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人协同滑行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02668发布日期:2018-11-20 19:39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多人协同滑行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运动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人协同滑行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滑行运动的盛行,滑行运动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冬季户外运动的主流运动,例如极具新颖性和娱乐性的多人协同滑雪运动。多人协同滑雪设备通常包括两个滑雪板,在多名(如两名)使用者使用多人协同滑雪设备进行滑雪运动时,使用者分为领滑者和跟滑者分别站在两个滑雪板上,每个滑雪板上的使用者采用和普通的单滑雪板设备相同或近似的操控方式控制滑雪板的滑行动作,滑雪技术欠佳的跟滑者被领滑者侧的滑雪板的动作带动进行跟随滑行。在此情形下,领滑者侧和跟滑者侧的两个滑雪板的运动状态是否协调决定了多人协同滑行设备的总体运动平衡性。

申请号为201720065753.X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动平衡多人协同滑行设备。具体而言,该设备包括两个滑雪板、连接至两个滑雪板之间的联动组件和同步限位器组件,设置为绳索形式的同步限位器组件和两个滑雪板分别相连,使得两个滑雪板能够相对于联动组件同步地摆动,以便使承载有领滑者和跟滑者的两个滑雪板的运动方向和幅度能够通过同步限位器组件被更好地协调。上述设备的弊端在于:由于同步限位器组件为绳索的形式,因此在两个滑雪板通过绳索协调其两者的运动状态的过程中,绳索运动极易与设备上的其他部件(如联动组件)发生较大的摩擦。一方面,这种摩擦使得绳索在设备每次被使用后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磨损,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在滑雪板在使用者的驱动下进行运动时,动力在向滑雪板传递的过程中因上述摩擦而损耗,使得设备的运行需要耗费更大的驱动力。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多人协同滑行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的动平衡多人协同滑行设备的同步限位器组件与该设备的其他部件间存在较大的摩擦、同步限位器组件易损耗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人协同滑行设备,所述多人协同滑行设备包括第一滑行组件、第二滑行组件和同步传动组件,所述同步传动组件包括主动构件和两个从动构件,所述两个从动构件中的一个连接到所述第一滑行组件,所述两个从动构件中的另一个连接到第二滑行组件,所述同步传动组件还包括使所述主动构件和所述两个从动构件分别相连的传动带,所述传动带与所述主动构件和所述两个从动构件的连接方式设置成使得当所述主动构件通过所述传动带驱动所述两个从动构件同步运动时,所述传动带与所述主动构件和所述两个从动构件都不会相对滑动。

在上述多人协同滑行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主动构件为主动齿轮,所述从动构件为从动齿轮,所述传动带为与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轮啮合的齿轮带。

在上述多人协同滑行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同步传动组件还包括限位构件,所述限位构件通过约束所述齿轮带的方式增大所述主动齿轮和/或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齿轮带之间的啮合面积。

在上述多人协同滑行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构件为在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轮之间套设到所述齿轮带上的卡箍。

在上述多人协同滑行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主动构件为主动带轮,所述两个从动构件分别为第一从动带轮和第二从动带轮,所述传动带包括第一皮带和第二皮带,所述主动带轮通过所述第一皮带与所述第一从动带轮相连,所述主动带轮还通过所述第二皮带与所述第二从动带轮相连;并且所述第一皮带分别与所述主动带轮和所述第一从动带轮固定,所述第二皮带分别与所述主动带轮和所述第二从动带轮固定。

在上述多人协同滑行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皮带分别固定至所述主动带轮的远离所述第一从动带轮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一从动带轮的远离所述主动带轮的一侧,所述第二皮带分别固定至所述主动带轮的远离所述第二从动带轮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二从动带轮的远离所述主动带轮的一侧。

在上述多人协同滑行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同步传动组件还包括横连杆,所述主动齿轮枢转连接至所述横连杆的中部,两个所述从动齿轮分别枢转连接至所述横连杆的两端。

在上述多人协同滑行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滑行组件和所述第二滑行组件均包括滑板和设置于所述滑板上的支架,所述从动齿轮固定至所述支架。

在上述多人协同滑行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架包括设置于所述滑板上的第一杆段和与所述第一杆段活动连接的第二杆段,所述从动齿轮固定至所述第二杆段。

在上述多人协同滑行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杆段设置成至少能相对于所述第二杆段的纵轴线旋转。

在上述多人协同滑行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多人协同滑行设备还包括控制手柄和与所述控制手柄相连的竖向连杆,所述主动齿轮固定至所述竖向连杆的底端。

