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吹瓶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24690发布日期:2018-11-23 19:01阅读:4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吹瓶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吹瓶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全麻需要插管及开胸或者肺部手术的患者,肺部的功能锻炼及恢复是极为重要的。目前可用于锻炼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1、单纯的咳嗽可以起到锻炼恢复的作用,但通常术后患者伤口疼痛,咳嗽引起的震动疼痛使很多患者有不敢咳、不配合或不会咳的情况,大大延长了术后恢复的过程。

2、可以采取吹气球的方式帮助患者锻炼,但这种方式对力度要求交大,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同时气球也有破裂的风险,另外该方法需要两手配合来进行,不适合于手不方便的患者使用。

3、为了解决上述两种方法的缺点,医护人员通常使用自制的吹瓶训练装置,在灭菌注射用水瓶里装入灭菌注射用水,将吸氧管的一端置入瓶内液面下,并用胶布把管子固定在瓶身制成简易的吹瓶训练装置,将装置放于床头桌上,患者由吸氧管的另一端向瓶内缓慢吹气,进行肺部的功能锻炼及恢复。

目前缺少吹瓶训练装置来帮助患者进行锻炼及恢复,而这种自制的简易装置存在很多缺点,其制作过程复杂,费时费力;玻璃瓶在使用过程中易滑落地面,造成破碎;不使用时,吸氧管散落桌面不好归纳,且患者可能会碰到吸氧管,进而使玻璃瓶滑落破碎;另外由于浮力的作用,在患者进行吹气的过程中,吸氧管底端易浮出液面,甚至从瓶中漂离;吸氧管的吹气口处无法闭污保存,易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分析,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方便医护人员及患者操作的吹瓶训练装置,解决现有自制简易吹瓶训练装置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吹瓶训练装置,包括吹气瓶、瓶塞和导气管,所述瓶塞塞在吹气瓶的瓶口处,瓶塞上设有与外界空气相通的排气孔;所述导气管的一端穿过瓶塞置于吹气瓶内的液面下,另一端设有吹气口。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目前缺少吹瓶训练装置来帮助患者进行锻炼及恢复,本实用新型克服自制的简易装置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方便医护人员及患者操作,既能为医护人员节时省力,又能为患者锻炼提供更好体验的吹瓶训练装置。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做了如下改进:

进一步地,所述吹气瓶为细口瓶;所述导气管包括内导气管和外导气管,所述内导气管和外导气管在吹气瓶外靠近瓶口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内导气管与外导气管套接连接,或与所述内导气管与外导气管通过橡胶套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吹气瓶的材质为塑料;所述内导气管为硬塑料材质,所述外导气管为软塑料材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吹气瓶瓶身材质为轻便且不易碎的塑料材质,即使吹气瓶滑落地面,也不易造成破碎。

内导气管为硬塑料材质,一方面可以针对不同情况的病患,调整内导气管的插入液面的距离,另一方面能够防止内导气管漂浮在液体表面。

外导气管的主要作用是将病患呼出的气体导入内导气管,在使用过程中,吹气瓶置于桌面,患者距吹气有一定距离,为了方便患者使用,外导气管的材质为软塑料。

进一步地,所述内导管和吹气瓶的外表面均设置刻度。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吹气瓶瓶内液体过少起不到锻炼的作用,液体过多造成浪费,因此为了便于观察瓶内液体的体积情况,在瓶身外侧标有容量刻度。

为了量化内导气管高度,方便医生更加直观的观察到内导气管与液面的距离,内导气管的外表面也设置有刻度。

进一步地,所述吹气口处的导气管外表面设有阶梯卡槽,所述吹气口处还设有闭污帽。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吹气口处的外导气管外表面的阶梯卡槽,能够方便患者衔住。通常,同一病人的吹瓶训练装置可以反复使用,因此在吹气口处设有闭污帽所述闭污帽能够罩住吹气口,进而避免随意放置造成吹气口的污染。

进一步地,所述吹气瓶瓶身中部设有收纳圈,所述收纳圈为开口的环型结构,其一端固定在吹气瓶的瓶身中部,另一端可拉开卡住外导气管。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外导气管的长度较长,不使用的时候外导气管会散落桌面,患者容易碰到外导气管,进而将吹气瓶碰倒,使瓶内液体洒出,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在吹气瓶瓶身的中间部位设有收纳圈,对外导气管进行收纳。

进一步地,所述吹气瓶底部设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面直径小于底面直径,为梯形结构;所述底座与吹气瓶为一体,或所述底座为独立部件,可与吹气瓶相互分离。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吹气瓶底部增加梯形结构底座能够避免吹气瓶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倾倒。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为独立部件时,底座的边缘向上延伸,可包覆住吹气瓶底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底座的外沿能够包覆住吹气瓶底部,防止吹气瓶倾倒。使用过程中底座并不会发生污染,也不需要随病人更换,因此底座为单独的部件能够进一步降低成本,也能达到更好的防滑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材质为防滑材料,或所述底座的底面涂有防滑层。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为了进一步增强防倾倒效果,一方面,底座的材质可选用防滑材料,例如硅胶、橡胶或EVA等材料,另一方面,也可在底面做防滑处理,例如涂防化层等,上述两种手段都能够进一步的避免吹气瓶倾倒,导致的液体洒出。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为实施例中内导气管与外导气管的连接方式为套接时,吹瓶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内导气管与外导气管通过橡胶套连接时,吹瓶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分离式底座的吹瓶训练装置结构示意图。

