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胸部抗击打能力的胸肌锻炼器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81414发布日期:2019-03-09 00:18阅读:8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胸部抗击打能力的胸肌锻炼器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锻炼器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提高胸部抗击打能力的胸肌锻炼器材。



背景技术:

在健身锻炼的过程中,大部分锻炼胸肌的手臂动作需要展开手臂来进行,通过对肌肉纤维的反复拉伸增加胸肌的厚度与面积,同时在肌肉锻炼一定时间后可对胸肌进行针对性的抗击打训练,从而进一步增加胸肌的质量并提高其硬度,抗击打能力往往通过使用合适重量的软质器材或陪练对胸肌进行拍打或捶打来锻炼。

如中国授权专利公告号为:cn206631141u的一种散打搏击用锻炼抗击打装置,包括底板、第一电动推杆、连接杆、支撑板、第二电动推杆、充气泵、固定套、滑杆、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连接块、压力传感器,但在抗击打训练过程中需要使用者绷劲胸肌,以防止体内受伤,这样的方式相比在胸肌锻炼过程中进行抗击打训练的效果较差,不能够使胸肌肌肉纤维在完全伸展开的状态下得到抗击打训练的充分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胸部抗击打能力的胸肌锻炼器材,该提高胸部抗击打能力的胸肌锻炼器材在自然锻炼胸肌的同时进行抗击打训练,有效提高了使用者的胸肌质量。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提高胸部抗击打能力的胸肌锻炼器材,包括底座、套管、伸缩杆、螺栓件、安装板、横向拉伸机构、联动击打机构和打击垫,所述横向拉伸机构包括连接件、移动板、导滑杆、固定块、复位弹簧、固定座、缓冲板、连接杆和握杆,连接件的背面活动连接在安装板正面的中部内,且连接件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个移动板的正面活动连接,移动板的上下两部内均横向穿插有导滑杆,且导滑杆的左右两端均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在安装板的正面,两个移动板的相背一侧分别与两个复位弹簧的相对一端固定连接,且两个复位弹簧的相背一端分别与两个固定座的相对一侧固定连接,两个固定座的背面分别固定连接在安装板正面的左右两侧,且两个移动板的相对一侧分别与两个缓冲板的相背一侧贴合,两个缓冲板的上下两部分别套接在位于安装板正面同一侧的两个导滑杆上,两个移动板正面相远一侧的上下两侧分别通过两个连接杆与两个握杆背面的上下两侧固定连接。

所述联动击打机构包括纵向锥形齿轮、横向锥形齿轮、转杆、轴承、连接板、转盘、连接轴、联动杆、支撑板、导滑槽和滑动板,纵向锥形齿轮的背面与连接件的正面的中部固定连接,且纵向锥形齿轮的底部与横向锥形齿轮背面的后侧啮合,横向锥形齿轮的底部固定连接在转杆的顶端,且转杆的底端活动连接在轴承内,轴承的背面固定连接在连接板的前侧,且连接板的后侧固定连接在伸缩杆正面的顶部,轴承内圈的底部固定连接在转盘顶部的中部,且转盘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轴的顶端,连接轴相背转盘的一端套接有联动杆的一端,且联动杆位于支撑板的上方,支撑板的背面固定连接在伸缩杆正面的顶部,且支撑板顶部的前侧开设有导滑槽,导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板,且滑动板顶部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打击垫底部的后侧,打击垫背面的底部铰接有联动杆远离连接轴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套管的底端固定连接在底座顶部的中部,且套管内插接有伸缩杆的底端,套管正面的顶部与螺栓件螺纹连接,且螺栓件位于套管内的一端抵紧伸缩杆正面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伸缩杆的顶端贯穿套管的顶端并与安装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横向拉伸机构与联动打击机构均固定安装在安装板的正面,打击垫固定安装在联动打击机构内。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转板、中心轴、第一活动轴、活动杆和第二活动轴,中心轴穿插在转板的中部内,且中心轴的后端活动连接在安装板正面的中部,转板正面的上下两侧均穿插有第一活动轴,且两个第一活动轴的前端上分别套接有两个活动杆的相对一端,两个活动杆的相背一端内均穿插有第二活动轴,且两个第二活动轴的后端分别活动连接在两个移动板的正面内。