在上述多人协同滑行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多人协同滑行设备是多人协同滑雪设备、多人协同滑沙设备、多人协同滑冰设备、多人协同滑水设备、多人协同冲浪设备、多人协同轮滑设备、多人协同滑草设备、多人协同风筝冲浪设备以及多人协同跳伞设备中的至少一种。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多人协同滑行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多人协同滑行设备包括第一滑行组件、第二滑行组件和同步传动组件。同步传动组件包括主动构件和两个从动构件,其中,一个从动构件设置在第一滑行组件上,另一个从动构件设置在第二滑行组件上,且主动构件通过传动带和两个从动构件分别相连,使得主动构件能够通过传动带驱动两个从动构件同步运动。并且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主动构件为主动齿轮,从动构件为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一滑行组件和第二滑行组件上的从动齿轮,传动带为与主动齿轮和两个从动齿轮啮合的齿轮带。与现有的第一滑行组件和第二滑行组件之间通过绳索相连的同步传动方式相比,由于第一滑行组件和第二滑行组件是通过与主动齿轮啮合的齿轮带同时带动两个从动齿轮转动的方式实现两个滑行组件的同步滑动,所以动力能够通过主动齿轮与齿轮带之间以及齿轮带与从动齿轮之间的啮合传递至第一滑行组件和第二滑行组件,在上述动力的传递过程中同步传动组件和设备的其他部件间不存在摩擦,动力传递效率高,设备的使用周期长。

作为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主动构件为主动带轮,从动构件为分别设置在第一滑行组件和第二滑行组件上的第一/第二从动带轮,传动带包括使主动带轮与第一从动带轮相连的第一皮带以及使主动带轮与第二从动带轮相连的第二皮带,且第一皮带分别与主动带轮和第一从动带轮固定,第二皮带分别与主动带轮和第二从动带轮固定,使得主动带轮在转动时能够通过第一皮带和第二皮带同时拉动第一从动带轮和第二从动带轮同步转动。通过上述设置,使得(第一、第二)皮带与主动带轮和(第一、第二)从动带轮之间无需通过摩擦传动的方式传递动力,从而避免了动力传递时同步传动组件的各部件之间存在较大程度的摩擦、磨损同步传动组件的可能。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多人协同滑行设备为多人协同滑雪设备的情形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多人协同滑雪设备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正向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多人协同滑雪设备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多人协同滑雪设备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同步传动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多人协同滑雪设备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同步传动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多人协同滑雪设备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运动转弯倾斜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多人协同滑雪设备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同步传动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多人协同滑雪设备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同步传动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局部放大图,其中示出了同步传动组件的第一皮带和主动带轮之间的固定点。

附图中;1、主体;11、第一滑行组件;12、第二滑行组件;13、滑板;14、脚踏板;15、第二支架;151、第一杆段;152、第二杆段;2、控制手柄;21、第一握持部分;22、第二握持部分;3、竖向连杆;31、第一支架;32、中央杆;4、同步传动组件;41、横连杆;411、限位柱;42、主动齿轮;43、从动齿轮;44、齿轮带;45、卡箍;46、阻挡构件;461、基板;462、伸出端;47、驱动电机;5、主动带轮;6、从动带轮;61、第一从动带轮;62、第二从动带轮;7、皮带;71、第一皮带;72、第二皮带;8、压片;81、凸出结构;9、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例如,虽然本实用新型的多人协同滑行设备是结合多人协同滑雪设备来详细描述的,但显然多人协同滑行设备还可以是多人协同滑沙设备、多人协同滑冰设备、多人协同滑水设备、多人协同冲浪设备、多人协同轮滑设备、多人协同滑草设备、多人协同风筝冲浪设备以及多人协同跳伞设备等的其中任意一种。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央”、“上”、“下”、“左”、“右”、“竖直”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首先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多人协同滑雪设备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多人协同滑雪设备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正向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多人协同滑雪设备包括用于承载使用者在雪地上滑行的主体1、控制手柄2以及设置于主体1和控制手柄2之间的同步传动组件4。主体1包括用于承载使用者的第一滑行组件11和第二滑行组件12。同步传动组件4包括主动构件、两个从动构件和传动带,其中一个从动构件与第一滑行组件11固定连接,另一个从动构件固定至第二滑行组件12上,主动构件通过传动带和两个从动构件分别相连,使主动构件能够通过传动带驱动两个从动构件同步运动,进而实现第一滑行组件11和第二滑行组件12的运动同步,协调第一滑行组件11和第二滑行组件12的滑行状态。控制手柄2通过竖向连杆3与主动构件相连,即竖向连杆3的顶端连接有控制手柄2,底端和主动构件固定连接,以便使用者能够通过操控控制手柄2来控制主动构件的运动。在多名(如两名)使用者分别站在第一滑行组件11和第二滑行组件12上进行滑雪运动时,两侧的使用者均能够扶持在控制手柄2上,并通过操控控制手柄2将动力通过竖向连杆3-主动构件-从动构件-第一滑行组件11/第二滑行组件12的传递路径传递至第一滑行组件11和第二滑行组件12,从而通过操控控制手柄2控制第一滑行组件11和第二滑行组件12的滑行状态。

