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象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53667发布日期:2018-08-24 20:16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象棋。



背景技术:

3d打印即快速成型技术,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通常是采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来实现的,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后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已经有使用这种技术打印而成的零部件。该技术在珠宝、鞋类、工业设计、建筑、工程和施工、汽车、航空航天、牙科和医疗产业、教育、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枪支以及其他领域都有所应用。象棋是我国比较流行的一种非常有趣味的活动,可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并且能够锻炼孩子们的思维能力。为此,通过3d打印技术可以制造相关的棋子和棋盘,使其制造成本降低。现有的棋子都是圆柱状,且高度比较矮,棋子的上表面刻有文字,当棋子走到对方的棋盘处或棋盘比较大时,人们不容易一眼看到自己的棋子,容易出现忘记棋子内容或漏棋的情况,容易导致人们下棋形成败局,这样很影响下棋的体验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象棋,可以让双方很容易看到自己和对方的棋子内容,避免忘记棋子内容或漏棋的情况,提高下棋的体验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象棋,包括棋子和棋盘,棋盘包括第一棋盘和第二棋盘,第一棋盘与第二棋盘通过楚河汉界部进行固定连接,第一棋盘和第二棋盘的上表面均设置有多条下棋线,多条下棋线相交处开设有第一圆弧凹槽,第一圆弧凹槽的上端内壁周向开设有第二圆弧凹槽,第二圆弧凹槽内嵌设有滚珠,第一棋盘内竖向设置有多个第二磁铁,第二磁铁的上端与第一圆弧凹槽的底部相抵;第一棋盘边沿水平设置有第一长条形磁铁,第一长条形磁铁靠近第一圆弧凹槽的一侧为n极,第一长条形磁铁远离第一圆弧凹槽的一侧为s极,第二棋盘边沿水平设置有第二长条形磁铁,第二长条形磁铁靠近第一圆弧凹槽的一侧为s极,第二长条形磁铁远离第一圆弧凹槽的一侧为n极;棋子的横截面形状为椭圆形,且棋子的上面小下面大,棋子包括正面棋、背面棋和与第一圆弧凹槽配合的第一半球,第一半球的底部与第一圆弧凹槽的内圆弧底部设有第一间距,正面棋和背面棋的外侧表面均打印有相同的图案,正面棋和背面棋通过连接板进行相对竖向固定连接,正面棋和背面棋的底部为平面,正面棋和背面棋的底部与第一半球的上端面固定连接,连接板内设置有第一磁铁,第一磁铁的一侧为n极,第一磁铁的另一侧为s极,第一磁铁的n极与正面棋的侧壁相贴合且相互垂直,第一磁铁的s极与背面棋的侧壁相贴合且相互垂直。

本方案的原理是:实际应用时,首先人们通过连接板将正面棋和背面棋固定连接,形成棋子的上半部分,然后将其与第一半球固定连接,形成棋子。然后,开始下棋,当人们根据棋局将棋子放置在第一棋盘或第二棋盘的第一圆弧凹槽内时,棋子下面的第一半球外表面与第一圆弧凹槽的内弧面相接触,由于第一半球的外表面设置有铁质层,第二磁铁给予第一半球一个向下的吸附力,这样棋子固定在第一圆弧凹槽内。由于第一棋盘边沿水平设置有第一长条形磁铁,第二棋盘边沿水平设置有第二长条形磁铁,这样在第一棋盘与第二棋盘之间形成与第一长条形磁铁垂直的磁场。类似于指南针的原理,连接板内的第一磁铁在第一长条形磁铁与第二长条形磁铁形成的磁场的作用下进行转动,由于第一磁铁固定连接在连接板内,所以第一半球在第一磁铁的作用下在第一圆弧凹槽内进行转动,第一圆弧凹槽的侧壁与第二圆弧凹槽内的滚珠滚动连接,这样棋子在第一半球的带动下,直至第一磁铁的n极与第二棋盘的s极相互靠近且相互垂直,第二磁铁的s极与第一棋盘的n极相互靠近且相互垂直。此时,正面棋正对着第一棋盘所在的下棋者,背面棋正对着第二棋盘所在的下棋者。