优选的,所述复位弹簧的弹力大于移动板与握杆的重量和,且复位弹簧的长度接近导滑杆远离移动板的一段长度。

优选的,所述握杆的形状为侧表面中凹状,且握杆得到凹形部粘接有吸汗层。

优选的,所述打击垫的重量为两点五至三公斤,且打击垫的底部滑动连接在支撑板顶部的前侧,支撑板的底部搭接在套管的顶端。

相较于现有技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胸部抗击打能力的胸肌锻炼器材。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提高胸部抗击打能力的胸肌锻炼器材,使用者通过握持握杆并向相反方向拉动两个移动板,从而使移动板在复位弹簧的阻力下沿着导滑杆滑动,通过复位弹簧对移动板施加的阻力达到了对使用者胸肌的锻炼效果,同时在两个移动板的移动过程中驱动连接件并通过纵向锥形齿轮与横向锥形齿轮驱动联动击打机构,使得打击垫反复沿着支撑板滑动并对使用者胸肌进行拍打性锻炼,由于使用者在使用该器材时需拉伸胸肌使胸肌达到绷紧状态,从而在保护肋骨的同时达到了对胸肌抗击打能力的锻炼,有效提高了使用者的胸肌质量并保证了使用安全。

(2)、该提高胸部抗击打能力的胸肌锻炼器材,由于联动击打机构与打击垫均位于横向拉伸机构的中部,因此使用者在使用横向拉伸机构时,其胸部的位置是始终位于打击垫前侧的,从而能够保证该器材在使用者锻炼胸肌时打击垫始终对使用者胸部进行捶打训练,同时通过套管与伸缩杆的配合设置保证了该器材适用于不同身高人群,在保证该器材对使用者胸肌抗击打锻炼效果的同时保证了适用性。

(3)、该提高胸部抗击打能力的胸肌锻炼器材,通过使用者自由拉伸握杆来带动连接件运转,从而使中心轴带动纵向锥形齿轮与横向锥形齿轮转动,转杆在轴承内转动并带动转盘与连接轴转动,从而通过连接轴位置的特殊设计使得联动杆与连接轴连接的一端呈偏心转动,达到了带动打击垫沿着支撑板往复运动的效果,使用者可通过控制握杆拉伸速度的方式来控制打击垫的打击频率与速度,使得不同锻炼阶段的使用者能够根据自身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强度。

(4)、该提高胸部抗击打能力的胸肌锻炼器材,通过握杆形状的特殊设计,便于使用者握持在握杆的中段,从而更有效的用力,并通过吸汗层的特殊设计防止了使用者由于手滑导致握杆脱手造成意外伤害的情况出现。

(5)、该提高胸部抗击打能力的胸肌锻炼器材,通过使用连接杆将握杆固定在移动板上,能够最大程度上减少对握杆的占用面积,从而便于使用者使用不同姿势握持握杆进行胸肌不同区域的锻炼,进一步的提高了该器材对胸肌的锻炼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的左视图;

