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健美操专用腿部拉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4021发布日期:2019-01-18 19:41阅读:5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健美操专用腿部拉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健美操训练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健美操专用腿部拉筋装置。



背景技术:

健美操是一种有氧运动,特征是持续一定时间的、中低程度的全身运动,主要锻炼训练者的心肺功能,对其身体塑形具有重要的帮助,是有氧耐力素质的基础,跳健美操有很多的好处,不仅仅能够帮助我们有效的强身健体,而且还能起到减肥的功效,这种运动减肥方法集健美和健身于一体。

在进行健美训练时,最重要的就是对身体进行拉筋,尤其是腿部拉筋,活动之前进行拉筋能够预防在进行健美操运动时,肌肉因过度拉扯而产生断裂,且经常拉筋,除了可增加肌肉弹性与延展性之外,也能强化肌腱的韧性,使肌肉受伤的机率大幅度降低,并当人们运动完毕后,所进行的拉筋也能让运动后产生的僵硬感获得缓解,以利废物循环代谢,不至于因运动过度而发生肌肉酸痛。拉筋能柔化过紧的肌肉、筋腱和关节,以减轻关节所受压力和损蚀,同时,还能促进血液、淋巴液流通,以驱除头痛与手脚冰冷等状况,通过拉筋也能挤压关节,不仅能使关节液流通,且能促进软组织的新陈代谢及修补软组织的损伤,减轻软骨的退化。能够通过拉筋最大程度的避免进行健美操训练时身体的酸痛感和疲惫感,防止造成身体的抽筋。

现有技术中,只是简单的进行压腿训练得到拉筋效果,使得健美操学者不能准确有效的对腿部进行训练,比较单一化,不能很好辅助人们更加便利地进行伸展运动,如现有的拉筋凳大多仅具有单一的角度,或者在调整角度上极为不易,造成使用者于进行拉筋前,必需自行固定好所需的角度,对健美操的训练带来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健美操专用腿部拉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健美操专用腿部拉筋装置,主要包括底板、固定杆、活动板体、支撑杆,所述底板为T型结构,所述固定杆有两个,左右对称且垂直固定于底板后端面的左右两侧,两个固定杆之间固定有固定副杆,所述固定副杆为倒V型结构,固定副杆位于两个固定杆中上端,固定副杆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大腿束紧带,所述大腿束紧带与固定副杆为滑动连接,所述活动板体有两个,对称位于底板上且在固定杆前方,活动板体包括放置槽、弹簧支杆、固定板、连接杆、活动杆、曲柄机构,所述放置槽为开口向上的凹槽结构,放置槽内部下端面均匀分布有按摩凸块,放置槽四壁设有充气气囊,所述弹簧支杆位于放置槽前端下方,所述固定板位于放置槽下方,固定板下端水平中轴位置设有通道,所述通道内均匀分布有凹槽,所述连接杆位于放置槽后端下方,连接杆下端固定于固定板内,上端与放置槽为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杆固定于底板上端面,活动杆上设有凸块,活动杆与固定板通过所述凹槽与凸块进行滑动连接,所述曲柄机构有两个,分别位于两个弹簧支杆下方,两个曲柄机构通过连杆进行连接,曲柄机构包括曲柄驱动轴、圆盘、曲柄、连接轴、套筒、凹槽板、推杆,所述圆盘与连杆垂直且连杆位于圆盘的中心位置,所述曲柄驱动轴水平活动连接于所述圆盘中心位置,所述曲柄中心位置与曲柄驱动轴进行连接,所述连接轴一端与曲柄下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凹槽板连接,通过曲柄带动连接轴在凹槽板内进行圆周运动,所述套筒外套于连接轴中部进行活动连接,所述推杆一端与套筒相固定,另一端与弹簧支杆下端相固定,所述支撑杆有两个,通过扭簧固定垂直位于底板前端的左右两侧,两个支撑杆上端内侧均设有手持把手。