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通过将常规的圆柱状的棋子设置成立体正反面结构,与现有的在棋子上表面刻字相比,很容易让下棋者看到棋子的内容,无需伸长脖子去看棋子的内容,下棋的体验感更好一些。同时,设置成正反面图案相同的内容,可以使得双方均看的到棋子的内容,不容易出现漏棋的情况。

2、本发明中将常规的棋子分为正面棋、背面棋和第一半球三部分,通过第一棋盘和第二棋盘设置的磁场与连接板内的第一磁铁相互作用,利用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使得第一半球在第一圆弧凹槽内转动,从而第一磁铁与第一棋盘靠近下棋者的边沿相互垂直,这样使得棋子的正面棋正对着第一棋盘所在的下棋者,背面棋正对着第二棋盘所在的下棋者,这样无论下棋者如何摆放棋子,棋子都会自动转动,使得下棋双方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棋子内容。同时,棋子的实用性比较强,无论棋子处于第一棋盘内还是第二棋盘内,都会自动转动,不会出现下棋者看到棋子侧壁的情况,提高了下棋的体验度。

3、本发明中将棋子设置成上面小下面大的结构,与不倒翁的结构类似,可以在保证第一半球转动的情况下,棋子不会出现倾倒的情况,同时,第一圆弧凹槽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磁铁,第一半球的底部设置有铁质层,第二磁铁会吸附第一半球的底部,使得棋子底部的稳定性更好。

4、本发明中在第一圆弧凹槽的侧壁设置滚珠,第一半球沿着第一圆弧凹槽内壁进行转动时,设置滚珠可以减少摩擦,使得第一半球的转动更加顺利,同时,滚珠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使得第一圆弧凹槽的底部与第一半球的底部之间有间距,这样可以减弱第二磁铁对第一半球的作用力,使得棋子兼顾转动和定位的双重作用。

优选的,正面棋或背面棋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膨胀气囊,正面棋或背面棋的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第一空腔内设置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内竖向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第一活塞的上端面通过第一弹簧与第一气缸的上表面连接,第一活塞的下端面竖向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塞杆,第一活塞杆的自由端伸出第一气缸向下延伸,膨胀气囊与第一气缸的上端面通过第一气管连接,第一半球内开设有第二空腔,第二空腔内设置有电磁铁、电源和第一开关,电磁铁、电源和第一开关电连接,第二空腔的上端面开设有第一通道,第一活塞杆伸入第一通道内,第一活塞杆的自由端可与第一开关接触;电磁铁与第二磁铁的同极相对设置。

当下棋者需要将棋子从第一圆弧凹槽内拿出,然后将棋子放置在另外的第一圆弧凹槽内时,人手指握住膨胀气囊并对其挤压,膨胀气囊内的体积变小,压力变大,膨胀气囊内的气体沿着第一气管进入第一气缸的内腔室内,气体推动第一活塞沿着第一气缸的侧壁向下运动,第一弹簧拉伸变形,第一活塞推动第一活塞杆向下运动,第一活塞杆的自由端伸入第一通道内,且第一活塞杆的自由端与第一开关相抵,电磁铁通电,电磁铁的磁性与第二磁铁上端的磁性相同,根据同性相斥的原理,第一半球与第一圆弧凹槽快速分离,这样下棋者可以轻松的将棋子从第一圆弧凹槽内拿出。当下棋者的手指离开膨胀气囊后,膨胀气囊恢复原位,第一活塞受到第一弹簧的作用,第一活塞恢复原位。本结构通过利用人们握住棋子的力,将其转换为开启电磁铁通电的力,使得电磁铁通电,而电磁铁的磁性与第二磁铁上端的磁性相同,这样第一半球会受到排斥力,从而人们可以快速将其拿出。通过设置的结构,可以使得棋子可以快速定位和拿出,反馈比较快。

优选的,正面棋靠近连接板的一侧两端竖向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连接板靠近正面棋的一侧两端竖向固定连接有第一卡槽,第一卡槽的底部水平连接有第一限位块;背面棋靠近连接板的一侧两端竖向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块,连接板靠近背面棋的一侧两端竖向固定连接有第二卡槽,第二卡槽的底部水平连接有第二限位块。正面棋和背面棋通过与连接板卡接,可以快速的装配和拆卸,使用一段时间后,如果有部分磨损时,可以进行局部更换,更换成本比较小。