如图2所示,示例性地,控制手柄2由一对相向设置的U形把手结构组成,其中,两个U形把手结构分别为由领滑者握持的第一握持部分21和由跟滑者握持的第二握持部分22。竖向连杆3包括由一对形状大致为E形结构相向固定连接而形成的第一支架31以及固定至第一支架31的中央杆32。两个E形结构的向旁侧伸出的中间横杆和底部横杆的末端分别从前、后两侧固定连接至中央杆32的顶端和中部,以便增强竖向连杆3的强度。两个E形结构的向旁侧伸出的顶部横杆分别固定至控制手柄2外侧周向上的一组相对表面上,以便将控制手柄2可靠地连接至竖向连杆3。当然,竖向连杆3并不局限于上述结构。例如,在竖向连杆3的强度足够大的前提下,竖向连杆3还可以是连接在控制手柄2和横连杆41之间的直杆。

再参阅图3、图4并继续参阅图1和图2,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多人协同滑雪设备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同步传动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多人协同滑雪设备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同步传动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同步传动组件4还包括横连杆41,主动构件为通过枢转连接件(如枢转轴)可枢转地连接至横连杆41中部的主动齿轮42,两个从动构件为分别通过枢转轴可枢转地连接至横连杆41的左、右两端的从动齿轮43。传动带为一侧排列设置有多个齿结构的、与主动齿轮42和两个从动齿轮43分别啮合的齿轮带44,主动齿轮42通过齿轮带44和两个从动齿轮43分别相连。

作为一种示例,第一滑行组件11和第二滑行组件12均包括用于在雪地上滑行的滑板13以及用于连接滑板13和从动齿轮43的第二支架15。其中,每块滑板13上还设置有一对脚踏板14,第二支架15的底端固定至两个脚踏板14之间,顶端和从动齿轮43固定连接。

再参阅图5,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多人协同滑雪设备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运动转弯倾斜状态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领滑者和跟滑者以踩踏至脚踏板14的方式分别站立在第一滑行组件11和第二滑行组件12上时,两名使用者从控制手柄2的左右两侧分别扶持在控制手柄2的第一握持部分21和第二握持部分22上。领滑者以向远离自己的方向推动控制手柄2或者向靠近自己的方向拉动控制手柄2的方式使竖向连杆3向左或者向右摆动,使得主动齿轮42随着竖向连杆3的左右摆动而相对横连杆41沿逆时针或者顺时针转动。在此情形下,齿轮带44在主动齿轮42的带动下同时沿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方向发生运动,以带动两个从动齿轮43同时逆时针或者顺时针旋转,使得设置在第一滑行组件11/第二滑行组件12和从动齿轮43之间的第二支架15同时向右或者向左摆动,进而使第一滑行组件11和第二滑行组件12的滑板13同时做出向右或者向左倾斜的立刃动作,以实现第一滑行组件11和第二滑行组件12的同时左右转弯、减速和停止等各种滑行状态。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由于多人协同滑雪设备和多名使用者整体的负载较大,所以仅靠使用者(主要是领滑者)手动操控控制手柄2以及脚部发力改变滑板13的倾斜方向的方式控制设备的滑行状态是比较费力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多人协同滑雪设备还可以配置驱动部件,该驱动部件设置于主动齿轮42或者从动齿轮43位置,以便根据使用者的操控意图驱动主动齿轮42或者从动齿轮43沿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从而提供驱动多人协同滑雪设备滑行时的动力。作为示例,驱动部件是和从动齿轮43相连的驱动电机47。