图2为本发明横向拉伸机构的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联动击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套管、3伸缩杆、4螺栓件、5安装板、6横向拉伸机构、7联动击打机构、8打击垫、61连接件、62移动板、63导滑杆、64固定块、65复位弹簧、66固定座、67缓冲板、68连接杆、69握杆、611转板、612中心轴、613第一活动轴、614活动杆、615第二活动轴、701纵向锥形齿轮、702横向锥形齿轮、703转杆、704轴承、705连接板、706转盘、707连接轴、708联动杆、709支撑板、710导滑槽、711滑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提高胸部抗击打能力的胸肌锻炼器材,包括底座1、套管2、伸缩杆3、螺栓件4、安装板5、横向拉伸机构6、联动击打机构7和打击垫8,套管2的底端固定连接在底座1顶部的中部,且套管2内插接有伸缩杆3的底端,套管2正面的顶部与螺栓件4螺纹连接,且螺栓件4位于套管2内的一端抵紧伸缩杆3正面的顶部,伸缩杆3的顶端贯穿套管2的顶端并与安装板5的背面固定连接,横向拉伸机构6与联动打击机构7均固定安装在安装板5的正面,打击垫8固定安装在联动打击机构7内,横向拉伸机构6包括连接件61、移动板62、导滑杆63、固定块64、复位弹簧65、固定座66、缓冲板67、连接杆68和握杆69,连接件61的背面活动连接在安装板5正面的中部内,且连接件61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个移动板62的正面活动连接,移动板62的上下两部内均横向穿插有导滑杆63,且导滑杆63的左右两端均通过固定块64固定连接在安装板5的正面,两个移动板62的相背一侧分别与两个复位弹簧65的相对一端固定连接,且两个复位弹簧65的相背一端分别与两个固定座66的相对一侧固定连接,两个固定座66的背面分别固定连接在安装板5正面的左右两侧,且两个移动板62的相对一侧分别与两个缓冲板67的相背一侧贴合,两个缓冲板67的上下两部分别套接在位于安装板5正面同一侧的两个导滑杆63上,两个移动板62正面相远一侧的上下两侧分别通过两个连接杆68与两个握杆69背面的上下两侧固定连接,复位弹簧65的弹力大于移动板62与握杆69的重量和,且复位弹簧65的长度接近导滑杆63远离移动板62的一段长度,握杆69的形状为侧表面中凹状,且握杆69得到凹形部粘接有吸汗层,通过握杆69形状的特殊设计,便于使用者握持在握杆69的中段,从而更有效的用力,并通过吸汗层的特殊设计防止了使用者由于手滑导致握杆69脱手造成意外伤害的情况出现,通过使用连接杆68将握杆69固定在移动板62上,能够最大程度上减少对握杆69的占用面积,从而便于使用者使用不同姿势握持握杆69进行胸肌不同区域的锻炼,进一步的提高了该器材对胸肌的锻炼效果。

连接件61包括转板611、中心轴612、第一活动轴613、活动杆614和第二活动轴615,中心轴612穿插在转板611的中部内,且中心轴612的后端活动连接在安装板5正面的中部,转板611正面的上下两侧均穿插有第一活动轴613,且两个第一活动轴613的前端上分别套接有两个活动杆614的相对一端,两个活动杆614的相背一端内均穿插有第二活动轴615,且两个第二活动轴615的后端分别活动连接在两个移动板62的正面内。

联动击打机构7包括纵向锥形齿轮701、横向锥形齿轮702、转杆703、轴承704、连接板705、转盘706、连接轴707、联动杆708、支撑板709、导滑槽710和滑动板711,纵向锥形齿轮701的背面与连接件61的正面的中部固定连接,且纵向锥形齿轮701的底部与横向锥形齿轮702背面的后侧啮合,横向锥形齿轮702的底部固定连接在转杆703的顶端,且转杆703的底端活动连接在轴承704内,轴承704的背面固定连接在连接板705的前侧,且连接板705的后侧固定连接在伸缩杆3正面的顶部,轴承704内圈的底部固定连接在转盘706顶部的中部,且转盘706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轴707的顶端,连接轴707相背转盘706的一端套接有联动杆708的一端,且联动杆708位于支撑板709的上方,打击垫8的重量为两点五至三公斤,且打击垫8的底部滑动连接在支撑板709顶部的前侧,支撑板709的底部搭接在套管2的顶端,支撑板709的背面固定连接在伸缩杆3正面的顶部,且支撑板709顶部的前侧开设有导滑槽710,导滑槽710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板711,且滑动板711顶部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打击垫8底部的后侧,打击垫8背面的底部铰接有联动杆708远离连接轴707的一端,使用者通过握持握杆69并向相反方向拉动两个移动板62,从而使移动板62在复位弹簧65的阻力下沿着导滑杆63滑动,通过复位弹簧65对移动板62施加的阻力达到了对使用者胸肌的锻炼效果,同时在两个移动板62的移动过程中驱动连接件61并通过纵向锥形齿轮701与横向锥形齿轮702驱动联动击打机构7,使得打击垫8反复沿着支撑板709滑动并对使用者胸肌进行拍打性锻炼,由于使用者在使用该器材时需拉伸胸肌使胸肌达到绷紧状态,从而在保护肋骨的同时达到了对胸肌抗击打能力的锻炼,有效提高了使用者的胸肌质量,通过使用者自由拉伸握杆69来带动连接件61运转,从而使中心轴612带动纵向锥形齿轮701与横向锥形齿轮702转动,转杆703在轴承704内转动并带动转盘706与连接轴707转动,从而通过连接轴707位置的特殊设计使得联动杆708与连接轴707连接的一端呈偏心转动,达到了带动打击垫8沿着支撑板709往复运动的效果,使用者可通过控制握杆69拉伸速度的方式来控制打击垫8的打击频率与速度,使得不同锻炼阶段的使用者能够根据自身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强度,由于联动击打机构7与打击垫8均位于横向拉伸机构6的中部,因此使用者在使用横向拉伸机构6时,其胸部的位置是始终位于打击垫8前侧的,从而能够保证该器材在使用者锻炼胸肌时打击垫8始终对使用者胸部进行捶打训练,同时通过套管2与伸缩杆3的配合设置保证了该器材适用于不同身高人群,在保证该器材对使用者胸肌抗击打锻炼效果的同时保证了适用性。

