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武术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02698发布日期:2018-11-02 21:33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武术训练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武术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武术,以中国文化为基础的、停止战斗的技术;是消停战事、维护和平的技术;是物质文明的保障和导向,带领修习者进入认识人与自然、社会客观规律的传统教化方式。

武术,上武得道,平天下;中武入喆,安身心;下武精技,防侵害。

武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人民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武术,是修习一门制止侵袭的高度自保技术,它在切实解决安全问题的基础上,使我们的头脑得到应变能力的训练,简便易行、能够轻松提升人的精神和身体素质,防卫健身,精进卓越,快乐通融。

CN206777776U于2017年12月22日公开了一种武术训练桩。该武术训练桩包括柱体、木桩、手掌木桩,柱体外壁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木桩和手掌木桩,所述手掌木桩一端为人体手掌形状,所述木桩和手掌木桩螺纹连接柱体,所述木桩和手掌木桩上设有合金弹簧,所述柱体与支撑柱之间设有海绵柱体,海绵柱体外壁上设有用于用户练习拳法的海绵垫。

武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打桩、练拳、压腿等是武术训练的基本功,训练动作繁多。现有的武术训练桩要么功能较少,难以适应各种攻法手法、步法、腿法的模拟练习;要么各训练单元之间设置拥挤,相互易产生干扰,难以适应不同身高,技术水平的训练者训练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功能较多,结构紧凑,能适应不同训练者训练需求的武术训练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武术训练装置,包括底座;第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的桩柱;与所述桩柱的另一端连接的固定板;位于所述桩柱的一侧、两端分别与所述底座和固定板连接的第一螺杆;位于所述桩柱的另一侧、两端分别与所述底座和固定板连接的第二螺杆;与所述第一螺杆螺纹连接的第一升降机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连接的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一匚形架;与所述第一匚形架连接的第一击打靶;与所述第二螺杆螺纹连接的第二升降机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升降机构连接的第二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二匚形架;与所述第二匚形架连接的第二击打靶。

作为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武术训练装置,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均包括与第一螺杆或第二螺杆螺纹连接的升降套;与所述升降套可旋转连接的支撑环;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杆或第二螺杆的侧面上的轴向限位槽;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升降套径向方向上的第一通孔;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支撑环径向方向上的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可拆卸连接,一端可伸入所述限位槽内的固定销;设置于所述升降套一端的正棱柱体。

作为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武术训练装置,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至少其中之一为内螺纹孔,所述固定销与所述内螺纹孔螺纹连接。

作为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武术训练装置,所述升降套的上部设有环形凹台,所述支撑环与所述环形凹台可旋转连接。

作为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武术训练装置,所述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均包括外套管;与所述外套管的内筒滑动连接的内套管;与所述外套管螺纹连接,用于固定所述内套管的螺栓。

作为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武术训练装置,所述第一击打靶与第一匚形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击打靶与第二匚形架可拆卸连接。

作为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武术训练装置,所述第一击打靶与第一匚形架枢接;所述第二击打靶与第二匚形架枢接。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上述改进方案可单独或组合实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第一击打靶和第二击打靶用于代替人工进行持靶,从而减少人员数量,节省训练时间。通过移动第一升降机构或第二升降机构来调节第一击打靶和第二击打靶的高度位置,可以适应手练动作或腿练动作的需求,以使训练者能够进行直拳练习、摆拳练习、勾拳练习以及鞭腿练习等;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第一匚形架和第二匚形架也可通过移动第一升降机构或第二升降机构来调节其高度位置,可以适应正压腿、侧压腿、压肩等武术基本功的训练。具有功能较多,结构紧凑,能够适应不同身高训练者的训练要求的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武术训练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武术训练装置的升降机构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武术训练装置,包括底座1;第一端与底座1连接的桩柱2;与桩柱2的另一端连接的固定板3;位于桩柱2的一侧、两端分别与底座1和固定板3连接的第一螺杆4;位于桩柱2的另一侧、两端分别与底座1和固定板3连接的第二螺杆5;与第一螺杆4螺纹连接的第一升降机构6;第一端与第一升降机构6连接的第一支撑臂7;与第一支撑臂7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一匚形架8;与第一匚形架8连接的第一击打靶9;与第二螺杆5螺纹连接的第二升降机构10;第一端与第二升降机构10连接的第二支撑臂11;与第二支撑臂11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二匚形架12;与第二匚形架12连接的第二击打靶13。