继续参阅图3和图4,为了增加主动齿轮42和从动齿轮43与齿轮带44的装配可靠性,防止齿轮带44局部或者完全从主动齿轮42或者从动齿轮43上脱落,优选地,同步传动组件4还包括限位构件,限位构件能够通过约束齿轮带的方式增大主动齿轮42和/或从动齿轮43与齿轮带44之间的啮合面积。具体而言,限位构件为和齿轮带44的尺寸(如宽度和厚度尺寸参数)相适应的筒状的卡箍45。齿轮带44的中间部分和主动齿轮42的上侧以及下侧分别啮合后,齿轮带44的左、右两侧分别从卡箍45中穿出后再分别与从动齿轮43啮合,从而使位于主动齿轮42两侧的齿轮带44的上、下带之间的间距减小,增多了上、下带和主动齿轮42的上侧以及下侧之间的啮合齿数,既保证了动力传递的精确、可靠又有效地增大了齿轮带44和主动齿轮42之间的装配可靠性。

如图3和图4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从动齿轮43以其一侧贴近横连杆41的方式和横连杆41枢转连接,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架15,即从动齿轮43设置于横连杆41和第二支架15之间。第二支架15包括第一杆段151和与第一杆段151活动连接的第二杆段152。具体地,第二杆段152的顶端和从动齿轮43固定连接,第一杆段151为Y形杆件,该Y形杆件的分叉端固定至滑板13上,使得第二支架15和滑板13固定之后能够形成三角形形状的支撑结构,保证了第二支架15和滑板13之间的可靠固定。Y形杆件的另一端以第一杆段151至少能相对于第二杆段152的纵轴线旋转的方式活动地连接至第二杆段152的底端,以便在左、右两侧的滑板13的运动动作保持基本一致的同时提高多人协同滑雪设备的运动灵活性。例如,第一杆段151的顶端通过球面副枢转连接至第二杆段152。

在此情形下,作为一种示例,第二杆段152的顶部还设置有向下凹进的U型通槽,以便从动齿轮43和横连杆41的端部能够以嵌入该U型通槽的方式连接至第二杆段152上。也就是说,在组装好的状态下,U型通槽的一侧槽臂固定至从动齿轮43的一侧,横连杆41的端部枢转连接至从动齿轮43的另一侧,使得从动齿轮43和横连杆41端部的至少一部分(如下从动齿轮43的下半部分)处于U型通槽内,以便将齿轮带44和从动齿轮43的下侧啮合位置容纳于槽中,进一步增加了从动齿轮43和齿轮带44的装配可靠性。

如图3所示,为了防止出现第一滑行组件11和第二滑行组件12的倾斜角度过大,出现使用者难以控制多人协同滑雪设备保持运动平衡的情况,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两个从动齿轮43位置均设置有阻挡构件46。具体而言,阻挡构件46包括扇形的基板461以及从基板461的弧面上沿基板461的径向向外延伸出的柱状的伸出端462。伸出端462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伸出端462沿从动齿轮43的径向分别从基板461的弧面的上侧和下侧伸出。横连杆41的两端靠近从动齿轮43的位置均沿其正向向外延伸出限位柱411。在组装好的状态下,基板461固定至第二支架15的远离从动齿轮43的一侧,使得基板461上的两个伸出端462恰好沿从动齿轮43的上、下两侧倾斜伸出,每个限位柱411均处于每个基板461的两个伸出端462中间。在从动齿轮43被齿轮带44带动、沿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旋转至某一角度时,从动齿轮43上侧或者下侧的伸出端462在从动齿轮43的带动下抵靠至限位柱411上(抵靠状态可见图6),以便通过阻止从动齿轮43继续转动的方式避免滑板13的摆动角度过大。同时,每个伸出端462在基板461上的设置位置以及延伸角度均能够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具体设定,以调整第一滑行组件11和第二滑行组件12的倾斜角度的变化范围,满足不同水平使用者的运动安全保护需求。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限位构件和阻挡构件46的结构并不局限于卡箍45和基板461、伸出端462的结构形式。只要限位构件能够保证齿轮带44和齿轮(主动齿轮42和从动齿轮43)之间的啮合可靠性、阻挡构件46能够满足阻止从动齿轮43继续转动的要求即可。例如,限位结构还可以是一对相对设置的L形卡块,齿轮带44的位于主动齿轮42的上侧和下侧的部分分别卡置于该卡块内。再者,第二支架15的结构也不是限制性地,例如,为了便于使用者用脚部控制滑板13,滑板13相对于从动齿轮43的灵活性无需过高,此时第二支架15还可以是设置于从动齿轮43和滑板13之间的、未设置活动连接结构的整根连杆。上述各部件具体结构形式的变化并未超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保护范围。

