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武术拳击与MMA混用的五星擂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77310发布日期:2018-06-02 02:29阅读:78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擂台,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武术拳击、散打、MMA或其它比赛的台板为正五角星形状的擂台。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体育竞技在擂台上只有拳击擂台或散打擂台两种设计标准,由于我国武术比赛尤其是武术散手比赛的规则和打法不同于拳击和散打,这无法充分展示中国传统武术比赛尤其是武术散手比赛的特色和风貌,更不能提高其比赛时的竞技性和观赏性。

常见的擂台等比赛擂台一般都包括大体呈方形的台板和用于支撑该台板的台架,该台架包括位于台板四角的角柱和固定在角柱上的水平托架,台板上方设有由各角柱通过紧绳器牵拉的围绳。根据用于不同比赛的用途,台板除了为方形之外,常见的还有圆形、八卦八角形、正六边形、正五边形等形状。

由于中国传统武术的套路与散打的套路不同,尤其是传统武术中用于练功和对抗的梅花桩等形式的擂台,能够配合运动员联系传统武术的套路,提高比赛的竞技性和观赏性。然而,由于MMA(综合格斗)需要大台板的擂台,梅花桩式的擂台并无法满足MMA赛事。现有技术中欠缺一种既能用于传统武术,又能用于拳击与MMA混用的擂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五星擂台,既能用于传统武术,又能用于拳击与MMA混用。

具体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五星擂台,包括五角星台板、圆形底座,其中圆形底座大于五角星台板,五角星台板位于圆形底座中央位置。五角星台板的垂直侧面和圆形底座表面为柔软材质。

优选地,圆形底座包括用以支撑台板的框架和用以支撑框架的支座。

优选地,五角星台板为正五角星台板。

优选地,正五角星台板的正五角星内接圆的直径为6~12m,圆形底座直径为18.7~34.4m。

优选地,正五角星台板的正五角星的一边为5.7~11.4m;正五角星台板的正五角星的角的顶点离圆形底座边缘约为1.5m。

优选地,圆形底座厚度为0.2~1.0m,更优选地为0.6m。

优选地,正五角星台板、圆形底座通过固定方式或可拆卸方式连接。

优选地,正五角星台板上画有内接圆圆圈,更优选的,该内接圆圆圈采用防滑材料。

所述内接圆圆圈的防滑材料采用凸点颗粒或磨砂效果的防滑材料,所述防滑材料是为了提醒运动员自己所处的位置。

五星擂台的在比赛中的一种使用方法,运动员在竞技比赛中,粗略规则如下:(1)在台板任何范围内的拳、腿、脚等得分无差别;(2)在正五角星的内接圆范围内击倒对方得分为A;(3)在内接圆范围之外的角内,处于主动方击倒对方得分记为B;(4)在内接圆范围之外的角内,处于被动方击倒对方得分记为C;(5)在内接圆范围之外的角内,处于主动方击落对方得分记为D;(6)在内接圆范围之外的角内,处于被动方击落对方得分记为E。

其中,A分值最小,B分值小于C,D分值小于E;具体各分值大小根据赛制而定。

正五角星形状的擂台是比赛能够特殊的计分方法提供了特殊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术语定义如下:

外接圆为五角星的五个外侧顶点所组成的圆。

内接圆为五角星的五个内侧顶点所组成的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台板为正五角星形状,能够配合传统武术的特殊打法,同时,提高竞技难度,并且提高观赏性。

2)该擂台能够在保护运动员的前提下,满足多方位、多角度多下擂台的情形,能够实现区别计分。

3)在擂台的侧面采用柔软材质,能够大限度的保护运动员落下擂台时不受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无边框擂台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无边框擂台

如图1所示,五星擂台的圆形底座2直径约为26.6m,高度为0.6m,正五角星台板1固定在圆形底座2中央,正五角星台板1的正五角星的内接圆4直径为9m,正五角星台板1的一个边长为约8.55m,正五角星台板1的顶点离圆形底座2边缘约为1.5m,正五角星台板1高1m。

圆形底座2包括用以支撑台板的框架和用以支撑框架的支座。正五角星台板1正面为常规擂台台面,正五角星台板1上画有内接圆4圆圈,该内接圆4圆圈采用防滑材料,例如可以采用凸点防滑颗粒的方式。

正五角星台板1的竖直侧面3和圆形底座2向上一面采用柔软材料包裹,防止运动员坠落受伤。

实施例2无边框擂台的使用方法

五星擂台的在比赛中的一种使用方法,运动员在竞技比赛中,粗略规则如下:(1)在台板任何范围内的拳、腿、脚等得分无差别,记为1;(2)在正五角星的内接圆范围内击倒对方得分为2;(3)在内接圆范围之外的角内,处于主动方击倒对方得分记为3;(4)在内接圆范围之外的角内,处于被动方击倒对方得分记为5;(5)在内接圆范围之外的角内,处于主动方击落对方得分记为4;(6)在内接圆范围之外的角内,处于被动方击落对方得分记为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