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模型飞机的起落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74537发布日期:2019-01-02 23:27阅读:5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模型飞机的起落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模型飞机的起落架,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模型飞机的起落架。



背景技术:

模型飞机是航空模型的一种,是指能够在控制飞行的,具备飞机特点的模型,当前的模型非不管是在外形上还是在布局上都尽可能地逼近载人飞机,主要由机身、机翼、尾翼、起落架和发动机五部分组成。

已公开专利cn101637658b公开了一种模型飞机电动收放起落架,包括支架、起落架拔叉,所述起落架拔叉固定连接有机轮组件,所述支架内设有线路板、电机、齿轮组、传动轴承、传动螺杆、制动杆,所述电机与线路板电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齿轮组的输入端,所述传动螺杆的一端部与所述传动轴承相配合,并穿过所述传动轴承与所述齿轮组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传动螺杆与所述制动杆活动配合,所述起落架拔叉开有配合槽,所述制动杆与所述配合槽相适配,所述机轮组件包括弹簧钢丝、轮轴、机轮,所述弹簧钢丝与所述轮轴端部垂直连接,所述机轮安装于所述轮轴上,所述轮轴的另一端部配合有内齿垫圈。但在实际使用中发现,机轮组件的缓冲性能不佳,不能很好的使模型飞机在着陆时得到有效的缓冲,使得模型飞机易因着陆时的冲击产生损伤,影响模型飞机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如何提升机轮组件的缓冲性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模型飞机的起落架,解决了现有的机轮组件的缓冲性能不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模型飞机的起落架,包括机轮组件,所述机轮组件包括:轮轴;机轮,所述机轮安装在所述轮轴的中部;弹性撑杆,所述弹性撑杆倾斜连接在起落架拔叉与所述轮轴的左轴段之间,所述弹性撑杆与所述左轴段之间的夹角a呈锐角;限位拉簧,所述限位拉簧倾斜连接在所述弹性撑杆与所述左轴段之间,所述限位拉簧与所述左轴段之间的夹角b呈锐角;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倾斜连接在所述弹性撑杆与所述轮轴的右轴段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撑杆具有第一直杆段、螺旋部和第二直杆段,所述第一直杆段的上端连接在所述起落架拔叉上,所述螺旋部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直杆段的下端上,所述螺旋部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直杆段的上端上,所述第二直杆段的下端枢接在所述左轴段上。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倾斜压杆,所述倾斜压杆倾斜设置,所述倾斜压杆的上端枢接在所述弹性撑杆上;调节转座,所述调节转座的下部枢接在所述右轴段上;下枢接座,所述下枢接座的下端枢接在所述调节转座的右上部;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连接在所述倾斜压杆的下端和所述下枢接座的上端之间;调控拉簧,所述调控拉簧倾斜连接在所述调节转座的左上部与所述右轴段之间。

更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转座具有:主转杆部,所述主转杆部的下端枢接在所述右轴段上;左支杆部,所述左支杆部倾斜设置在所述主转杆部的左上部,所述调控拉簧的上端连接在所述左支杆部上;右支杆部,所述右支杆部倾斜设置在所述主转杆部的右上部,所述下枢接座枢接在所述右支杆部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左支杆部上设有沟槽,所述调控拉簧的一端挂设在所述沟槽内。

