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转扣陀螺起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7288发布日期:2018-09-28 18:45阅读:50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健身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便携转扣陀螺起动器。



背景技术:

打陀螺运动,现已成为一种全民健身和娱乐活动,该活动的群体主要为退休老人,此群体尤其钟爱于选择中型和大型尺寸的陀螺进行锻炼。对于小型的陀螺的起动,传统的方法为将绳子按一定方向绕陀螺多圈,一只手用大拇指和食指及中指做成V形状托起陀螺,另一只手与之配合,用杆子用力抽离陀螺上绕的绳子,从而使陀螺形成一定的旋转速度由空中落地开启落地旋转和后续的打陀螺运动,但对于中型和大型尺寸的陀螺而言,使用该传统方法起动非常困难,常常导致起动失败而削弱锻炼的兴趣;且对于右手为常用手的老人,采用传统方法起动的陀螺,只可右手持鞭抽打陀螺,仅能锻炼右臂,左臂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另外,人们在携带陀螺时,一般为袋装,不方便,无法直接携带。

申请号为201220407383.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转钩陀螺启动器”,包括固定板和设于固定板上方的提手,还包括径向穿过设于固定板内的转动轴,转动轴的顶部设有圆柱齿轮,圆柱齿轮的两侧固定板上方分别设有齿槽外侧护板,齿槽外侧护板与圆柱齿轮之间形成齿槽,转动轴的底部设有对立布置的转钩和开口挂环,转钩的底部开有挂钩孔,挂钩孔内设有与之相配伸缩弹簧和与伸缩弹簧相连的V形挂钩,开口挂环的底端开有与V形挂钩底部相配的凹槽;它还包括能穿过齿槽且与圆柱齿轮相配的齿条,上述专利虽然可解决中型、大型尺寸的陀螺的起动困难的问题,但其携带陀螺不便,当V形挂钩悬挂陀螺后,人的手握着提手容易使陀螺出现晃动,使V形挂钩从凹槽中脱出,陀螺掉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转扣陀螺起动器,携带陀螺方便、悬挂陀螺稳定,提起陀螺时不易掉落,适于起动中型、大型陀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转扣陀螺起动器,包括固定板,与固定板连接的提手,所述固定板上贯通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顶部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两侧的固定板上分别设有挡板盖帽,所述挡板盖帽与齿轮之间形成齿槽,所述转动轴的下部向下伸出设有铰接部,所述铰接部上铰接连接有转扣扭簧挂钩,所述转扣扭簧挂钩包括扭簧,第一了型钩和第二了型钩,第一了型钩上设有转扣,第二了型钩上凸出设有配合结构。

本实用新型1)转扣扭簧挂钩自身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下部是打开的,当将转扣锁在配合结构上时,第一了型钩和第二了型钩的下部闭合形成交叉重合的钩状体,钩状体上可以悬挂带有固定环的陀螺,转扣和配合结构之间的固定力可克服扭簧的弹力使两了型钩稳定地处在闭合状态,达到方便、稳定地携带陀螺的效果,而不因提陀螺时的晃动使钩状体打开;2)当需要起动陀螺时,保持陀螺处于提起状态,转扣扭簧挂钩在陀螺的重力作用下保持闭合,将转扣和配合结构打开,当用齿条插入齿槽后再迅速抽出,使齿轮以及转动轴发生转动,再带动转钩扭簧挂钩上的陀螺进行旋转,将旋转的陀螺轻轻置于地上,钩状体失去陀螺的重力束缚,在扭簧的弹簧力下第一了型钩和第二了型钩之间打开处于开启态,释放陀螺上的固定环,完成陀螺的起动;3)可根据锻炼左手和右手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方向插入齿条起动陀螺,使陀螺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锻炼者左、右两侧均可得到较好的锻炼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了型钩和第二了型钩卡接,所述扭簧、第一了型钩和第二了型钩共同铰接在所述铰接部上。转扣和配合结构未连接时,转扣扭簧挂钩在自由状态为张开的,且两个了型钩均受到扭簧的弹力。

再一步地,所述第一了型钩包括第一挂钩杆,第一铰连片和第一弯钩头,第一挂钩杆的上端垂直连接至少一个第一铰连片,第一挂钩杆的下端连接第一弯钩头,第一铰连片由第一挂钩杆向外伸出,第一铰连片远离第一挂钩杆的一端设有第一铰连孔。

又一步地,所述第一挂钩杆上竖向设有卡槽与扭簧的第一弹性臂卡接,所述第一挂钩杆上设有可旋转的转扣,转扣包括旋转杆部和弧形连接部,旋转杆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挂钩杆轴连,旋转杆部的另一端与弧形连接部连接。

再一步地,所述第二了型钩包括第二挂钩杆,第二铰连片和第二弯钩头,第二挂钩杆的上端垂直连接多个第二铰连片,第二挂钩杆的中部凸出设有配合结构,第二挂钩杆的下端连接多个第二弯钩头,第二铰连片由第二挂钩杆向外伸出,第二铰连片远离第二挂钩杆的一端设有第二铰连孔。