优选的,正面棋和背面棋的底部外部开设有外螺纹,第一半球的上端内侧开设有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这样便于安装和拆卸,结构稳定性强。

优选的,第一棋盘远离第一圆弧凹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放置板,第一长条形磁铁设置在第一放置板内,第一放置板的上开设有第一放置凹槽;第二棋盘远离第一圆弧凹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放置板,第二长条形磁铁设置在第二放置板内,第二放置板的上开设有第二放置凹槽,第一放置板和第二放置板的高度高于第一棋盘和第二棋盘的高度。第一放置板和第二放置板的高度高于第一棋盘和第二棋盘的高度,这样第一长条形磁铁与第二长条形磁铁形成的磁场与第一磁铁的高度相对应,且该磁场与第二磁铁形成的磁场错开,避免互相影响。同时,设置第一放置凹槽和第二放置凹槽,可以用于存放杂物或零食,避免其到处乱放。

优选的,第一放置凹槽和第二放置凹槽内侧设置有弹性层,延长第一放置凹槽与第二放置凹槽的使用寿命,避免其内侧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象棋的实施例中棋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象棋的实施例中棋子放置在棋盘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正面棋、背面棋和连接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第一棋盘1、第二棋盘2、楚河汉界部3、下棋线4、第一圆弧凹槽5、第二圆弧凹槽6、滚珠7、第二磁铁8、第一长条形磁铁9、第二长条形磁铁10、第一放置板11、第一放置凹槽12、第二放置板13、第二放置凹槽14、正面棋15、背面棋16、第一半球17、连接板18、第一磁铁19、膨胀气囊20、第一气缸21、第一活塞22、第一活塞杆23、第一气管24、第一弹簧25、电磁铁26、第一开关27、转动杆28。

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象棋,包括棋子和棋盘,棋盘包括第一棋盘1和第二棋盘2,第一棋盘1与第二棋盘2通过楚河汉界部3进行焊接,第一棋盘1和第二棋盘2的上表面均设置有多条下棋线4,多条下棋线4相交处开设有第一圆弧凹槽5,第一圆弧凹槽5的上端内壁周向开设有第二圆弧凹槽6,第二圆弧凹槽6内嵌设有滚珠7,第二圆弧凹槽6沿着竖向方向分别设置有转动杆28,转动杆28的自由端插入滚珠7内,第一棋盘1内竖向设置有多个第二磁铁8,第二磁铁8的上端与第一圆弧凹槽5的底部相抵。第一棋盘1的上边沿水平设置有第一长条形磁铁9,第一长条形磁铁9靠近第一圆弧凹槽5的一侧为n极,第一长条形磁铁9远离第一圆弧凹槽5的一侧为s极,第二棋盘2的下边沿水平设置有第二长条形磁铁10,第二长条形磁铁10靠近第一圆弧凹槽5的一侧为s极,第二长条形磁铁10远离第一圆弧凹槽5的一侧为n极。第一棋盘1远离第一圆弧凹槽5的一侧焊接有第一放置板11,第一长条形磁铁9设置在第一放置板11内,第一放置板11的上开设有第一放置凹槽12。第二棋盘2远离第一圆弧凹槽5的一侧焊接有第二放置板13,第二长条形磁铁10设置在第二放置板13内,第二放置板13的上开设有第二放置凹槽14,第一放置板11和第二放置板13的高度高于第一棋盘1和第二棋盘2的高度,第一放置凹槽12和第二放置凹槽14内侧设置有弹性层,弹性层为橡胶层。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棋子的横截面形状为椭圆形,且棋子的上面小下面大,棋子包括正面棋15、背面棋16和与第一圆弧凹槽5配合的第一半球17,第一半球17的底部与第一圆弧凹槽5的内圆弧底部设有第一间距,正面棋15和背面棋16的外侧表面均打印有相同的图案,正面棋15和背面棋16通过连接板18进行相对竖向连接,正面棋15靠近连接板18的一侧两端竖向焊接有第一卡块,连接板18靠近正面棋15的一侧两端竖向焊接有第一卡槽,第一卡槽的底部水平连接有第一限位块。背面棋16靠近连接板18的一侧两端竖向焊接有第二卡块,连接板18靠近背面棋16的一侧两端竖向焊接有第二卡槽,第二卡槽的底部水平连接有第二限位块。正面棋15和背面棋16的底部为平面,正面棋15和背面棋16的底部与第一半球17的上端面连接,正面棋15和背面棋16的底部外部开设有外螺纹,第一半球17的上端内侧开设有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第一半球17的外表面涂抹有第一铁质层,连接板18内设置有第一磁铁19,第一磁铁19的一侧为n极,第一磁铁19的另一侧为s极,第一磁铁19的n极与正面棋15的侧壁相贴合且相互垂直,第一磁铁19的s极与背面棋16的侧壁相贴合且相互垂直。