更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机构还包括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位于所述压缩弹簧内,所述导向组件具有滑动配合的塞杆和塞套,所述塞杆固定在所述倾斜压杆的下端,所述塞套固定在所述下枢接座的上端。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拉簧的上端活动连接在固定在所述弹性撑杆上的第二固定座上,所述限位拉簧的下端活动链接在固定在所述左轴段上的第一固定凸耳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倾斜压杆的上端枢接在固定在所述弹性撑杆上的第一固定座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转座的下部枢接在固定在所述轮轴上的枢接凸耳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调控拉簧的下端连接在固定在所述轮轴上的第二固定凸耳上。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在模型飞机着陆的瞬间,由弹簧钢制成的弹性撑杆可产生形变起到缓冲的作用,同时缓冲机构的压缩弹簧和调控拉簧也均可产生形变起到缓冲的作用,弹性撑杆和缓冲机构共同实现着陆时的缓冲,能有效地避免了模型飞机着陆时产生的冲击直接作用在模型飞机上,减小了着陆时模型飞机受到的冲击力,在着陆时有效保护模型飞机,而弹性撑杆和缓冲机构共同作用,相对于单独作用的弹性撑杆和单独作用的缓冲机构承担的冲击力较小,能有效延长起落架的使用寿命。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又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再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弹性撑杆1、第一直杆段11、螺旋部12、第二直杆段13、机轮2、轮轴3、左轴段31、第一固定凸耳311、右轴段32、第二固定凸耳321、拉杆部3211、枢接凸耳322、限位拉簧4、缓冲机构5、倾斜压杆51、压缩弹簧52、下枢接座53、调节转座54、主转杆部541、左支杆部542、沟槽5421、右支杆部543、调控拉簧55、导向组件56、塞杆561、塞套562、第一固定座6、第二固定座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下面参考图1至图4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的一种用于模型飞机的起落架,包括机轮组件,机轮组件包括:弹性撑杆1、机轮2、轮轴3、限位拉簧4和缓冲机构5,机轮2安装在轮轴3的中部,弹性撑杆1倾斜连接在起落架拔叉与轮轴3的左轴段31之间,在模型飞机着陆时可产生形变以起到缓冲的效果,限位拉簧4倾斜连接在弹性撑杆1与左轴段31之间,限位拉簧4的上端活动连接在固定在弹性撑杆1上的第二固定座7上,限位拉簧4的下端活动链接在固定在左轴段31上的第一固定凸耳311上,限位拉簧4与左轴段31之间的夹角b呈锐角,设置限位拉簧4是为了避免轮轴3在模型飞机离地后绕弹性撑杆1与轮轴3的枢接处转动,进而防止机轮2产生偏斜,缓冲机构5倾斜连接在弹性撑杆1与轮轴3的右轴段32之间,起到缓冲的作用,弹性撑杆1和缓冲机构5共同实现着陆时的缓冲,能有效地避免了模型飞机着陆时产生的冲击直接作用在模型飞机上,减小了着陆时模型飞机受到的冲击力,起到保护模型飞机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弹性撑杆1具有第一直杆段11、螺旋部12和第二直杆段13,第一直杆段11的上端连接在起落架拔叉上,螺旋部12的一端连接在第一直杆段11的下端上,螺旋部12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直杆段13的上端上,第二直杆段13的下端枢接在左轴段31的左部上,弹性撑杆1与左轴段31之间的夹角a呈锐角,弹性撑杆1由弹簧钢制成,弹性撑杆1通过产生形变以缓冲模型飞机在着陆时受到的冲击,有效较小了着陆时冲击对模型飞机的损伤。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图4所示,缓冲机构5包括:倾斜压杆51、压缩弹簧52、下枢接座53、调节转座54和调控拉簧55,倾斜压杆51倾斜设置,倾斜压杆51的上端枢接在固定在弹性撑杆1上的第一固定座6上,调节转座54具有主转杆部541、左支杆部542和右支杆部543,主转杆部541的下端枢接在固定在右轴段32上的枢接凸耳322上,左支杆部542倾斜设置在主转杆部541的左上部,右支杆部543倾斜设置在主转杆部541的右上部,下枢接座53的下端枢接在调节转座54的右支杆部543上,压缩弹簧52连接在倾斜压杆51的下端和下枢接座53的上端之间,压缩弹簧52始终处于压缩状态,调控拉簧55倾斜连接在调节转座54的左支杆部542与右轴段32之间,调控拉簧55始终处于拉伸状态,左支杆部542上设有沟槽5421,调控拉簧55的上端挂设在沟槽5421内,调控拉簧55的下端连接在固定在轮轴3上的第二固定凸耳321的拉杆部3211上,第二固定凸耳321位于枢接凸耳322的左侧,在模型飞机着陆受到冲击的瞬间,弹性撑杆1会绕弹性撑杆1与轮轴3的枢接处产生转动,弹性撑杆1抵压倾斜压杆51,倾斜压杆51通过压缩弹簧52、下枢接座53抵推调节转座54的右支杆部543,使调节转座54绕与枢接凸耳322的枢接处旋转,旋转的调节转座54拉动调控拉簧55,使调控拉簧55产生形变,而倾斜压杆51压动调节转座54旋转时压缩弹簧52也会产生形变,发生形变的调控拉簧55和压缩弹簧52形成柔性缓冲,有效地避免了着陆时的冲击力直接作用在模型飞机上,对模型飞机起到保护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为了避免压缩弹簧52在受压时沿长度方向产生弯曲,缓冲机构5还包括导向组件56,导向组件56位于压缩弹簧52内,导向组件56具有滑动配合的塞杆561和塞套562,塞杆561固定在倾斜压杆51的下端,塞套562固定在下枢接座53的上端。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