其中:1-吹气瓶,2-瓶塞,3-排气孔,4-内导气管,5-外导气管,6-底座,7-收纳圈,8-闭污帽,9-橡胶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一种吹瓶训练装置,包括吹气瓶1、瓶塞2和导气管,所述瓶塞2塞在吹气瓶1的瓶口处,瓶塞2上设有与外界空气相通的排气孔3;所述导气管的一端穿过瓶塞2置于吹气瓶1内,另一端为吹气口。

使用时,在吹气瓶1内注入灭菌注射用水,将瓶塞2塞在吹气瓶1的瓶口处,将导气管的一端穿过瓶塞2置于吹气瓶1内液面以下,患者在吸氧的情况下,由导气管另一端的吹气口向瓶内缓慢吹气,吹出气泡,以进行肺部锻炼及恢复,瓶内空气通过排气孔3从吹气瓶1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吹气瓶1瓶身材质为轻便且不易碎的塑料材质,即使吹气瓶1滑落地面,也不易造成破碎。吹气瓶1为细口瓶,瓶内液体过少起不到锻炼的作用,液体过多造成浪费,因此通常吹气瓶1的容积能够注入500ml灭菌注射用水即可满足使用需求,本实施例中,瓶身的的最大直径设置为8cm,瓶口直径设置为2.8cm,瓶身高为15cm,瓶口距瓶身最大直径处的高度为3cm,本实施例仅给出最佳尺寸,也可根据实际需求变化尺寸。另外,为了便于观察瓶内液体的体积情况,在瓶身外侧标有容量刻度,距瓶底12cm处恰好为500ml刻度。

为了避免吹气瓶1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倾倒,吹气瓶1底部设有底座6,所述底座6的顶面直径小于底面直径,为梯形结构。为了进一步增强防倾倒效果,一方面,底座6的材质可选用防滑材料,例如硅胶、橡胶或EVA等材料,另一方面,也可在底面做防滑处理,例如涂防化层等,上述两种手段都能够进一步的避免吹气瓶1倾倒,从而导致液体洒出。另外底座6与吹气瓶1之间可为一体式设计,也可为分离式设计。分离式设计是指底座6为单独的部件,底座6的边缘向上延伸,使用时,吹气瓶1注入液体置于底座6上后,所述底座6的外沿能够包覆住吹气瓶1底部,防止吹气瓶1倾倒。当底座6选用防滑材料制成,例如硅胶、橡胶或EVA等材料,由于这些材料的防滑效果更好,但造价相对塑料要高一些,而使用过程中底座6并不会发生污染,也不需要随病人更换,因此底座6为单独的部件能够进一步降低成本,也能达到更好的防滑效果。

现有的自制简易装置,由于水的浮力作用,在患者进行吹气的过程中,吸氧管底端易浮出液面,甚至从瓶中漂离,另外玻璃瓶发生倾倒时会造成瓶内液体大量洒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瓶口处塞有瓶塞2,且瓶塞2上有两个孔,一个用于固定瓶内导气管4,避免导气管离开吹气瓶1,直径为0.5cm,另一个为与外界空气相通的直径为1cm的排气孔3,保证瓶内空气的正常流通,使吹气训练的正常进行。为了方便瓶塞2塞入或拔出吹气瓶1,也为了便于调节导气管,所述瓶塞2为软瓶塞2。

导气管包括内导气管4和外导气管5,其中插入吹气瓶1内的内导气管4为硬塑料材质,外导气管5为软塑料材质,二者在吹气瓶1外靠近瓶口处连接,连接方式可以是外导气管5将内导气管4套住,也可以是内导气管4与外导气管5通过橡胶套9连接。

内导气管4下端与吹气瓶1内液面的距离越远,则患者练习时所需的呼气力度越大,因此可以针对不同情况的病患调节内导气管4插入液面的距离,为了方便调整内导气管4的高度,也能够防止内导气管4漂浮在液体表面,内导气管4的材质为硬塑料,同时为了量化内导气管4高度,方便医生更加直观的观察到内导气管4与液面的距离,内导气管4的外表面设置有刻度,与上述吹气瓶1的尺寸相配合,本实施例中内导气管4的长度为18cm,外径为0.5cm,内径为0.3cm,管壁厚度为0.1cm,内导气管4与外导气管5的连接处距瓶口3cm,内导气管4的参数及连接处距瓶口的距离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针对病患的练习效果与内导气管4和液面距离的关系,发明人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摸索,优选内导气管4距离底端3cm处开始标有厘米刻度,刻度总长为12cm。

外导气管5的主要作用是将病患呼出的气体导入内导气管4,其一端与内导气管4相连,另一端为供患者吹气的吹气口。在使用过程中,吹气瓶1置于桌面,患者距吹气瓶1有一定距离,为了方便患者使用,外导气管5的材质为软塑料,其长度为140cm,外径0.9为cm,内径为0.5cm,管壁厚度为0.2cm。吹气口处的外导气管5外表面还设有阶梯卡槽,能够方便患者衔住。通常,同一病人的吹瓶训练装置可以反复使用,因此在吹气口处设有闭污帽8,所述闭污帽8能够罩住吹气口,进而避免随意放置造成吹气口的污染。

考虑到外导气管5的长度较长,不使用的时候外导气管5会散落桌面,患者容易碰到外导气管5,进而将吹气瓶1碰倒,使瓶内液体洒出,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在吹气瓶1瓶身的中间部位设有收纳圈7,所述收纳圈7为开口的环型结构,其一端固定在吹气瓶1的瓶身中部,另一端可拉开卡住外导气管5。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便医护人员及患者操作的吹瓶训练装置,操作简单,不易破碎,不易倾倒,可将患者的训练过程量化,增加使用舒适度,帮助患者更好的训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