正面棋15或背面棋16的外侧壁粘接有膨胀气囊20,正面棋15或背面棋16的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第一空腔内焊接有第一气缸21,第一气缸21内竖向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22,第一活塞22的上端面通过第一弹簧25与第一气缸21的上表面连接,第一活塞22的下端面竖向焊接有第一活塞杆23,第一活塞杆23的自由端伸出第一气缸21向下延伸,膨胀气囊20与第一气缸21的上端面通过第一气管24连接,第一半球17内开设有第二空腔,第二空腔内设置有电磁铁26、电源和第一开关27,电磁铁26、电源和第一开关27电连接,第二空腔的上端面开设有第一通道,第一活塞杆23伸入第一通道内,第一活塞杆23的自由端可与第一开关27接触,电磁铁26的磁性与第二磁铁8上端的极性相同。

实际应用时,首先人们通过连接板18将正面棋15和背面棋16固定连接,形成棋子的上半部分,然后将其与第一半球17固定连接,形成棋子。然后,开始下棋,当人们根据棋局将棋子放置在第一棋盘1或第二棋盘2的第一圆弧凹槽5内时,棋子下面的第一半球17外表面与第一圆弧凹槽5的内弧面相接触,由于第一半球17的外表面设置有铁质层,第二磁铁8给予第一半球17一个向下的吸附力,这样棋子固定在第一圆弧凹槽5内。由于第一棋盘1边沿水平设置有第一长条形磁铁9,第二棋盘2边沿水平设置有第二长条形磁铁10,这样在第一棋盘1与第二棋盘2之间形成与第一长条形磁铁9垂直的磁场。类似于指南针的远离,连接板18内的第一磁铁19在第一长条形磁铁9与第二长条形磁铁10形成的磁场的作用下进行转动,由于第一磁铁19固定连接在连接板18内,所以第一半球17在第一磁铁19的作用下在第一圆弧凹槽5内进行转动,第一圆弧凹槽5的侧壁与第二圆弧凹槽6内的滚珠7滚动连接,这样棋子在第一半球17的带动下,直至第一磁铁19的n极与第二棋盘2的s极相互靠近且相互垂直,第二磁铁8的s极与第一棋盘1的n极相互靠近且相互垂直。此时,正面棋15正对着第一棋盘1所在的下棋者,背面棋16正对着第二棋盘2所在的下棋者。这样无论下棋者如何摆放棋子,棋子都会自动转动,使得下棋双方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棋子内容。

当下棋者需要将棋子从第一圆弧凹槽5内拿出,然后将棋子放置在另外的第一圆弧凹槽5内时,人手指握住膨胀气囊20并对其挤压,膨胀气囊20内的体积变小,压力变大,膨胀气囊20内的气体沿着第一气管24进入第一气缸21的内腔室内,气体推动第一活塞22沿着第一气缸21的侧壁向下运动,第一弹簧25拉伸变形,第一活塞22推动第一活塞杆23向下运动,第一活塞杆23的自由端伸入第一通道内,且第一活塞杆23的自由端与第一开关27相抵,电磁铁26通电,电磁铁26的磁性与第二磁铁8上端的磁性相同,根据同性相斥的原理,第一半球17与第一圆弧凹槽5快速分离,这样下棋者可以轻松的将棋子从第一圆弧凹槽5内拿出。当下棋者的手指离开膨胀气囊20后,膨胀气囊20恢复原位,第一活塞22受到第一弹簧25的作用,第一活塞22恢复原位。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