又一步地,所述第二挂钩杆上竖向设有卡槽与扭簧的第二弹性臂卡接,所述转扣扭簧挂钩闭合后的第一弯钩头嵌入多个第二弯钩头的间隙中形成可挂物的钩状体。两个第二弯钩头之间的间隙,可使弹簧挂钩在闭合后第一弯钩头嵌入间隙,第一弯钩头和第二弯钩头之间形成交叉,两者重合形成“V”型的钩状体,可通过固定环悬挂陀螺。

优选地,所述配合结构为凸柱或环形套。配合结构为凸柱时,转扣的头部弯曲部分搭在凸柱的上表面,转扣的弧形连接部的内凹弧段与凸柱的上表面形状契合;当为环形套时,转扣的弧形连接部部穿到环形套内锁合。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盖帽包括内部为空心的端盖帽和中央盖帽,端盖帽和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之间设有圆柱滚轮,所述固定板中开有阶梯型通孔,所述转动轴穿过阶梯型通孔,所述齿轮由阶梯型通孔的顶部伸出至中央盖帽内,阶梯型通孔的下部设有轴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连接有压板将阶梯型通孔的底部封闭。圆柱滚轮在齿条插入齿槽时起到导向作用。

再一步地,所述中央盖帽的两端设有弧形通槽,所述齿轮的外径不大于所述中央盖帽的宽度,所述圆柱滚轮与所述齿轮之间为齿槽。

又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齿轮相匹配的齿条,齿条包括拉环,无齿段和有齿段,拉环连接无齿段的一端,无齿段的另一端连接有齿段,有齿段的厚度大于无齿段的厚度,有齿段的厚度大于所述齿槽的上宽度,无齿段的厚度小于所述齿槽的上宽度。齿条经无齿段可放入左齿槽或右齿槽,有齿段与齿槽配合保证与齿轮稳定接触,有齿段与齿轮之间产生啮合传动驱动齿轮运动,进而使齿轮朝着不同的方向带动转动轴旋转,转动轴带动转扣扭簧挂钩及其下的陀螺朝着不同的方向起动,方便锻炼不同的手臂,也方便了常用手不同的人按照习惯方式对陀螺进行起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A-A截面剖视图。

图3为图1的纵向局部剖面图。

图4为齿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转扣扭簧挂钩铰接前的各部件分体式结构示意图。

图6为挡板盖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稳定提起陀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拉环与陀螺之间的连接结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便于更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下述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为同一种功能部件在不同结构件上的区分描述,并无轻重和顺序之分。本实用新型中的转扣扭簧挂钩500是一种采用带有弹性臂的扭力弹簧将两个了型钩通过销轴连接在一起,该销轴同时可安装在铰接部330上的安装孔中,形成一种受弹性力驱动有张开趋势的挂钩组合,了型钩上设有可锁紧的转扣535和配合结构525,两个了型钩的下部的弯钩头可交叉重叠在一起,形成“V”型的钩状体,钩状体上可稳定挂物。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转扣陀螺起动器,包括固定板200,与固定板200连接的提手100,固定板200上贯通设有转动轴300,具体结构设计为在固定板200上开阶梯型通孔240,阶梯型通孔240由上到下半径依次增大,转动轴300穿过阶梯型通孔240,转动轴300的顶部连接有齿轮310,齿轮310由阶梯型通孔240的顶部伸出,阶梯型通孔240的下部设有轴承320,转动轴300的上部固定在轴承320上,转动轴300的下部穿出阶梯型通孔240,转动轴300的下部为下部向下伸出设有铰接部330,铰接部330上铰接连接有转扣扭簧挂钩500,转扣扭簧挂钩500包括扭簧510,第一了型钩530和第二了型钩520,第一了型钩530上设有转扣535,第二了型钩520上凸出设有配合结构525,转扣535和配合结构525之间的打开或搭接锁紧可将转扣扭簧挂钩500释放为弹性状态或闭合状态;固定板200的底部采用螺栓固定连接有压板241将阶梯型通孔240的底部封闭,为了配合转动轴300在压板241上相应开有通孔,且该通孔的直径大于通过的转动轴300的直径使转动轴正常工作,优选的,轴承320可选择深沟球轴承;齿轮310两侧的固定板200上分别设有挡板盖帽210,挡板盖帽210包括内部为空心的端盖帽212和中央盖帽211,端盖帽212和中央盖帽211均连接在环形固定板214的内环边缘,环形固定板214通过螺栓将整个挡板盖帽210固定在固定板200的上表面;中央盖帽21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端盖帽212,两个端盖帽212和固定板200的上表面之间各设有一个圆柱滚轮230,圆柱滚轮230与齿轮310的中心线平行,起到导向作用;挡板盖帽210下的圆柱滚轮230与齿轮310之间形成齿槽220;优选的设计结构,为了便于将齿条600穿入到齿槽220中,中央盖帽211的两端设有弧形通槽213,齿轮310包覆在中央盖帽211的空腔内,齿轮310的外径不大于中央盖帽211的宽度,与齿轮310相匹配设有齿条600,齿条600包括拉环610,无齿段620和具有一定弹性变形性的有齿段630,拉环610连接无齿段620的一端,无齿段620的另一端连接有齿段630,为了便于拉动和握持,在拉环610的两边还设有握柄片640;有齿段630的厚度大于无齿段620的厚度,方便将齿条600置入齿槽220;有齿段630的厚度大于齿槽220的上宽度,无齿段620的厚度小于齿槽220的上宽度,使用时,将齿条600经无齿段620置入齿槽220中,无齿段620置入时,该段的齿条600与齿轮310之间有间隙,不影响齿轮310转动;用力拉齿条600使有齿段630由弧形凹槽213进入齿槽220中,有齿段630与齿轮310接触并啮合,有齿段630在抽离齿槽220的过程中,齿条600的齿与齿轮310的齿产生啮合传动驱动齿轮310运动。

