滚轮。

本发明的仿真冰用冰壶,所述壶盖上端设置有凹槽,凹槽内安装有把手。

本发明的仿真冰用冰壶,所述壶盖的下端,壶身的上下两端和壶底的顶端均设置有螺纹。

本发明的仿真冰用冰壶,所述滚轮座通过螺塞固定于固定块上,固定块与壶身之间通过螺塞固定,壶身与壶顶之间通过螺塞固定。

本发明的仿真冰用冰壶,所述壶底上的塞孔为均匀分布的三组,所述滚轮凸出于壶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仿真冰用冰壶,结构简单,部件之间连接紧固稳定,使用方便,并且完全可以在仿真冰上进行训练操作,扩大了使用范围,更多地方环境内均可对冰壶进行使用和训练,大大助推了冰壶运动的推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把手;2壶盖;3壶身;4壶底;5滚轮;6轴承;7滚轮座;8螺栓;9固定块;10凹槽;11螺纹;12塞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易于说明,在这里可以使用诸如“上”、“下”“左”“右”等空间相对术语,用于说明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该理解的是,除了图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间术语意在于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倒置,被叙述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将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两者。

附图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把手1,把手1下端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壶盖2、壶身3和壶底4,壶底4上均布有塞孔12,塞孔12中设置有固定块9,固定块9下端设置有滚轮座7,滚轮座7下端设置有轴承6,轴承6中安装有滚轮5,固定块9在塞孔12中卡紧固定。

本发明的仿真冰用冰壶,所述壶盖2上端设置有凹槽10,凹槽10内安装有把手1,凹槽10和把手1相互卡合固定。

本发明的仿真冰用冰壶,所述壶盖2的下端,壶身3的上下两端和壶底4的顶端均设置有螺纹11,壶盖2下端螺纹11与壶身3上端螺纹11相互卡合并旋紧壶底4顶端螺纹11和壶身3底端螺纹11相互卡合并旋紧。

本发明的仿真冰用冰壶,所述滚轮座7通过螺塞8固定于固定块9上,固定块9与壶身3之间通过螺塞8固定,壶身3与壶顶2之间通过螺塞8固定。

本发明的仿真冰用冰壶,所述壶底4上的塞孔12为均匀分布的三组,保证使用的平衡。

本发明的仿真冰用冰壶,所述滚轮5凸出于壶底4,滚轮5为万向轮。

使用者将冰壶放于仿真冰冰面上,使用者用力向前推动把手1,滚轮5配合轴承6保证冰壶在仿真冰冰面运动,完全还原真实冰面操作体验,最接近目标或者区域停下者胜,同时结束一轮比赛,此类冰壶可以作为训练、比赛或游戏使用,多种功能,也可以帮助提高孩子们的智力、开发孩子更多潜力。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是只是作为一个范例,本发明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案例,对本发明进行的等同修改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