进一步地,大腿束紧带和手持把手外表面采用带有防滑形状的软橡胶材料,有防滑功能,提高舒适性。

进一步地,支撑杆上设有高度调节元件,针对不同的情况,对支撑杆的高度进行调节,增加人体弯曲度,提高拉筋效果。

进一步地,活动杆外表面涂抹有防锈剂,防止长时间外界因素对活动杆的腐蚀,影响固定板在活动杆上运动灵活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前,对支撑杆的高度进行调节,再将双脚放入到放置槽中,通过大腿束紧带对其腿部进行固定,双手握紧手持把手,前脚面通过曲柄机构和弹簧支杆对脚踝部位和足胫进行活动拉筋;推动支撑杆进行活动进行大腿拉筋;根据需求双脚推动放置槽向外移动,形成腿部下叉,进一步加大拉筋效率,通过支撑杆与底板之间通过扭簧进行往复运动,对腿部进行拉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大腿束紧带对下肢进行固定,保证在拉筋的过程中,下肢保持笔直状态,提高拉筋效率,实现模拟人体自然运动,使训练者的腿部保持正确、有效的身体姿势进行重复动作训练,协调平衡,训练效果好,而且在进行腿部拉筋之前,曲柄机构带动放置槽进行倾斜,对倾斜度进行控制,放置槽实现往复性的适合倾斜度的移动,能够对训练者足胫和脚踝部位进行柔化过紧的肌肉、筋腱和关节,防止拉筋时,出现肌肉抽筋,进一步地,放置槽通过固定板在活动杆上进行滑动,带动大腿束紧带进行移动,可以进行下叉拉筋处理,实现腿部不同状态下的拉筋,对腿部各部分进行分阶段拉筋,实现腿部拉筋一体化,根据对支撑杆的高度进行合理性的调节和对支撑杆的活动范围的限定,保证身体向前倾斜拉筋时,身体的稳定性,防止力度过大,体力消耗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曲柄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放置槽和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板、2-固定杆、20-固定副杆、21-大腿束紧带、3-活动板体、 30-放置槽、301-按摩凸块、302-充气气囊、31-弹簧支杆、32-固定板、321-通道、322-凹槽、33-连接杆、331-凸块、34-活动杆、35-曲柄机构、351-连杆、 352-曲柄驱动轴、353-圆盘、354-曲柄、355-连接轴、356-套筒、357-凹槽板、 358-推杆、4-支撑杆、40-手持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理解,下面结合图1-3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所示,一种健美操专用腿部拉筋装置,主要包括底板1、固定杆2、活动板体3、支撑杆4,底板1为T型结构,固定杆2有两个,左右对称且垂直固定于底板1后端面的左右两侧,两个固定杆2之间固定有固定杆20,固定副杆20为倒V型结构,固定副杆20位于两个固定杆2中上端,固定副杆20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大腿束紧带21,大腿束紧带21与固定副杆20为滑动连接,大腿束紧带21外表面采用带有防滑形状的顺丁橡胶,有防滑功能,耐磨性强,提高舒适性,保证保证在拉筋的过程中,下肢保持笔直状态,使训练者的腿部保持正确、有效的身体姿势进行重复动作训练,协调平衡,训练效果好,活动杆34 固定于底板1上端面,活动杆4外表面涂抹有防锈剂,防锈剂为CRC18418锈蚀转换剂,防止长时间外界因素对活动杆的腐蚀,影响固定板32在活动杆34上运动灵活性,支撑杆4有两个,通过扭簧固定垂直位于底板1前端的左右两侧,支撑杆4上设有高度调节元件,针对不同的情况,对支撑杆4的高度进行调节,增加人体弯曲度,提高拉筋效果,两个支撑杆4上端内侧均设有手持把手40,手持把手40外表面采用带有防滑形状的软橡胶材料,有防滑功能,提高舒适性。

如图2所示,活动板体3有两个,对称位于底板1上且在固定杆2前方,活动板体3包括放置槽30、弹簧支杆31、固定板32、连接杆33、活动杆34、曲柄机构35,两个曲柄机构35通过连杆351进行连接,曲柄机构35包括曲柄驱动轴352、圆盘353、曲柄354、连接轴355、套筒356、凹槽板357、推杆 358,圆盘353与连杆351垂直且连杆351位于圆盘353的中心位置,曲柄驱动轴352水平活动连接于圆盘353中心位置,曲柄354中心位置与曲柄驱动轴 352进行连接,连接轴355一端与曲柄354下端连接,另一端与凹槽板357连接,通过曲柄354带动连接轴355在凹槽板357内进行圆周运动,套筒356外套于连接轴355中部进行活动连接,推杆358一端与套筒356相固定,另一端与弹簧支杆31下端相固定,能够通过驱动电机一带动连杆351使曲柄机构35 在圆盘353和凹槽板357进行圆周运动,初始时,放置槽30为倾斜状态,连接轴355推动推杆358进行上下移动,从而以连接杆33为活动点,使弹簧支杆31进行上下移动,对足胫和脚踝部位进行拉筋,柔化过紧的肌肉、筋腱和关节,促进血液流通。

如图3所示,放置槽30为开口向上的凹槽结构,放置槽30内部下端面均匀分布有按摩凸块301,放置槽30四壁设有充气气囊302,对脚部位进行固定,防止进行拉筋过程脚部位脱离放置槽30,弹簧支杆31位于放置槽30前端下方,固定板32位于放置槽30下方,固定板32下端水平中轴位置设有通道321,通道321内均匀分布有凹槽322,连接杆33位于放置槽30后端下方,连接杆33 下端固定于固定板32内,上端与放置槽30为活动连接,活动杆34固定于底板 1上端面,活动杆34上设有凸块331,活动杆34与固定板32通过凹槽322与凸块331进行滑动连接,根据需求对两个固定板32进行向外移动,形成下肢下叉工作,实现腿部不同状态下的拉筋。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前,对支撑杆4的高度进行调节,再将双脚放入到放置槽30中,通过大腿束紧带21对其腿部进行固定,双手握紧手持把手40,放置槽30初始为倾斜状态,前脚面通过曲柄机构35和弹簧支杆31下压放置槽30对脚踝部位和足胫进行活动拉筋;推动支撑杆4进行活动进行大腿拉筋;根据需求双脚推动放置槽30向外移动,形成腿部下叉,进一步加大拉筋效率,通过支撑杆4与底板1之间通过扭簧进行往复运动,对腿部进行拉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