如图1和图5所示,为了稳定提起陀螺达到便于携带陀螺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扭簧51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了型钩530和第二了型钩520卡接,扭簧510、第一了型钩530和第二了型钩520共同铰接在铰接部330上;其中,第一了型钩530包括第一挂钩杆531,第一铰连片532和第一弯钩头533,第一挂钩杆531的上端垂直连接至少一个第一铰连片532,为了方便铰接,保证铰接的牢固度,第一挂钩杆531的上端可连接两个相平行的第一铰连片532,第一挂钩杆531的下端连接第一弯钩头533,第一铰连片532由第一挂钩杆531向外伸出,第一铰连片532远离第一挂钩杆531的一端设有第一铰连孔534;第一挂钩杆531上竖向设有卡槽与扭簧510的第一弹性臂511卡接,此卡槽需要确保扭簧510的第一弹性臂511不滑脱,第一挂钩杆531上设有可旋转的转扣535,转扣535包括旋转杆部和弧形连接部,旋转杆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挂钩杆531轴连,旋转杆部的另一端与弧形连接部连接,弧形连接部为带有内凹弧段的弯钩;第二了型钩520包括第二挂钩杆521,第二铰连片522和第二弯钩头523,第二挂钩杆521的上端垂直连接两个第二铰连片522,第二挂钩杆521的中部凸出设有配合结构525;第二挂钩杆521的下端连接两个第二弯钩头523,第二铰连片522由第二挂钩杆521向外伸出,第二铰连片522远离第二挂钩杆521的一端设有第二铰连孔524;第二挂钩杆521上竖向设有卡槽与扭簧510的第二弹性臂512卡接,转扣扭簧挂钩500闭合后的第一弯钩头533嵌入多个第二弯钩头523的间隙中形成可挂物的钩状体,呈“V”状,固定环430可置于“V”状的沟体内的最低处;第一铰连孔534,第二铰连孔524,扭簧510以及铰接部330通过销轴贯穿连接,使转扣扭簧挂钩500与铰接部330铰连在一起。

优选的设计结构,配合结构525为凸柱或环形套,当为凸柱时,转扣535的头部弯曲部分搭在凸柱的上表面,转扣535的弧形连接部上的内凹弧段与凸柱的上表面形状契合;当为环形套时,转扣535的弧形连接部穿到环形套内锁合。

如图1、图5、图7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顶部带有固定环430的大型或中型陀螺400的携带时,转扣535与配合结构可形成稳定的锁紧结构,打开转扣535和配合结构之间的连接,可将转动轴300底部的转扣扭簧挂钩500释放并使之恢复弹性状态,第一了型钩530和第二了型钩520上的弯钩头分开,将固定环430沟在其中的一个弯钩头上,用手将第一挂钩杆531和第二挂钩杆521闭合,同时第一弯钩头533和第二弯钩头523之间交叉闭合,此时固定环430位于交叉的弯钩头之间形成的钩状体中,陀螺为悬挂状态,由于受到陀螺400的重力,弯钩头之间保持闭合,将转扣535连接配合结构525,转扣扭簧挂钩500被定位,进而可通过手持固定板200上的提手100而稳定、方便的携带陀螺400;陀螺400与固定环430之间可采用螺纹孔410和螺钉420的连接方式,其中固定环430固定在螺钉420上的连接部上。

本实用新型在起动陀螺400时,保持陀螺400处于提起状态,将转扣535从配合结构525上释放,此时弯钩头由于承受陀螺400的重力仍处于交叉闭合态,当用齿条600插入齿槽220后再迅速抽出,使齿轮310以及转动轴300发生转动,再带动转扣扭簧挂钩500上的陀螺400进行旋转,将旋转的陀螺400轻轻置于地上,弯钩头因失去陀螺400的重力的束缚而由弹簧力张开处于开启态,释放固定环430,完成陀螺的起动;可根据锻炼左手和右手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方向将齿条600插入齿槽220起动陀螺400,使陀螺400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后置于地上完成起动,左、右两侧均可得到较好的锻炼效果。若起动一次不足以达到陀螺400的旋转效果,可多次将齿条600插入齿槽220中旋转齿轮310,以使陀螺400的旋转速度达到预期的效果。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本实用新型中所用到的技术术语的限定性修饰词仅为方便描述,任何等同的替代或实质相同的限定都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便携转扣陀螺起动器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衍生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