工作原理:第一击打靶9和第二击打靶13用于代替人工进行持靶,通过移动第一升降机构6或第二升降机构10来调节它们的高度位置,适应手练动作或腿练动作的需求,以使训练者能够进行直拳练习、摆拳练习、勾拳练习以及鞭腿练习等,能够适应不同身高训练者的训练需求。第一支撑臂7和第二支撑臂11、第一匚形架8和第二匚形架12也可通过移动第一升降机构6或第二升降机构10来调节其高度位置,可以适应正压腿、侧压腿、压肩等武术基本功的训练。

如图2所示,可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武术训练装置,第一升降机构6和第二升降机构10的结构相同,它们均包括与第一螺杆4或第二螺杆5螺纹连接的升降套101;与升降套101可旋转连接的支撑环102;设置在第一螺杆4或第二螺杆5的侧面上的轴向限位槽103;至少一个设置在升降套101径向方向上的第一通孔;至少一个设置在支撑环102径向方向上的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可拆卸连接,一端可伸入限位槽103内的固定销104;设置于升降套101一端的正棱柱体105。

第一升降机构6和第二升降机构10需升降时,取出固定销104,用工具(例如活口扳手)卡住正棱柱体105,旋转升降套101,使升降套101在第一螺杆4或第二螺杆5上移动,升降套101的升降带动支撑环102的升降,支撑环102的升降分别带动与其连接的第一支撑臂7或第二支撑臂11升降,第一支撑臂7和第二支撑臂11的升降分别带动与其连接的第一匚形架8或第二匚形架12升降,第一匚形架8和第二匚形架12的升降分别带动与其连接的第一击打靶9或第二击打靶13升降。完成升降后,将固定销104插入,使其一端伸入到限位槽103内,将升降套101和支撑环102的位置固定。升降套101和支撑环102在径向上设有多个通孔,可以将固定销104插入不同的通孔内,使第一支撑臂7或第二支撑臂11朝向不同的方向,也有利于适应不同的训练场地和训练动作要求,避免第一击打靶9或第二击打靶13之间出现干扰。

如图2所示,在上述改进方案的基础上,可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武术训练装置,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至少其中之一为内螺纹孔,固定销104与内螺纹孔螺纹连接。

如图2所示,在上述改进方案的基础上,可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武术训练装置,升降套101的上部设有环形凹台,支撑环102与环形凹台可旋转连接。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武术训练装置,第一支撑臂7和第二支撑臂11均包括外套管106;与外套管106的内筒滑动连接的内套管107;与外套管106螺纹连接,用于固定内套管107的螺栓108。

旋松螺栓108后,可移动内套管107,从而调节第一支撑臂7或第二支撑臂11的长度,有利于适应不同的训练场地和训练动作要求,避免第一击打靶9或第二击打靶13之间出现干扰。旋紧螺栓108后,将内套管107的位置固定。

如图1所示,可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武术训练装置,第一击打靶9与第一匚形架8可拆卸连接;第二击打靶13与第二匚形架12可拆卸连接。

如图1所示,可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武术训练装置,第一击打靶9与第一匚形架8枢接;第二击打靶13与第二匚形架12枢接。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优选实施方式,还可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和说明书限定的精神内,进行多种形式的变换和改进,能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并取得预期的技术效果,故不重述。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或联想到的所有方案,只要在权利要求限定的精神之内,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