该提高胸部抗击打能力的胸肌锻炼器材使用时,双手握持两个握杆69并向相背方向拉动,通过连接杆68带动移动板62沿着导滑杆63滑动,通过第二活动轴615带动活动杆614转动并通过第一活动轴613拉动转板611以中心轴612为轴心转动,使纵向锥形齿轮701与横向锥形齿轮702啮合并带动转杆703在轴承704内转动,使转盘706带动连接轴707转动并带动联动杆708转动,从而拉动打击垫8通过滑动板711在导滑槽710内滑动,通过打击垫8对使用者胸肌进行打击训练。

综上可得,该提高胸部抗击打能力的胸肌锻炼器材,通过握杆69形状的特殊设计,便于使用者握持在握杆69的中段,从而更有效的用力,并通过吸汗层的特殊设计防止了使用者由于手滑导致握杆69脱手造成意外伤害的情况出现,通过使用连接杆68将握杆69固定在移动板62上,能够最大程度上减少对握杆69的占用面积,从而便于使用者使用不同姿势握持握杆69进行胸肌不同区域的锻炼,进一步的提高了该器材对胸肌的锻炼效果。

同时,使用者通过握持握杆69并向相反方向拉动两个移动板62,从而使移动板62在复位弹簧65的阻力下沿着导滑杆63滑动,通过复位弹簧65对移动板62施加的阻力达到了对使用者胸肌的锻炼效果,同时在两个移动板62的移动过程中驱动连接件61并通过纵向锥形齿轮701与横向锥形齿轮702驱动联动击打机构7,使得打击垫8反复沿着支撑板709滑动并对使用者胸肌进行拍打性锻炼,由于使用者在使用该器材时需拉伸胸肌使胸肌达到绷紧状态,从而在保护肋骨的同时达到了对胸肌抗击打能力的锻炼,有效提高了使用者的胸肌质量。

同时,通过使用者自由拉伸握杆69来带动连接件61运转,从而使中心轴612带动纵向锥形齿轮701与横向锥形齿轮702转动,转杆703在轴承704内转动并带动转盘706与连接轴707转动,从而通过连接轴707位置的特殊设计使得联动杆708与连接轴707连接的一端呈偏心转动,达到了带动打击垫8沿着支撑板709往复运动的效果,使用者可通过控制握杆69拉伸速度的方式来控制打击垫8的打击频率与速度,使得不同锻炼阶段的使用者能够根据自身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强度。

同时,由于联动击打机构7与打击垫8均位于横向拉伸机构6的中部,因此使用者在使用横向拉伸机构6时,其胸部的位置是始终位于打击垫8前侧的,从而能够保证该器材在使用者锻炼胸肌时打击垫8始终对使用者胸部进行捶打训练,同时通过套管2与伸缩杆3的配合设置保证了该器材适用于不同身高人群,在保证该器材对使用者胸肌抗击打锻炼效果的同时保证了适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