再参阅图6和图7,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多人协同滑雪设备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同步传动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多人协同滑雪设备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同步传动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作为另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主动构件为枢转连接至横连杆41中部的主动带轮5。从动构件为从动带轮6,从动带轮6包括第一从动带轮61和第二从动带轮62,且第一从动带轮61和第二从动带轮62依次枢转连接至横连杆41的左、右两端。传动带为连接主动带轮5和从动带轮6的皮带7,皮带7包括第一皮带71和第二皮带72,主动带6上设置有两个皮带槽,第一皮带71和第二皮带72分别嵌设于两个皮带槽中,使得主动带轮5既能够通过第一皮带61与第一从动带轮61相连,又能够通过第二皮带62与第二从动带轮62相连。并且按照图6方位,第一皮带61分别与主动带轮5的右侧中部和第一从动带轮61的左侧中部固定,第二皮带62分别与主动带轮5的左侧中部和第二从动带轮62的右侧中部固定,也就是说,第一皮带71和第二皮带72和主动带轮5以及第一从动带轮61和第二从动带轮62之间设置有固定点,使得皮带和带轮之间传递动力的方式由主动带轮5、(第一、第二)皮带和(第一、第二)从动带轮之间摩擦传动变为由主动带轮5通过(第一、第二)皮带拉动(第一、第二)从动带轮转动传动。

当然皮带在各带轮上的固定点的位置并不是限定的,在不影响第一从动带轮61和第二从动带轮62的转动角度的情形下,各固定点的位置也可以根据实际的传动需求进行改动,如改变至上述固定点的附近。

再参阅图8并继续参阅图7,图8是图7的局部放大图,其中示出了同步传动组件的第一皮带和主动带轮之间的固定点。如图7和图8所示,皮带7在主动带轮5和从动带轮6的具体固定方式为:同步传动组件4还包括压片8,压片8的总体形状大致为矩形片状,且压片8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凸出结构81。在压片8抵靠至主动带轮5或者从动带轮6的情形下,凸出结构81嵌入(主动、从动)带轮的皮带槽中并紧密抵靠至皮带7上。压片8和皮带7上设置有通孔,带轮上设置有螺纹孔,螺钉9依次穿过压片8和皮带7螺接至带轮,以便使皮带7和带轮之间固定连接。

在控制手柄2被领滑者以向远离自己的方向推出或者向靠近自己的方向拉近时,竖向连杆3向左或者向右摆动并带动固定至其下端的主动带轮5沿逆时针或者顺时针方向转动。以主动带轮5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为例,在此情形下,与主动带轮5固定相连的第一皮带71的下侧部分皮带(即第一皮带71的位于主动带轮5和从动带轮6下侧的皮带部分)被向右拉动,同时与主动带轮5固定相连的第二皮带72的上侧皮带(即第二皮带72的位于主动带轮5和从动带轮6上侧的皮带部分)被向左拉动,从而使得第一从动齿轮61和第二从动齿轮62被第一皮带71和第二皮带72带动同时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进而带动与第一从动带轮61和第二从动带轮62固定连接的第一滑行组件11和第二滑行组件12同时做出向左倾斜的立刃动作。

关于上述,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主动构件和从动构件是结合齿轮和带轮来描述的,但是这并不是限定的,主动构件和从动构件还可以是除齿轮和带轮以外的其他盘毂类零件,如链轮等。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多人协同滑行设备包括第一滑行组件11、第二滑行组件12、控制手柄2和同步传动组件4。同步传动组件4包括横连杆41、设置在横连杆41中部的主动齿轮42以及设置在横连杆41两端的两个从动齿轮43,主动齿轮42通过齿轮带44和两个从动齿轮43分别啮合连接。控制手柄2通过竖向连杆3固定连接至主动齿轮42。在领滑者和跟滑者分别处于第一滑行组件11和第二滑行组件12上并且各自扶持至控制手柄2的一侧时,领滑者可以通过推、拉控制手柄2的方式使得竖向连杆3左、右摆动,从而使主动齿轮42沿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转动,齿轮带44将主动齿轮42的转动力同时传递至两个从动齿轮43位置,以便两个从动齿轮43能够顺/逆时针旋转,带动第一滑行组件11和第二滑行组件12的滑板13向同一方向做相同倾角的倾斜动作,从而在改变了多人协同滑雪设备的滑行状态并且保证了第一滑行组件11和第二滑行组件12的运动协调性的同时使得动力在传递过程中不会因多人协同滑雪设备的零件间存在较大的摩擦而受到影响,极大程度地减轻了设备的零件(尤其是传动零件)的磨损程度,保证了设备的使用周期。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